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不多動也可能是“多動症”

小麗去年升入初中,學習成績一向優秀的她卻開始出現下降,緊接而來的是父母的不解和責備,讓小麗也很苦惱。

這時老師找到她的父母說,小麗上課的時候注意力不集中,經常走神,其他同學有點風吹草動,她就會被吸引。有時她經常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甚至一節課需要提醒2-3次,雖然注意力能集中一會,但是很快又不能集中了。老師建議家長帶孩子去醫院看看。

爸爸帶小麗來到醫院,經醫生詳細問診及檢查,最終小麗被診斷為“多動症”。家長非常不解:“我的孩子從來不多動,怎麼就診斷成多動症了?醫生您是不是診斷錯了?”


多動症有三種類型


注意!不多動也可能是“多動症”

國家兒童醫學中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精神科醫生閆俊娟指出,“多動症”的全稱是“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根據字面意思就可以理解,“多動症”其實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個是“注意缺陷”,另一個是“多動—衝動”。根據這兩個主要症狀方面,多動症可以分為3種類型,既:在過去6個月內,只符合“注意缺陷”的診斷標準,不符合“多動—衝動”的診斷標準,就是以注意缺陷為主的多動症;相反,就是以多動—衝動為主要表現的多動症,也是大家之前所認為的“閒不住”的“多動症”;如果二者皆符合,則屬於混合型多動症

而小麗則屬於以“注意缺陷”為主的“多動症”,這種“安靜型”的“多動症”多以女孩為主。

其實,小麗性格內向,從小學開始就有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神,生活中丟三落四、與她說話心不在焉等的表現。但那時候因為學習成績優秀,並未引起家長和老師的重視,而且在後來的智力測查中發現,小麗的智商是118分,屬於非常優秀的智商。升入初中後,不但學業加重,同學們之間的競爭也更加激烈,所以小麗漸漸就出現了成績下降,這才逐漸引起老師和家長的重視。

經過藥物治療,小麗的進步很大,她爸爸在高興之餘,也覺得後悔,“以前不知道是孩子生病了,反而責備孩子”。當然這位父親也很用心,他說:“家裡還有一個6歲的妹妹,我會仔細觀察孩子的情況,以後再也不會出現大閨女這樣的情況了。”



當然,在臨床中,診斷“多動症”需要更多的條件,也不是所有的注意力不集中都診斷“多動症”。還需要看是注意力不集中是否和年齡相符、注意力不集中是否降低了學業、社交或者職業功能的質量、注意力不集中是否有其他原因導致等方面。

注意!不多動也可能是“多動症”

目前疫情期間,大部分孩子都在家中上課,家長也可以有更多的機會觀察到孩子上課的狀態,加之平時老師對孩子的反饋,如果對孩子的注意力狀況有疑問,建議及時到醫院精神心理科就診。如確有問題,早發現、早治療,讓孩子取得其所該有的成績和成就。


END

經濟日報經點科學工作室

記者:吳佳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