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市廖家鎮新桃村第一書記周磊:新桃村永遠是我“家”

“駐村的時間是有限的,為新桃村老百姓服務是無限的。駐村的日子雖然已接近尾聲,但在這裡我向支委申請,我願意成為新桃村的永久村民、永久黨員,願在以後的工作中跟大家一起奮鬥,讓新桃村越來越好!”3月25日,在崇州市廖家鎮新桃村村總支支委會上,駐村第一書記周磊動容地向大家說到。談到即將離開,他感慨萬千,依依不捨!

崇州市廖家鎮新桃村第一書記周磊:新桃村永遠是我“家”

和群眾打成“一片” 把村當成“家”

2019年4月,周磊被組織選派到廖家鎮新桃村擔任第一書記,在感到使命光榮的同時,又知責任重大。到村之後,周磊積極走訪黨員、幹部、群眾和貧困戶,對村情進行了全面瞭解。“為了全面掌握村上的情況,儘快投入到各項工作中,到村上的頭一個月,周磊幾乎每天都奔波在各村民家裡。”村主任劉遠說,有時候周磊連中午飯都顧不上吃,他的實際行動讓他很快融入這個大家庭。

“周書記三天兩頭就來看我們,他和我們就像一家人一樣,真的太謝謝他了。”新桃村13組村民楊孟全告訴記者,疫情防控期間,周磊經常把自己的口罩帶來送給部分困難戶。據介紹,疫情防控期間,周磊的派出單位每天會分發一個口罩,為了儘量節約,自己兩天三天才用一個,結餘下來的就順便帶到村上送給部分困難人員。“能為大家做一點貢獻就是一點,總比沒有好吧。”周磊說。

疫情防控期間,為了讓村民抓好防疫也抓好生產,周磊在當好“指揮員”的同時,當好“服務員”。共為老百姓籌集醫用外科口罩200個,消毒液50公斤,爭取派出單位支援防疫資金2萬元。

“說真的,我們還真捨不得他走,他來的這一年時間,和我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希望他以後多‘回家’看看!” 劉遠說。

產業引領 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新桃村地處成都平原西部,農民收入主要來源為苗木種植、土地租金和外出務工,由於苗木市場不景氣,導致群眾增收困難,2018年全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20元,屬於成都市經濟薄弱村。自從周磊到新桃村擔任第一書記以來,他就一直在思考新桃村的發展。

崇州市廖家鎮新桃村第一書記周磊:新桃村永遠是我“家”

“今天平菇市場價是多少?” 這是周磊平常工作中最關心的事情。“周書記,只有2元左右,而且到3月底,由於氣候原因,我們的菌棚就不能出菇了。”食用菌種植負責人告訴周磊說。“我們不能就這樣停下來等季節,走,明天我跟你們一起到市場看看。”通過十來天的市場調查。周磊發現,有品牌和加工過的菌菇確實有價格,但品牌的建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加工也有場地的侷限。

成都地區4到9月這段時間的鮮平菇價格是一年中最高的,有時能達到5元,但這段時間在平原地區是不產菇的,怎麼辦?看來只能在山區想辦法。“我們的技術員小嶽不就是雞冠山的嗎?走,到他們那裡去看看”,通過實地考察,新桃村在雞冠山建起了20畝菌棚。短短一年來,在周磊的帶領下,新桃村整合各類資金100餘萬元,共建成50畝食用菌產業園,引進食用菌種植能手,提供技術支持,2019年出產各類菌菇45萬餘斤,產值達100餘萬元。據統計,2019年全村通過產業園股權量化、銷售收入、務工等,人均增收4740元,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7460元。

解決實際困難 助產業幫扶戶脫離“困境”

新桃村幅員面積4.08平方公里,共有22個村民小組,1050戶,總人口3022人,其中,產業幫扶戶3戶8人。為了讓村民早日增收致富,讓產業幫扶戶早日脫貧摘帽,周磊根據養殖技術和生產發展實際情況,將原有三戶產業幫扶戶的幫扶產業,及時從養殖商品豬調整為養殖商品羊。經過半年時間,就有兩戶成功脫貧,目前,全村產業幫扶戶僅新桃村4組村民劉國順。

劉國順長期患病,女兒還在讀書,全家僅靠妻子平時閒餘時間打臨工維持生計。在幫護過程中,周磊發現劉國順居住的房屋陰暗破爛,下雨天還存在漏雨,為了改善劉國順一家的居住條件,周磊迅速尋求鎮政府及相關部門的支持,積極爭取到崇州商會25000元資金,為劉國順改造房屋20平方米,並將原有房屋的瓦全部換新。

“感謝黨,感謝周書記,沒有你們的幫助,我都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住上這樣的房子”。看到改建的房屋乾淨漂亮,還有沖水廁所,劉國順高興地說。

3月31日,周磊就將離開新桃村第一書記這個崗位,對於新桃村的老百姓來說,他們已經習慣了有周磊的日子,大家對他的感情是依依不捨,是齊聲祝福。而對周磊來說,這是新的起點,也是新的開始,在他的心裡,新桃村永遠是他的家。“在以後的時間裡,我都會經常回家看看,和大家心連心,永遠在一起!”周磊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