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寫入列女傳的巾幗英雄,秦良玉

說到女將軍,估計大家都會想到,像花木蘭,穆桂英,樊梨花。等等這些,但是可能大家不知道的事這些都不是正史當中所記載的,而接下來我們要說的這一位卻是在正史上有證可尋的。

被寫入列女傳的巾幗英雄,秦良玉

在中國悠久的歷史中,女性就是,在家裡帶孩子,賢良淑德,相夫教子,才是本職。但是在悠久的歷史中也出現了一位厲害的女將軍。

秦良玉,公元1574年,出生於如今的四川,她的父親是秦葵,是一名歲貢生,使得秦良玉自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而且其父,思想開放,在教育上並不遵循,女子無才便是德這種古訓,對自己的女兒,兒子一視同仁,不偏不倚,也正是其父的教育才有了後來的秦良玉。

在父親的開明教育下,秦良玉從小飽讀詩書,並且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從小就有報效祖國,忠君為民的想法。並且它的父親不僅僅是教他文化知識,還帶著她和自己的哥哥和弟弟一起研讀兵書,學習騎射武功,在這些方面她自小就表現得極為出色。《明史》贊其:”為人饒膽智,善騎射,兼通詞翰,儀度嫻雅。而馭下嚴峻,每行軍發令,戎伍肅然。

被寫入列女傳的巾幗英雄,秦良玉

其丈夫馬千乘是漢伏波將軍馬援後人,世襲石砫宣慰使(俗稱土司)世襲雲南。但其丈夫後遭奸人誣告,之後病死在獄中,之後秦良玉代領丈夫的位置。和其弟弟一起抗擊清軍。平定奢崇明,張獻忠。等等,後來朝廷給了二品誥命夫人的虛職。

時間到了1630年,清軍大舉進攻。永平四城失守,皇太極進而圍困京都。已經上了年紀秦良玉散盡家財,進京勤王,因而受到了崇禎的召見,並還賦詩四首來表彰秦良玉的功績,隨後秦良玉便返鄉了,其弟秦翼明留在京城,而後協助孫承宗建大淩河城,後和盧象升一起剿匪立下戰功。

崇禎七年秦良玉戰敗賊匪張獻忠,崇禎十三年和楊嗣昌一起剿匪,但是因為和楊嗣昌意見不合,導致剿匪失敗。

被寫入列女傳的巾幗英雄,秦良玉


其實對於秦良玉這樣的女將軍,真的是巾幗不讓鬚眉,當時也挽救不了明朝的滅亡。滿清入關以後,秦良玉受南明朝廷敕封,仍舊鎮守四川,迫使張獻忠部對四川無法染指,但奈何也無法挽救明朝滅亡的命運,後於清順治五年,1648年7月10日)壽終而死,享年 75 歲。

作為一位女將軍,或許很多人都會和楊門女將這些相比,但是秦良玉確實唯一一個寫入正史的女將軍,終其一生,忠君愛國,賢良淑德等等這些優良品質,體現的淋漓盡致。或許就像崇禎寫的那首詩一樣。

學就西川八陣圖,鴛鴦袖裡握兵符。
  由來巾幗甘心受,何必將軍是丈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