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被坑8000萬,用幾十噸白銀做抵押,結果全是鋅!對此你怎麼看?

厚金說


前有190億黃金質押案,後有8000萬白銀抵押貸款,每一家被坑的銀行背後,一定有幾隻被餵飽的碩鼠。


與黃金密度極為接近的金屬是鎢,價格要低得多,外面包一層黃金就可以冒充黃金。至於密度低得多的白銀,則造假更為簡單,有無數種辦法。


銀行作為金融領域最為重要的一環,一直以來精明過人。眾所周知,銀行最喜歡房貸,安全穩定收益高,複合收益率驚人。對於企業貸款,則往往只喜歡向國有企業提供鉅額貸款,而對民營企業冷眼相對。


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廣為人知,那麼為什麼有些人有些企業能輕鬆拿到貸款呢?


相信這個問題稍微有點社會閱歷都能給出正確答案。


白銀雖然價格遠低於黃金,但是依然是一種貴金屬,古代更是作為貨幣重要組成。對於大塊的白銀,簡單切個角檢測顯然是極為不負責任的。最起碼也要抽樣從中間切割進行檢測,隨機抽取五十塊完整切塊,造假的問題很容易就能發現。那麼仔細的切個角,是擔心銀錠切開價值受損嗎?


幾十噸白銀,不是小物件,起碼要弄清白銀從哪裡來的吧。如果不是銀礦或者經營銀製品的企業,怎麼可能弄到這麼多的白銀。


當私慾填滿內心的時候,一切規則都會形同虛設。對於某些銀行從業者來說,貸出去的錢反正不是自己的,只有裝進自己口袋的錢才是真的。


當類似的事件一再上演時,某些銀行也應加強風險控制管理,防患於未然,打造更加堅實嚴密的防火牆了。


財智成功


怎麼看?此事一目瞭然,是貸款方和銀行相關人員串通一氣共同作弊。

報道中說,銀行在檢驗抵押物的時候,曾對這幾十噸“白銀”進行過“切角取樣化驗”,化驗結果是,這批“白銀”的純銀含量為99.999%。

從這個過程誰都可以看出,貸款方在銀行“切角取樣化驗”時,不應當也不可能是由貸款方自己拿一塊銀錠送到銀行檢驗吧?這根本就不合規矩,也明顯違反了取樣的程序。正確的做法是,不但要取樣,而且要檢驗這批“白銀”的數量是否屬實。貸款方為了矇混過關,在檢驗數量和“取樣”時,就得將真的白銀混在這幾十噸的鋅錠當中,以保證讓取樣人員能在真的銀錠上切下一塊來化驗。這就奇怪了:銀行的取樣人員,是怎麼在幾十噸的鋅錠中偏偏在那塊真銀錠上“切角取樣”的?貸款方是用了多少噸的真銀錠才能覆蓋這幾十噸鋅錠,以保證取樣人員能取到真銀的樣本?再說了,這個“取樣”不可能只取一塊吧?這麼大的量級,應該隨機取多個點,貸款方又是怎麼保證的銀行取樣人員在這多個點上都能取到真銀的樣本?這樣來看,貸款方和銀行的相關人員沆瀣一氣聯手騙貸,不是昭然若揭了嗎?

這件事深入查吧!絕不是貸款方的單方騙取貸款這麼簡單,真的深入調查,會在銀行揪出一串蛀蟲來。


悠然見南山1


銀行也應該有負責任制的。

把鋅當白銀收,這就是個笑話。


當時收抵壓物時,至少要抽檢化驗吧,這個抽檢化驗以最原始的方法,抽一個銀元用火一融化,觀其成色、聽其聲音,這在五百年前的古人就知道分辨了,何況是今天的科技水平,一化驗就知道了。

我們國家現在連兩彈一星都造得出來,難道銀行出不起錢、請不起人來鑑別是否是白銀麼?

銀行可是個不差錢的單位啊,這其實是否有貓膩,不需用大腦、只用腳趾頭來猜,我們都知道是怎麼回事吧?



不管怎麼樣爭辨、這件事一定不是農民工去抽檢的,很行聘請的職工一般都具備本科學歷以上,農民工沒有這麼高的學歷,進不了銀行這樣的國有單位去上班滴!!!!!!


武夷山獨行俠


在繼“蘿蔔章”、“飛單”之後銀行又遭遇“假貨”抵押物,這種讓人感到驚愕的狗血劇情居然會反覆在真實社會中上演,不得不讓我們大眾懷疑銀行的風控能力和相關操作人員的智商問題。


對於此次銀行“遭坑”事件,其實中間存在諸多的疑點,只需要一個把關環節發現異常,銀行就不可能會蒙受這樣的損失。



疑點如下:

(1)普通的公司為什麼會有幾十噸的白銀?

現金也就算了,對於黃金、白銀這類的貴金屬,除非是相關的生產、冶煉企業,普通的公司根本不可能會擁有如此巨大的數量。難道銀行在受理這筆抵押貸款的時候不做抵押物的來源調查嗎?


有點常識的朋友都會知道,即便是在虛構的電影裡,嫌疑人一次性出售數量較多的貴金屬產品也會引起店員的懷疑,大概率會向顧客詢問東西的來源。即使是公司,一次性抵押幾十噸的白銀,這種行為也非常可疑,有必要對於此單抵押做充足的調查工作。


就連我們正常人都會這麼想,為什麼具備較高專業知識、風控額能力較好的銀行卻沒有發現、沒有懷疑?是不是其中存在不可告人的利益輸送,是不是有人在暗箱操作促成了這次的抵押?我們不得而知。




<strong>

(2)面對幾十噸的白銀,為什麼沒有做真假的鑑定?

即便是幾十噸的鋅,也能值不少錢,收貨的公司也會好好核查,更別提是貴金屬的白銀了。明知道這是一筆鉅款,稍有差池會導致幾億上千萬的資產損失,為什麼銀行工作人員沒有絲毫的防備心理?也沒有做相關的鑑定,原因是什麼?


就浮雲君看來,此案絕非是簡單的“詐騙”案件,更存在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相關的經辦人、審核人、大堂經理乃至當時的銀行分行長都需要為此事負責。因為如此重大的抵押案件未經得相關領導的審批、過目是基本不會發放貸款的,既然他們都知道此事,也需要為此負相應的連帶責任。


浮雲微語

從什麼時候開始,銀行也變得不再安全了?本該是最值得民眾信任的銀行卻在接連爆出負面消息,我們的銀行究竟是怎麼了?


浮雲視界


做為一個銀行人,我是感覺挺痛心的。8000萬,損失可不小啊。能把白銀當做鋅,當時的貸款流程,貸前調查,貸中審查,貸後管理,肯定有流於形式的地方。按理,這麼大額度的貸款,不知道要經過多少道工序,要經過多少客戶經理和審批人員的層層審核,才能發放下來,怎麼就能有這麼大的疏忽,上當受騙呢?

由此可見,銀行不管辦理什麼樣的業務,真實性審核的重要性。”瞭解你的客戶,瞭解你的業務,盡責審查“展業三原則是多少的重要!

如果能夠徹底堅持“瞭解你的客戶,瞭解你的業務,盡職審查”展業三原則,就會對客戶進行詳細的調查,有沒有可能發現他們人品上的問題,從而提高警惕;對客戶提交的質押品進行嚴格專業的清查和確認,不會讓騙子得逞。

騙子想要騙銀行,只要動了歪腦筋,是什麼招都能想出來的。做銀行人,還真得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才行。辦理貸款業務的,得像個偵探,擅於思考,不要被人矇蔽。儘管銀行人什麼都懂也不現實,辦什麼貸款也不一定就懂哪一行,但是,如果自己不明白,請專業的機構來做鑑定是不是可以彌補自己的不足呢?

能發生這麼大的失誤,也許是流程上的問題,也許是責任心的問題,可能不止一個原因了。但願其他銀行能從這件事中吸取教訓才好。


博文微金融


嚴格按流程,怎麼會在本應專業的銀行出了這麼不專業的事情!顯而易見,沒有按流程來;為何沒有,抓住銀行內具體操作此業務的一審一查,包括其家底兒,應該什麼都清楚了!

騙子是真想騙,被騙的人不是因為蠢,而是因為貪,吃了人家嘴軟,估計也高估了義氣的價值。殊不知,在騙子心中,受賄的和他一樣可惡!

真相估計很快出來,套路估計也不會多高深多曲折,這種故事的發生自古就不斷,一點也不稀罕,稀罕的只是銀行裡應該有很多專業的鑑定人才和專業儀器都成了擺設!

很快就有人被抓,只是騙子的這個玩笑開得有些大,成了個笑話!


我心亦如秋水靜


個人觀點:

第一種原因:是否存在裡應外合可能;

第二種原因:是否存在銀行對接的人專業技術差,不能分清楚銀和鋅;

第三種原因:是否存在審批環節中因為關係、人情等原因造成審批簡單,疏漏了對環節的把控;

第四種原因:是否存在大面積的團體腐敗,相信公安會還真相與天下!

希望能幫助到您!


太陽底下一朵花


近日中國裁判文書網公佈了一起貸款詐騙案,有壞人把幾十噸金屬鋅冒充銀,把銀行坑了超一億元。其中阜新銀行瀋陽分行沈北支行被騙了8000萬元,興業銀行瀋陽分行被坑了5765萬元。

2013年10月宏輝公司實際控制人杜某生以34000千克銀錠作質押向我行申請8000萬元的綜合授信,經我行審貸會審議通過後,阜新銀行沈北支行與宏輝公司簽署綜合授信協議,並簽署最高額保證合同。2014年4月9日我行與宏輝公司、中外運對宏輝公司質押給我行的銀錠進行盤庫取樣,放貸前我行對該批銀錠進行割角兒取樣,經鑑定銀含量不小於99.99%。同年4月15日我行給宏輝公司簽發一筆票面總額為1.6億元的承兌匯票,其中8000萬元作為保證金,給宏輝公司的授信是8000萬元,約定於2014年10月16日還款。2014年9月我行發現杜某生已出國並失聯,後來興業銀行、中信銀行分別起訴宏輝公司導致其質押給我行的銀錠被查封。承兌匯票到期後,宏輝公司尚未歸還敞口金額8000萬元。現我行得知該批銀錠是假的,故到公安機關報案。

這中間要麼是裡因外和,要麼就是嚴重的瀆職。

1 )首先注重對貸款抵押品的調查,而忽略了對貸款人的調查;

2)對抵押品的檢查規程不嚴格,如:

根據受害人供述:我方隨機抽取3塊銀錠,由宏輝公司的員工負責切割。我同事欲撿起掉落在地上的割角兒,對方員工提出割角兒溫高,待冷卻後再將割角兒交付我方拍照保存,此過程由我及白某1全程監督。當日我方將三個割角兒拿去鑑定,檢驗結果為白銀純度大於99%。

這是明顯被掉包了,那麼為什麼在鑑定這麼重要的事情上,被別人掉包了,為什麼取樣的是借貸人來操作?而且中間脫離了監督人的視線範圍?這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


不過現在已經立案了,如果有裡因外和,應該會被咬出來,因此,銀行自己的員工做事不認真,對於這類事件沒有一套嚴格的審查程序都是原因。特別對於這類小銀行來說,對資金的貸款方還是很客氣的,也是很渴望的。


這件事本質上是銀行的內部管理問題,吃一塹長一智,應該全面排查銀行內部的相關漏洞,對相關責任人進行處罰。


以股易金


沒有銀行行長叄與,就算真金,真白銀,也不能質押


煙王3


剛剛看下了天下糧田,與之有異曲同工之炒,話說多了沒用,一查便知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