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評分8.7《廊橋遺夢》:淺談婚姻與愛情的關係


豆瓣評分8.7《廊橋遺夢》:淺談婚姻與愛情的關係

“我把生命(責任)獻給家人,

把所剩的(愛情)交給羅伯特。

你們今生要做令自己開心的事,人生多美好。”

——弗朗西斯卡

在農場度過一生的家庭主婦弗朗西斯卡去世後,在遺囑中要求兒女將自己火葬之後把骨灰撒在羅曼斯橋的橋下。這令一雙兒女大為不解,況且他們的父親在生前已經為母親預留出了土葬的位置。在整理母親遺物的過程中,她留給兒女的一封信,牽出一段塵封二十多年的戀情。而對方不是陪伴母親多年的父親,而是隻與母親相處過四天的攝影師——羅伯特·金凱德。

“我是大路,是遠遊客,是所有下海的船。”

——羅伯特

他是一個攝影師,去過世界上很多地方,見過各種各樣的風景和形形色色的人,他會給弗朗西斯卡將去過的地方,拍過的非洲。

那是一個充滿陽光的午後,她坐在鞦韆上喝著冰茶,享受著難得的靜謐。丈夫理查德和一雙兒女到伊利諾伊州博覽會上展出那頭獲獎的小牛去了,她也因此獲得了幾日獨處的時光。她看見一輛卡車向她的房子駛來,一個男子下車向她打聽羅斯曼橋。這是他們的第一次見面。

“我看了他不到五秒鐘就知道我要他。”

“因為這樣確切的愛,一生只有一次。”

她如此耐心地繞著離自己不到兩公里的橋說上半天,並熱情地給他引路。愛情就是在電光火石之間悄然萌芽。你遇到了一個人,和他交談了幾分鐘,甚至還未交談,你就知道,你們不能就這樣分別,否則你心裡會空落落的。


豆瓣評分8.7《廊橋遺夢》:淺談婚姻與愛情的關係

短短的四天,彷彿是一個世紀。在這四天裡,他們獲得了一生中難以再度擁有的幸福和快樂。然而幸福的時光總是匆匆,理查德和孩子們要回來了,弗朗西斯卡陷入痛苦的抉擇。奔向夢想與愛情還是承擔家庭責任,相夫教子?

讓我告訴你,我為何不能走。

請你告訴我, 我為何該離去。

——弗朗西斯卡

最終,她選擇了後者,而把前者珍藏於心底最隱秘的角落。

“我希望永遠保留這份愛。我希望終生都能這樣地愛你,但若我們走了,就會失去,我不能讓一生都消失掉,重新來過。我只能抓緊我們兩人,存於心底內。”

——弗朗西斯卡

弗朗西斯卡選擇了埋葬愛情,迴歸家庭。而這部小說獲得巨大關注並經久不衰的原因除卻令人嚮往的愛情,就在它能夠不斷地引發人們對於婚姻與愛情關係的思考。

與自己愛的人結合並始終深愛自己的愛人當然是最理想的狀態,但是,現實總是很殘酷,絕大多數人並不能做到二者的統一,因此,也就陷入渴望逃離又始終無法擺脫的矛盾之中。

幾乎所有人都會步入婚姻,但很大一部分卻無法獲得愛情,甚至直到生命的盡頭,都沒體會過愛情的滋味。愛情是個古老的話題,但卻具有恆久的魅力。當愛情遭遇婚姻,二者之間會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

“當一個女人做出抉擇,有了丈夫和孩子,某些方面,她的生命開始了,在另一方面卻停止了。她建立了現實的人生,並把個人需求放在一邊。”

——弗朗西斯卡

進入婚姻,扮演好妻子和母親的角色,承擔起家庭的責任是社會對於女性的要求和期待。我們不得不承認,這種社會心態幾乎已經實現了對女性的完全控制。她們也從心底裡認為,好女人就應該是這個樣子。包括女性在內的整個社會都忽視了對於女性自我的關注。

女性常常會有這樣的疑問:“關注自我甚於子女的母親,還是母親嗎?”社會輿論、倫理道德和法律都對女性的行為提出規約,女性一般情況下也會認為以此框架規範自己的行為是理所應當的,也心甘情願地扮演著社會分配給自己的角色。

但是,女性是情感動物,她們對於愛的追求與渴望是始終存在的,遇到合適的機遇便會迸發出巨大的能量。就像弗朗西斯卡一樣,與自己愛的人互相牽掛了一生。

世界上有太多無趣的,靠忍耐維持的婚姻消耗著雙方,但並不是所有的這些都是無藥可救的。海倫·費舍爾認為,愛情會經歷三個階段:性慾——吸引——依戀。在第三階段,引發快樂感覺的多巴胺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產生安全感的催產素,戀人逐漸變成親人。

而性慾和吸引是高質量的婚姻生活所必不可少的。有意識地經營自己的婚姻,以一些浪漫的事重新喚起久違的激情,伴侶也可以做一輩子的浪漫情人。

也許,你只需要像弗朗西斯卡的兒子邁克爾一樣,深情地告訴妻子:“我想給你幸福,這甚於一切。”一切就會迎來轉折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