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本书让你看了五遍以上?每次看完都觉得特别充实,感觉灵魂得到了洗礼?

成熟的锅锅Q


我来回答

《杀死一只知更鸟》

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


故事是从一个六岁小女孩的视角展开,前半部分平淡无奇。只是孩子们的童年生活,充满好奇与恶作剧。就像我们小时候,总会好奇附近的某处空房子,渴望离开父母的视线自由自在,渴望离开校园撒野于大自然,困惑一些似懂非懂地流言蜚语,也恐惧那些奇怪的人和外面未知的世界......

至少在读完第一部分,我只得到这些信息——知更鸟和蓝冠鸦不同,它们只是哼唱美妙的音乐供人们欣赏,什么坏事也不做,它们不吃人家院子里种的花果蔬菜,也不在谷仓里筑巢做窝。

然而,随着故事推进,方才明白文中说的“杀死一只知更鸟,就是犯罪”所谓何意,因为知更鸟就是善良的化身啊。隔壁那位不曾露面的“怪人”阿德利并不恐惧,其实很善良,树洞里的多次放置的小礼物能够见证。脾气古怪的老太太并不是巫婆,而是在与毒瘾、顽疾做抗争之时,希望孩子帮她分散注意力,那朵洁白晶莹、完美无瑕的山茶花能够说明。黑人也不是黑鬼,并不低人一等,他们一样辛劳经营、彬彬有礼、善良可亲……

其实大多数人都是善良的,等你最终了解他们之后。正所谓,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我特别喜欢这个父亲——阿迪克斯,尤其他在庭审时的表现。当马耶拉在法庭上大喊让在场的每一个绅士为她主持公道时,道德就成了一种不需要人们对此作出思考的行为规范。人们倾向于与自己群体内的人保持一种“一致性”,而不是思考事情本身的对与错。只不过这样的一种道德观,其实质意义上就是非道德的,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正义感,其本身也是伪善的。然而阿迪克斯并没有选择从众,而是遵循了内在的良心。正是这样的正义和坚守,让人生敬。

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阿迪克斯更是出色。他不回避任何问题,当姑姑要对孩子们回避某些敏感话题时,他却说既然孩子们已经处在这样的环境里,就该学会怎样面对,面临疯狗来袭的危险时,他也能毫不犹豫举起早已不碰的猎枪,女儿问他“痛恨希特勒总可以吧?”,他的回答是——痛恨任何人都是不可以的。正是这样的风度和宽容,让人感动。

小女孩是幸运的,她所困惑的都有了回声。阿迪克斯是明智的,他允许孩子看见罪恶与丑陋。因为故事讲述的是大萧条时期的美国南方小镇,有它的时代特征。小女孩曾问——“为什么邻居那么痛恨希特勒,转过身对自己家乡的人却那么恶毒呢?”,答案是——因为你是孩子,没有见过大千世界,思维推理没有受到太多干扰,所以能理解白人带给黑人的痛苦。

坦诚来讲,在我童年的成长经历中,父亲的角色在我心中一直是缺失的。可以说,正是这本书,在我心中树立了一个理想完美的形象(父爱≠父亲的形象,形象缺失≠父爱缺失)。我们多多少少需要一个人来给自己指明道路。尤其是在童年时期,但是在我们国家,我们这一代人,有些父母实际上是做的很不够的,这涉及到很多方面,与其称之为代沟,不如说我们不再从父辈身上获取力量。反过来说,我们这一代人的父辈,不再给予我们力量。而杰姆和斯库特无论什么时候始终都能从他们的父亲哪里获得力量,幸福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比如斯库特。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比如马耶拉。

回看今天,我们或许终其一生都不可能遇到像黑人、同性恋、宗教信仰等问题,但这不能否认我们没有偏见,甚至歧视。想想从孩提时代一路走来,经过世事洗礼,是否也曾融入过那些似是而非的“一致性”,让自己的选择合理化呢?明知这种“一致性”就是一种合理的偏见,是否也曾欺压甚至杀死过一些知更鸟呢?

再想想是什么样的家庭环境教养出暴戾?是什么样的教育体制抹杀了想象?又是什么样的社会风气造就了冷漠?事实上,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握着偏见的子弹,都曾指向某个无辜的生命,且不曾反思,不曾自我怀疑,因而也正在杀死越来越多的知更鸟。一个人,未经风雨,保有纯真与善良很是容易。难得是,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内心都不会滋生恶意。

最伟大的人也无法对抗固执的偏见,但最固执的偏见也无法对抗那些善意的人们心中的温柔。套一句说俗了的话就是‘愿我们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


buhuiniao


《平凡的世界》,第一次读是在初二,那年16岁,如今快奔四的人了,三十年,记不得中间读过多少次,但绝对不下十次。从一次领工资买《平凡的世界》至今,已买过三套。短暂的半生堪称颠沛流离,是《平凡的世界》一次次引领我走出人生低谷。

失意迷茫时,每次拿起《平凡的世界》,都能使我重燃生活的希望。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而这“八九”里,都离不开《平凡的世界》的慰藉。

因为《平凡的世界》,我喜欢上了乡土文学、喜欢上了黄土高原、喜欢上了文学。现在虽然是一名市作协会员,但我要感谢《平凡的世界》给我带来的改变!

因为《平凡的世界》,我去过陕北,在榆林地区打工三年,不为别的,只为体验黄土高原上的风土人情。

因为《平凡的世界》,我爱上了阅读文学书籍,也成为了百分之百的路遥蜜。每次读《路遥传》,我都热泪盈眶。

《平凡的世界》是我的枕边书。

我正在写《平凡的世界》系列书评,不为别的,只为让精神变得纯粹!





苏台文苑


我是陕西人,我比较喜欢和推崇我们陕西籍作家路遥和贾平凹的小说。

路遥《平凡的世界》,我不止看过五遍,将近十遍了。每次看完,都有不同和更深层次的理解,或许跟我年龄渐长,已经结婚生子有关。

记得初看时,主要看故事情节,也主要是看爱情故事情节,那时我读初三,中考结束后,一个漫长的暑假都在看这本小说。我喜欢孙少平的自强不息,不安平凡的命运,一直保持看书学习的状态,自此后,我一直保持阅读,甚至有一段时间,我也坚持看《参考消息》,坚持阅读的习惯能坚持下来,受书中孙少平的影响不小。

看第二遍时,是我在中专学校读书的时候。之前我读高中,年轻气盛,少年血性,顽劣不堪,所有坏学生做的事情,我都做了一遍,后被学校开除。索性离家出走。在西安流浪半年有余。回家后,又在社会上打工,干了几个月的水电工,后被父母叫回家,重新上了中专学校。此时再读《平凡的世界》,我的理解因为我的经历而又深了许多。我对孙少平的喜欢,对孙少安的敬佩,对书中许多人物的理解,渐渐有了感同身受的体会。记得我在学校时,对物质上的要求几乎没有要求。那时家里生活艰苦,我穿别人穿过的衣服,鞋子破了也不要求父母给我换,没钱回家的时候就走路。那时的我觉得自己的人生路需要自己做主,我已经因为年少无知错过了一次求学的机会,能再次回到学校,已经出乎我的意料,算是一次额外的奢侈补偿。所以我不要求物质上的满足,我只求心安理得,能对得起父母和家人的关爱。支撑着我在一群花季少男少女的眼里,特立独行下午的精神力量,就来自我不断的阅读,和时不时就翻开看上一两个小时的《平凡的世界》。很奇怪,无论从哪里开始翻看,我都能瞬间沉浸书中以及书中人物的故事和关系里。我理解孙少平,双水村就像我生我养我的村子一样。我甚至把村里的一些人,和书中的一些画上了等号。

读第三遍时,是我在青岛继续读书时读的。那是我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看见大海,第一次小小的尝试了海鲜。就像书中说的,孙少平向往的外面的世界,更开阔了我的眼界,增长了我的见识。让我对生命和人生有了新的认识。在我觉得迷茫和恍惚时,翻看《平凡的世界》,以及阅读其他书,就能抵消我心中的所有烦恼。

读第四遍时,我已经有了新买的一套《平凡的世界》。因为我已经开始上班工作,有了自己工资收入,除过寄给家里的钱之外,我大部分用来买书,阅读学习。我始终坚持阅读,就像孙少平一样。到现在,我买的书已经有五百本左右。除过小说,经济,散文,人文,地理,旅行,政治,只要我觉得有用,有必要,就买来阅读。

总之,《平凡的世界》,在我来说,每读一次,都会给我带来新的阅读感受和体验,特别是随着我的年龄增长,我越来越能理解和认同书中一些人物面对命运抉择时的选择了。孙少平,一直是我理想中青年该有的形象。我也特别喜欢孙少安,理解孙少安,甚至越来越喜欢孙少安的媳妇秀莲这个人物形象。

《平凡的世界》对我的印象太大了。我推荐喜欢现实题材类小说的人可以尝试一读!


百果味优选


我看过《羊皮卷的智慧》珍藏版的5遍以上,我整整花了18个月看完的,每天看一小节早上起来朗读一遍,中午下班回来看一遍,晚上睡觉前看一遍,一节如此看三天,对我的帮助很大,明天都有收获,现在深深印在我大脑的信条是:这一切都会过去。无论成功,失败,快乐和痛苦,都会过去。让我时刻认清自己,让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开始新的生活。要以爱心面对每一个生命,坚持不懈直到成功,创造自己的城堡🏰。


潘祥睿


这个问题确实触动到我,我确实有这么一本,也是我人生的第一本引导我前进的书籍,在此分享给大家。

记得刚毕业的时候,自己是多么的无知,拿着文凭和仅有的毕业作品,懵懂又好奇的看着网上的招聘信息,希望可以找一份工资高对口的,离家近的好公司,好岗位。从不敢想自己有什么大成就,就是能有个安稳的,还不错的机会就很满足了。

就因为这样随心的行动,我发现了这本书《成功大学》。当时觉得抢眼的封面,写着“推荐给所有年轻人的励志进修书目”,不甘心的我希望从这书寻求答案,翻看了几页就马上买下了。

作者是从13岁就开始和文字打交道的拿破仑·希尔,他是世界最早的成功学大师

  • 我是看了这本书,才认识作者,才知道他还有更伟大的创作,为社会做出了许多贡献。
  • 他在发现自己对法律感兴趣的同时,毅然做出了学习的选择,果断的接受很多新的挑战。
  • 在明确的目标下,机会来的时候不计较付出,让他得到了更多的机会。
  • 勇于挑战的同时,为他写下后面的畅销书埋下伏笔。

现在书本的目录都已经发黄了, 2004的印刷版本目录已经做得如此细致,内容和明细再加上导师名字的排列,感觉到作者是用心的帮助读者,让我无法去怀疑书的权重。

我就这样被这些抓人眼球的文字,渐渐的带进如何获得成功的世界。

“没有目标一切努力和认真都是白忙”,感觉就在说我自己,深深戳到我的心

  • 没有目标的前行根本无法和成功擦肩,而定下了目标,就必须如同对爱人一样从一而终的认真,必须专注用心的对待它。
  • 如果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对那一块领域的专注,他们都不会失败,只是离成功还有一定的距离。
  • 目标有了,确实有了正确的方向,但如果要继续往成功的方向,我们要学会做一个综合能力强大的人。

书中还举出一个关于拳击手的例子,让我恍然大悟。

  • 拳击手每天都是有计划性的训练,作为一个拳击手他必须眼明手快,眼力训练,腿部肌肉训练,臀部肌肉训练,保持热量的饮食调理等等,这综合的训练造就拳击手更容易获得成功。
  • 其实道理相通,我们做人做事也一样,全方位去发展自己,多分析自己现在的位置,哪方面可以更快推动自己前进,然后加以行动。
  • 在本职上必须游刃有余,再增加辅助的能力,如营销技巧、人际关系等等,都是让我们如虎添翼的能量,让我们离目标又拉近了距离。

推荐大家可以看看拿破仑·希尔的书,他的书都有着成功人士的成功做铺垫,极其细致的刻画着种种的方法,通俗易懂的例子,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努力,更快到达目的地。

  • 以上是《成功大学》最开始打动我的内容,在这里也实在介绍不完它的精彩,留着让大家自己去领悟。后面的内容更是让你爱不释手,一下子就说到你心里去了,或者是你从未想到的努力的方法和思维方式。
  • 只要心里相信自己会有成就,这将会辅助你更快达到目标。
  • 这本书真的很好,每一节后面会给出训练的题目,帮助读者快速找到学习的方法,让读者马上学以致用。

对我的人生起着重大影响,他的《成功大学》激励着我要对自己要有要求,鼓励着我懂得分析自己的长处,勇敢往目标前进,懂得增值自己的不足,只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就会离成功不远。

而且我最大的感受是,成功其实就是努力的过程,它并没有尽头,我要好好去享受。

谢谢大家浏览,有不好之处请指教!


奇葩的贝卡


  能看5遍以上的书,除了新华字典之外,我主要有2个套,(1)美国总统克林顿的沟通顾问写的《一生只做一件事》,(2)麦肯锡顾问系列丛书,比如《麦肯锡方法》、《麦肯锡意识》、《麦肯锡顾问提问术》、《麦肯锡顾问笔记术》等。

一、《一生只做一件事》

克林顿总统的演讲技巧称得上是大神级,卸任总统后,关靠演讲的收入比当总统还收入高,他的沟通顾问(指导老师),水平就更厉害了。

我每次读这本书,最大的顾问就是“放松”,道理所有人都懂,但要真正体会、要真正用好,那就看每个人的造化了。

比如他讲的故事,我们去照相时,会和身边的人愉快的聊天,我们滔滔不绝、我们表情姿势非常放松,但摄影师突然说:“看这里,不用动”,这时候,我们的脸一下子就僵硬了,成了机器人。

再比如,他举了一个电视节目的故事,在画面中,两个警察开始时他们的表情栩栩如生、举止自然,但当他们知道自己被录像后,一下子就换了另外一个人,他们带上“面具”,想让自己显得专业,因此脖子僵硬、下巴紧绷。。。

我自己也有这样的经历,我给公司内训麦肯锡的系列文章时,感觉就像和朋友在聊天,或像长辈在教育小孩一样,言谈举止和说话都很放松,但5月底给客户做的一次讲座,7个小时下来,事后听录音才发现,有些话当时只说了一半,这就是不放松,太在乎的结果,因为台下不再是同事,而是30多个博士生,但事后想一想,博士又怎么样呢,术业有专攻,我介绍的是我擅长的,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二、麦肯锡系列文章

作为咨询界的龙头老大,麦肯锡的每个方法论都被深度研究,我曾经就职了几年,在当时觉得没什么,但到了新咨询公司之后才发现,麦肯锡的套路确实很有效,比如麦肯锡方法的沟通技巧、比如金字塔原理的逻辑思维,尤其是“结论先行”、“结构化”、“MECE”这些方法,看似简单,但用到我们的咨询报告或日常沟通中,确实太有用了。

再比如麦肯锡的提问术、解决问题的7个步骤,这些方法在我现在做调研时太有用了,每次调研,按这个方法论,客户都会滔滔不绝的讲他们的需求,讲他们的建议,有时候甚至过了饭点才突然想起来,发出这样的感叹“呀,2个多小时了呀!”。

三、读书笔记

闲暇之余,我也会做一些读书笔记,绝大部分是思维导图笔记,因为思维导图效率高,容易形成逻辑清晰的图,而且思维导图抓的是关键点,又省时又省力


攀阅


记得我家有一本吴运铎的《把一切献给党》,还是繁体竖版那种,硬壳的。我每年暑假都要看一遍。第一句就是:我是在矿山上长大的。这本书简直就是我最深刻的童年记忆了。记得封底定价是几万多,当时特别难以理解。呵呵哪天回娘家了得问问我哥看这书还在不?


桃夭之俊博


《罪与罚》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我愿称之为,陀神。

书讲的是一个大学生因为生活的困顿,思想经过激烈而又反复的争斗之后,选择杀死了一个放高利贷老太婆,最后被流放到西伯利亚的故事。

这本书是在兄弟家里拿的,在暑假时候看,我家里一个人都没有,姐姐得了白血病,父母在广州陪护治疗。我每天晚上打完篮球回来,不洗澡,就一个人坐在空荡的大厅里看这本书。

在阅读过程中,我完完全全地投身在书里面的世界,它几乎是让我的性格变得更加阴郁,思想的激流如奔腾的不可阻挠的洪水,甚至是把我完全击倒,人的复杂性被陀神细腻而又不失合理的描写展现得淋漓尽致。它给予我极大的震撼,让我每次读完几十页都不得不放下它去选择休息一会。

到了如今,《罪与罚》的封面已经因为磨蹭和氧化而破损严重,我却依然在读。它是我的老朋友了。一个另类的,不会说话的灵魂陪伴者。



就是风啊


《飘》是我高中的时候读的不低于十遍的一本小说,学生时期最爱读的就是三毛和世界名著,到大学有机会把世界名著改变的电影又对照这看一遍,这些国外名著对我影响很大,包括审美,文化,生活和浪漫气质,《飘》里面的台词我至今都烂熟于心,少年的我渴望拥有斯嘉丽和瑞德的爱情,年过三十不再憧憬小女孩的爱情童话,但仍然忘不了上学的时候偷偷把小说藏在课本下面小心翼翼一行一行露出来看的紧张和美好。


用户7530459980680


我的启蒙读本(最早读的一本书):《培根论人生》,因为是小时候读的一本书,里面的语言风格、大部分的思想观点,对我后来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我平时写作的语言风格影响很大,觉得那些文字很对我的胃口,甚至觉得那话应该是我说出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