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六君子在菜市口斩首时周围老百姓拍手叫好,这是什么原因呢?

历史一书生


英雄之血终究会警醒世人

当我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脑海中禁不住就浮现了那首荡气回肠的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那是中国最危险的时候,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了这个睡着了的伟大民族前赴后继,不惜流血牺牲以求民族的富强,不再受欺压凌辱。为探索强国道路的而献出生命的“戊戌六君子”就是这无数仁人志士的杰出代表。后世的我们了解到他们的壮举,无不为之感叹并为之骄傲,可那时六位君子在行刑的时候,周围的百姓不为之扼腕叹息也就罢了,为什么还要拍手叫好呢?对此我们不能对那时候的百姓简单的加以斥责就行了,下面就来简单说一下我的想法。

现在的信息已经很发达了,全球各地发生点什么事基本上很快就被大家知道了,单靠某一方面来捏造事实是很困难的,尽管说很多信息在传播的时候已经有点变味了。但是在“戊戌变法”的那个时代就完全不能跟现在相提并论了,清朝政府要斩杀“六君子”给个理由太简单了,随便给个谋反、祸乱朝政、妖言惑众之类的罪名就可以“师出有名”并且堂而皇之的将其置于死地。而这些没有信息渠道闭塞的老百姓只能是看朝廷怎么说了。受“君权神授”影响几千年的老百姓肯定是坚决支持清政府的决定的。皇帝代表上天来管理天下,那个完全靠天吃饭的时代,怎么会怀疑上天的决定。看到天子处决这些“居心叵测”的人,“为民除害”,老百姓怎么会不开心呢?!

当时的“戊戌变法”是要动国家的根本,要改“祖宗之法”,那些饱读诗书的士阶层在看到国家岌岌可危,看到自己国家被肆意欺凌,尚且不能接受“戊戌变法”的内容,而广大的目不识丁的老百姓怎么会明白那些改革是怎么回事,凡事都有皇帝做主,由“青天大老爷”掌管生死,他们的判断就全来自那些腐朽的老学究的判断。这些老学究纵然是看明白了也不敢说,自己那两把刷子肯定是要被淘汰的。对此,本着舍大家顾小家的概念也得跟着朝廷唱和。

最后不得不说的就是自古以来的“愚民政策”,自古以来的传统加以“改良”的儒教,特别讲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大概原始的意思就是君要像个君的样子:爱民,勤政;臣,文死谏,武死战;父,对家庭负责;子,行孝悌之义。后来就演变成各顾各的,不能僭越,那不就是另一回事了。

鲁迅先生写的《药》这篇文章中体现的就是各顾各的,自己的家人尚且顾不周全,沾着烈士鲜血的馒头给自家的孩子治肺痨,哪有时间管你其他了,其他的就交给上天吧。

烈士的鲜血是中华民族的荣耀,百姓的笑是民族反思的地方,如果当初的笑能够引发现 在的思考,那这个笑就是值得的。


Nemo895


因为康有为、谭嗣同为了筹改革所需经费要卖掉“新疆、西藏、青海、蒙古、甚至东北” 。

他们要效仿当年俄罗斯卖阿拉斯加给美国换取金钱。康有为等人便建议把西藏卖给英国,把新疆卖给俄罗斯。

谭嗣同认为:“中国最重要的是汉地十八省,其它的不重要,东北卖了也可以”。

谭嗣同给老师欧阳中鹄的信件中说:“试为今之时势筹之,已割之地不必论矣。益当尽卖新疆于俄罗斯,尽卖西藏于英吉利,以偿清二万万之欠款。以二境方数万里之大,我之力终不能守,徒为我之累赘,而卖之则不止值二万万,仍可多取值为变法之用,兼请英俄保护中国十年。”


“满洲、蒙古缘边之地亦皆可卖,统计所卖之地之值,当近十万万。”


看来谭嗣同“湖广熟天下足”的思想根深蒂固。


清朝慈禧掌权前割让土地:

康熙 兴安岭及额尔古那河以西约二十五万平方公里国土,尼布楚条约。

雍正 贝加尔湖之南及西南约十万平方公里国土,恰克图条约。

乾隆 库叶岛,俄国吞并。

道光 属邦哈萨克,俄国占领。

道光 属邦布鲁特,俄国占领。

咸丰 混同江以西,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广大地区,面积约四十六万平方公里土地为俄帝侵占,瑷珲条约。

慈禧掌权:

光绪 属邦浩罕国,约三十五万平方公里面积土地,俄国吞并。

光绪 自伊犁西南天山之阴,那抹哈勒克山口起至伊犁西北喀尔达止,约二万平方公里国土,伊犁条约。

《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后被赎回,《南京条约》租借香港。

康熙至咸丰割让了大片领土,慈禧收复新疆,当然不能让光绪再把新疆西藏卖了。

各位“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愤青,北京菜市口一点不远!

如果你在当时的清朝北京菜市口,你会拍手称快吗?


荷花小评


六君子被斩首之时百姓纷纷叫好的画面,就算放在今天,也依旧如此。这就是国人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特色。

鲁迅先生曾痛斥国人的这种劣根性,但很遗憾,这种劣根性一直延续,从未改变。

以谭嗣同为首的六君子尽管在今天看来是力图冲破阻碍,剔除顽疾,变法图强的有志之士。但在那个年代,这些人就是百姓眼中的乱党分子。老百姓根本不会为这些人死感到一丝悲怆和惋惜,反倒因为能看他们被杀头而感到兴奋。

不要认为只要大清国的百姓如此,今日里若仍有菜市口杀头的事儿,想必依旧人山人海。不能近前观看者则因此而不爽,而看的清楚之人,则在事后大书特书,认为自己是幸运之人,能离得最近看的最清楚。

从古至今,我们常被大人教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啊,死的那个不是自己,而是别人,自己跟这些人既不沾亲也不带故,他们在做什么,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江山社稷,还是为了民生,都跟自己没有关系。我该吃我的卤煮还吃我的卤煮,该喝我的豆汁还喝我的豆汁。长毛来了,英法联军来了,八国联军来了,日本鬼子来了,又能怎样?我这碗卤煮照吃不误,这碗豆汁该怎么吧唧嘴还怎么吧唧嘴。管他什么六君子,七君子,死了活该。没事不好好在家呆着,去鼓捣皇帝维什么新变什么法,死得其所,死不足惜。

这些就是普通老百姓的心里话,你对一个起早贪黑卖豆腐脑的谈什么西洋文化、东洋思想,你认为他能听得懂吗?他最关心的是今天买卖好不好,自己这锅老豆腐能不能卖完,一家老小还眼巴巴的等着换钱买米买面呢。你今天变法明天维新,搞得朝廷气氛紧张,搞得百姓人心惶惶,生怕自己跟乱党沾边。你说他们能不恨你吗?杀头的时候能不叫好吗?

不要认为大狮子胡诌白扯,那些在网络上张口闭口大仁大义,声言自己慷慨赴死的都是键盘侠。你太高估自己了,你保不齐就是个送快递,送外卖的,社会的发展和改革靠的不是这些底层人,而是靠极少数的精英。你想变法,你想维新,谁听你的,又知道你是个谁?只有那些最接近金字塔顶端的精英才有可能改变时势,当然,最先牺牲的也是他们。为什么不是你,因为你不够资格!

还是那句话,六君子之死是必然的,而不是偶然的。他们高估了自己,愤青的意气用事不但害了自己,也害了光绪皇帝。他们尊奉康有为为导师,却不知道康有为并非伊藤博文,光绪更非明治天皇!


大狮


戊戌变法,最终还是以惨败结束!这不是偶然,而是历史的必然?只是可惜了戊戌六君子,壮志未酬身先死,成为了清政府腐败无能的替罪羊!

为何当年的菜市口刑场,面对着押赴刑场即将斩首的戊戌六君子,不但没有唤起老百姓丝毫的同情,反而受到周围老百姓的深恶痛绝,拍手称快!

这到底是为什么,是老百姓的麻木不仁,还是老百姓冥顽不化与愚昧无知?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短暂的一百零三天时间,就已经弄得全国上下,人心惶惶!尽管推行的新政和制度适应时代的潮流,对国家的建设和社会的发展有利,可终究还是遭到保守派的极力反对,也终究没有等到老百姓觉醒过来!

中国人历来讲究自己的传统文化,固步自封和守旧观念长期以来笼罩着民族的灵魂!中国人视外来物种如洪水猛兽,唯恐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戊戌六君子,以慷慨赴义来唤起国人的觉醒,以鲜血和生命来拯救国家的命运?可这一切来的实在太突然,也太快了。一时半会,老百姓又怎么能够理解和接受?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让我们永远的记住烈士们的慷慨悲歌吧,这才是真正的民族魂!




沱江人


我是“读史自思”,仅提供个人观点,以期抛砖引玉。请关注!


这种现象是长在大部分中国人骨子里的劣根性,鲁迅先生的《药》已经把这点说透彻了。

于此问题,我就浅谈自己的几点感想,欢迎大家拍砖。


01 戊戌六君子误判了当时的形势

满期末期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的光绪皇帝想通过维新来挽救颓势,所以采用了以康有为为首的一批维新人士的治国策略。这样的行为肯定会对当时掌握清廷实际权力的慈禧太后集团造成威胁,在对方的武力镇压下,维持百日的维新运动宣告失败,史称“百日维新”。

首先,维新派没有真正掌握清廷的权力的基础上是无法推动真正的改革的,能做的只是隔靴搔痒,失败是必然的结局。


其次,当时参与维新的都是一些热血学子,说白了都是一些政治菜鸟,怎么可能是政坛老鸟们(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实权派)的对手。


最后,维新派未给底层老百姓带去真正的实惠,很多措施只是空中楼阁,得不到底层人民的支持,犹如沙滩上建高楼,大水一来就崩塌。



02 戊戌六君子跟错了老大,被忽悠的头脑发热

百日维新之后,康有为立马逃到了日本,继续过着自己的潇洒日子。戊戌六君子则成了替罪羔羊被押上了菜市口进行斩首。

直到现在的我读到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都能感受到他的豪气与为事业的牺牲精神。这才是使我们这个民族历经这么多磨难还能屹立世界的脊梁之一!



最后,透过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失败者永远在失败的那刻是最悲惨的,得到的是永远是别人的落井下石并加上一脚。所以,戊戌六君子在菜市口斩首时周围老百姓拍手叫好的根源还是在于中国人只是敬畏强者,践踏弱者,缺乏真正的理性思考的能力,更缺乏独立的自我判断能力。

读史自思


巜人血馒头》北有六君子,南有鉴湖女侠秋瑾。临行刑时的情景都一样,倾城而出,人山人海,如同正月十五闹元宵。皇帝与民同乐,一派国泰民安,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兴兴向荣的景象。我国自盘古开天地始,人世间即分富贵贫贱,有钱人熟读巜山海经》无钱人目不识丁,二者云泥之别,判若泾渭。读书人通晓古今中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知书达理,精于世故,在他们眼中,六君子与和秋瑾都是某王篡位的十恶不赦异已分子,应五马分尸,实行车裂。满门抄斩灭九族。目不识丁者,个个无一例外,处在阴暗潮湿,污秽不堪的社会最底层。天天如蝼蚁一样为一日三餐而奔于非命。今天千载难逢的杀头大戏,怎容错过?更何况家中还有奄奄一息的患者卧在病榻。冲啊!为了病儿我得冲锋陷阵抢的先机。一个自封为上下五千年文明历史传承的泱泱大国,你正天高声咏读儒家思想的书籍,高唱人之初,心本善。但一遇到北京菜市口和绍兴轩亭口,你这正人君子还不是和普通老百姓一样,踮起脚尖看热闹!、


一滴水1118


戊戌变法死于操之过急,戊戌六君子的死也是那时代的必然结果。

第一、

当时的大部分民众哪知道什么改革创新,经过长时间的奴化思想,他们只知道,当今世上,皇帝最大,朝廷就是法律,就是规矩,朝廷打压的对象就一定不是什么好东西,他们为此坚信不疑。

他们也没时间去了解这些,他们也看不懂,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他们只知道不要饿肚子就行。中国人的从老祖宗时代开始就爱看热闹,中国人就爱往人多的地方凑。

第二、

中华民族上奸下愚,部分的权贵人士的权益被触碰到,当时的人们各取所需,钻旧社会的空子,一旦变法,就无利可图,利益体系崩塌,谁也不愿意看到。

那些饱读诗书的士阶层虽然看到国家岌岌可危,看到自己国家被肆意欺凌,他们的思想尚且不能接受大多“戊戌变法”的内容,更何况要废除八股文了这致命一条了!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要知道读书可是老一辈的最看重的,也是底层人民翻身的最大希望,你若是中了,既使是秀才也能光宗耀祖了,不仅能享受特权,邻里另外来巴结你们一家。

废除科举制这才是他们文人最忌惮的,相对于国家兴亡,自身能不能咸鱼翻身,才是第一位,人的天性总是自私的。

人民只会在自身利益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再去凑热闹。

况且即使变法成功,笔者感觉我们也可能过的没现在好,当时的局势的混乱可不是能通过这么一场变法就能改变多少的。


Xanny大人


排除戊戌变法的进步性,这六个人确实该死,危害太大,人神共愤。他们的政治纲领是扶持清皇室走向君主立宪制,这是非常错误的,满清这个小民族是不陪立宪统治整个中国的,不说汉族不会福气,其他的少数民族也不会同意,所以走向君主立宪制,一定是中华民族的巨大灾难,一定是中国走向全面分裂的开始。

如果满清玩上君主立宪制,在晚清那个内忧外患的时代,我们可以大胆假设,一定有反清的势力存在,光复会、同盟会、青帮、洪门都在,这些组织一定会出面推翻清皇室君主,立宪后的清皇室对军队的控制一定比“辛亥革命”时候更弱,推翻只是时间问题,等皇帝被送上断头台,那就好看了。满族、蒙古族的各路王爷都可能被帝国主义扶持组建政府;同盟会、光复会等其他反清组织也会组建政府;各路军阀失去一个政府的监管,还不被舆论关注肯定更加肆无忌惮;其他的民主思想,也会寻找各自的代理人。

那么没有一个合法政府的中国只能分裂了,也许两个满族王爷自己称帝,在华北东北组建自己的立宪政府,接受日本的支持打个热火朝天;蒙古族的王爷也有样学样来上一套,接受俄国的支持;反清的帮会也来几个民主政府互相干仗……这个国家也许就这么分裂下去了,所以慈禧砍了他们的头,是对中华民族和一个中国有利的,是值得肯定的举措。


胖宝宝吃不饱


这个问题,无异于在问“为什么戊戌六君子会被斩首?”

恐怕当时晚清大多数臣民内心里都会这样回答“肯定是他们做了犯上作乱、于国于民不可饶恕罪大恶极之事。”


实际上历代那些目睹了被斩首之人的大多数老百姓,甚至并不清楚所斩首何人,生前何为,无非是被上千年来犯上作乱、明正典刑的统治者牵着思维走而已。而当局为了维护统治,对所斩首之人免不了一番对其“罪不容诛”的舆论包装,大多数百姓并不具备理性思维与判断,也便信了,即使不读春秋,两千年儒家忠君思想的熏陶与传承都会让人们视其为大敌,被当局利用了内心的愚忠对异类分子恨不得剥其皮,食其肉,碎其骨。

比如我们说到戊戌六君子,在刚毅处斩六君子时,已经对六君子对外口诛笔伐了一段日子,极尽抹黑六君子如“蛊惑君主、妖言惑众、愚弄百姓思想、企图颠覆政权致黎民苍生于水深火热”等。

这样一来,已经被满清文字狱与八股文压抑了几百年的脑袋,早已经缺少了主观理性思考与判断,自然步入一个状态:“偏听偏信”。再加上被封建强权一威吓则深信不疑。

加上朝廷历来以雷霆之法严惩挑战皇权所谓异类份子,没有人愿意和此等人物搭边,甚至沉默也不愿意,深恐被别有用心之人拉下水,不得不站到满清一条线,作深恶痛疾状。


最主要一个原因是,深处最底层老百姓都坚信,那些历代企图挑战皇权兴兵犯上作乱的人,总是会让他们过上家破人亡的日子,让他能连最基本有衣可蔽,有饭可食得日子都过不上,过去太平天国如此,戊戌六君子也正是被当局渲染成了这样的人,也就可以想象他们对六君子心里有多恨了。


不书


看到题目让人有一种悲哀的感觉,中国之积弱始于统治之专治,此时的人们面对英勇无畏的英雄所表现出来的状态,只能说明他们的无知和对清廷愚蠢宣传的信任。 毕竟在哪个久远的年代,清政府虽然腐败无能,但却依然掌管的舆论的宣传,使之成为上层贵族的喉舌。 讲到这里我们顺便谈一下先于辛亥革命逝去的先烈。



一,谭嗣同,字复生湖南浏阳人。1898年光绪授谭嗣同军机章京,参与变法,由于错信袁世凯因而错过了戊戌变法成功的可能。 变法失败后,梁启超劝他一同逃走,他却坚持留下以死报君恩。其最著名的诗句: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其悲壮无畏的 决心感动了世人,诗句更是被写进了现代的教科书里不断的被后世传唱至今。


二,林旭,字暾谷,福建福州人,因才得光绪帝赏识,授军机章京,参与变法,上书言事最多,不少变法上谕多出自于他。变法失败被杀害于宣武门外菜市口。时年23岁。


三,杨深秀,字漪村山西闻喜人,变法前夕,他积极上奏,痛陈积弊,迫切的希望能够尽快改革,以使国家尽快走出低谷。变法失败,杨不顾个人安危,打算前往南苑,说服董福祥军反正, 只可惜天不遂人愿,未能成行,年49岁。


四。刘光第字裴邨,四川省自贡人。光绪二十三年授军机章京,因其对变法的积极与态度而为光绪帝所赏识。变法失败,毫不畏死,他叹息说:“吾属死,正气尽!”


五。杨锐字叔峤,四川绵竹人。甲午战败,杨锐作为京中名士带头参加“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1898年9月24日凌晨,杨锐在绳匠胡同寓所被捕,28日, 慷慨就义,年仅41岁。


六。康广仁。名有溥,字广仁,广东南海人,康有为之弟,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宫廷政变,将“百日维新”扼杀于摇篮之中。康有为有幸事先得密报,为求快跑竟未报其弟。而广仁被捕,他在狱中谈笑自若,视死如归 1898年9月28日,戊戌六君子,被杀害于菜市口,临刑前他大声喊道:“中国自强之机在此矣!”牺牲时年仅31岁。

我是林哥,欢迎大家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