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隨便給孩子貼「多動症」的標籤,孩子多動,還是怪你

孩子多動的原因有很多,但這絕不說明孩子不聰明,智商低。那麼孩子多動調皮是什麼原因呢?

7歲的小曉今年剛上小學一年級。活潑好動、性格外向的小曉一直都讓幼兒園的老師很喜歡,老師們都覺得這個小女孩像男孩那樣勇敢活潑。

別隨便給孩子貼“多動症”的標籤,孩子多動,還是怪你

但上了小學後,老師開始為這個小女孩感到頭疼,因為她上課時總是不遵守課堂紀律,有的時候老師還在講話她就開始嘰嘰呱呱的搶答問題,有的時候不聽老師講課而是和同學說話,總坐不住,經常在教室裡跑來跑去,注意力就是不肯集中到上課的內容上。老師幾次向家長反映情況後,小曉的媽媽急了:“孩子會不會是多動症?”

一、好動不一定是多動症

小孩子的天性就比較多動,對事物充滿好奇,注意力無法長期集中是正常現象,但判定是否有多動症要看其好動程度,以及視時間和場合而定,並不是調皮的孩子就一定有多動症。是否是多動症,需要專業醫生或心理諮詢師通過對孩子的行為、運動、注意力等方面進行綜合測評來判斷。

如果家長憑藉主觀感覺來作出的判斷,盲目的給孩子下了多動症的定義,不僅家長自己很焦慮,也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不利影響。

別隨便給孩子貼“多動症”的標籤,孩子多動,還是怪你

二、孩子多動跟家庭教育有關係

孩子多動或其他心理問題很多時候是家庭教育的問題。家長的教育方式是孩子行為的重要影響因素。有的孩子在家裡沒有任何的約束,想怎樣就怎麼樣,也沒有這方面的訓練,上學後沒有適當的引導,孩子很難知道要去尊重老師和同學,應該遵守一定的規範。

別隨便給孩子貼“多動症”的標籤,孩子多動,還是怪你

三、父母首先要正確面對孩子的情況

面對多動的孩子,父母要寬容體諒。有些孩子自己不能很好的管住自己,無論是在哪裡,經常給老師、父母造成麻煩,對於孩子造成的麻煩,有的父母總是嚴厲的否定、制止孩子,甚至會指責打罵孩子。這些行為都是不可取的,被指責否定的孩子容易變得自卑敏感,甚至產生叛逆心理,更愛給父母惹麻煩。

別隨便給孩子貼“多動症”的標籤,孩子多動,還是怪你

對待孩子要有耐心,多鼓勵

每個孩子的具體情況都是不一樣的,對於孩子出現的缺點、問題,父母要耐心與他溝通,在不同的階段提出適宜的要求、細緻示範、耐心指導,記得不能過於著急要求孩子很快就能掌握,不然會讓孩子產生厭煩情緒。要記得鼓勵孩子,這樣的鼓勵,對他既是肯定又是激勵。

而且,孩子的變化需要家人在日常相處和教育中做出適當的配合,這就意味著父母本身也需要做出一些改變。

別隨便給孩子貼“多動症”的標籤,孩子多動,還是怪你

比如,有的家庭中,媽媽對孩子過於溺愛和放縱,爸爸對孩子的教育根本不關心,導致孩子過於自我,在家裡說一不二,進入學校後難以聽從老師的安排。這就需要媽媽和爸爸在對待孩子的方式上做出一些改變,給予孩子一些規則,對孩子適當說“不”。

孩子出現行為或性格上的一些不良表現時,不可能像感冒發燒一樣吃點藥幾天就好了,而是需要一段時間的改善和糾正,這個過程更需要父母家人的配合。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和方式往往會影響孩子今後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