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的“痛点”在哪里



中国教育的“痛点”在哪里



最近,一部关于中国教育题材的电影《银河补习班》受到了大众广泛关注,不管这部由邓超主演的电影评价如何,首先中国能够拍出类似题材的电影就是一件值得可圈可点的事。笔者也相信这部电影足够引起中国大众对于现行教育制度的思考和讨论。

关于中国教育制度的优劣,目前是众说纷纭,支持应试教育的人,他们的观点是:应试教育是保证教育公平最好的办法;而支持素质教育的人则指出:应试教育不利于培养孩子的个性和创造力。客观来看,在中国的大环境下,这两种观点都有可取之处。但中国教育制度到底有没有问题?问题出在哪里?应该如何改进?


中国教育的“痛点”在哪里



当前,我国教育部门一直强调要培养创新人才,那这个创新人才该如何培养呢?总不能喊喊口号,创新人才就培养出来了。笔者认为,要想让中国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先要让中国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这才是中国教育最欠缺的内容。

中国的学生不会思考,进一步说缺乏独立思考能力,这就是中国教育的“痛点”所在!不光中国的学生没有独立思考能力,中国大部分的成年人也没有独立思考能力,这不是危言耸听。就以最近网络上沸沸扬扬的“山东大学留学生学伴”事件来说,许多中国网民不问青红皂白直接将矛头对准了山东大学的全体女学生,还给山东大学扣上了“三陪学校”的帽子,对女学生进行网络谩骂,让人不敢相信这些受过教育的同胞竟如此下作。就如山东大学女学生向记者的申诉:“我们每天好好读书,认真生活,每一天过得青春干净,怎么会被那么多人说是妓女、三陪?这是多么大的侮辱啊!”


中国教育的“痛点”在哪里



公道自在人心,相信经历此次事件后,会给我国大学的留学生制度起到一个警醒作用,但这不应该成为网络暴力的理由,而这些网络暴民正是一个个毫无思考能力自诩受过高等教育的成年人。如果一个人在学校里就没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当他走向社会也只会人云亦云,“一犬吠形,百犬吠声”正说明了这个道理。

作为一个接受过十几年中国教育的过来人,笔者认为中国教育一个致命的缺点是强调服从和统一,这体现在方方面面。当然,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服从老师的安排这是应该的,不然学校秩序就会混乱。但如果事事都强调统一,独立思考能力从何而来呢?

中国的应试教育为人弊病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考试答案都是标准一致的,学生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既然只要跟着老师的步伐走就能取得一个好成绩,何必费尽心思去思考呢?这是中国一大批学生心理的真实写照。因此,应试教育最大的缺点就是不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老师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学生只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样培养出的人才,如何能有创新精神?

中国目前学校教育最欠缺的是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但中国大部分教师主要的教育方式却是灌输教育,不管是否理解,不管对错与否,统统灌输到学生的大脑里。学生大脑里只有老师灌输的知识,根本没有额外的空间留给他们去思考!

如果中国教育继续延续下去,只能培养出一批批毫无思考能力的“考试人才”“读书人才”,就是不会有创新人才!即使作为一个服务社会的普通人,接受完教育以后,最基本的独立思考能力也是欠缺的。这不能不让人深思,我们的教育是不是真的需要改进了?

当前,中国教育界各种名词层出不穷,例如“新课程改革”“微课”,最近又出现了一个名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但笔者认为,要让中国教育真正发挥育人成才的作用,首先要教会学生怎样思考,怎样独立思考,这是重中之重的事情。

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例如可以安排学生写社会实践报告,既锻炼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且要从小学开始,一直延续到大学为止。因为现在中国很多学生已经到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地步,如果不加以纠正,只会成为“废材”,而不是“人才”。


中国教育的“痛点”在哪里



笔者今天指出的这个问题是中国现行教育制度最突出的问题,也是急需改进的问题。当然,中国很多地方的教育模式已经有了很大改观,不再只注重考试成绩,对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也有了相应的考察,但普遍出现在私立学校中,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因为中国大部分的学生仍然接受的是公立教育,不能因为公立教育面向大多数人,就将其变为一种培养初级人才的教育,没有真正的创新型人才,国家何谈复兴!

中国的教育改革,注定是一条不好走的路,不光有客观上原因,也有主观上原因,但笔者相信,通过学校教育让中国人学会如何思考,才是教育最终的目的!

我的个人公众号“独立人格”,希望大家多多关注

中国教育的“痛点”在哪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