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過10年以上從未換過的手機號碼嗎?是什麼樣的信念讓你將該號碼一直沿用至今?

竹籬茆舍墨客


我的手機號是二零一四年辦的,至今已有十幾年的時間,從辦理手機號的那天起一直沿用至現在,要說是什麼信念支撐我用這個手機號至今,我想可能也沒有什麼高大上的理由,我以為手機號無非就是為了方便工便聯繫家人用的,沒有什麼秘密和隱私可言,如果遇見對的人,我會很隨意的把我的手機號告知別人,可如果感覺不好,我是絕對不會輕易把手機號和微信號告訴別人的,因為不想惹麻煩是非,僅此而已,我以為如果手機號頻繁更換,對自己和他人都是麻煩,一個手機號就足夠了,又不是做什麼生意買賣,要幾個手機號一點意義都沒有還煩神,曾經也遇到過多次更換手機號的機會,辦理電視電腦寬帶強行搭帶手機號,否則不予辦理,為了省兩個小錢,有時移動公司推薦的別的手機號勉強接受,可自己一次也沒用過,等到時機成熟時就立刻將這個手機號給銷戶了,現在的手機號跟了自己十幾年,早己習慣了這個手機號,這樣無論是家人抑或是朋友尋找起來都很方便,既便是將來也沒有更換手機號的打算,這個手機號已然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就一如我現在的生活簡單幹淨沒有麻煩,挺好的,我挺喜歡的


勇闖4149660579


現在是晚上19點,看見你的問題,我來說幾句

我的手機號1360開頭的,從一開始都是用這個號,至今沒變過,有很多的朋友如果有一段時間沒見到,見面的時候,第一句說的是,哎呀好久不見,最近要變得漂亮了,體型還是那麼好,還有就是你號碼有沒有變呀,我的回答是,你真會說話,誇的我心裡美滋滋的,今天見到你我很開心,還有我的電話始終都沒變,除非那天這個號碼不能用,要不我是不會變的,變電話號碼一個是麻煩,最主要的是號碼代表著誠信,也是一張名片,我個人覺得常常換號碼的人不是很靠譜

今天你所做的事,都和你的為人處世有關,給自己一片天,給別人一份肯定,生活需要自己編織


黃梅嬌


我的手機號是1390開頭。是從900轉過來的。也就是當年的大哥大模擬信號移動電話。先後用過8500,8900,8800綠燈,9900,9800,9810,168。因為後4位是吉祥號,跟移動交涉後還給我保留。你說用了多少年了?有跟我一樣的朋友嗎?握一下手。



海闊天空139562910


我個人覺得,我沒啥事或人需要換手機號躲避逃避迴避的,且我也需要她(十幾年手機號),雖然我已經幾年很少用她打電話發信息等等了,但她依然24小時在線狀態,對我而言任何人或物在一起久了就有一份情在,總是有不捨的情愫,也或許是習慣了有她吧……



似曾真實


我用的手機號是聯通的,用了16年了,這個當中也用過一個移動號,但用了半年多,莫名其妙的收費太多,就捨棄了,聯通號用了三年後,後來實在是信號不好,曾經想放棄,晚上睡覺時放在窗口上才能收到信號,所有的同事們大都捨棄了聯通號,我沒有,一直堅持到現在,現在信號很好。很多多年的朋友,有時打電話來,問我,是你嗎?我笑著說,yes


海上升明月168


年齡關係吧,九十年代未剛入社會就業,工作不太穩定,幾年換一次,有兩次吧,有自己小生意到零五後就不再換了,有聯繫號兩百個以上,怕手機丟失刻意抄下來,累的半死,親戚、同學、客戶…重要的人一大把,互相聯繫重要,換手機號那可想多麻煩。所以從沒想過換號。


花都吳翼


看到過好幾次有人問這個問題,不知道問的人是出於什麼樣的好奇心,今天閒著沒事回答一下吧

換手機號碼原因多種多樣,最多的因素就是為了流量套餐,三大運營商為了搶市場時不時的推出套餐活動,為了享受優惠只能跟著活動換號碼,但是現在手機雙卡的多了,一般都會保留一個常用號碼以方便聯繫,另一個隨便換。不過年輕人一個號碼用十年以上的確實不多,年紀輕,不穩定因素太多,換個地方就換個手機號

我的手機號早就用超過十年了,90年代初使用至今,聯通的,早年間聯通的收費比移動便宜,那時候還在廠裡上班,有人找接個電話要到傳達室,覺得不方便於是買了個手機,摩托羅拉的,那時候很稀罕,上千人的廠子裡沒幾個人有手機,所以一幫要好點的工友就都記住了我的號碼,時不時的我的手機響是麻煩我捎話的,後來辭職後要好的老同事們還會打電話聯繫一下我,N多年後到現在都還是會偶爾接到許久不見的朋友的電話,再加上辭職後開始經商,老顧客也會打老的電話號碼,所以手機號碼就一直沒有換過,後來移動的信號越來越好,聯通越來越差,用起來都不方便了我也還是堅持沒換,估計這號碼會一直用下去了,最多就是下次換個雙卡手機多加一個號碼,呵呵,以後題這類問題的人就不要再問十年以上了,問20年30年的都大有人在的哈!


沈偉22258086


我們用什麼來表達我是誰呢?外表、名字,當然還有手機號。一個手機號,被你使用,它就有了任務——承載你生命的一部分外延。

頻繁更換的手機號,是為了某一段經歷的刪除。也證明你的生活在不同領域的延伸。在這一點上,又和古人有多少神似。

歲月,被馬車載動,慢的驚人。那些文人墨客有無限的閒暇,想出不同稱謂,為自己或是為別人。而這些稱謂又蘊含了文字之外的意思。

如陶潛字淵明,自號五柳先生。因宅邊五柳樹而取號。這個“號”展現了他的“質性自然”。而王勃的《滕王閣序》中,用“彭澤”指代陶潛——“氣凌彭澤之樽”。他做過八十餘日的彭澤令。這個小縣城因與陶淵明這幾十天的緣分,儒雅了千年。這個代稱同時展現了他的一段人生軌跡。

又如,後世稱王維王右丞,因他曾官至尚書右丞;稱杜甫杜工部,因他曾任工部員外郎。這樣的稱謂是他們政治生命軌跡的體現。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

高速的、數字化的現代生活,不允許我們用姓名之外的“字”“號”來表達自己。或用代稱來記住別人。取而代之的是一個號碼,或幾個號碼,或是一個號碼簿。而十幾年用一個號碼的人,則說明他(她)的生活不需要太多表達和太多外延,他(她)的人生軌跡比較平直,沒有太多迂迴。在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里是多麼幸運的狀態。


煙處遠岫


不換號原因有五。

1不欠債。

2不欠情。

3重友情。

4喜歡這個號。

5與這個號有緣分。

怕異地親戚朋友找不著。。。

(我這號也二十年了,把老媽電話和寬帶也捆綁這個號上,還準備一直用下去的)


四官殿人彭曦書畫


我用了快20年。我不明白有些人是什麼原因要換號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