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自控力》:別期待明天,明天和今天毫無差別

解讀《自控力》:別期待明天,明天和今天毫無差別

哈羅,大家好,歡迎收聽靜雅讀書,我是小靜,本週我和小雅與大家分享的書,是斯坦福大學著名心理學家「凱利·麥格尼格爾教授」的《自控力》。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如何杜絕“明日復明日”的悲劇。


我們的每一個行動都不是孤立的

你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個故事呢?

一個流浪漢很懊悔,他年輕時只顧享樂,如今一無所有。流浪漢乞求時光老人,給他一個返老還童的機會。他說如果再給他一次機會,他一定做一個勤奮好學的人。

時光老人看他可憐,動了惻隱之心,一揮手就把他變成十幾歲的少年。

少年決定好好學習,就揹著書包向學校走去。可是,在路上,他看到幾個孩子玩玻璃球,就不覺手癢,也跟著玩了起來。

誰知,一玩就停不下來,不知不覺地,他又一次在玩玻璃珠、玩紙牌、打麻將中度過自己的一生。到了老年,

「他依然一無所有」

面對玩玻璃珠的誘惑時,少年以為玩一次沒什麼大不了,明天再努力也來得及。不幸的是,這樣的想法每天都會重複。

《早起的奇蹟》作者哈爾·埃爾羅德告訴我們,我們的每一個想法、每一個選擇、以及每一項行動,都會在未來產生不可逆轉的影響,都決定我們將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明天只是另一個今天

千萬不要以為這一幕只會發生在故事裡。

想想我們有多少次立志要減肥,卻總是半途而廢?多少次定好早起計劃,卻難以堅持?

你曾經制定過健身計劃吧?一開始,我們興沖沖地跑去辦了健身卡,或者購買健身器材放在家裡,以為這樣可以隨時健身。甚至,為了鼓勵自己,還購買了全套運動服和跑鞋。

然而,結局是,眼看健身卡快過期了,開始懊悔自己健身次數太少。眼看家裡的器材,已經蒙上了灰塵,還沒開始好好利用。

每一次,我們拖延的時候,都會這樣告訴自己:沒關係,明天努力。

「事實上,明天只是另一個今天。」

杜絕“明天會有改變”的依賴心理

怎樣才能杜絕“明日復明日”的悲劇呢?

行為經濟學家霍華德·拉克林,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技巧,就是要「杜絕“明天會有改變”的依賴心理」

他通過實驗證明,如果要求菸民每天抽同樣數量的香菸,不用試著明天會減少,他們反而會主動減少每天的抽菸量。

因為菸民抽菸的時候,不再自欺欺人地以為,抽完這根就不抽了。打破了“明天不抽了”這樣的幻覺,他們開始意識到,現在所抽的每一根菸,都會給自己帶來危害。

《自控力》中,把這種鍛鍊意志力的方法,叫做“減少行為的變化性”。作者建議我們:

把你今天做的每個決定都看成是對今後每天的承諾。當我們明知應該做某件事卻一直拖延時,不要問自己‘我是想今天做還是想明天做’,而要問自己,‘我是不是想承擔一直拖延下去的惡果’?

《自控力》作者無情地提醒我們:「別把希望寄託在明天,明天和今天毫無差別。而我們未來的樣子,藏在今天的努力裡。」

好了,以上就是我今天想與你分享的全部內容,感謝你的聆聽,我和小雅在這裡等你,我們明天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