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深同城:东莞楼市里的深圳“标签”

2016年,中央提出粤港澳湾区建设战略: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与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相媲美的世界级湾区。按照建设的目标,深圳和东莞在经济上将更加融合,在经济一体化建设上更进一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融互通局面。

莞深同城:东莞楼市里的深圳“标签”

今年,东莞市政府将举全市交通系统之力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主动对接高铁、城际轨道、高速公路、地方路网的规划建设,打造对接湾区主要城市“1小时交通圈”。根据政府最新发布的规划,未来两地将有3条地铁线路互通互连。

深莞两城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深圳+东莞:前店+后厂

在广东省内,深圳和广州分别是第一大和第二大经济体,而东莞市的地理位置恰好介于两者之间。东莞是广深经济走廊核心地带,可谓地理条件得天独厚,交通设施完善齐全。

莞深同城:东莞楼市里的深圳“标签”

2008年,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腾笼换鸟的经济战略,要求劳动力和产业双转移。深圳、广州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附加值稍微更高的制造业转移到惠州东莞等地区。最后达到在产业分布上,深圳产业附加值最高,东莞次之。

华为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受限于深圳劳动力和土地供应紧张的局面,华为将手机生产工厂迁往东莞松山湖园区,而将企业总部和研发团队留在深圳。

因此,在一定意义上,东莞成为深圳制造业转移的一个战场,并逐步形成“深圳研发—东莞生产—全国销售”的产品生产销售网络。也即“前店+后厂”模式,东莞给深圳的腾飞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莞深同城:东莞楼市里的深圳“标签”


莞深同城:东莞楼市里的深圳“标签”

今年上半年,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华人经济学家张五常教授在微博上谈到深圳,他表示,两年前他推断十年后深圳一带会超越美国的硅谷,现在仍然坚持这个判断。原因在于硅谷没有一个像东莞水平的工业区。深圳的科技企业像华为就扩张到东莞,带动了东莞的发展。

深圳+东莞:全新的科技产业枢纽

随着产业的拓展、城市承载能力的不断深化强化,东莞之于深圳,也已超越了“前店后厂”的角色分工,深圳+东莞将会是一个庞大的、全新的科技产业枢纽,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的分量会越来越重。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当中,“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是重要一环。其中,深圳和东莞,将在珠江东岸被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电子信息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的核心。深圳引领全国的科技创新行业,东莞的制造业享誉全球,而“深圳创新+东莞智造”已经形成中国速度在全球的一个名片,深圳和东莞在产业产业领域已经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莞深同城:东莞楼市里的深圳“标签”

华为转战东莞只是近些年深圳企业“出走”的一个缩影。近些年,中兴、比亚迪、富士康、欧菲光、华大基因、TCL、万泽、兆驰、兴飞科技、海派通讯、霍尼韦尔先后出走。企业迁移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企业向外转移的背后,是深圳城市扩容的必然结果。

深圳的产业向周边、内地以及印度、东南亚等地转移,其中最受人瞩目同时影响也是最深远的当属“环深城市群的产业迁移和产业升级”。东莞的松山湖聚集了大量来自深圳的企业,万科的建筑研究中心、华为的松山湖科研中心、vivo和OPPO的科研中心、大疆的研发等等。

得益于良好的产业结构及经济基础,东莞成为深圳科创企业战略转移首选地。

华为选择将研发中心放在东莞,之后带动更多科技企业跟随,未来深圳就是一个创新源头,信息中枢,企业总部,而东莞则会扮演成熟产品的开发,中试基地,以及部分的制造功能。

莞深同城:东莞楼市里的深圳“标签”

深圳和东莞在经济上不断深化融合,也带动了双城人的融合。双城共同努力,逐步实现“莞深同城生活”。

莞深同城:东莞楼市里的深圳“标签”

十多年前,“莞深同城生活”的概念已被提及,也有东莞地产界的资深人士提出,东莞的房地产要想具备“莞深同城生活”的形成条件,必须兼备交通、居住、产品和服务这4大条件。而且,排在首要条件的就是交通。


现在,从深圳北站坐高铁到虎门仅需17分钟;从深圳福田到东莞虎门的高铁也已经通车,仅需29分钟;从深圳罗湖坐和谐号到东莞,40分钟内可通达樟木头、常平、石龙等镇街;沿着广深高速和广深沿江高速,从深圳罗湖驱车到东莞城区,仅需不到1小时;从深圳南山驱车到东莞虎门,仅需不到30分钟。如今穗莞深城轨通车在即,深圳到东莞的距离将更近一步。

不断缩短时间的“距离”,许多房企也早早盯上了这块热土,碧桂园、华润、万科、保利、金地、融创等大型房企早已布局松山湖或周边的镇区。除此之外,自2015年以来,华为通过招拍挂市场,拿下超10宗限价住宅用地,分别位于环湖北路、金多港、阿里山路段等地。

莞深同城:东莞楼市里的深圳“标签”

松山湖华为总部

莞深同城:东莞楼市里的深圳“标签”

松山湖片区新房房价已是东莞房价领头羊之一,均价在3万/平左右。而深圳临近东莞的沙井、松岗和光明的新房项目价格普遍都在每平方米4万元以上,在华为总部的深圳坂田片区,一些新房与包括万科城、佳兆业城市广场在内的许多二手房项目价格已经突破5万/平。

临深片区的房价无异于不少深圳刚需“最后的稻草”,是很多人留在深圳工作生活扎根的最后希望,越来越多的深圳人已经来到东莞置业安家。

据了解,在东莞凤岗镇官井头村的大运城邦小区,超过95%的住户来自深圳。那里的房价是深圳龙岗的一半,距离龙岗中心城区却不过10分钟车程。还有位于东莞虎门的大热盘南部湾万科城,是一个接近8000户超级大盘。据不完全统计,来自深圳的业主超过70%。

今年,作为“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引来了各界更多的瞩目。深圳利好消息频传,政策加持之下,可预见产业的发展加速。随着深圳溢出效应增强,东莞近水楼台先得月,或将会有更好表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