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細講解《三字經》104:披蒲編 削竹簡 彼無書 且知勉

【原文】

披蒲編 削竹簡 彼無書 且知勉

【讀音】

披(pī) 蒲(pú) 編(biān),削(xuè) 竹(zhú) 簡(jiǎn),

彼(bǐ) 無(wú) 書(shū),且(qiě) 知(zhī) 勉(miǎn)。

【字詞義解釋】

(1)披:剖開。

(2)蒲編:將蒲草編訂成冊。蒲,蒲草。

(3)削:將竹子削去青皮。

(4)竹簡:一片片削去竹皮的竹板。

(5)彼:他、他們。

(6)勉:努力。

精細講解《三字經》104:披蒲編 削竹簡 彼無書 且知勉


【解釋】

西漢時期的路溫舒,小時家貧,每天都要到野外去放羊,沒機會讀書。

但他一心上進,把蒲草編成席子,將借來的書抄在蒲席上學習。同時期另有一位名叫公孫弘的人,小時家境貧寒,買不起書,於是他將竹子削成竹片,把文字刻在竹片上為書,時時充實自己。

他們都是窮得買不起書的人,卻依然勤勉好學,後來果然都有了一番成就。

精細講解《三字經》104:披蒲編 削竹簡 彼無書 且知勉


【相關故事】

編蒲抄書

路溫舒,字長君,西漢鉅鹿東里人,即今河南新鄭人。

路溫舒年少時就十分喜歡學習,可家裡窮,每天他都要給別人放羊才能勉強填飽肚子,根本沒有機會進學校讀書。

他常常想,如果我能邊放羊,邊讀書,那多好啊!

有一天,路溫舒趕著羊群來到一個池塘邊,看見那一叢叢又寬又長的蒲草,靈機一動:

這蒲草這麼寬,不正像那抄書的竹木簡嗎?這樣的書,不僅不用錢,而且重量也比用竹木簡做的書輕得多,放羊時還可以帶著閱讀。

於是,他採了一大捆蒲草帶回家中,然後做成和竹簡一樣的書。

有了蒲草書,路溫舒就不愁沒書讀了。他每次去放羊,身邊都帶著這種書,一有時間就讀。讀完一本再抄一本。這樣學習了一段時間,他獲得了不少知識,並因此當了小吏。

乘著當小吏的機會,他又學習了當時的律令,被提升為獄吏。縣裡的人遇有什麼解決不了的問題,都請他幫忙解決。

精細講解《三字經》104:披蒲編 削竹簡 彼無書 且知勉


後來,路溫舒升任廷尉奏曹掾、守廷尉史、郡太守等職。

宣帝即位,他上疏請求改變重刑罰、重用治獄官吏的政策,主張“尚德緩刑”,“省法制,寬刑罰”。

他認為秦朝滅亡的原因是法密政苛,重用獄吏。漢承襲秦朝這一弊政,必須改革。

他還反對刑訊逼供,認為刑訊迫使罪犯編造假供,給獄吏枉法定罪開了方便之門。另外,他在奏疏中還提出了廢除誹謗罪,廣開言路等建議。

憑著刻苦用功的精神,路溫舒終於從一個放羊娃,成長為西漢時有名的法律學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