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米爾高原的璀璨明珠—塔什庫爾幹

“塔什庫爾幹”是一個象徵性的地名,得名於立在今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縣城一側的古城堡,即古石頭城。用英國考古學家馬克·奧里爾·斯坦因的話說:“塔什庫爾幹是色勒庫爾山區的首府,無疑是相當古老的地方。其重要性可以追溯到從古典西方來的商人們在此用他們的貨物交換古代中國產品的那些日子。從至今所進行的實地觀察來說,全都傾向於支持享利·勞林森先生首先提出的觀點:塔什庫爾幹(石塔)這個名稱和它的位置,都相當於托勒密和在他之前的偉大的地理學家泰爾的馬利奴斯所說的賽里斯國即中國極西邊境上的商業中心。它所處的位置,不僅是色勒庫爾地區眾多山谷的行政中心,同樣也是古代商品交流的最方便的地方,並曾是廣大的中亞地區同遙遠的東西方之間聯繫的重要通道。從塔什庫爾幹通往喀什噶爾與和闐的道路都同樣暢通無阻,並且這兩條重要的路線都從新疆通入中國內地。另外,這裡也是兩條最好的帕米爾交通線彙集的地方,塔格杜姆巴什山谷有兩條通路直抵上烏滸水,與之相會的道路則穿過那扎塔什山口進入阿克蘇山谷,再由此經大帕米爾向下通往錫克南和巴達克商。”他又說:“在塔什庫爾幹,令我深感欣慰的是,多次發現玄奘的足跡。這個偉大的中國求法高僧,曾踏上古代印度眾多的佛教聖地。大約在公元649年,從巴達克商到和闐的途中,他曾穿過的去曷盤陀國,很早以前享利·玉爾爵士就已確認為即現在的色勒庫爾。從這一點看,玄奘和更早的中國朝聖者宋雲(大約公元500年)對於那一片國土的古都所做的描述,我覺得與塔什庫爾乾的位置及其遺蹟都極為吻合。現已建立了中國式現代城堡的這座廢城,正如朝聖者們所描述的那樣“國大都城基大石嶺,背徙多河”。“徙多河”即葉爾羌河在塔格杜姆巴什的支流,位於城東。”

法國東方學家布爾努瓦也在其《絲綢之路》一書中對“塔什庫爾幹”這個地名的來源進行過考證。她寫道:“事實上,現在西域至少有三個地方都叫作塔什爾庫幹(Tashkourgan),其意為“石堡”或“石城”:其中之一在莎車附近的色勒庫爾(Sarikol),位於帕米爾高原的東側,這是M·A·斯坦因所考證出來的絲綢之路線的大門,肯定就是古希臘的托勒密所說的那個“石堡”。其餘兩個“石堡”,其一稍靠北部;其二在西部,位於今阿富汗境內。據中世紀的中亞作家比魯尼(AI Birouni)的記載,塔什庫爾幹(其意為“石宮”或“石堡”)就是托勒密所記載”“Lythinospyrgos”無論這個“石 堡”位於什麼地方,它總是赴“賽里斯”國遙遠道路的起點。到達“賽里斯”之前,通過絲綢之路的南北兩道繞過戈壁沙漠(塔里木盆地)。”

此外,兩千多年來,在我國曆史地理記載中,塔什庫爾乾地域名稱,先後有蒲犁、德若、滿犁、億若、去曷 盤陀等叫法,《新唐書·西域傳》在去曷盤陀國之下還有漢陀、渴館檀、渴羅陀等補遺。後來,又有伊西庫爾、色勒庫爾等名稱。“色勒庫爾”是這裡的傳統地名,塔吉克語的意思是“群山之首”,“世界的最高地方”。這個地名最初見於《蒙古秘史》。清朝這裡設立過回莊並稱其為“色勒庫爾回莊”。各類地圖上的“薩雷闊勒嶺”一詞也來自於“色勒庫爾”這個傳統地名。清朝政府置分防廳時仍然取我國漢代的古名—蒲犁,民國改縣時也稱蒲犁縣。解放後成立自治縣時,國家採用了當地民族語文地名—塔什庫爾幹作為自治縣的名稱。

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位於帕米爾高原的東部,崑崙山之北麓,塔里木盆地的西緣,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南部,喀什地區的西南角。塔什庫爾幹總面積為25000平方公里,東西最大間距為488公里,跨東經71°22′-77°03′;南北兩端相距329公里,越北緯35°37′-38°40′。縣城距首都北京7000多公里,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1800公里,距喀什市294公里,距喀什航空港和南疆鐵路喀什站298公里。塔什庫爾幹縣作為我國最西端對外開放的窗口,有著連接中亞、西亞的紐帶和橋頭堡的美稱。在地緣上,距巴基斯坦邊境口岸蘇斯特只有200公里,距巴基斯坦首都伊蘭堡1000公里,距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別也只有近千公里,距阿富汗首都喀布爾1000公里。縣境內有著名的紅其拉甫口岸,卡拉蘇口岸也對外開放。中巴公路橫貫全縣,具有良好的外經外貿地緣優勢,已成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聯西出,西進東出的主要國際通道。塔什庫爾幹縣東鄰莎車和葉城兩縣,北面以慕士塔格峰與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的阿克陶縣相毗連,西邊與塔吉克斯坦接壤,西南一側與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為鄰,實有邊境線888.5公里,是我國內陸與多國相鄰的塔吉克自治縣。

塔什庫爾幹縣是一個山區縣,境內地形地貌結構十分複雜,這裡群峰環繞,高聳入雲,到處是險峻的溝壑山谷和耀眼的冰峰雪嶺。東南方有海拔8611米的世界第二高峰的喬戈里昂首挺立,北面有素有“萬山之祖”美稱的慕士塔格峰(海拔7546米)遙遙相望,塔吉克族民間關於這兩座山峰流傳著優美而神秘的傳說,澤拉甫香河和塔什庫爾幹河將帕米爾山上清冽的雪水引向世界最長的內陸河—塔里木河。

國道314線中國—巴基斯坦友誼公路貫通塔什庫爾幹縣東部,翻越著名的紅其拉甫達坂通向西亞、歐洲和地中海沿岸的阿拉伯國家。隨著對外開放的深入和市場經濟的全面發展,國際貿易和友好往來日益增多,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逐漸成為我國西部的外貿口岸,成為中國面向世界的一個窗口,由此,塔什庫爾幹縣的聲譽和戰略地位也日益提高。

自治縣轄11鄉,2鎮,14個民族,總人口32 004萬人,是全國唯一的一個塔吉克族為主體的塔吉克自治縣。除了塔吉克族外,還有漢族、維吾爾族、柯爾克孜族、錫伯族、回族、烏孜別克族等民族。

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有多種的自然資源,礦產資源、氣候資源、土地資源、草原資源、森林資源、水文資源、地熱資源、野生動物資源、野生植物資源和旅遊資源均十分豐富,這是塔什庫爾幹縣各族人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財富。

塔什庫爾幹自古以來就是人類活動的舞臺。在海上通道開闢之前,位於帕米爾東部的塔什庫爾曾經是東方和西方之間交流的必由之路和交通樞紐,古絲綢之路從塔里木盆地向西延伸的南路和北路到帕米爾會合一處,通向塔什庫爾乾的古石頭城,從那裡出發,一直到達遙遠的西方。由於這一地區歷史上一直是重要的戰略隘口,所以東西方的著名探險家法顯(西晉高僧)、惠生、宋雲(北魏佛僧)、玄奘、慧超、悟空(唐代名僧)、馬可波羅(威尼斯著名旅行家)、都曾親歷此地,在這裡留下他們的足跡和記載。古希臘、伊朗中亞文化、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中原漢文化等五光十色的文化在這一地區互相交匯、融合、吸收,對塔吉克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強有力的影響;古代的瑣羅亞斯德教、摩尼教、佛教、伊斯蘭教以及伊斯蘭教的伊斯瑪義教派先後傳入這一地區並形成了複雜的思想意識局面;印歐語系的塞語、粟特語、吐火羅語、梵語;阿爾泰語系的古突厥語、維吾爾語、蒙古語、柯爾克孜語;漢藏語系的羌語、吐蕃語、漢語;閃—含語系的阿拉伯語都在這一地區傳播;漢代的蔥嶺地區諸國,隋唐時代的去曷盤陀國、蔥嶺守捉、清代的色勒庫爾回莊、蒲犁廳等政權都曾對這一地區實行有效的管轄。

以上提及的各種政治社會變化及五彩紛呈的文化現象對塔什庫爾乾地區,包括對塔吉克人民社會歷史都曾產生過深刻的影響,留下了深深的印記。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塔什庫爾乾地區成為新疆重點考古調查地區。據有關部門的統計,這一地區有幾百個地段都有調查點,其中包括宏偉的石頭城遺址、神秘的公主堡遺址、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吉日尕勒文化遣址,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香寶寶墓址,頗具規模的帕爾哈德—西琳水渠遺蹟,古代熱斯坎木遺址,大同鄉的巴麻費利穆加拉特麻扎和巴麻費利外力麻扎,班迪爾鄉的加汗格爾堡和阿來母格爾堡,瓦爾希迪村的夏艾吾利亞麻扎和瑣羅亞斯德教的遺址,古代阿克塔木開不爾嗄麻扎,種羊場的賽德義德艾山的麻扎,庫孜洪村的艾米爾賓尼艾木傑麻扎,興迪村的烏買爾麥迪開爾希麻扎,瓦爾希德村的齊拉合旦麻扎,提茲那甫鄉的“提茲那甫百戶堡”,香寶寶古堡,塔什庫爾幹縣城的卡里木伯克官邸等。此外,這裡還有塔合曼溫泉、香寶寶礦泉、壯麗的冰雪景觀,一日九次日出、九次日落的奇景,熱情好客的塔吉克人民絢麗多彩的服飾、文雅禮貌的習俗,塔吉克人別有情趣的婚喪嫁娶、節日慶典風俗引人入勝,給人以特有的美感和藝術享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