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折磨”家長的三個時期,父母要擺正自己的心態!

媽媽們經歷過孕期的辛苦,見到寶寶的那一刻就覺得值得了,但寶寶的出生只是一個開始。父母還會經歷3個重要又艱難的轉折期,父母應該如何度過呢?

孩子最“折磨”家長的三個時期,父母要擺正自己的心態!

處於這3個時期的孩子常常讓家長傷透腦筋,覺得他們調皮、叛逆,實際上,這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逐漸完善自身的一個必要過程。如果家長處理得當,及時瞭解孩子此時的心理需求與渴望,幫助孩子共同成長,不僅能免去許多煩惱,還能帶來意外收穫。

3歲左右,自主意識萌芽期

3歲左右孩子的自主意識開始萌芽,但又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他們漸漸有了競爭性,還產生了自私的心理,在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滿足時,就通過哭鬧、打滾、喊叫來發洩自己的不滿。再加上自我意識和表達能力的提升,凡事都要對著來,飯不吃,覺不睡,讓家長欲哭無淚。

對於寶寶的第一個叛逆期,育兒學家建議,要冷靜。理解寶寶生長髮育的規律,耐心的對待寶寶的行為,不要責罵和怒吼寶寶。還可以利用孩子在這個階段的競爭意識,和孩子巧妙地互動。將“趕緊把這些亂七八糟的玩具收拾好”換為“咱倆比賽誰收拾玩具收拾得快”,孩子一般都會更有興趣。


孩子最“折磨”家長的三個時期,父母要擺正自己的心態!

7~9歲,小大人時期

7~9歲的孩子天性愛玩愛鬧,彷彿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兒,這個時候進入新的階段、接觸新的環境、學習新的知識、交到新的朋友,他們的大腦和身體也開始了新一輪的發育和成長,他們也需要學習如何處理人際關係,建立自己的小圈子。這個階段的孩子會覺得自己是一個小大人了,一方面孩子變得任性不講道理,覺得自己可以為自己的事情做主,常常凡事和父母對著幹;另一方面又十分依賴父母,愛哭嬌氣。

之所以這個階段的孩子喜歡頂嘴、唱反調,很大一個原因在於他們認為父母限制了他們的自由,感覺父母拿大人的身份和威嚴處處壓制自己。

父母與其以淘氣、貪玩為由打壓孩子的天性,造成他們的壓抑感和家庭矛盾,不如引導孩子養成完成作業後再玩耍的好習慣。家長要學會保護孩子的自尊,當孩子犯錯誤、學習成績下滑、和同學產生矛盾時,用一步步引導代替一味指責,培養孩子的自信和對學習、對生活的興趣。

孩子最“折磨”家長的三個時期,父母要擺正自己的心態!

10~12歲,青春期

十歲左右開始,孩子就進入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時刻——青春期。隨著孩子進入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發生了變化。當與父母是平視甚至仰視的時候,他就會慢慢覺得,父母說的我都懂,懶得聽,老師只會拿家長威脅我,一定用都沒有,而且當有身高上的優勢,孩子的自信心也會膨脹。這個時期的家長也頗為煩心,覺得孩子不再聽話,時時處處都“很叛逆”。

所以,,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小時候的那一套管教已經不管用後,家長應轉換思維,把孩子當做一個獨立個體來交流和溝通,以尊重換取孩子的認可。而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理解和尊重後,親子關係也會大為緩和。

孩子最“折磨”家長的三個時期,父母要擺正自己的心態!

這三個時期確實挺“折磨”家長的,但要是家長們擺正心態,學習科學的引導方法,便可以順利和孩子一起度過這三個重要轉折期,換來和孩子的共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