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朝代是史上最剛烈的朝代,詮釋了什麼叫做不屈氣節

華夏曆史五千年的文明搖籃中,曾誕生出許多輝煌朝代,而“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句話正是形容屬於其中之一的大明王朝。

這個朝代是史上最剛烈的朝代,詮釋了什麼叫做不屈氣節


元末紅巾起義後,經過一系列各方勢力的角逐,朱元璋在1368年初正式稱帝,明朝建立,不過那個時候都城卻只是在應天府(今南京)。

1421年,明成祖朱棣上位,遷都順天府(今北京),於是“天子守國門”出現,坐順天以禦敵,而後代的繼承者也沒有辜負這個期望。

這個朝代是史上最剛烈的朝代,詮釋了什麼叫做不屈氣節


這個歷經276年,產生16個皇帝的王朝可以說在中國的歷史上有著濃重的一筆,不僅僅有著戚繼光、鄭成功等民族英雄,更有著鄭和下西洋等壯舉。當然期間雖然經歷過土木堡之變,明英宗被俘虜,但是明朝並沒有就此投降,儘管已經開始搖搖欲墜。

這個朝代是史上最剛烈的朝代,詮釋了什麼叫做不屈氣節


國不可一日無君,明英宗被俘虜,于謙很快立明代宗繼位,力排眾議,拒絕求和,領軍在北京抵禦強敵,最終打贏了北京保衛戰。

不過儘管如此,明朝已經在風雨中開始搖搖欲墜,而1457年的明英宗政變(南宮復辟),廢代宗,殺于謙,明朝內鬥嚴重。然而也就是在這種內憂外患的情況下明朝依然禦敵於戰場,在外族人屢次進犯時卻不採用“昭君出塞”那樣求和,不採用宋朝那樣納貢求和,更不會割地求和。

這個朝代是史上最剛烈的朝代,詮釋了什麼叫做不屈氣節


隨後的明神宗時代,與日本豐臣秀吉的朝鮮對撞,以及後來的薩爾滸大敗,讓明朝失去了對外擴張的資本,同時內部擠壓東林黨讓本來就混亂的明朝內部更加失去了希望。

這個朝代是史上最剛烈的朝代,詮釋了什麼叫做不屈氣節


然而儘管如此,明朝還是依然將民族氣節展現出來。與後金努爾哈赤的戰爭,就算打成了那樣子慘敗,依然沒有放棄,甚至說出願望“全遼可復”

在清明戰爭時,1627年,明朝國內出現了以李自成、張獻忠等人的農民起義軍。很快,1644年,李自成軍兵臨順天府下,然而崇禎帝卻依然不肯妥協遷都,最終在煤山用五尺白綾自縊而亡,用一個剛烈的“死”字,展現了不屈服的氣節。

這個朝代是史上最剛烈的朝代,詮釋了什麼叫做不屈氣節


後面,南明政權雖是苟延殘喘,但是他們“反清復明”的理念從未消散,君王視死如歸。一直到1683年明朝寧靖王自殺殉國,明朝才結束了其剛烈歷史。

縱觀明朝歷史,就如同明成祖遠征歸來所說:“我朝國勢之尊,超邁前古,其馭北虜、西番、南島、西洋諸夷,無漢之和親,無唐之結盟,無宋之納歲薄幣,亦無兄弟敵國之禮。”

這個朝代是史上最剛烈的朝代,詮釋了什麼叫做不屈氣節


然而這剛烈的特性,不屈的氣節到了清朝卻漸漸消散,最終因閉關鎖國而喪權辱國。

反觀大明王朝,不得不說,為華夏九朝之最剛烈王朝。

這個朝代是史上最剛烈的朝代,詮釋了什麼叫做不屈氣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