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生命中最美好的岁月,告诉了世界,什么是真正的强大

我们眼前的苏武山光秃秃的,苏武牧羊的雕塑,几乎算是山上最显眼的建筑了。即使在出了名的今天,这山仍有一种苍凉的味道,不像民勤的其他很多地方,没有太多的绿意。虽然这里也有绿树,也有沙生植物,但看不出太多的生机。不知道两千多年前,这里是怎样的景象?据说,那时节,这儿有个很大的湖,叫白亭海,也就是后来的青土湖。当时,白亭海还很大,苏武就在湖边牧羊,他每天放羊经过的路,后来也有了名字,叫“羊路”。

虽然白亭海当年的风景据说很美,但没有书,没有纸笔,苏武一个人带着一群羊,在这里过了十九年,他不可能不孤独。他没有朋友,没有食物,也没有水,甚至没有御寒的衣物。他只能从贫瘠的大自然中寻找生机,来度过那段难以想象的艰难时光。但最可怕的还不是这个,而是他没有回到祖国的希望。

没有希望,不知道何时才是尽头,这样的精神折磨,是一般人不能忍受的,那么,苏武为什么能够坚持?他也许每天都会爬上苏武山低矮的山头,朝祖国的方向望去,但他望到的,只有茫茫大漠,只有越来越熟悉的荒凉大地。他如何宣泄这相思之情?他担负着和平的使命来到这里,心中充满了报国的激情,但后来,他甚至很难得到祖国的消息,他的抱负如何施展?他如何抒发心中的愁绪?这里有没有别的牧人,谁会为他带来祖国的信息?无论如何执手相对泪眼,也填不满十九年记忆的空白。那十九年里,他甚至没法像牢中的司马迁那样,用文字留下他想要留下的东西。

十九年里,他也许有过很多个无眠的夜晚,他独自一人看着太阳落下,看着月亮高挂,看着夜幕中闪耀的星星,看着天空一点点变亮,看着太阳冉冉升起,看着染红了天空的朝霞,也许会想起家乡的晨钟,晨钟一声声敲响,悠扬而又绵长,荡进苏武沉沉睡去的梦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天醒来,仍然是荒山大漠,仍然是异乡的风雨。

但苏武守住了一个信念:“我一定会回到祖国!”也许,那喃喃自语,正是他每日必修的功课。这功课,他一做,就是十九年。

他的一身硬骨必然惹恼了匈奴人,也惹怒了那些投降者,他们定然心照不宣地等着看他的笑话。是死,是活,由天断吧,你不是能吗?那你和天斗吧,看你能到何时?苏武定然也知道。但苏武就是苏武,不是卫律,不是李陵,因为他心中有一股气。有了这股气,他真能斗得过天。

于是,十九年后,他用东方人的坚毅,实现了一个西方男人千年后的誓言:“你可以消灭我,但你不可能战胜我。”那个男人叫海明威。

苏武不是海明威那样的硬汉,画像中的他,有着东方人的含蓄和儒雅。他也没有那么多传奇的、精彩的经历,但他是我认为的英雄之一。想当年,他只要给自己一个小小的借口,就会成为另一个卫律或李陵,不会是苏武,不会被载入人类的历史,更不会成为一个传奇。而他在绝境中坦然地活了十九年,既不消极、不变节,也不放弃。他用寻常的方式,用生命中最美好的岁月,告诉了世界,什么是真正的强大;又用不凡的坚守,实现了人的另一种高贵,这种高贵,叫气节。

他可以用佩刀征服世界,但他没有。甚至在卫律持剑威逼他投降的时候,他都没有拔刀相搏。他虽是将门之子,手中的佩刀却挥向了自己。他用生命展示了何为“忠义”,也让卫律们知道,什么是不可战胜的。他更是告诉了匈奴,世界上还有另一种更厉害的武器,那就是人格。

相较于那些挥舞刀子杀向百姓的“英雄”,我更欣赏苏武这样的英雄。在我看来,他是一个没有宗教名相的、真正的信仰者。

是的,如李陵所说,“人生如朝露”,转瞬即逝。十九年,对苏武来说,可能有点漫长,但它是值得的。因为,他用十九年战胜了自己,升华了自己,也成就了自己,让“苏武”这曾经寻常的名字,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永远地载入了史册。只要地球存在、人类存在,苏武精神就存在,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永恒。在闭关的那些年里,我也常常会想到后来的苏武。

有趣的是,民勤的后人们为苏武建庙供养,将其视为神灵,而苏武精神也成了民勤文化的重要内容,其实,很多人都忘了,民勤当初是苏武受苦的地方。后来的民勤,还形成了一种民俗,专门在每年的四月初八和九月初九举办赛驼会,人们称之为“苏武山上驼羊会”,那两天中,当地的每户牧民都会把家里的羊、驼赶来,一起纪念苏武。我在《野狐岭》中,也记载了这一民俗。而且,因为欣赏苏武,我把《野狐岭》的很多场景都设在了苏武山,你如果看了《野狐岭》,也许就会更容易感受到一种东西。

虽然一些学者认为,苏武的牧羊处不在民勤,而是在原苏联境内,但在我的心中,他具体的放牧地点,已不再重要了。

选自《匈奴的子孙》 人民文学出版社

雪漠作品,爱的选择!

《凉州词》

雪漠致敬武魂的重磅长篇小说

一段不为人知的武林往事

一个无法释怀的疼痛记忆

追问武之魂魄 侠之真义 民族之精神

贾樟柯 | 葛浩文 | 陈晓明 | 郭峰

————— 倾 力 推 荐 —————

他用生命中最美好的岁月,告诉了世界,什么是真正的强大


他用生命中最美好的岁月,告诉了世界,什么是真正的强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