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李維的法式浪漫:在逃亡中兌現諾言,發現幸福的另一種含義

提到馬克·李維,大家想到更多的都是那本《偷影子的人》,但其實,他值得一看的書還有很多。比如,今天我要說的《幸福的另一種含義》,就是其中一本。

馬克·李維的法式浪漫:在逃亡中兌現諾言,發現幸福的另一種含義

馬克·李維

《幸福的另一種含義》,是馬克·李維以美國“垮掉的一代”為切入點,在公路式小說上的一種嘗試。

這裡有必要提一下,所謂的“公路式小說”,指的是以路途為載體,反應人生觀和現實觀的小說。這個流派在一開始呢,是以青年人的失落、孤獨、憤懣和反叛的生活方式為主題的。後來,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表現形式和表現元素被蹂雜其中。

比如,在這本《幸福的另一種含義》裡,我們就既可以看到主人公漢娜在越獄後挾持“人質”在公路上逃亡,又可以透過作者埋下的一個個迷題,在不斷尋找答案的同時,展開對於親情、愛情還有友情的思考。

換句話說,很多人喜歡看的警匪、懸疑,還有細膩的感情戲,在這本書裡全都有。

馬克·李維的法式浪漫:在逃亡中兌現諾言,發現幸福的另一種含義

導入部分總結

好了,鋪墊了這麼多,下面我們也該回歸正題了:究竟馬克·李維在書裡講了怎樣一個故事?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又能得到哪些關於“得失”、關於“幸福”的啟發?

01 她,22歲時,替姐入獄;30年後,為了一本筆記本,一個藏在心裡的諾言,冒險越獄。

故事的開頭,要從一本筆記本說起。在這本筆記本里,漢娜的姐姐阿加莎寫下了30年前的全部真相。為了找到這本筆記本,為了重新獲得自由,還有5年就能刑滿出獄的漢娜選擇了越獄。

她在昔日好友馬克斯的幫助下,開始了從費城到舊金山的逃亡之路。途中,漢娜不僅拿槍“挾持”了一個叫米利的女人,還帶著她一起拜訪了自己曾經的小夥伴們。

可是,每一次拜訪都是無功而返。因為,他們所有人都不曾見過漢娜想要的那本筆記本。奇怪的是,漢娜好像對這個結果一點也不在意,就好像她之所以越獄並不僅僅是為了尋找筆記本一樣。

馬克·李維的法式浪漫:在逃亡中兌現諾言,發現幸福的另一種含義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因為早從漢娜在5年前得知姐姐去世的消息時,她就一直在佈局。

  • 首先,她故意在牢房裡留下了一本日記本,目的就是借他人之手,讓這本日記本去到湯姆手裡。當然,這樣做成功的概率並不大,但只要有一絲希望,漢娜也願意去試試。
  • 其次,她在途中“挾持”的對象並不是隨機選擇的。漢娜從一開始就知道,眼前那個開著懷舊老爺車的女人,就是自己姐姐的女兒。
  • 最後,她有意選擇了一條即使湯姆沒有看到日記本,也能猜到的逃亡路線。因為她知道,FBI一定會派最瞭解自己的湯姆來實施抓捕。如此一來,她就能以自己為誘餌,將湯姆引到姐姐的墓旁,讓他和自己的女兒相認。

看到這兒,你可能會對書中這幾個主要人物的關係感到奇怪,這裡我就簡單給大家捋一捋。

馬克·李維的法式浪漫:在逃亡中兌現諾言,發現幸福的另一種含義

第一部分思維導圖

漢娜在入獄之前,曾和湯姆彼此相愛過。可是那個時候,他們一個是總和警方對著幹的激進學生,另一個卻是警方臥底。為了不讓自己越陷越深,湯姆故意和漢娜的姐姐阿加莎發生了一夜情。也是這一夜,有了米利。

後來,阿加莎因為帶頭炸了警察分局,被捕。為了保護肚子裡的孩子,阿加莎向自己的妹妹求助。於是便有了漢娜化名阿加莎,代替姐姐進監獄的故事。可令漢娜沒想到的是,原定的5年刑期到最後竟成了35年。

在漢娜入獄的這30年裡,湯姆一直都不知道米利的存在,米利也一直因為沒有父親而耿耿於懷。如果不是漢娜的這一番佈局,或許,他們一輩子也無法相認。

終於,漢娜兌現了自己一直想要兌現的諾言(讓米利和自己的父親相認),米利也在這段旅途中,對父母這輩人(“垮掉的一代”)有了全新的瞭解。原來,一直以來,她都誤解他們了。

02 所謂的“垮掉的一代”,都是怎樣一批人?

在百度百科裡,“垮掉的一代” 被解釋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風行於美國的文學流派。該流派的作家,性格豪放,處事不羈,就是放在我們現在來看,也是一種“異類”。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啊,他們不僅愛穿奇裝異服,還蔑視社會的法紀秩序,是人們最深惡痛絕的癮君子、濫交者和規則的破壞者。

當然了,這些都是很多人對“垮掉的一代”的片面認知。因為,百度百科對這代人的描述裡還提到,他們同樣也是一批“抵制對外侵略和種族隔離”的戰士。

馬克·李維的法式浪漫:在逃亡中兌現諾言,發現幸福的另一種含義

關於這一點,馬克·李維在《幸福的另一種含義》裡就有多處描寫。在他的筆下,“垮掉的一代”不再僅僅只是指那群美版的“竹林七賢”們,還有受他們影響,積極投身反戰、反種族歧視運動的青年們。這其中,就有我們的主人公漢娜,她的姐姐阿加莎,還有她們的朋友們。

比如,當越南戰爭爆發時,這群在文學、爵士音樂、性還有毒品中沉淪的青年們就在用自己的方式和戰爭說“不”。

他們有時走上街頭,在示威活動中搖旗吶喊;有時深入到校園招聘會現場,對那些曾經為越戰提供彈藥的企業予以抵制;還有的時候,就算在催淚彈和警棍中流淚、流血,也依然不曾後悔、退縮。

可是漸漸的,他們已經不滿足於這些“無用功”了。用漢娜的話來說,他們開始以美好的理想為藉口,幹了數不清的蠢事。而且,暴力就像毒藥,一點點地侵蝕他們的大腦,讓他們以為自己的初心從未改變。

馬克·李維的法式浪漫:在逃亡中兌現諾言,發現幸福的另一種含義

第二部分思維導圖

這不,一直為自由、平等和博愛奔走的阿加莎就過線了。事情的起因是三名黑人學生在睡夢中被警察槍殺,而警方卻稱涉事的警察只是出於正當防衛才扣響了扳機。

這番顛倒黑白的回應讓阿加莎等人怒火中燒。於是,他們就在這事發生的第二天晚上,去炸了行兇者所屬的警察分局。

雖然當天晚上並沒有造成任何傷亡,但這樣一個暴力舉動依然引起了聯邦調查局的關注,阿加莎也因此上了他們的“黑名單”。然後,便有了我們剛才說的姐姐被捕,妹妹替她入獄的故事。

馬克·李維的法式浪漫:在逃亡中兌現諾言,發現幸福的另一種含義

通過剛才這樣簡單一梳理,你會發現,想要用一句話來概括總結“垮掉的一代”真的很難很難。在他們身上,既有和社會格格不入的頹廢和瘋狂,又有令人肅然起敬的決心和鬥志。可就在他們為反戰、反種族歧視四處奔走的同時,他們中的許多人又在不知不覺中淪為了暴力的奴隸。

但不可否認的是,正是因為這批被人用“垮掉”形容的一代人,當時亂相叢生的美國才沒有真正垮掉。

書裡有這樣一個片段,很有意義。漢娜對著已經當上教師的維拉說:

“告訴你的學生們,我們當年是為了他們而戰鬥,雖然我們也曾犯下可怕的錯誤,但我們心中一直都在憧憬著一個更加公平的世界。”

維拉回答:

“別擔心,我的老友,我每一年都會跟他們說的。”

是啊,儘管漢娜們也曾犯下可怕的錯誤,但他們的初衷是好的,給後世帶來的影響也是利大於弊的。

別的不說,米利們生活的世界已經比30年前的好上太多太多。至少,他們不必因為暴力和鎮壓而擔驚受怕,至少,他們已經擁有了第一位黑人總統奧巴馬。

我想,這應該就是漢娜最開始追求的幸福的含義。

03 什麼是幸福的另一種含義?

最後,讓我們回過頭來想想馬克·李維在書名中留給我們的疑問。究竟,什麼是幸福的另一種含義?

其實,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馬克·李維並沒有在書中明確給出來。但在我看來,可以歸納成以下三點:

  • 第一,幸福不是一味地犧牲自己,為別人而活。

很明顯,這句話正是為漢娜而寫。在整本書裡,我最心疼、也最尊敬的就是漢娜。儘管她也有放浪形骸、幹蠢事的時候,可是她對祖國、對家人的大愛卻令人動容。

尤其是在姐姐被聯邦調查局寫上黑名單後,是22歲的漢娜挺身而出,替姐入獄。她為的,既是她相依為命的姐姐,也是阿加莎肚子裡還未出生的孩子。

儘管,在刑期從5年加到35年後,她的姐姐因為不想離開自己的女兒,而拒絕說出事情的真相,但漢娜從未怪她。

而且,在告訴米利過去的那些事時,漢娜還刻意隱瞞了一些事實。因為善良的她,一點也不想破壞姐姐在女兒心中的形象。

這樣的漢娜在我們看來何其偉大,但我相信,在她心裡應該也曾有過迷茫,有過遺憾。就像她在和老友重逢後,不經意間傾吐的那句:“如果當初我能夠愛上拉烏爾,或許我也能擁有一個美好的人生。”

馬克·李維的法式浪漫:在逃亡中兌現諾言,發現幸福的另一種含義

  • 第二,幸福也不是按部就班、糊塗度日。

在書裡,漢娜曾經不止一次地勸說米利:

“不要滿足於渺小而平靜的生活,而要為了心中的一個理想去奮鬥,即便有時候你會看起來像堂吉訶德一樣,但那終歸是值得的。”

我想,這句話不僅僅適用於喜歡按部就班生活的米利,也同樣適用於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人。

當然,這不是說一定要讓你拋下一切,去冒險,去旅行,而是說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我們總該學著給自己找點變化,找點火花。

就像《贏在下班後》的作者池本克之建議我們的,不妨偶爾在下班後刻意比平時提前一站下車,或是稍微繞個遠路。沒準你就能從這些平時不曾見過的景色中,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新發現。

而且,這種回家路上的“簡短旅行”,對我們來說也是一種訓練。通過它,我們不僅能夠培養自己敢於打破常規的思維,還能從嘗試中擁抱變化,增加生活趣味。

馬克·李維的法式浪漫:在逃亡中兌現諾言,發現幸福的另一種含義

  • 第三,幸福是能夠認清自己的內心,並且勇敢邁出第一步。

如果非要從漢娜和米利的逃亡中找到一些實實在在的意義,我想,那就是幫助她們看清——自己真正在意的到底是什麼。

在逃亡前,漢娜在意的是自己這麼多年的犧牲,到底值不值得。見了侄女米利後,漢娜雖然對她之前按部就班的生活不敢苟同,但整體來說,她是滿意的。

因此,她的心裡開始有空間去存放其他值得在意的事,那就是在擁有自由身後,和自己愛了三十多年的湯姆重新在一起。

這個打算雖然有點俗,但對於漢娜來說,卻是相當圓滿的結局。

馬克·李維的法式浪漫:在逃亡中兌現諾言,發現幸福的另一種含義

說完漢娜,再來看看米利。雖然從一開始,她是被人有預謀的捲入一場逃亡。但這場逃亡給米利帶來的實在是太多了。

首先,是打破了她按部就班的生活,讓她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激情和動力。與此同時,她也因禍得福的和自己的小姨,還有父親相認。

其次,是讓她對父輩所處的時代有了更為全面的瞭解。

最後,是通過這段時間的“消失”,讓她真正看清楚自己在男友,還有男閨蜜兩人心中的分量。同時,她也在漢娜的點撥下,打破所謂的障礙,勇敢追尋心中所愛。

馬克·李維的法式浪漫:在逃亡中兌現諾言,發現幸福的另一種含義

好了,以上就是我對《幸福的另一種含義》這本書的解讀。如果你讀完覺得有收穫,歡迎給亦染點上一個大大的贊。你的鼓勵,將是我繼續更文的動力。

幾天後,我將為你分享《認生的人》的相關解讀。相信我,它一定不會讓你失望。關注 ,我們下本書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