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六君子在菜市口斬首時周圍老百姓拍手叫好,這是什麼原因呢?

歷史一書生


英雄之血終究會警醒世人

當我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腦海中禁不住就浮現了那首蕩氣迴腸的詩: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那是中國最危險的時候,無數的仁人志士為了這個睡著了的偉大民族前赴後繼,不惜流血犧牲以求民族的富強,不再受欺壓凌辱。為探索強國道路的而獻出生命的“戊戌六君子”就是這無數仁人志士的傑出代表。後世的我們瞭解到他們的壯舉,無不為之感嘆併為之驕傲,可那時六位君子在行刑的時候,周圍的百姓不為之扼腕嘆息也就罷了,為什麼還要拍手叫好呢?對此我們不能對那時候的百姓簡單的加以斥責就行了,下面就來簡單說一下我的想法。

現在的信息已經很發達了,全球各地發生點什麼事基本上很快就被大家知道了,單靠某一方面來捏造事實是很困難的,儘管說很多信息在傳播的時候已經有點變味了。但是在“戊戌變法”的那個時代就完全不能跟現在相提並論了,清朝政府要斬殺“六君子”給個理由太簡單了,隨便給個謀反、禍亂朝政、妖言惑眾之類的罪名就可以“師出有名”並且堂而皇之的將其置於死地。而這些沒有信息渠道閉塞的老百姓只能是看朝廷怎麼說了。受“君權神授”影響幾千年的老百姓肯定是堅決支持清政府的決定的。皇帝代表上天來管理天下,那個完全靠天吃飯的時代,怎麼會懷疑上天的決定。看到天子處決這些“居心叵測”的人,“為民除害”,老百姓怎麼會不開心呢?!

當時的“戊戌變法”是要動國家的根本,要改“祖宗之法”,那些飽讀詩書的士階層在看到國家岌岌可危,看到自己國家被肆意欺凌,尚且不能接受“戊戌變法”的內容,而廣大的目不識丁的老百姓怎麼會明白那些改革是怎麼回事,凡事都有皇帝做主,由“青天大老爺”掌管生死,他們的判斷就全來自那些腐朽的老學究的判斷。這些老學究縱然是看明白了也不敢說,自己那兩把刷子肯定是要被淘汰的。對此,本著舍大家顧小家的概念也得跟著朝廷唱和。

最後不得不說的就是自古以來的“愚民政策”,自古以來的傳統加以“改良”的儒教,特別講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大概原始的意思就是君要像個君的樣子:愛民,勤政;臣,文死諫,武死戰;父,對家庭負責;子,行孝悌之義。後來就演變成各顧各的,不能僭越,那不就是另一回事了。

魯迅先生寫的《藥》這篇文章中體現的就是各顧各的,自己的家人尚且顧不周全,沾著烈士鮮血的饅頭給自家的孩子治肺癆,哪有時間管你其他了,其他的就交給上天吧。

烈士的鮮血是中華民族的榮耀,百姓的笑是民族反思的地方,如果當初的笑能夠引發現 在的思考,那這個笑就是值得的。


Nemo895


因為康有為、譚嗣同為了籌改革所需經費要賣掉“新疆、西藏、青海、蒙古、甚至東北” 。

他們要效仿當年俄羅斯賣阿拉斯加給美國換取金錢。康有為等人便建議把西藏賣給英國,把新疆賣給俄羅斯。

譚嗣同認為:“中國最重要的是漢地十八省,其它的不重要,東北賣了也可以”。

譚嗣同給老師歐陽中鵠的信件中說:“試為今之時勢籌之,已割之地不必論矣。益當盡賣新疆於俄羅斯,盡賣西藏於英吉利,以償清二萬萬之欠款。以二境方數萬裡之大,我之力終不能守,徒為我之累贅,而賣之則不止值二萬萬,仍可多取值為變法之用,兼請英俄保護中國十年。”


“滿洲、蒙古緣邊之地亦皆可賣,統計所賣之地之值,當近十萬萬。”


看來譚嗣同“湖廣熟天下足”的思想根深蒂固。


清朝慈禧掌權前割讓土地:

康熙 興安嶺及額爾古那河以西約二十五萬平方公里國土,尼布楚條約。

雍正 貝加爾湖之南及西南約十萬平方公里國土,恰克圖條約。

乾隆 庫葉島,俄國吞併。

道光 屬邦哈薩克,俄國佔領。

道光 屬邦布魯特,俄國佔領。

咸豐 混同江以西,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廣大地區,面積約四十六萬平方公里土地為俄帝侵佔,璦琿條約。

慈禧掌權:

光緒 屬邦浩罕國,約三十五萬平方公里面積土地,俄國吞併。

光緒 自伊犁西南天山之陰,那抹哈勒克山口起至伊犁西北喀爾達止,約二萬平方公里國土,伊犁條約。

《馬關條約》割讓遼東半島後被贖回,《南京條約》租借香港。

康熙至咸豐割讓了大片領土,慈禧收復新疆,當然不能讓光緒再把新疆西藏賣了。

各位“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憤青,北京菜市口一點不遠!

如果你在當時的清朝北京菜市口,你會拍手稱快嗎?


荷花小評


六君子被斬首之時百姓紛紛叫好的畫面,就算放在今天,也依舊如此。這就是國人看熱鬧不嫌事大的特色。

魯迅先生曾痛斥國人的這種劣根性,但很遺憾,這種劣根性一直延續,從未改變。

以譚嗣同為首的六君子儘管在今天看來是力圖衝破阻礙,剔除頑疾,變法圖強的有志之士。但在那個年代,這些人就是百姓眼中的亂黨分子。老百姓根本不會為這些人死感到一絲悲愴和惋惜,反倒因為能看他們被殺頭而感到興奮。

不要認為只要大清國的百姓如此,今日裡若仍有菜市口殺頭的事兒,想必依舊人山人海。不能近前觀看者則因此而不爽,而看的清楚之人,則在事後大書特書,認為自己是幸運之人,能離得最近看的最清楚。

從古至今,我們常被大人教化“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是啊,死的那個不是自己,而是別人,自己跟這些人既不沾親也不帶故,他們在做什麼,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江山社稷,還是為了民生,都跟自己沒有關係。我該吃我的滷煮還吃我的滷煮,該喝我的豆汁還喝我的豆汁。長毛來了,英法聯軍來了,八國聯軍來了,日本鬼子來了,又能怎樣?我這碗滷煮照吃不誤,這碗豆汁該怎麼吧唧嘴還怎麼吧唧嘴。管他什麼六君子,七君子,死了活該。沒事不好好在家待著,去鼓搗皇帝維什麼新變什麼法,死得其所,死不足惜。

這些就是普通老百姓的心裡話,你對一個起早貪黑賣豆腐腦的談什麼西洋文化、東洋思想,你認為他能聽得懂嗎?他最關心的是今天買賣好不好,自己這鍋老豆腐能不能賣完,一家老小還眼巴巴的等著換錢買米買面呢。你今天變法明天維新,搞得朝廷氣氛緊張,搞得百姓人心惶惶,生怕自己跟亂黨沾邊。你說他們能不恨你嗎?殺頭的時候能不叫好嗎?

不要認為大獅子胡謅白扯,那些在網絡上張口閉口大仁大義,聲言自己慷慨赴死的都是鍵盤俠。你太高估自己了,你保不齊就是個送快遞,送外賣的,社會的發展和改革靠的不是這些底層人,而是靠極少數的精英。你想變法,你想維新,誰聽你的,又知道你是個誰?只有那些最接近金字塔頂端的精英才有可能改變時勢,當然,最先犧牲的也是他們。為什麼不是你,因為你不夠資格!

還是那句話,六君子之死是必然的,而不是偶然的。他們高估了自己,憤青的意氣用事不但害了自己,也害了光緒皇帝。他們尊奉康有為為導師,卻不知道康有為並非伊藤博文,光緒更非明治天皇!


大獅


戊戌變法,最終還是以慘敗結束!這不是偶然,而是歷史的必然?只是可惜了戊戌六君子,壯志未酬身先死,成為了清政府腐敗無能的替罪羊!

為何當年的菜市口刑場,面對著押赴刑場即將斬首的戊戌六君子,不但沒有喚起老百姓絲毫的同情,反而受到周圍老百姓的深惡痛絕,拍手稱快!

這到底是為什麼,是老百姓的麻木不仁,還是老百姓冥頑不化與愚昧無知?戊戌變法,又稱百日維新,短暫的一百零三天時間,就已經弄得全國上下,人心惶惶!儘管推行的新政和制度適應時代的潮流,對國家的建設和社會的發展有利,可終究還是遭到保守派的極力反對,也終究沒有等到老百姓覺醒過來!

中國人歷來講究自己的傳統文化,固步自封和守舊觀念長期以來籠罩著民族的靈魂!中國人視外來物種如洪水猛獸,唯恐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戊戌六君子,以慷慨赴義來喚起國人的覺醒,以鮮血和生命來拯救國家的命運?可這一切來的實在太突然,也太快了。一時半會,老百姓又怎麼能夠理解和接受?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讓我們永遠的記住烈士們的慷慨悲歌吧,這才是真正的民族魂!




沱江人


我是“讀史自思”,僅提供個人觀點,以期拋磚引玉。請關注!


這種現象是長在大部分中國人骨子裡的劣根性,魯迅先生的《藥》已經把這點說透徹了。

於此問題,我就淺談自己的幾點感想,歡迎大家拍磚。


01 戊戌六君子誤判了當時的形勢

滿期末期處於風雨飄搖之中的光緒皇帝想通過維新來挽救頹勢,所以採用了以康有為為首的一批維新人士的治國策略。這樣的行為肯定會對當時掌握清廷實際權力的慈禧太后集團造成威脅,在對方的武力鎮壓下,維持百日的維新運動宣告失敗,史稱“百日維新”。

首先,維新派沒有真正掌握清廷的權力的基礎上是無法推動真正的改革的,能做的只是隔靴搔癢,失敗是必然的結局。


其次,當時參與維新的都是一些熱血學子,說白了都是一些政治菜鳥,怎麼可能是政壇老鳥們(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實權派)的對手。


最後,維新派未給底層老百姓帶去真正的實惠,很多措施只是空中樓閣,得不到底層人民的支持,猶如沙灘上建高樓,大水一來就崩塌。



02 戊戌六君子跟錯了老大,被忽悠的頭腦發熱

百日維新之後,康有為立馬逃到了日本,繼續過著自己的瀟灑日子。戊戌六君子則成了替罪羔羊被押上了菜市口進行斬首。

直到現在的我讀到譚嗣同的“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都能感受到他的豪氣與為事業的犧牲精神。這才是使我們這個民族歷經這麼多磨難還能屹立世界的脊樑之一!



最後,透過歷史我們可以發現,失敗者永遠在失敗的那刻是最悲慘的,得到的是永遠是別人的落井下石並加上一腳。所以,戊戌六君子在菜市口斬首時周圍老百姓拍手叫好的根源還是在於中國人只是敬畏強者,踐踏弱者,缺乏真正的理性思考的能力,更缺乏獨立的自我判斷能力。

讀史自思


巜人血饅頭》北有六君子,南有鑑湖女俠秋瑾。臨行刑時的情景都一樣,傾城而出,人山人海,如同正月十五鬧元宵。皇帝與民同樂,一派國泰民安,安居樂業,豐衣足食,興興向榮的景象。我國自盤古開天地始,人世間即分富貴貧賤,有錢人熟讀巜山海經》無錢人目不識丁,二者雲泥之別,判若涇渭。讀書人通曉古今中外,學富五車,才高八斗,知書達理,精於世故,在他們眼中,六君子與和秋瑾都是某王篡位的十惡不赦異已分子,應五馬分屍,實行車裂。滿門抄斬滅九族。目不識丁者,個個無一例外,處在陰暗潮溼,汙穢不堪的社會最底層。天天如螻蟻一樣為一日三餐而奔於非命。今天千載難逢的殺頭大戲,怎容錯過?更何況家中還有奄奄一息的患者臥在病榻。衝啊!為了病兒我得衝鋒陷陣搶的先機。一個自封為上下五千年文明歷史傳承的泱泱大國,你正天高聲詠讀儒家思想的書籍,高唱人之初,心本善。但一遇到北京菜市口和紹興軒亭口,你這正人君子還不是和普通老百姓一樣,踮起腳尖看熱鬧!、


一滴水1118


戊戌變法死於操之過急,戊戌六君子的死也是那時代的必然結果。

第一、

當時的大部分民眾哪知道什麼改革創新,經過長時間的奴化思想,他們只知道,當今世上,皇帝最大,朝廷就是法律,就是規矩,朝廷打壓的對象就一定不是什麼好東西,他們為此堅信不疑。

他們也沒時間去了解這些,他們也看不懂,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他們只知道不要餓肚子就行。中國人的從老祖宗時代開始就愛看熱鬧,中國人就愛往人多的地方湊。

第二、

中華民族上奸下愚,部分的權貴人士的權益被觸碰到,當時的人們各取所需,鑽舊社會的空子,一旦變法,就無利可圖,利益體系崩塌,誰也不願意看到。

那些飽讀詩書的士階層雖然看到國家岌岌可危,看到自己國家被肆意欺凌,他們的思想尚且不能接受大多“戊戌變法”的內容,更何況要廢除八股文了這致命一條了!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要知道讀書可是老一輩的最看重的,也是底層人民翻身的最大希望,你若是中了,既使是秀才也能光宗耀祖了,不僅能享受特權,鄰里另外來巴結你們一家。

廢除科舉制這才是他們文人最忌憚的,相對於國家興亡,自身能不能鹹魚翻身,才是第一位,人的天性總是自私的。

人民只會在自身利益不受影響的情況下,再去湊熱鬧。

況且即使變法成功,筆者感覺我們也可能過的沒現在好,當時的局勢的混亂可不是能通過這麼一場變法就能改變多少的。


Xanny大人


排除戊戌變法的進步性,這六個人確實該死,危害太大,人神共憤。他們的政治綱領是扶持清皇室走向君主立憲制,這是非常錯誤的,滿清這個小民族是不陪立憲統治整個中國的,不說漢族不會福氣,其他的少數民族也不會同意,所以走向君主立憲制,一定是中華民族的巨大災難,一定是中國走向全面分裂的開始。

如果滿清玩上君主立憲制,在晚清那個內憂外患的時代,我們可以大膽假設,一定有反清的勢力存在,光復會、同盟會、青幫、洪門都在,這些組織一定會出面推翻清皇室君主,立憲後的清皇室對軍隊的控制一定比“辛亥革命”時候更弱,推翻只是時間問題,等皇帝被送上斷頭臺,那就好看了。滿族、蒙古族的各路王爺都可能被帝國主義扶持組建政府;同盟會、光復會等其他反清組織也會組建政府;各路軍閥失去一個政府的監管,還不被輿論關注肯定更加肆無忌憚;其他的民主思想,也會尋找各自的代理人。

那麼沒有一個合法政府的中國只能分裂了,也許兩個滿族王爺自己稱帝,在華北東北組建自己的立憲政府,接受日本的支持打個熱火朝天;蒙古族的王爺也有樣學樣來上一套,接受俄國的支持;反清的幫會也來幾個民主政府互相干仗……這個國家也許就這麼分裂下去了,所以慈禧砍了他們的頭,是對中華民族和一箇中國有利的,是值得肯定的舉措。


胖寶寶吃不飽


這個問題,無異於在問“為什麼戊戌六君子會被斬首?”

恐怕當時晚清大多數臣民內心裡都會這樣回答“肯定是他們做了犯上作亂、於國於民不可饒恕罪大惡極之事。”


實際上歷代那些目睹了被斬首之人的大多數老百姓,甚至並不清楚所斬首何人,生前何為,無非是被上千年來犯上作亂、明正典刑的統治者牽著思維走而已。而當局為了維護統治,對所斬首之人免不了一番對其“罪不容誅”的輿論包裝,大多數百姓並不具備理性思維與判斷,也便信了,即使不讀春秋,兩千年儒家忠君思想的薰陶與傳承都會讓人們視其為大敵,被當局利用了內心的愚忠對異類分子恨不得剝其皮,食其肉,碎其骨。

比如我們說到戊戌六君子,在剛毅處斬六君子時,已經對六君子對外口誅筆伐了一段日子,極盡抹黑六君子如“蠱惑君主、妖言惑眾、愚弄百姓思想、企圖顛覆政權致黎民蒼生於水深火熱”等。

這樣一來,已經被滿清文字獄與八股文壓抑了幾百年的腦袋,早已經缺少了主觀理性思考與判斷,自然步入一個狀態:“偏聽偏信”。再加上被封建強權一威嚇則深信不疑。

加上朝廷歷來以雷霆之法嚴懲挑戰皇權所謂異類份子,沒有人願意和此等人物搭邊,甚至沉默也不願意,深恐被別有用心之人拉下水,不得不站到滿清一條線,作深惡痛疾狀。


最主要一個原因是,深處最底層老百姓都堅信,那些歷代企圖挑戰皇權興兵犯上作亂的人,總是會讓他們過上家破人亡的日子,讓他能連最基本有衣可蔽,有飯可食得日子都過不上,過去太平天國如此,戊戌六君子也正是被當局渲染成了這樣的人,也就可以想象他們對六君子心裡有多恨了。


不書


看到題目讓人有一種悲哀的感覺,中國之積弱始於統治之專治,此時的人們面對英勇無畏的英雄所表現出來的狀態,只能說明他們的無知和對清廷愚蠢宣傳的信任。 畢竟在哪個久遠的年代,清政府雖然腐敗無能,但卻依然掌管的輿論的宣傳,使之成為上層貴族的喉舌。 講到這裡我們順便談一下先於辛亥革命逝去的先烈。



一,譚嗣同,字復生湖南瀏陽人。1898年光緒授譚嗣同軍機章京,參與變法,由於錯信袁世凱因而錯過了戊戌變法成功的可能。 變法失敗後,梁啟超勸他一同逃走,他卻堅持留下以死報君恩。其最著名的詩句: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其悲壯無畏的 決心感動了世人,詩句更是被寫進了現代的教科書裡不斷的被後世傳唱至今。


二,林旭,字暾谷,福建福州人,因才得光緒帝賞識,授軍機章京,參與變法,上書言事最多,不少變法上諭多出自於他。變法失敗被殺害於宣武門外菜市口。時年23歲。


三,楊深秀,字漪村山西聞喜人,變法前夕,他積極上奏,痛陳積弊,迫切的希望能夠儘快改革,以使國家儘快走出低谷。變法失敗,楊不顧個人安危,打算前往南苑,說服董福祥軍反正, 只可惜天不遂人願,未能成行,年49歲。


四。劉光第字裴邨,四川省自貢人。光緒二十三年授軍機章京,因其對變法的積極與態度而為光緒帝所賞識。變法失敗,毫不畏死,他嘆息說:“吾屬死,正氣盡!”


五。楊銳字叔嶠,四川綿竹人。甲午戰敗,楊銳作為京中名士帶頭參加“公車上書”,揭開了維新變法的序幕。1898年9月24日凌晨,楊銳在繩匠衚衕寓所被捕,28日, 慷慨就義,年僅41歲。


六。康廣仁。名有溥,字廣仁,廣東南海人,康有為之弟,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發動宮廷政變,將“百日維新”扼殺於搖籃之中。康有為有幸事先得密報,為求快跑竟未報其弟。而廣仁被捕,他在獄中談笑自若,視死如歸 1898年9月28日,戊戌六君子,被殺害於菜市口,臨刑前他大聲喊道:“中國自強之機在此矣!”犧牲時年僅31歲。

我是林哥,歡迎大家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