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康:在線上研討會上的發言(2020.3.20上午)


賈康:在線上研討會上的發言(2020.3.20上午)

賈康:謝謝主持人!我抓緊時間,講三層看法。

第一層,在當下,我認同已有專家說到的“中國捲入戰爭可以防止”這樣一個基本判斷,而且我認為中國是有望成為此次全球戰勝疫情中表現最好的大國的,或者說最好的經濟體之一的,但局面一定是在麻煩不斷的過程中演變。我認為應該特別注意大力強調“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思路,這對於中國既是戰略,又是策略,也是我們應該緊緊抓住的“軟實力”和“感召力”。那麼反思一下囗囗囗捅的這個事情,已經有人在網上說成為戰略分水嶺,非常值得反思。

第二層基本看法,我對於鞏固疫情收斂後的成果,怎麼把短期和中長期合理緊密銜接,有這麼一個基本的意向考慮,就是在二季度一定是要開兩會的,兩會上的引導性的目標怎麼樹立,非常有引領的意義。剛才餘永定教授的觀點,正是實際上提出了這樣一個非常重大的問題。我現在看到的,樂觀的還有看到6%之高的,比如林毅夫教授,悲觀的當然有4%和4%以下的觀點。我現在粗線條的傾向看法,是能不能提爭取5%以上,那就必須伴隨著下決心,像當年朱鎔基同志正式出任總理以後啟動一個比較大力度的有效投融資那樣做。中央已經有了“新基建”這樣的概念,這類有效投融資在中國確實有空間、有潛力,當然也要加上改革攻堅實質性推進——相關要點都已經明確化,就是高標準法治化營商環境、政府配套改革(扁平化和精簡自身等)、混合所有制改革、降低准入等等。有效投融資和改革啃硬骨頭這兩個方面必須呼應著,而不是對立的,來把這個我們年度的事情處理好,又銜接著未來怎麼樣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等戰略目標。

第三層看法,我覺得我們的會議涉及到的反思,是不是可以再稍微放開比較直率地說幾點:第一我認為現在非常值得舉一反三來考慮為什麼這一次疫情,多少億元建設的直報系統失靈,不能再遮遮掩掩。今天早上在鳳凰臺上看到國家衛健委的吳姓專家又是把這個延誤說成是一個必然過程,好像不可避免,這已完全交代不過去,老百姓也哄不了了,那個致命的20天的問題,是實際上有了17年前的SARS以後,一塊石頭又把我們絆倒了第二次,非常值得舉一反三,亡羊補牢。這個並不否定我們封城以後的處理相當不錯,對前面的問題是一定要反思的。

第二點,昨天晚上公佈的囗囗囗調查我覺得做的不好,至少市級的書記都已經調整了,而且省級的書記都調整了,怎麼只能讓一個小片jing來背鍋呢?老百姓看到這樣以後,你這是公信力提高了,還是公信力降低了呢?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嘛。

第三,大家討論的優勢劣勢的問題,從制度視角上的優勢、劣勢,我們都應當承認,觀念的視角上的優勢劣勢,也要深刻反思,全面認識。我舉一個可說劣勢方面的例子——昨天晚上我看到網上人民日報資深專家寫的《1978,一個國家的春天》,是重溫改革開放基本路線,相當正面,而且確實讓人看了以後很感動,沒想到這樣一篇文字竟然在新浪上遭到封殺,你說這是什麼優劣勢?對我們的基本大政方針,要自我否定嗎?現在中國社會中的“社會撕裂”、“兩個輿論場”這個形勢怎麼形成的?我們自己的N個自信在哪裡?怎麼樣走向現代國家治理?這個視角上非常值得反思。謝謝!

賈 康 介 紹

第十一屆、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和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博導,中國財政學會顧問,國家發改委PPP專家庫專家委員會成員,中國一帶一路PPP項目開發委員會委員,中關村公共資源競爭性配置促進中心首席經濟學家,北京市、上海市等多地人民政府諮詢委員,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多家高校特聘教授。1995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7年被評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高層次學術帶頭人。曾受多位中央領導同志之邀座談經濟工作(被媒體稱之為“中南海問策”)。擔任2010年1月8日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財稅體制改革”專題講解人之一。孫冶方經濟學獎、黃達—蒙代爾經濟學獎和中國軟科學大獎獲得者。國家“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曾長期擔任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1988年曾入選亨氏基金項目,到美國匹茲堡大學做訪問學者一年。2013年,主編《新供給:經濟學理論的中國創新》,發起成立“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和“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任首任院長、首任秘書長),2015年-2016年與蘇京春合著出版《新供給經濟學》專著、《供給側改革:新供給簡明讀本》、以及《中國的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獲評中國圖書評論學會和央視的“2016年度中國好書”)》,2016年出版的《供給側改革十講》被中組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和國家圖書館評為全國精品教材。根據《中國社會科學評估》公佈的2006~2015年我國哲學社會科學6268種學術期刊700餘萬篇文獻的大數據統計分析,賈康先生的發文量(398篇),總被引頻次(4231次)和總下載頻次(204115次)均列第一位,綜合指數3429,遙居第一,是經濟學核心作者中的代表性學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