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為什麼感覺官僚世家稱帝一般不殺忠臣,相反有些窮人地痞稱帝都會殺?

奔跑的小輝哥


秦國及之前的春秋戰國都是皇權和貴族諸侯作為朝廷權力角里。漢朝是皇權,外戚,功臣(士族),宦官。晉朝,南北,隋是皇權,士族大家。唐朝是皇權,外戚。宋朝是皇權,功臣。明是皇權,宦官。清朝是最穩定的基本是皇族內部。所以不是哪個皇帝的問題,是每一個新的朝代的開國皇帝會總結前一個王朝失敗經驗,對皇權影響最大的勢力在新王朝開始就極力打壓!


亮珠29679434


我們仔細分析趙匡胤和李世民、朱元璋的時候就會發現朱元璋和這些皇帝明顯不對路。

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後,對於那些官員該殺的殺一個都不含糊,而那些原本就是是官僚世家的人,他們當了皇帝之後,對於手下的臣子是愛護有加。

自卑心理在作祟

在朱元璋的電視劇當中,見過這樣一段非常有趣的對話,這一段對話可能是導演不經意之間安排出來的,但是對於整個劇情而言有著非常大的連續性。

馬皇后想到了一個非常巧妙的主意,告訴了朱元璋,朱元璋得知這個主意之後,就跑到劉伯溫的面前去炫耀這個主意,炫耀來炫耀去問劉伯溫,你覺得這個主意是誰出的?

劉伯溫聽了之後趕緊跪在地上說:是不是馬皇后、是不是胡惟庸、是不是李善長?

劉伯溫問了一個圈之後,朱元璋說:這就是我出的主意,你怎麼就是不相信我呢?你怎麼就是覺得這些主意,非常聰明、非常好的辦法不是我出的呢?

劉伯溫聽了這句話之後跪在地上,連頭都不敢抬,整個臉上都是汗。

這是一個非常巧妙的對話,在這個對話當中,我們能夠看到朱元璋的心裡面有一種感情,這個感情就是自卑。

自卑的情緒無以復加,而且朱元璋的自卑情緒的演化過程中慢慢有了這樣或者那樣的極端。

帝王之術不一樣

首先,甭管是趙匡胤當皇帝還是李世民當皇帝,他們在當皇帝之前就已經位極人臣,他們在當皇帝之前就已經享受過很大的權力。

因為他們之前就已經擁有過,所以在面對更大權力的時候,能夠保持理智,能夠始終剋制自己的慾望和野心。

而更多的時候因為他們本身就是當官的,知道當官的門道,甭管你是文官也好還是武將也好,都知道這裡面有一些東西,水至清則無魚,所以他們也不會對所有的官員斬盡殺絕。

朱元璋從小就是乞丐出身,而且落魄了,突然之間當上了皇帝,對於手中的權力掌控幾乎達到了極限。

再之後朱元璋就開始疑心疑鬼,總是覺得有人要害他,然後覺得有一些臣子他們的所作所為不合格,於是就開始了一輪又一輪的殺戮。

我們只能說帝王之術在一定程度上是:這些皇帝在沒有當皇帝之前,他們的身份地位決定的。

歡迎大家關注@趣談唐宋元明清 ,歷史研究者,優質歷史領域創作者,每日分享新鮮歷史冷知識,解決歷史趣問題,愛你們!

趣談唐宋元明清


這個題目只要解釋清楚朱元璋為什麼“大殺功臣”也就回答清楚了。

劉邦沒有殺過忠臣,他的基本班底那些豐沛子弟一個一個活的好著呢!他殺的基本是原六國舊貴族出身的人。

所謂“窮人地痞”稱帝的也就這兩個人了唄!

朱元璋為什麼要殺忠臣呢?

朱元璋要廢除相權,廢除相權,廢除相權。重要的事說三遍。

李善長,胡惟庸,劉基,藍玉等人要反對的也不是朱元璋,他們既不敢,也理解自己沒有本事反對朱元璋,他們只是要做丞相。

尤其李善長,胡惟庸和劉基這三個讀書人,范仲淹說:“不為良相則為良醫”嘛!

三個人既然有機會輔佐朱元璋治理天下,拯救天下蒼生,第一反應當然是好好工作了,讀書一生,以良相名垂青史,夫復何求?

雙方的矛盾不可調和。

可是,其中一方認識不到這一點,反而竭盡全力的去試圖把“丞相工作”去做好!

等於去和朱元璋搶權,所以朱元璋殺人!

為什麼湯和能善終?因為湯和連縣官都真心實意的不想幹,不要說什麼勞什子宰相了。

為什麼沐英能善終?因為沐英對於永鎮雲南的富貴非常心滿意足,從來也不打算“拯救蒼生”,服務全天下。

以上不是評價好壞對錯,只是要找準矛盾點。

說“感覺官僚世家稱帝一般不殺忠臣”很容易舉出反例的:

李世民“玄武門兵變”完全可以不殺人的,把人抓起來也可以呀!李淵不就是沒有殺嗎?親手殺死自己的哥哥可比殺忠臣要心狠吧!

康熙削三藩可對不起人家吳三桂這個大清忠臣呀,吳三桂從關外一直打到雲南省,功勞多大呀!

這個問題設置的前提不成立,歷史上沒有“窮人地痞稱帝都會殺忠臣”這個事實。


葭明通半瓶歷史


首先,官僚世家格局大、見多識廣、心胸廣闊、受過良好的教育,沒有品嚐過底層人的艱辛,靈魂不至於太黑暗,所以,他們一旦掌權,則相對寬容,一般不會大開殺戒。

而窮人地痞,窮怕了,苦日子過夠了,被欺凌、嘲笑、侮辱與打壓慣了,再加上經常挨餓受凍,看不起病,上不起學,不僅沒學問,沒有道德,素質低下,還導致了心理扭曲,這種人一旦掌權,就會對社會來狠的,因為這社會曾經給他帶來了恥辱,他什麼都看不慣,所以要給社會動大手術,而那些功臣良將,有些不僅見證了他過去的恥辱,還結黨營私,擁兵自擁,這些人,首先要上斷頭臺。

官僚世家出身而當皇帝的人,之所以不怎麼殺功臣,並不僅僅是他們的道德品質更高,更因為他們不需要。

因為,這些官僚世家出身的人,通常都具備非常強大的家族背景,所以他們在打江山時,最主要依靠的力量,通常都是他們的親人。

而且,這些官僚世家出身的人,他們在起兵造反時,通常都擁有強大的軍政力量,也就相當於自帶的基盤非常強大,這也就導致外人和他們合作時,只能淪為他們的打工仔。所以通常他們在起兵時可以直接公然表示,我們這個軍政集團,就是我們家的。

比如趙匡胤,他所依靠的最主要力量,是他的弟弟;至於劉秀,所依靠的是劉氏皇族和他兩個老婆娘家人的力量,所以自然也犯不著對臣子下死手。

再反觀劉邦、朱元璋起家時,因為他們的出身太低,一方面缺乏強大的家族力量做依靠,所以就只能重用異姓臣子,讓他們作為統帥獨當一面,在這種背景下,這些臣子的勢力自然會越來越大,最終威脅到劉邦、朱元璋的權力。

另一方面,那些投靠劉邦、朱元璋的人,他們起點、出身,他們都不比劉邦、朱元璋差勁,而且起兵後,這些人常常就是獨當一面的,所以他們和劉邦或朱元璋合作,那都是標準的合夥人,而不是打工仔。

在這種背景下,指望這些人發自內心的承認,天下就是劉邦、朱元璋家的天下,難度實在有點大。既然如此,他們不大開殺戒,怎麼能保證一世二世萬世的相傳呢?

從這層意義上說,之所以會出現“官僚世家稱帝一般不殺忠臣,而那些窮人地痞稱帝都會殺”的現象,這與道德品質、心胸格局沒有任何關係,主要就在於帝國的權力在誰的手上。如果帝國最主要的權力在臣子手上,那皇帝自然會對臣子下殺手;但如果帝國最主要的權力在皇帝兒子、兄弟和老婆娘家人手上,那皇帝就會對這些親人下殺手。

底層是人踩人,見不得身邊人好。上層是人幫人,所以聯姻,共創未來。

綜上,股東與打工者是有區別的,股東必須殺,而打工者則不需要殺。



當代曹植


首先必須明確一個觀點,臣子忠不忠,並不取決於他們本身,而是取決於皇帝認為他們忠還是不忠。如果皇帝覺得某個臣子忠,那他就是忠臣,如果皇帝覺得某個臣子不忠,他自己再認為自己忠,那也不算數。




再有,並不是說一個臣子忠,皇帝就永遠不會殺他,皇帝殺不殺誰,並不取決於他忠還是不忠,而是基於自身利益考慮的。

還有就是,並不完全說是官僚世家撐稱帝就不殺人,窮人地痞稱帝就一定會大開殺戒。一些官僚世家也會殺人。比如唐高祖李淵,他可以算是官僚世家了,他稱帝后也殺了劉文靜、闞稜、杜伏威等人。再比如漢高祖劉邦,我們覺得劉邦殺人多,但其實他殺人殺的並不多,而且殺的主要是彭越、韓信、英布等異姓王,因為他們都是劉邦以重利誘惑來的,而對於他自己的老班底,雖然他也有所猜忌,但其實並沒怎麼動。



這裡可能比較特殊的是朱元璋。

當然,朱元璋殺人殺的是多了些,當然這可能與他多疑和自卑的心理是有關係的,但這可能並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應該是朱元璋晚年痛失太子朱標,深感自己一旦死去,皇太孫朱允炆無力掌控開國功臣,這才一怒之下,以各種藉口大殺功臣,以便給後世留下比較安定的統治局面。



所以說,官僚世家寬容不殺人,窮人地痞就大開殺戒,這種觀點是沒有任何說服力的。即便窮人地痞比較偏執吧,他也是當了皇帝的,如果連剋制自己情緒的能力都沒有,他又怎麼有能力當皇帝呢?


達摩說


一、官僚世家稱帝的代表人物:唐太宗李世民。(1)李世民出生於官宦世家。在起兵造反前,他的父親擔任太原留守。(2)在打天下的過程中,李世民以老闆二公子的身份統領軍隊東征西戰,是唐軍名副其實的主帥。(3)在李世民主政期間,先後處死功臣侯君集、張亮等人。

二、窮人地痞稱帝的代表人物:漢高祖劉邦、南朝宋武帝劉裕、明太祖朱元璋。

三、漢高祖劉邦:從年輕的時期開始,他一直不願意去生產勞動,整天和一幫狐朋狗友瞎混,是一個典型的小混混。後來,劉邦在楚漢爭霸戰爭中擊敗項羽,建立漢朝。劉邦稱帝后,將韓信、彭越等八人封為諸侯王,又將其他的功臣封為列侯。

劉邦屠殺功臣主要是針對擁兵自重、割據一方的異姓諸侯王。在八個異姓王中,只有實力最弱的長沙王吳芮, 最終能夠壽終正寢。其他被封為列侯的功臣們,多數人最終也是壽終正寢。

四、南朝宋武帝劉裕:他出生於平民百姓之家,自幼家境家貧。他參加北府軍以後屢立戰功,逐漸掌握軍政大權。他逼迫晉恭帝退位,建立南朝中的宋朝。雖然劉裕是平民出生,但是在他稱帝后沒有屠殺功臣或忠臣。

五、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稱帝后,對開國功臣們大開殺戒,毫不留情。朱元璋這樣做的主要原因有:

(1)丞相胡惟庸爭權奪利,意圖謀朝篡位,被朱元璋察覺。朱元璋將胡惟庸一家處死,並且株連九族。李善長等人也受到牽連,被滿門抄斬。

(2)很多開國功臣平時違法亂紀、囂張跋扈、貪汙受賄,被人告發。朱元璋將他們全部滿門抄斬、株連九族。例如:藍玉案。受藍玉案牽連,明朝有一萬五千多人被殺。

(3)因為繼承人朱標和朱允文生性仁慈為人寬厚,所以朱元璋擔心他們駕馭不了那些桀驁不馴的開國功臣們。朱元璋羅織各種罪名,屠殺開國功臣,將可能對朱允文構成威脅的大臣們全部處死。例如:潁國公傅友德、宋國公馮勝等人先後被朱元璋殺害。

從以上這些案例可以證明:為了維護自身的統治,無論是窮人地痞出身的皇帝,還是官僚世家出身的皇帝,都會對有威脅的功臣或忠臣大開殺戒,毫不留情。

而劉裕的案例可以說明,即使是窮人出身的皇帝,也可以做到不殺功臣或忠臣。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43688892787462663"} --}

寒松722


我來談談我的看法。

一般開國君王無非是底層百星出身和門閥大族出身兩種。

門閥大族出身的皇帝,家族實力雄厚,在打江山的過程中自己的家族已經實際控制了整個國家的權利,這類開國君王的主要政治對手不是臣下,而是內部族人。

而普通百姓出身得開國帝王,因為窮苦出身。必定家族人丁單薄,嫡系血親更是稀少,因此打天下過程中,權力不可避免的落入一起打江山的臣下,和政治聯姻的外戚手裡。

所以江山一旦坐穩,必然會想盡辦法從他們手中奪權。

另外古人迷信君權神授,窮苦出身的帝王因為先天不足,所以都會給自己安排一個神化版本的出身,以證明自己奪取天下的合理合法性。

但是一同打天下出身得臣下顯然都知道老底,這類臣下留在身邊本身也是對君王威嚴的一種打擊。

多種因素,決定了平民出身得開國君王必定會對掌權得臣下進行血腥的清洗。


大舌頭酥哥vlog


我覺得這個放在自己身上就不難理解了,我要是貧苦階級出生的,白手起家,沒有太多外部大勢力依靠,成功了以後這些大勢力反倒要佔據重要崗位,我也離不開他們幫助治理國家,其關係錯綜複雜,為了維護我得來不易的成果,破壞現有體系,並讓自己掌控及融入,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殺掉有威脅的,但又不能一網打盡,這會不利於整體的穩定,就慢慢的處理。皇帝殺的都是對皇帝有威脅的人,就是當時沒有威脅,以後也會對繼承皇位的人有威脅的人,在當時更談不上什麼忠臣不忠臣。

貧寒之人殺功臣,因為沒啥家底,沒啥市面,一旦碰到權利,想著我可有今天了。最怕的事,就是有人像他一樣把皇帝的位置搶了。“只有同行才是赤裸裸的仇恨”,越懂你的人,才越恨你。如果出現機會,他首先殺掉最能威脅權力的人,哪怕這人罪不至死。洪武二十三年之後,朱元璋才開始殺功臣。有人說是太子朱標之死,導致朱元璋為朱允炆清洗對手;有人說朱元璋是不滿宰相制度,總之,無論何種藉口,都不能洗刷他濫殺功臣的行為。

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殺掉大哥、三弟,太過著名吧?更有甚者,南漢的劉晟,殺掉了15名兄弟。趙光義害死了弟弟趙廷美,害死了侄子趙德昭,自己的大兒子趙元佐,最後也抑鬱而死。不知道您發沒發現一個可怕現象,即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雙胞胎皇帝!從來沒有。中國近500名皇帝,卻從未有過雙胞胎一人當上皇帝,另一人還健在的情況。這概率不正常。

劉邦殺功臣比朱元璋少些,有人說這是楚漢爭霸的後遺症,比如異姓王英布、韓信、彭越等人,是劉邦為了打項羽才封賞的;有人說劉邦殺功臣是為了削藩。問題是劉邦一邊削藩,一邊還賞賜的子孫建立封國。這樣建立在功臣血肉之上的江山,真的一點不害臊嗎?官僚世家稱帝,也不是不殺。他們更多殺的是兄弟,殺侄子。



火星影音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官僚世家稱帝的真的不殺功臣嗎?我猜題主問的應該是開國皇帝對比,而且殺的不是忠臣是功臣吧。不然每個朝代皇帝殺的忠臣可太多了。

我們來看看每個朝代的開國皇帝是否殺過功臣吧:

最著名的殺功臣的開國皇帝是劉邦和朱元璋,這也是題主作為窮人地痞稱帝殺功臣的代表吧。

好,我們來看看其他的:秦始皇曆史記載確實不殺,但是從全國統一到滅亡短短十幾年。秦朝一大票功臣最後只剩章邯了。劉秀不殺功臣,但你看建國後他的功臣是如何的謹小慎微。晉武帝不殺是因為他爹、他伯父已經殺的差不多了。

《隋書》記載:“其草創元勳及有功諸將,誅夷罪退,罕有存者”。不知道楊堅開國前算不算官僚世家。侯君集和張亮不知道算不算大唐開國功臣。更多的例子不用再舉。

殺與不殺不在出身

所以你看不是說官僚世家稱帝就不殺功臣,而窮人地痞稱帝就大開殺戒。殺與不殺,完全是看帝國統治的政局和當時的具體情況。與皇帝是否出身貧寒沒有關係。

比如秦始皇能掌控功臣,自然就沒有必要殺功臣,秦二世一看我在位很多人不服氣。那我就把不服氣的人都殺了。劉邦所殺的功臣主要是漢朝開國前的諸侯王,他自己的嫡系隊伍如樊噲、周勃等不但沒殺,反而在未來幾十年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朱標死之前,即使藍玉在飛揚跋扈,睡元朝皇妃,寇明朝邊關而入,他也還是活得瀟灑得很。因為他就是朱元璋留給朱標的嫡系,朱元璋也知道朱標鎮得住他。可惜朱標死了,明朝一大串可能會對朱允炆的統治造成威脅的功臣就只能跟著陪葬了。內在的邏輯和李世民殺侯君集又有什麼不同呢?

那麼有人又要問了,到底什麼導致了看起來底層出身的皇帝殺功臣要相對多一些呢?

大家的答案裡普遍忽略了一點,就是底層出身,創業成功的皇帝,他們的繼承人普遍在他們臨死前都還小。鎮不住這群跟著老皇帝血雨腥風中打拼出來的老傢伙。而貴族皇帝一般不會存在這樣的問題。

舉個例子:劉邦死時61歲,不算壽數低。但他的嫡子劉盈才17歲,也就是說,社會底層的劉邦要混到40多歲時,才靠坑蒙拐騙娶到了呂雉,才有了自己的符合宗法的繼承人。要不是他死後十多年呂雉鎮得住這幫功臣,單靠劉盈,這個江山還姓不姓劉可不一定。

劉裕起於底層,活了59歲,也不算死得早。但他死時最大的兒子才16歲。他要到已經依靠軍功站上高位了才能找到女人替他生孩子。他死前要不要替他的幼子把有威脅的人清理一下?即使這樣,他的長子劉義符也很快就被檀濟道等人給廢殺了。

朱元璋25歲才下定決心參加起義軍,27歲時長子朱標才出生。朱標是他培養很久的,鎮得住局勢的繼承人。但偏偏朱標英年早逝了。朱標的蜜糖藍玉他們,就有可能成為朱允炆的砒霜。所以晚年喪子的老皇帝不得不再次拿起屠刀。把繼承人權杖上的刺給他刮乾淨。

結論

舉了這麼多例子就是想告訴大家,不存在皇帝不殺功臣的,只在於這個功臣有沒有妨礙或者是威脅到了皇權的穩定。不殺功臣的原因有三:一是因為皇帝鎮得住功臣,他的繼承人也能搞定這些功臣。以李淵和李世民為代表。但到了李治手裡就要費老大勁才能擺脫長孫無忌等功臣的控制,獨掌大權了。二是功臣已經變成拔了牙的老虎,沒有威脅了,如劉秀、趙匡胤的功臣。三是還在亂世還需要功臣衝鋒陷陣。如曹操劉備以及順治時代的吳三桂等人(到了康熙年間形式穩定也要削他)。

而題主所問的出生於社會底層的皇帝為什麼相對來說殺功臣會更多一些。因為任何一個時代底層娶妻生子都要困難很多。他們奮鬥一生臨死了繼承人很小,還制不住大局。那就只能把那些有威脅大臣給弄死了。

本來朱元璋不用這樣幹,本人活得夠長,繼承人也是久經考驗的,可誰叫老天讓朱標早死呢。

而且真較真起來,藍玉們的那些無法無天的行為,死一千次也夠了。而且明朝徐達家、常遇春家、沐英家等好多功臣可是富貴與大明相始終的。你仔細看看,有幾個朝代功臣可以和王朝一起善始善終。


丁強888


官僚世家稱帝不殺忠臣和地痞稱帝殺忠臣得看情況而論,世人有這種感覺無非是,劉邦布衣天子,和大唐李淵,李世民父子在歷史上太有名了。

因為名氣大所以大家都知道,才會有這種感覺

公元前218年劉邦在沛縣任泗水亭長,劉邦和縣府的官吏混的很熟,在當地小有名氣,和樊噲、蕭何、盧綰、周勃,灌嬰、夏侯嬰、周苛和周昌為知交好友,我們可以看到劉邦結交的好友,都是為大漢開疆拓土的功臣,所以別看高祖官職不大,但是人緣混的挺好的,交的好友都各有所長。

直到前202年劉邦在泛水之陽即皇帝位,定都洛陽(不久遷都長安)。封呂雉為皇后,劉盈為太子,此後論功行賞封韓信為楚王,彭越為梁王,英布淮南王等……



根據史書記載劉邦剷除的都是異形諸侯王,有些諸侯王功高蓋主,比如韓信、讓劉邦十分忌憚,再加上有人幾次告發諸侯王謀反,所以劉邦為了大漢江山的穩固,找了各種罪名剷除異形諸侯王,再分封同姓諸侯王,劉邦能從一介布衣走到稱帝,建立大漢,本身就十分不容易,又遇到功高蓋主的異姓王,免不了猜忌,猜忌的久了,就像是心中有根刺一樣,如坐針氈,拔之後快,為了大漢江山的穩固,所以大殺忠臣。

官僚世家起義稱帝的,在歷史中最有名的非唐高祖了。高祖李淵七歲時世襲他父親的爵位,唐國公,581年隋文帝受北周靜帝禪讓,李淵任黃牛備身(皇帝的武官),李淵和隋朝宗親關係密切,因此參加了很多隋朝的軍國大事,後來隋煬帝當政,全國各地四處起義,李淵反隋。



於公元618年即皇帝位,國號唐,改元武德,隨後開始著手消滅原隋朝領土上的諸侯,他的兒女用了七年時間,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和平陽昭公主的征討下各個被消滅。可以說唐朝的建立有很大部分在於李世民,李世民帳下能臣武將眾多,尉遲恭、程咬金、徐茂公、秦叔寶、等。

這些功臣在唐朝建立以後受到了分封,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也是全靠這些能臣武將,可以說唐朝的功臣,在建立大唐之後各個都得了善終,程咬金活到了七十多歲。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布衣天子本身就是從社會底層爬上來的,自身能力不足,全靠能臣武將建功立業,起兵之時一無所有,經過自己千方百計的努力,終於爬上皇帝的寶座,但凡布衣天子都有一個特質那就是猜疑,猜忌,生怕來之不易的皇位被別人奪取,來之不易,才會倍感珍惜,更何況是皇位呢,所以但凡有一點威脅到皇位的他們都會殺無赦的。



再看李淵本身就是唐國公,算是貴族階級了,當時南征北戰全靠他兒子,其中李世民的功勞最大,為大唐開疆拓土,再者李世民禮賢下士,手下也沒有誰擁兵自重的,威脅不到皇位,所以李世民沒有殺功臣。

所以我認為官僚稱帝不殺忠臣和地痞稱帝殺功臣得看具體情況而論,如果李世民手下有人功高蓋主,擁兵自重,威脅到皇位,我相信李世民也會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