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藩鎮是何時形成的?為何後期朝廷控制不住他們了?

唐朝藩鎮是何時形成的?為何後期朝廷控制不住他們了?

唐玄宗時期,好大喜功,邊將們都把拓疆開土作為升官發財的重要渠道,於是導致唐朝與周圍鄰居之間,頻繁發生戰事。西邊是吐蕃,北方、東部主要是突厥、契丹和奚國。

由於在唐高宗時期疆域面積達到整個唐朝的最大值,所以廣大的疆域需要唐軍在遠離中央的地方作戰;另一方面,到了唐玄宗時期,實行軍制改革,改府兵制為募兵制,這樣就造成了兵隨將走,將領擁兵自重的客觀條件。

在此情況下,唐玄宗決定設立節度使,共設九個節度使和一個經略使,時稱天寶十鎮,大致相當於現在的軍區,統稱“藩鎮”。

唐朝藩鎮是何時形成的?為何後期朝廷控制不住他們了?

一開始藩鎮的數量不太多,區域僅限於相對落後的邊疆地區,獨立性也仍然有限,中央朝廷對他們能夠進行有效的節制。

但在安史之亂開始後,安祿山的軍隊很能作戰,他們一路勢如破竹,打得大唐的中央軍是連戰連敗,沒用多長時間,就佔領了洛陽、長安兩京。

唐玄宗在叛軍攻克長安前倉皇出逃,不得已,只好給地方節度使大規模放權,下詔准許各地節鎮自募軍隊,自調兵食,自署官吏。

從此以後, 藩鎮的數量就增加了許多。他們變成了軍政一體,獨立性很強的“特別行政區”,並且越來越多,逐漸遍佈全國,致使“特區”不特,唐王朝的中央直轄區,只剩下了兩京附近的一隅之地。

唐朝藩鎮是何時形成的?為何後期朝廷控制不住他們了?

這些軍鎮級別高低有很大差別,最重要的州,設立節度使,可以指揮好幾個州的軍事;次要的一些州,則設立防禦使或團練使,管理本州事務。

除此之外,後來又出現一個叫“留後”的稱呼,它不是正式官名,而是代理節度使或代理防禦史的意思,表示自發上臺,尚未得到中央承認的非正式首長。

一開始這些軍鎮的首腦都是由中央直接任命,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藩鎮開始尾大不掉了,並逐漸演變成事實上的世襲制。

此時的藩鎮,不光是首腦不用朝廷“操心”了;就是連稅收,他們也替朝廷收了。

“北方的藩鎮既獨立自主,一到九世紀初期全國只有東南地區約佔唐帝國四分之一的地方還向中央按時繳納稅務收入,北方約有四分之一地方則全部繳納,其他約佔一半的地方則繳納無定。”(《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黃仁宇)

既然藩鎮侵佔了國家的稅收以自肥,已足夠其軍隊開支。然而當朝廷調遣藩鎮軍隊離開他們的轄區,去別處平叛時,其所需之糧餉衣物等又全部要中央承擔。所以每每有叛亂髮生,本來入不敷出的中央財政又會因此而雪上加霜。

鑑於藩鎮勢力發展的勢頭太猛,所以後來的皇帝也進行了削藩的嘗試,可惜都失敗了。

唐朝藩鎮是何時形成的?為何後期朝廷控制不住他們了?

唐德宗李適即位後,一直試圖削奪擁兵自重的地方藩鎮節度使的權力,為此不惜使用武力。

公元781年(建中二年)正月,河北成德鎮節度使李寶臣病死,按照以往形成的慣例,他的兒子李惟嶽上表,請求繼承父位。

李適早就想革除藩鎮父子相傳、不聽朝命的弊端,所以就堅決的拒絕了他們的這一要求。

唐德宗的這個做法,引起別的節度使的恐慌,他們也怕自己的位置不能夠傳於下一代,盧龍節度使朱滔自稱冀王、成德王武俊稱趙王、淄青李納稱齊王、魏博田悅稱魏王,“四鎮”以朱滔為盟主,聯合對抗朝廷。

唐朝藩鎮是何時形成的?為何後期朝廷控制不住他們了?

公元782年(建中三年)底,淮西節度使李希烈自稱天下都元帥、太尉、建興王(後來又稱楚帝),與四鎮勾結反叛。

面對藩鎮的咄咄逼人之勢,唐德宗一步都不退讓,準備調兵將李希烈剿滅。

唐德宗詔令涇原兵來完成此事。

當涇原節度使姚令言率五千士卒路過長安時,唐德宗下詔,命令京兆尹王翃犒賞軍隊。

但京兆尹王翔並沒有重視,他給士兵們賞賜的只是粗茶淡飯,這讓將士們十分憤怒,紛紛埋怨道:“我們離開家鄉,拋開父母妻子兒女,要為國賣命,但在這裡卻是吃的豬狗食,太拿我們不當人了。朝廷的官庫中堆積寶物無數,我們何不自己去取呢?”

唐朝藩鎮是何時形成的?為何後期朝廷控制不住他們了?

此時士兵們的情緒猶如干柴,有人稍一鼓動,這堆火就燃燒起來了。

本來是皇帝請來的救兵,此刻卻變成了叛軍。

這夥人開始在長安城中搶劫起來。

唐德宗一看士兵譁變了, 嚇得立馬帶著皇妃、太子、諸王等倉皇出逃,他們由咸陽一路逃到奉天。

在逃跑的過程中,給各藩鎮下詔,讓他們速帶兵前來勤王。朔方節度使李懷光,神策軍行營節度使李晟,都匆匆趕到奉天救援,奉天城才終於轉危為安。

經歷了奉天之難的唐德宗,輾轉回到長安後,他雄心勃勃的削藩計劃,就此終止了。

唐朝藩鎮是何時形成的?為何後期朝廷控制不住他們了?

唐憲宗李純繼位後,又以強力手段進行削藩。

他先後平定了四川節度使劉闢、鎮海節度使李琦,招降了河北藩鎮,消滅了淮西節度使吳元濟、淄青節度使李師道,並且使藩鎮相繼降服,歸順朝廷。

這麼大好的形勢,按理說應該不錯了吧?

但是,在和藩鎮的戰爭中,李純重用宦官,任命心腹宦官吐突承璀為左右神策將軍、兼河中、河陽、浙西、宣歙等道行營兵馬使和招討處置使等要職,作為統帥帶兵出征。

就這樣,宦官勢力日益增大,真是按倒葫蘆又起瓢。

李純在取得了一些削藩的成就後,有些洋洋得意起來,自己建立了前朝沒有完成的功業,足以名垂青史了。於是漸漸驕侈起來,並且任用奸臣皇甫鎛,罷免賢相裴度,朝廷政治日益衰敗下去。

公元820年正月二十七日,唐憲宗暴死。由於是非正常死亡,所以他的死因成了大家一直在探討的問題。

《舊唐書》、《新唐書》都記載都說唐憲宗是暴卒,而且都懷疑是宦官陳弘志弒殺。

唐憲宗一死,一些已經歸降的藩鎮,又開始叛亂了。

唐朝藩鎮是何時形成的?為何後期朝廷控制不住他們了?

到了唐僖宗朝, 社會矛盾激化,民不聊生。全國各地風起雲湧,尤其是王仙芝、黃巢領導的唐末農民戰爭爆發,逼迫朝廷徵集各藩鎮出兵圍剿。

許多節鎮利用這個時機,伺機擴充自己的實力。

此時突然之間全國冒出了許多割據勢力,有的原是唐朝的節度使(如高駢);有的則是自己形成一個武裝集團之後,被唐朝授予節度使(如楊行密、董昌、錢鏐)。

農民起義軍失敗後,這些大權在握,擁有相當實力的藩鎮,他們之間立即轉入互相兼併的戰爭中。

此時的唐朝廷倒變成了看客,已經名存實亡了。

後來隨著唐朝的滅亡,那些藩鎮真正的變成了主角,互相死掐起來,很快就演變成五代十國,天下亂成了一鍋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