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修长这件事上,大修长城的秦始皇和不修长城的康熙大帝哪个更伟大?

启明星优选


秦始皇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实现中原的内部整合;康熙帝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实现中原和草原的双向融合。

不同的时代,所以不同的问题。这两个人都做出了符合时代要求、符合整体利益、符合长远发展的解答。因此,他们都很伟大,而且都有各自的开创性。

01.始皇帝所面对的问题:建立统一的中央帝国

从春秋到战国,中原天下打了500多年。春秋之时,是一种贵族间的有限战争;战国之时,是一种全民皆兵的无限战争。

中原天下,进入到了一种博弈的纳什均衡。七大战国各自变法、彼此捭阖、相互攻杀。但是,每个战国的唯一策略,只能是整军备战,然后去消灭别人、扩大自己。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秦战国最终胜出,它做到了以一灭六,实现了天下一统。但秦始皇的统一不是周天子的统一,而是一种彻底的统一。原因就是郡县制的发明,使得秦战国可以跳过分封模式,直接进入到一种集权模式。要实现集权统一,就得整合中原天下。

秦始皇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中原天下?

这是一个几乎就无法融合的天下。不止是车不同轨、书不同文,而且语言和习俗都是各自为政。

经历秦朝整治、经历秦末战争、经历楚汉战争,这种状况也没有多大改善。大汉立国,刘邦封庶长子刘肥为齐王,辖齐地七十三城,这是行政区域的册封。但是,后边还有一句话,就是“凡操齐语者皆为齐”。千里齐地,北方最大的诸侯国,他们竟然有局部统一的语言。

中原天下就是这种形势,整合的难度系数不是一般的大。所以,比武力统一六国更伟大的历史任务,就是整合中原天下。

统一是有红利的:以前的中原百姓要负担七支高强度动员的军队,现在的中原百姓只需要负担一支中低强度动员的军队。这就是统一带来的好处。但是,可能大秦黔首没怎么享受到这个统一的红利。因为秦帝国无限折腾,修长城的工程量很大,但是驰道天下和疏通黄河的工程量一点儿不比长城小。这种物质动员还不算完,秦帝国还有精神上的动员,如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以及统一文字和度量衡等。

大秦折腾这些,是为了什么?其就是要在战争统一之后,实现真正的内部整合。否则,大秦帝国表面上是一个国家,但底子上还是七个国家。

所以,秦朝面对的问题是中原天下的内部整合,目的是建立统一的中央帝国。秦始皇所面对的主要矛盾是这个,他根本就操不起草原上的心。而且,秦帝国的统治能力也无法触及到草原,中原还没搞定,就别说草原了。所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草原问题搁置,直接把胡人蛮夷全都赶出中原天下,然后一心一意地整治中原山河。

因此,在当时的情况下,用长城解决边患问题、解决草原问题,把草原和胡人挡在中原天下以外,应该是最好的办法。

02.康熙皇帝所面对的问题:建立多元一体的帝国

这一体,当然是大清。而多元,可以认为是汉满蒙回藏等多民族,但主要是三元,一是中原、二是草原、三是高原。

所以,清朝皇帝有三个身份,在中原始皇帝、在草原是大汉、在高原是文殊菩萨转世。

大清的这个问题,比秦始皇时期要复杂得多。但是,历代中央帝国已经打下了基础,也提供了解决方案。所以,康熙皇帝要做的就是利用好这个基础,综合各种解决方案。

大清本是一个草原政权,为什么也要修长城?

其实,大清并不是纯粹的草原政权,因为它出自东胡系,在东北地区起家。东北这个地区,可耕可牧,所以大清对草原的生活方式、对中原的生活方式,都不陌生。正是有这个演化优势,大清才能够在统治帝国层面,比蒙古大元,做得更好。

但是,大清的草原底色很浓,八旗怎么也得算草原游牧骑兵,所以,草原出身的大清,应该没必要修长城。这个理解,没有说服力。因为有历史反例,鲜卑的北魏也是草原出身,但是后期也修长城了;女真的大金也是草原出身,但是后期也修长城了。一旦草原出身的游牧政权,进入中原,它就一定会面临取舍:到底是放弃草原而融入中原,还是坚守草原而入客中原。前者的选择会多一点儿,因为选择后者的,很难在中原立足。

所以,大清这个草原政权,一旦进入中原,必然转换身份认同,也要从中原的立场来面对草原问题。这与鲜卑的北魏和女真的大金一样。所以,康熙皇帝和大清统治者,也曾经认真考虑过修长城的问题。

清朝修长城,直接目的是解决蒙古骑兵入侵的问题。但是,清朝一旦修长城,就跟北魏和大金一样,放弃了草原认同而变成一个纯中原的政权。康熙皇帝的英明之处,就在于拒修长城,不放弃大清的草原认同。于是,一手中原、一手草原的大清,就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疆域框架,而且真正成就了多元一体的大帝国。

03.康熙为什么不比秦始皇更英明?因为时代在发展

康熙能统治中原,也能统治草原,甚至还能统治青藏高原。那么,他应该比秦始皇更英明、更伟大才对啊?

康熙的融合多元,要建立在时代的基础之上;始皇帝专注中原,也是建立在时代的基础之上。时代不同,不仅问题不同,而且主体的能力、存在的基础以及历史的经验,也不同。

首先是能力不同。秦朝脱胎于秦战国,战国的经济基础支撑不起他把草原和中原一起折腾。甚至,中原天下这个整合问题,秦朝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因为,各自认同的中原六国,根本就不会秦军一到、山呼万岁。

其次是基础不同。大清的存在基础是直接继承了大明的统序,平定三藩之乱后,中原基本搞定。同时,蒙古的大元打下了中央帝国的版图框架,大明和大清都建立在蒙古人强势拓疆的基础上。所以,大明继承大元的统序,中原、草原和高原,都认可;大清接着继承大明的统序,中原、草原和高原,当然也认可。当然,认可的前提是中央帝国有实力。

第三是经验不同。这个也可以看成是文化模因演化的基础。契丹人的大辽,创立两院分治,做出了榜样,就是说:一起统治中原和草原是可以的。蒙古人的草原底色非常浓,甚至一度想把中原变成牧场,但是有契丹人做了这个榜样,所以它也能这么玩。

要记住一个人,就是辅佐成吉思汗及其后世子孙的耶律楚材,他是一契丹人。所以,大元能够统治中原那么长时间,跟契丹的大辽和耶律楚材这个契丹人的关系很大。

蒙古人,自集体皈依藏传佛教后,就基本上实现了高原和草原的融合。满清是先搞定草原和高原之后才入主中原的。所以,契丹的大辽、蒙古的大元以及草原与高原的融合,就是大清可参照和效仿的经验。

康熙帝的英明之处,就是把自己的能力、大清的基础以及前代的经验进行了一个集大成。但是,这些在秦始皇时期,全部都是空白。

因此,秦始皇修长城,有修长城的道理,把胡人挡在外面,然后专心整合统一的中央帝国;康熙不修长城,也有不修长城的底气,多元一体的帝国已经喷薄而出,他需要做的,就是跟着这个时代脉搏一起舞动。


减水书生


二位都很伟大。秦始皇给后人留下了名扬世界的,伟大的,不可复制的长城,康熙大帝上继父祖鸿业,下开后世太平,革除旧制,施行新政,勤于国事,好学不倦,御敌入侵,山河一统,治河重农,并且提倡文教,奠定了大清王朝兴盛的根基,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大局面。

没有谁更伟大。都值得我们仰视!


皇城根666


首先都是有作为的一代皇帝,秦始皇大修长城,才有我们今天的历史文化遗产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万里长城,这是秦始皇当年御敌保家护国的政治需要,非常伟大,但是也因为修长城,耗干了秦朝的国力,引起农民起义。康熙大帝,用更高明的政治手腕去治疗国家,他们都是最大程度维护了国家的领土完整,只是手段不同,长城不语,国自辉煌,两位帝王伟大任人评说,这就是历史,说与不说,它就在那里,伟大的万里长城!!!


般若自在


仅在修筑长城这件事上来讲,我认为秦始皇远比康熙大帝伟大。

首先,讲一下长城的战略地位和战略意义。

一、战略地位

长城的修筑虽耗资巨大,但把长城内外用绵延万里的高大城墙所分割,形成关内与关外战略统治格局。秦始皇可以用更多时间和精力来治理刚刚统一的国家。正因为减少对外作战的精为,以至于推出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的强国之策,为后世构建了中华模型。

二、战略意义

万里长城的修筑,从战略角度有效地阻隔了关外胡人对关内的搔扰,长城上的烽火台就像现在的通信工具,虽粗旷但非常实用,缩短各部队之间的联络时间,把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从上述两点本人分析秦始皇修筑的万里长城更加伟大。

1、秦始皇是万里长城的总设计师,在构建万里长城的框架图时始皇帝一定充分考虑了修建长城的利与弊,因此才不惜全国力量修建。

2、康熙大帝在治理区间内高效利用了长城的功能,扩展了中国的版图,把关内与关外有效螎合,统一管理,把万里长城的历史价值体现到了极致。

以上为个人观点,请点评。


孤独的行者001


这个谈不上谁更伟大。只是立足于当下的实际情况而已。


首先,秦始皇并非是只知防守,不知进攻的君主。否则就无法统一六国。

秦始皇修长城,是为了抵御域外的蛮族,保护农耕民族的劳动果实。如果一道墙,能够避免很多战火,当然是一个伟大的举措。


而到了康熙年间,不但长城以内,就连长城以外的几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都是属于清朝的,包含今天的蒙古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很多领土。

如果康熙要重修长城的话,恐怕就得沿着新的边境修了,否则在明长城的基础上修就显得毫无意义,相当于在自己家院子里修墙一个道理。可是新的边境从地理条件来说,并不具备修建长城的客观条件。


因此,康熙不修是合理的,修了反而不正常了。


任十三读史


我的观点可能会引起有的人吐槽。为什么?因为人类的认识是不断前进的,秦始皇认为,修长城可以一劳永逸地御敌。秦始皇的心怀就是一个土豪,把自家围起来,自己安全了,子孙也安全了,天下可以传万世了。历史却打了他一个响亮的耳光,只存在了十四年。康熙则不同,清兵是从长城入关的,知道长城的作用,明长城沒保住天下,康熙不去费那个劲了,而采用联姻方式,跟蒙古保持友好关系,事半功倍。


朵朵佬爷


秦汉时期的匈奴本身还属于蛮族,南下的目的主要是剽掠财物,并没有威胁到中央王朝。秦始皇修建长城是为了对付匈奴的,可以说匈奴是长城出现的起因,也是一切的源头。既然有了匈奴,接下来就是如何应对。方法之一是与匈奴开战,深入北方草原找匈奴主力决战,这是后来汉武帝的做法。秦始皇虽然一统天下,但似乎没有深入大漠的意识和决心。长城的主要作用是防守,从中就可以看出秦始皇的心思是在防守上,也许是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已经志得意满。

康熙时期准格尔部落崛起,并有意统一蒙古各部,然后与清朝争天下,这点与匈奴有根本的不同。匈奴人的贪心会止步于长城脚下,但对葛尔丹这种包藏祸心的人,他的祸心已经飞跃了长城,靠长城防守,显然是抵御不住的。能古抵御祸心的方法也只有从根本上将它抹杀。

秦始皇和康熙面对的是不同情况,因而不能说谁比谁强。不过要说哪种方法干的干净利落,那么把敌人从根本上消灭,自然比简单的防御要好。


太宗历史


在修长城这件事上,康熙大帝做法更合理,更有超前境界。修长城,目的在于边患,但修长城的费用、工程量巨大,所起的作用不一定成正比。如果统治王朝腐败无能,民心尽失,不用外来侵犯,王朝照样被推翻,秦王朝长城修得多长,多大,花了多少时间,才多少年就被汉朝所取代。康熙大帝就是看到这点,与其花巨资在修长城上,何不如专注修民心,改善民生上。


历史温度7758


秦始皇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也是第一个皇帝所以称始皇帝。他统一六国实现了真正意义中央集权的国家,实现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律法,修筑万里长城在秦代已经有了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现在有些地方依稀还能看到它原始的样貌。康熙皇帝虽然也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但是和秦始皇相比根本不在一个层级差别太大了。


zxcvbnm123456789asdf


秦始皇的伟大之处并不是修长城,而是创立了中央聚权的帝国,建立郡县制,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

秦始皇所创立的制度,一直被后来朝代所沿用,就算是康熙大帝也沿用秦制,没有跳出秦制的框架,你说谁伟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