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蒙古族怎樣看待蒙古國的?

聆love聽


不是蒙古族,但咱們給你梳理一下情況,首先蒙古的黃金家族(成吉思汗那一支)後裔都在國內,主要發家的蒙古族也在國內。外蒙古人在過去主要是馬伕和牧夫,地位屬於古代的奴隸,由於蒙古一直都屬於奴隸制,所以在蒙古語中有著種類繁多的奴隸稱呼,並沒有統一的一個叫法。

現代的外蒙古,連蒙古語都不會說,他們用的是一種從俄語改進來的一種語言和文字,至於我們的蒙古同胞怎麼看待他們這個重要得從對對方的認識程度來看。

比如我過去也是很喜歡國民黨的因為不瞭解,但現在讀歷史較多之後我一般會稱他們為“炮黨”或者“穿林北腿黨”


開著皮卡打坦克


我國的蒙古地區為內蒙,而蒙古的則是外蒙。而且要論其歷史淵源的話,內蒙和外蒙其實是同根同源的,無論是語言方面還是在各種風俗習慣上,我國的內蒙古地區和蒙古國都是十分相近的。

但是要說,國內的蒙古族人怎麼看蒙古國,其實更多的是內蒙和外蒙之間選擇的不同,並沒有說什麼外蒙,內蒙之間有什麼間隙的,事實上外蒙和我國的內蒙還是由非常多的交易的。


那麼為什麼說這僅僅只是外蒙和內蒙的選擇不同呢?

這其實是有一定的歷史淵源的,蒙古高原歷史上真正的實現了大一統的時期,那就是成吉思汗時期,成吉思汗以後,他的子孫後代們延續了蒙古高原上以貫從傳統——分裂。

蒙古高原上幾乎一直以來都是處於一種分裂的狀態,他們以部落的形式存在,然而生存征戰。


每當中原王朝強大的時候,漠南蒙古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內蒙地區,通常為了求得生存而歸附,即便是清朝時期,也只是實現了名義上的統一,而且還是通過滿蒙聯姻來加強清朝對蒙古的控制的。而漠北蒙古幾乎是一直遊離在中原王朝之外,當中原王朝衰落的時候,他們南下,當中原王朝強盛的時候,他們遠遁漠北。

因此,從歷史淵源上看,其實內蒙地區和外蒙就是處於這場一個形式而存在的。

所以說,我國的內蒙和外蒙古國之間的關係,這就如同他們在過去上千年的歷史中所選擇的一樣。


這個歷史很正


更多的是蒙古國怎樣看待內蒙人和中國的,而反過來看出蒙古族人怎樣看待蒙古國的,說起來可能有些繞口,但是我們必須將其中的情況弄清楚,別人對我們的態度決定了我們怎樣看待別人;

話說現在的情況是內蒙古人數大概有400多萬,而蒙古國僅僅200多萬,這裡面的聯繫是現在內蒙古族人和蒙古國人在很久以前分屬兩個不同的大型部落,他們的駐地裡的很遠,現在蒙古國裡擁有黃金家族血統的一支,其他的基本上相同;而現在他們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經濟發展情況,在外蒙人的眼裡頗有些嫉妒;

而僅僅是因為“嫉妒”還是較輕的情況,當時被分裂出去的外蒙僅僅是想有個戰略縱深的地方,也就是說想要個戰場而已,根據當年的戰時狀態,某聯直接給予那片草原上的人們灌輸仇華理念,在當年那邊的人看待我們是仇視的,直到近些年來逐漸緩和的兩國關係,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他們看待蒙古國的態度是曖昧的,很是複雜,這應該是屬於那個年代的內蒙古族人的特有態度;

而我想說的國內蒙古族看待蒙古國往往都是從他們的舉動來看的,前段時間的3萬頭羊可以看出那邊對待我們的態度轉變,從普通國內人員對蒙古國有了較好的印象,再仔細品品蒙古族的看法,也許在內心的深處還想著這個遠方的“親戚”能夠回到自己的懷抱呢?


糊塗的歷史


用十六個字來概括,即“本是一族、彼此好奇、平淡無奇、互看不慣”。

這是內外蒙古人之間數十年來相互看法的變化過程。

內外蒙古人同屬蒙古族,與內蒙古相比,外蒙古的發展相對緩慢,僅有烏蘭巴托幾個城市比較繁華。內蒙古的情況要好很多,經濟發達且大中城市很多。

早在八百年前,成吉思汗就統一了蒙古諸部落,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元末。在北元滅亡之後,蒙古分裂為許多部,按所居住的地域逐漸形成了三大部落。

即漠南蒙古科爾沁部、漠北蒙古喀爾喀部和漠西蒙古衛拉特部(明朝稱瓦剌)。有明一朝,蒙古部落對明境的侵襲從未停止,直到後金努爾哈赤的崛起。

漠南蒙古首先成為後金藩屬,接著察哈爾被征服,使蒙古各部落紛紛歸降。在準噶爾部被平定後,土爾扈特部選擇內附。至此,蒙古各部基本歸附大清。

雍正年間,漠北蒙古由烏里雅蘇臺將軍管轄,也就是現今的蒙古國。清朝滅亡後,在沙俄的操縱下,漠北蒙古逐漸走向獨立,形成了現在內外蒙古之狀。

內外蒙古人雖是同源,但歷史上卻屬於不同的部落。在內蒙古人眼裡,外蒙古人雖然也是蒙古族,說著基本相同的語言,但卻是具有西方意識的外國人。

外蒙古畢竟是一個國家,很多制度都比較西式,讓內蒙古人覺得既熟悉又陌生。儘管外蒙古受北方鄰國的文化影響比較大,但傳統文化比內蒙保留的好。

在感情上,外蒙古人對北方鄰國中的蒙古人要比內蒙古人親近。在內蒙古人看來,外蒙古人要比內蒙人真誠不少,外蒙純樸的遊牧文化的虛情假意很少。

由於文化教育的差異,內蒙古人很欣賞外蒙古傳統的社交文化,他們比外蒙人更會打圓場,腦袋更加靈活。這些都使外蒙古人在無形中產生了不少隔閡。

外蒙古的西式文化比較濃烈,常常將民族和國家視為一體。在內蒙古人看來,這種認識很是奇怪,他們既會為成吉思汗而自豪,也會為中華民族而自豪。

外蒙古始終都有一個大國夢想,烏蘭巴托矗立著巨大的成吉思汗雕像,襯托著外蒙古的宏偉夢想。這在內蒙古人看來,似乎是一個遙遠且不現實的宏願。

內蒙古人很難理解外蒙古人的想法,他們認為漠南本是他們的土地,由於各種原因一直沒有回到祖國懷抱。儘管外蒙人不明說,但從其情緒中可以看出。

現在的內外蒙古人之間很難出現純友誼,都是商業利益關係。還有讓內蒙人不可理解的是,外蒙受北方鄰國的影響太大了,連路標指示牌都是斯拉夫字。

內蒙人到外蒙通常都說蒙古語,很少有人說中文,外蒙人很忌諱這個的。很多到外蒙做生意的內蒙人,很難在外蒙商店中買到國貨,都是清一色歐美貨。

在內蒙人看來,國貨既便宜又實用,而外蒙人卻很少用。烏蘭巴托有不少我們援建的建築物,但在外蒙人看來,我們這些行為都是為了獲得他們的資源。

外蒙曾經與內蒙一樣,都使用的是傳統的回鶻式蒙古文,由於一些眾所周知的原因,外蒙廢棄了傳統文字而改用斯拉夫蒙古文,如今又要全面恢復傳統。

廢棄傳統文字的做法,讓內蒙人很是費解。不過,在這次疫情中,外蒙古各界的積極援助和捐贈的三萬只活羊,確實讓人感動,再次說明遠親不如近鄰。

綜上,對內蒙人來說,外蒙古人曾是一個遠房親戚,現在更多的是一個外國人。


野史也是史


蒙古國和我國的內蒙古都曾是歷史上蒙古的一部分。我國的蒙古族主要聚居在內蒙古自治區,他們主要是漠南蒙古的後裔,而蒙古國的居民在其本國的土地上,他們是漠北蒙古的後裔。

內蒙古和蒙古國雖然同根同源,但是也是有一定區別的。我國內蒙古自治區有2000多萬人居住,其中有約400多萬人是蒙古族,而北邊的蒙古國一共才只有300多萬居民,其中一半擠在首都烏蘭巴托附近,生活水平不高。

蒙古國的祖先是漠北蒙古四部,而內蒙古的祖先是漠南蒙古十六部。歷史上,漠南蒙古的漢化程度更高,所以更加發達和文明。在清朝時期,蒙古國是烏里雅蘇臺將軍的轄區,屬於中國領土的一部分,所以也被稱為外蒙古。

清王朝滅亡後,外蒙古在沙俄帝國的煽動下獨立了出去,這才形成了今天的蒙古國。如果沒有這件事的話,成吉思汗與蒙古帝國都屬於中國的歷史,無可爭議。

但就因為這件事,現在蒙古國軍民和內蒙古的蒙古族都宣稱是成吉思汗的後裔,所以歷史上的蒙古帝國、元朝都只能被稱為是中國和蒙古國共有的一段歷史。

由於經濟不太發達,蒙古國還是十分依賴放牧業。相比內蒙古的草原,他們的環境保護還是做得很不錯的。據說,有很多內蒙古的居民比較羨慕蒙古國的遼闊草場,但很多蒙古國的人卻羨慕內蒙古的富碩。蒙古國的生活比較原始和自由,有近三分之一的國民還過著半定居、半放牧的生活。

在我國的內蒙古,還保存著最原始的蒙古文字,這是當年成吉思汗命人創造的,也就是傳統的回鶻體蒙古文,距今已經有800多年的歷史了。

外蒙古(蒙古國)原來也使用這種文字,但後來卻在蘇聯當局的影響下廢除了傳統的蒙文,改為用蘇俄的斯拉夫字母書寫文字,也就是現在所謂的新蒙文。因此,蒙古國雖然口口聲聲宣稱是成吉思汗的後裔,但卻連老祖宗流傳下來的東西都丟了,這一點似乎是說不過去的。

另外,內蒙古絕大多數的蒙古族居民日常使用漢語和普通話,而且漢、蒙人民通婚的現象在內蒙古也比較多。這些在蒙古國看來,是比較排斥的,因為他們有一定的排外情結。

不過呢,外蒙古人和內蒙古的蒙古族倒是可以流暢交流的,他們的口語基本差不多,只是夾雜有地方口音,不影響交流。雖然蒙古國和內蒙古都是歷史上蒙古的一部分,但在內蒙古的蒙古族看來,他們只是外國人而不是同胞,而蒙古國的人看內蒙古的蒙古族也是一樣。


世界人文通史


他們是同一個民族,只是分裂成兩個國家了。外蒙古成了一個獨立的國家,內蒙古成了中國的一個自治區。雖然同根同源但是內蒙古的人民對外蒙古的人有天然的優越感,因為畢竟生活在中國比生活在外蒙古強太多了。

外蒙古如今的社會經濟不斷下降,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降低,因此內蒙古的人民自然十分幸福,而外蒙古的人民卻是一肚子苦水。

內蒙古人民繼承了中華民族的勤勞智慧,而外蒙古如今經濟不振,他們大多數人尤其是男性十分安逸,不想振作精神,所以內蒙古人民看待他們曾經的同胞應該特別慶幸沒有脫離祖國的懷抱吧。


塞外奇俠6


對於我一個土生土長的內蒙古人來說,蒙古國更像是遠方的親戚,談不上什麼往來,希望大家都過得好就可以了,我愛我的祖國,我為我是中國人而感到驕傲


北漂小馮與富貴


我在80年代去過內蒙古幾次,當地的蒙古族很少提到蒙古國,即使有提到的也跟內地人一樣認為外蒙古是中國的,總有一天會回來的


誰是我知心


"兄弟;當年你吵著鬧著要分家,現在後悔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