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英国丢了那么多殖民地,丢哪个地方最让英国心疼?

象棋疯子


经过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相辅相成下,引发了经济、社会以及政治等方面全面位变革,使英国的国际地位和国家实力产生了巨大的变革,并确立了英国“日不落帝国”的霸主地位。

作为世界霸主的英国殖民地肯定是遍布世界各地的,在鼎盛时期英国的殖民地除了南极洲以外,各大洲都有英国的殖民地。


我们熟悉的英国殖民地有美国、加拿大、印度、缅甸、新西兰、肯尼亚、马尔代夫等等,都曾是英国殖民地的一部分。但随着第2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世界上大多数殖民地获得独立,旧的世界殖民体系也不复存在。

相对而言,英国也失去了它的殖民地,从霸主的地位一路跌入了谷底,英国的辉煌也成为了过去式。如今也有人谈论,英国失去这么多殖民地中,最心痛的是那个殖民地呢?

我觉得有两个那就是印度和埃及

印度



在当时,印度可是有着“女王王冠上的明珠”之称,维多利亚女王甚至还加冕为印度女皇。在英国殖民时期,印度总共占据到了英国GDP收入的40%。对英国有着很大的重要性,英国曾经卖给清朝的鸦片,就大多数来自印度殖民地。

由此可知,印度对于英国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殖民地。

埃及



我觉得可能英国失去苏伊士运河,是没落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都知道运河是一个国家的命脉,在苏伊士运河开通之前,欧亚非之间的唯一联系是地中海、直布罗陀、大西洋、好望角、印度洋航道。但苏伊士运河开通之后,英国靠着这条航道的联系,调集了全球殖民地的所有资源,成为了海上霸主。

埃及独立后,1956年,埃及总统纳塞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失去苏伊士运河后,本就财政窘迫的英国政府无力支撑高昂的运行成本,与海外殖民地的联系大大减弱。全球民族解放运动兴起后,英国市区的99%以上的殖民地,英国从海上霸主的地位跌入了谷底。

所以说失去苏伊士运河是加快英国衰落的最主要原因,毕竟运河是国家的命脉,失去命脉的英国衰落也是正常的。


历史小跟班


二战后,英国丢了那么多殖民地,丢哪个地方最让英国心疼?


15世纪末,英国击败了西班牙,从此一个日不落帝国出现了,直到20世纪初,英国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地球上的24个时区都有英国的领土,英国控制了大约34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面积,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著名经济学家杰文斯说的一句话:“北美和俄国的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是我们的林区,澳大利亚是我们的牧场,秘鲁是我们的银矿,南非和澳大利亚是我们的金矿,印度和中国是我们的茶叶种植园,东印度群岛是我们的甘蔗、咖啡、香料种植园,美国南部是我们的棉花种植园……”

然而,风水轮流转,这些地方都慢慢从英国手中脱离,甚至发展的比英国还好,两次世界大战让美国坐上了头把交易,英国统治的58个殖民地,如今只剩下了14个!英国痛失好局,要问这些殖民地中那个最重要,无疑是印度。

当然很多人不同意我的观点,说是什么新加坡啊,香港啊,甚至有人说美国,香港和新加坡多大地方???,多少人口???而美国主要是移民统治而非殖民统治,英美穿一条裤子,其他小地方更不用说,真正让英国最心疼非印度莫属。

失去印度,标志着女王王冠上的一颗明珠的陨落!印度的独立,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非洲以及中东的殖民也逐渐失控,以色列诞生,埃及独立,津巴布韦在西亚的独立。

最初,英国殖民的印度地盘很大,范围包括如今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乃至缅甸。从波斯湾一直到东南亚,都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统治了印度200多年,当年联合国英属印度当年为英国的GDP,每年贡献40%。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深得英国人的喜欢。英国在殖民印度的二百多年时间里,获得财富无数,仅1757-181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从印度就赚取了10亿元英镑。20世纪初担任过英印总督的寇松说:“只要我们统治印度,我们就是世界第一;如果我们失去印度,我们将降成三流国家。”对于一个这样的殖民地,如果可以不放弃,英国绝对不会愿意主动放弃的,英阿马岛战争就是证明。

英国对印度有殖民,有压迫,但是印度人也确实在英国统治的几百年里工业和发展越来越进步和文明了。在二战后成立时,英国凭借着当年的特权,把当时还没有独立的印度,作为联合国的创始成员,因此,印度虽然脱离了英国,对英国还是很友好的。

进入二十一世纪,根据权威组织预测,中国将超过美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一,而本世纪末,能够追上中国,甚至超越的只有印度!!!!

当然,如今在英国手中最重要的殖民地非直布罗陀海峡莫属,控制了直布罗陀海峡,就制住了地中海。从1704年起,英国人就拿下了直布罗陀海峡,就这么把直布罗陀海峡纳入了大英帝国的版图中。几百年来,此地一直牢牢的被英国控制。二战中,英国正是因为能够牢牢的控制直布罗陀海峡,才依靠美国解决了意大利,加速了德国的灭亡。

布罗陀海峡那是链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主要航道,也是全世界最为繁忙的航道之一,而直布罗陀海峡整个的领土都在西班牙,近水楼台先得月,按理西班牙是最有资格拥有这座城市的,但至今为止直布罗陀市上空飘扬的仍旧是英国米字旗,全民公投中直布罗陀市民也大都选择留在英国,西班牙兄弟们也是干着急没办法。


葛大小姐


丢了香港,英国人最心疼。

曾经是号称“日不落”英帝国,倚仗着强大的“船坚炮利”的海上优势力量,所向披靡,一个岛国几乎征服了全世界。

若轮海上称王称霸,一开始是葡萄牙,后来是荷兰,英国人打败荷兰人后,开始300年的海上称霸。从非洲到美洲,从亚洲到大洋洲,到处都有它的殖民地,到处都有它的联邦,到处都有它的势力范围。

美洲的美利坚、加拿大,亚洲到印度、中国、东南亚,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非洲的南非、北非等等地区,曾经都是英国的殖民地或势力范围。

二战时期,英国与法西斯德国厮杀,为了换去武器弹药,卖掉了许多殖民地。二战后,随着亚洲国家的解放和非洲国家的独立,英国的殖民地越来越少。1982年,为了区区福克斯(马里亚纳)群岛不惜与阿根廷大动干戈,损失惨重,好容易才保住了这块遥远的地方。

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土香港,在离开母亲怀抱99年后,由英国殖民地回归祖国。这是中华民族百年一大盛事,也是英国人最心疼的一次殖民地的丢失。

1949年,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一直打到深圳河,眼看马上过河直捣九龙。英国人觉得大势已去,决定忍痛割爱,放弃这块它们从清政府那里抢来的土地。

后来中国领导人高瞻远瞩,暂时放弃进入并收回香港,将香港作为新中国与世界联系交流的纽带。英国人松了一口气。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领导人决定收回香港主权。尽管英国人一个人百般不愿意,尽管中英谈判旷日持久,尽管英国人设置了一个又一个障碍,都阻止不了中国政府收回香港的决心和能力。

终于,香港,这颗东方明珠如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当全体中国人民欢呼雀跃之时,英国人感到十分惋惜。因为,在香港这块遥远东方的土地上,它们从“五口通商”开始,经营了百余年,一旦失去,能不扼腕长叹吗?





一风2008


英国最重要的一块殖民地,英国:就算丢了全世界,也不能丢了它——直布罗陀海峡

①地理优势:

在世界上,有这么一块地方,他能够扼守住南欧和北非之间的直布罗陀海峡,有了这个地方,就等于控制住了地中海!其重要的地位丝毫不亚于中国的香港澳门!而奇怪的是,在这个位于西班牙国界的海峡,却直到如今都牢牢的被英国所控制。

直布罗陀位于海峡东侧北端的西班牙本土,按理西班牙是最有资格拥有这座城市的,但至今为止直布罗陀市上空飘扬的仍旧是英国米字旗。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正是因为能够牢牢的控制直布罗陀海峡,才能跟美国在意大利登陆,解决了意大利,加速了德国的灭亡,可见直布罗陀海峡的重要性。

我们知道直布罗陀海峡那是链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主要航道,也是全世界最为繁忙的航道之一。而直布罗陀海峡整个的领土都在西班牙,但是西班牙却不能掌控直布罗陀海峡。因为英国人占据直布罗陀港。

西方的航海大发现之后,最先吃螃蟹的一批国家,也就是西班牙和葡萄牙两个暴发户,先后在全世界各处建立了多处殖民地。可英国作为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却在后来的数百年里,打败了西班牙和葡萄牙。从1704年起,英国人就拿下了直布罗陀海峡,就这么把直布罗陀海峡纳入了大英帝国的版图中。

现在尽管“口水战”打得天昏地暗,但英国海军就是稳稳地驻扎在直布罗陀动也不动,而历次全民公投

中直布罗陀市民也大都选择留在英国,西班牙干瞪眼没办法。





zbq先生


英国利用大航海时代和工业革命的东风,成为世界上最庞大的殖民帝国,号称为日不落的大英帝国。日不落的大英帝国领土巅峰时期达到了3350万平方千米,占到地球陆地总面积的1/4,囊括世界六大洲和四大洋。

然而一战之后,英国的霸权开始逐渐衰落。二战中,英国遭到重创,更加难以维持庞大的殖民帝国。二战之后,英国苦心经营的殖民帝国崩溃,英国丧失了大部分殖民地。目前英国在海外仅有一些岛屿,其余殖民地基本上都脱离了英国统治。

英国虽然和不少原英国殖民地国家组成了“英联邦”,但是这些国家基本上和英国没有什么关系。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国家元首现在也是英国女王,但是国家主权完全不受到英国影响,是完全独立的国家。

现在英国本土面积也基本上局限于英伦三岛,失去了3300多万平方千米土地。英国丧失的这么多殖民地中,丢掉哪一块最让英国心疼呢?

英国的众多殖民地中有些经济比较发达,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有的殖民地的比较贫穷,区位优势也比较差;有的殖民地和英国的关系比较紧密,被控制的比较严密;有的殖民地的自主权的相对较大;有的殖民土地面积辽阔,人口众多,发展潜力巨大;有的殖民地的相对较小,人口较少。

英国众多殖民地比较重要的有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印度等。英国只有丢掉这些殖民地的时候,才会有心痛的感觉。我觉得英国失去印度的时候最心痛。印度曾经被称为是英国女王王冠上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印度在英国殖民体系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等国的地位也非常重要。加拿大的领土面积近千万,澳大利亚也有七百多万。这些国家独立的时候的时候,其实英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二战之前,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都已经是英国的自治领,等于是一个半独立的国家,拥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力。英国给他们自主权的时候,就已经对他们脱离英国,成为主权国家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所以当这些自治领成为脱离英国的时候,英国并没有感觉到有多伤心。加拿大脱离英国的时候,英国没有任何感觉,只觉得是例行公事。

但是印度脱离英国的时候,英国的感受完全不一样。英国非常不情愿放弃印度,失去印度的时候也最心痛。

现在看印度是发展中国家,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是发达国家。二战前,其实印度的经济水平和加拿大差不多,在一定程度上比加拿大还要好,对英国的贡献则远远大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

英属印度跟现在的印度并不完全一致。当时的印度包括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地区、孟加拉国等,面积远远大于现在的印度。英属印度独立前人口近4亿,占到日不落大英帝国的一大半。当时印度的GDP对英国贡献率超过40%。如果英国没有印度这块殖民地,很难打赢两次世界大战。二战爆发前,英国给了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等国自治权,却不舍得给印度自治权。印度独立之前,英国一直牢牢把控着印度。

如果把英国堪称寄生虫的话,印度则是最理想的宿主。英国很难承受失去了印度的损失。二战时期,英国放弃了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却死守印度。二战时期,印度也成为了英国稳定的后方和物资供应地。

英国失去印度之前,殖民体系并没有崩溃,大多数殖民地仍然掌握在英国人手中。英属印度独立,等于直接把英国最珍爱的一块殖民地夺走。英国完全没有心理准备,失去的时候自然非常心疼。

英国失去了印度之后,其他殖民地也纷纷脱离英国。英国花费几百年时间建立的殖民体系,二战后短时间内快速崩溃。


依稀说史


大英帝国在它最强盛的时候,领土、自治领、殖民地、托管地及其他由英国管理统治的地区面积极其庞大,一般被国际社会及历史学界视为世界历史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其统治面积最高达到惊人的3400万平方公里。

二战结束后英国殖民地的丧失

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损失惨重,战后国际地位大大降低,世界成了美国和苏联的舞台。

战后的非殖民化运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实现,而在浩浩荡荡的世界大潮面前英国也无能为力。

1947年8月15日,印度独立;1948年缅甸也获得独立,并选择不加入英联邦;之后又有斯里兰卡(1948年)和马来亚(1957年)等亚洲国家相继的独立。1957年加纳在10年的民族主义运动后终于独立,之后尼日利亚(1960年)、塞拉利昂和坦噶尼喀(1961年)、乌干达(1961年)、肯尼亚和桑给巴尔(1963年)、冈比亚(1965年)、博茨瓦纳和莱索托(1966年)以及斯威士兰(1968年)也相继独立。

目前英国在海外还有14块英属海外领地,并且还有16个国家以伊丽莎白二世女王作为其国家元首,这些地区统称英联邦王国,但英国政府已不能对这些地区的内部事务和外交事务进行干涉。

英属印度的独立最让英国心疼

英属印度是指英国在1858年到1947年间于印度次大陆建立的殖民统治区,包括今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缅甸。

英属印度是大英帝国最宝贵的殖民地,1877年,大英帝国维多利亚女王正式加冕为印度女皇。

印属印度可比现在的印度大多了,德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为莫卧儿帝国的首都,后来成为英国殖民统治的首都。

英属印度资源丰富,人口众多,是大英帝国最重要的殖民地。

英属印度时期的1947年即印度建国初期,由于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二派矛盾与对立,末任总督蒙巴顿实施—印巴分治方案,先后成立印度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1971年由于地缘隔绝和种族差异,东巴基斯坦独立,建立孟加拉国。

印度的独立对大英帝国是个巨大的损失,英属印度殖民地是英国在海外最重要的殖民地,被英国人视为生命线,被誉为“英国殖民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印度不仅仅是一个地方,更是亚洲第二经济体,仅次于日本。印度的经济占到了英国的40%,也就是说,印度独立以后,英国的经济总量锐减了40%。这对大英帝国是一次重创。

由此可见,印度的独立是大英帝国最心疼的。


我家的猫叫皮蛋


(红色区域:英国曾经的殖民地)

手心手背都是肉,丢哪个殖民地,英国人都心疼,毕竟那些殖民地都是可以贡献真金白银地。

但如果非得要选一个最让英国舍不下的,那就是印度了。为什么这样说呢?

曾经,印度为英国贡献了40%的GDP

(印度高种性美女)

印度作为南亚次大陆的唯一大国,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属印度当年为英国的GDP,每年贡献40%。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深得英国人的喜欢。

英国在殖民印度的二百多年时间里,获得财富无数,据记载,仅1757-1815五十八年内,英国东印度公司从印度就赚取了10亿元英镑。

于是,在20世纪初担任过英印总督的寇松说:“只要我们统治印度,我们就是世界第一;如果我们失去印度,我们将降成三流国家。”

对于一个这样的殖民地,如果可以不放弃,英国绝对不会愿意主动放弃的。

目前,英国是世界GDP第五大国家,如果加上印度的GDP,就成了妥妥的第三了,仅次于美国和中国。

二战后,英国无奈地丢了印度

(中间是蒙巴顿将军)

对于印度,当年的英国是不愿意丢的,但一浪高过一浪的“民族复兴主义”的声音,甘地等人的不断努力,都加剧了“英国失去印度”的进程。


最关键的是,经过二战的折腾,英国实力大损,实在没有能力挡住“全球殖民国家纷纷独立”的大趋势。于是,1947年,蒙巴顿法案才出了台,印巴开始分治。

英国在二战后,先是不得已丢了印度,后来,在和曾经控制的埃及撕破脸后,英国和法国“两老兄弟”准备收拾埃及,但收拾得非常费劲,在美国干预下,不得已撤了军,把苏伊士运河的管理权交了出去。

英国看清了形势,自己已经老弱,而殖民地纷纷要求独立,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于是后来相继放弃了对新加坡、马来亚、科威特、巴林、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地的殖民统治。

综合来看,英国最为不甘、最为心疼的殖民地的丢失,就是印度。


蓝风破晓


英国曾经是世界上殖民地最多的国家,号称日不落帝国,而英国本土只有小小的英伦三岛而已,没有多少土地。而英国海外的殖民地极其庞大,曾经达到过3000多万平方公里,正是这广大的殖民地,才保证了英国数百年的繁荣。



二战之后由于国际变动,民族纷纷独立,所以英国的殖民地纷纷都脱离英国。当然英国本身也做了很大的努力,想把他这些殖民地保留下来,但是在历史的大势面前,根本就是无能为力。英国的那些殖民地中,英国最心疼的莫过于以下几个,首先就是印度,英国人当时评价说,印度是英国女王皇冠中最宝贵的那一颗。




可是二次大战的时候,英国遭遇了巨大的危机,当时印度就蠢蠢欲动,想要独立。而丘吉尔他们也没有办法,最后只好答应了印度的要求,许诺在战后允许印度人独立。最后到了二战之后,英国人不得不履行诺言,最后真的让印度独立,只不过把印度分成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



另外两个比较关键的地方是埃及和新加坡,埃及关键的主要是那个苏伊士运河,当时英国虽然勉强答应让埃及独立,还想保留着苏伊士运河的权利,只不过埃及不答应,最后双方还展开战争,不过最后英国还是被迫撤退了。至于新加坡被称为狮城,控制着世界上最关键的地方之一马六甲海峡。不过在历史大势面前,英国人什么也做不了,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些国家和地区独立。



我是平安读历史,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评!


平安读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要知道,这不是夸大其词,因为当年英国最强盛的时候真的可以达到“日不落”。



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英国国力迅速壮大,海外殖民进程也大大加快,十九世纪是英国对外猛烈扩张的时代,而到了二十世纪初,英国的海外殖民地已经扩大到世界所有大洲而无处不在,最鼎盛时期,本土面积加海外殖民地总面积达3367万平方公里,占到了世界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控制人口大约四到五亿,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但与此同时,美国的独立与发展也在悄然影响着世界的格局,美,德等国正逐步赶超英国,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实力大损,各殖民地纷纷脱离英国的统治,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分崩离析,兴盛不再。

那么脱离英国殖民统治的众多殖民国家或地区中,最令英国人心疼的是哪儿呢?

很多人都说是英属印度(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缅甸),英属印度当时是英国非常重要的殖民地,还被称为“女王王冠上的明珠”,维多利亚女王甚至还加冕成为印度女皇,来显示对英属印度的重视,以此来加强对这里的有效管控。

诚然英属印度地区对英国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殖民地,但在我看来,还有一个地区,它的战略地位和价值是英属印度远不能及的,它就是埃及,确切的说是苏伊士运河。




埃及在1882年成为英国殖民地,与此同时,英军进驻苏伊士运河,实际控制了苏伊士运河,即便是埃及在1922年宣布独立后,英国还是强迫埃及与其签订了《英埃条约》,强行保留着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为此英国派遣十万军队驻扎在那里。

英国是海军强国,它的海外殖民扩张依靠的就是它强大的海军,从地图上我们不难看出,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直布罗陀海峡与连接地中海和红海的苏伊士运河,是英国对外扩张最为至关重要的关键所在,所以英国人想方设法牢牢掌控了直布罗陀海峡和苏伊士运河。

如今直布罗陀海峡依旧在英国人手中,而苏伊士运河却被埃及人收了回去。而丢掉了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后,英国人为了再次控制苏伊士运河曾下过很大功夫。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实力严重受损,1952年埃及国内推翻了亲英的法鲁克王朝,之后埃及方面要求英国从苏伊士运河撤军,英国被迫同意,1956年7月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

但英国人并没有善罢甘休,他们知道丢了苏伊士运河,那么日后恢复日不落帝国的辉煌将更加艰难,所以他们一直在等待机会,准备卷土重来。



1956年10月,埃及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才三个月,英国就迫不及待的拉拢法国,并撺掇以色列,举三国之兵对埃及发动军事行动,企图再次占领苏伊士运河,这就是第二次中东战争。

英国人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夺回苏伊士运河,然而这时候的英国早已不复当年之勇了,此时的这个世界是美苏争霸的世界,英国人的企图,美苏两国怎能不知,两个超级大国肯定不会给英国留下任何重整旗鼓的可能,所以美苏两国心照不宣的向英法施压,要求他们停止一切军事行动,为此美国不惜停止了对英国的经济援助。

于是在美苏的强大压力下,英法被迫接受停战协议。第二次中东战争宣告了英法两国军事行动的失败,英国则彻底失去了控制苏伊士运河的可能,而美苏则取代英法成为中东地区的主宰。


咸鱼闲聊


1588年,英国击败了不可一世的西班牙无敌舰队,成为了世界上新一代的霸权国家!

而后的英国,更是走上了掠夺世界各地资源的殖民地之路。到了19世纪末,英国已经控制了大约34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面积,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



因为这个时候的英国,地球上的24个时区都有英国的领土,所以英国便有了“日不落帝国”的称号!

这里照搬19世纪的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说的一句话:“北美和俄国的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是我们的林区,澳大利亚是我们的牧场,秘鲁是我们的银矿,南非和澳大利亚是我们的金矿,印度和中国是我们的茶叶种植园,东印度群岛是我们的甘蔗、咖啡、香料种植园,美国南部是我们的棉花种植园……”

可见,“日不落帝国”并不夸张,此言不虚!

二战之后,英国的实力大损,同时随着全球独立运动的风起云涌,英国控制下的殖民地国家也纷纷响应脱离英国的统治!而英国也不得不顺应全球殖民地的独立解放运动!

到目前为止,曾经的霸主国家英国总共统治四大洋五大洲的58个殖民地,如今只剩下了14个!

这58个殖民地里,对于英国来说比较重要只有:北美洲、印度、直布罗陀海峡!



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直布罗陀海峡,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控制这里不仅仅是控制了地中海与大西洋的航运,更重要的是直布罗陀海峡的战略地位,这里是地中海的门神,控制这里就相当于控制了地中海!不过由于直布罗陀海峡如今还在英国的管控当中,所以不属于这个题目的范围之内!

那么只有从北美洲和印度两个来选择了!

北美洲对于英国作用,无疑是广大而肥沃的土地。统治北美,不仅补充了英国本土面积小且土地不肥沃的坑,更是促进了英国农业、渔业、采矿业、伐木业、手工业、商贸的发展,为英国的工业革命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和经济支持!



印度对于英国的作用,除了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廉价的人力资源在,印度更是英国统治亚洲梦想的跳板!二战结束后,英国这一梦想也破灭了。

英国失去北美,成就了日后世界超级大国:美国!直到现在英国都望尘莫及!

而失去印度,也就标志着女王王冠上的一颗明珠的陨落!印度的独立,还带动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随着英国势力撤出东南亚,导致英国在非洲以及中东的殖民也逐渐失控!以色列的诞生,埃及的独立,津巴布韦在西亚的独立就是最好的证明!



如此看来,美国的崛起是一种历史的趋势,这是对世界格局的影响,而印度的独立产生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对于英国来说是始料不及的,于英国而言是起到了反作用!

所以,要论最让英国心疼那些失去的殖民地,印度应该是最心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