“氣象院士”曾慶存:觀風雲、品詩詞,曾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曾慶存,曾蘇聯留學歸國,為科研勇登珠穆朗瑪峰,榮獲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鞠躬盡瘁,他在祖國氣象事業奮鬥一生;功成名就,他終成氣象泰斗。

當我們抬頭仰望天空,你是否會留意到天氣的變化,它是否一直是你記憶之中的模樣?其實天氣是多變的,所以會有那句“天有不測風雲”的名句流傳,會有“夏天的臉,說變就變”的有趣俗語傳於民間。識天氣,對於農民來講是極其重要的,根據天氣的變化,以便提前做好農時的準備。而天氣預報的出現,能夠精準地預測天氣,無疑是農業生產的福音。

可是,我國的天氣預報又是怎樣做到精準預測的?若要論及天氣預報研究的功勞,那麼就一定繞不開曾慶存這個名字。這位如今已步入耄耋之年的老人,就是我國天氣預報的締造者之一,是我國當之無愧的氣象泰斗。

在2020年1月10日,和藹的曾慶存院士接過“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榮譽證書,這位為國家氣象事業畢生奮鬥的業界泰斗,再一次得到了學術界的讚美與認可。曾經的那位“破草帽”院士,再一次重新回到了國民的視野之中,抒發著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動人情懷。

“氣象院士”曾慶存:觀風雲、品詩詞,曾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異國留學排萬難,勤能補拙露鋒芒。

1935年的暖春,曾慶存在陽江市的一戶農家誕生了。當他還是一個稚氣未脫的娃娃時,就已經隨著父輩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在嶺南沃土上揮灑著汗水,辛勤地勞作著。望天收的莊稼,著實支撐不起這一大家子人的日常開銷,而這貧苦的生活,讓這個光著腳丫的孩子,常常要和家人一起忍受食不果腹的窘境。

可即便是在這般艱苦的條件下,曾慶存依舊是心繫學業,勞作之餘自學不輟。

憑藉著自己的刻苦與拼勁,在十七歲那年,曾慶存成功地考入北京大學物理系。此時正值國家迫切需要氣象人才之時,心念國家和人民養育恩情的曾慶存毅然決定:自己的一切選擇都要為了國家需要!便果斷地選擇了氣象專業,投身到氣象研究領域中去。

“氣象院士”曾慶存:觀風雲、品詩詞,曾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憑藉紮實的專業學習,不怕吃苦的鑽研精神,曾慶存早早地便在同學之間嶄露頭角,出色的學習能力,也為他成功贏取到了留學蘇聯的寶貴機會。於是,為了祖國的建設需要,曾慶存再次挺身而出,遠赴蘇聯,學習先進氣象觀測技術。留學初期,曾慶存在短暫的時間裡就意識到自己與外國學生的差距。

原來,當時國內的科研教學條件有限,學生能夠接觸到的知識與研究資料也是少之又少,因此,在數學和力學方面,曾慶存的知識儲備遠不如其他國家的學生。經濟物質上的條件,曾慶存還可以克服,無非是吃住和用得差一些,可知識上的空缺,卻不是一時片刻所能補足的。

“學!”曾慶存的心裡就這一個念頭,這個滿腔熱血的中國男兒面對置身異鄉的艱苦困境毫不畏縮,他不捨晝夜的瘋狂惡補著理論知識,骨子裡的刻苦與拼搏勁,讓他僅用一年半的時間,就完全補上了自己以前所欠缺的知識,甚至成為了同學中最為出類拔萃的精英,達到了留學蘇聯的完美預期。

“氣象院士”曾慶存:觀風雲、品詩詞,曾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觀風雲變化,品詩詞人生。

身為氣象巨臂的曾慶存,還有他鮮為人知的一面,那就是——詩人。“做學問是講究美的,寫詩雖然受心血來潮的靈感衝動所引起,但其意境或其形象的演變與發展過程的描述與表達,則是理性思維的範疇。”在曾慶存的眼中,科學與藝術是不可分割的,在探尋氣象領域的奧妙時,他用詩人的敏銳與妙思,不斷突破著。

的確,曾慶存是院士之中最富有詩人情懷的一位,同時也是最為掛念祖國的一位。在他二十六歲留學歸國的那年,他以一首七言絕句暢抒胸懷:

“溫室栽培二十年,雄心初立志驅前。男兒若個真英俊,攀上珠峰踏北邊。”

以詩明志,在青年時期,曾慶存就早已立下攀登大氣科學的珠穆朗瑪峰,為我國氣象事業發展貢獻畢生力量的偉大志向。如今讀來,依舊蕩氣迴腸,令人熱血澎湃。

“國家需要我做什麼,我就做什麼!”這字字鏗鏘的話語竟是出自一位垂垂老矣的老人口中,雖已滿頭銀髮的曾慶存院士,仍舊懷揣著為祖國建設貢獻自身力量的堅定信念,延續著當年風采,為國家的氣象事業持續奮鬥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