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什么会把二战时的日军带沟里?

所评图书:

书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日本陆军》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文化

出版日期:2020年1月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什么会把二战时的日军带沟里?


1912-1926年,也就是所谓的“大正民主”时代(大正天皇在位期间),大正民主主义风潮席卷日本。日本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政党政治,民众权利开始得到了落实,并让人看到了男女平权的曙光。但这种积极变化最终成为了昙花一现,20世纪20年代后期,日本开始发生剧烈的“右转”,经由1929年大萧条引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而成为军国主义国家,开启侵略中国、意图制霸亚洲乃至世界的自我毁灭道路。

对于日本20世纪20年代后期的剧烈转变,不少历史学家都曾给予过深入解释。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解释就是,日本军部在这一开历史倒车的转折中,扮演了极不光彩的作用;因为日本军纪的核心,在于强调服从,而这等于祛除了军人集团中下层成员自我思考的能力;所以,当1922年华盛顿公约限制了日本的军事政治集团获得预期利益、“大正民主”变革加大了日本社会各界与军方矛盾的情况下,军人集团开始越俎代庖,从幕后走到前台,从政党政治手中接管了权力。也就是说,日本军部成功的劫持了日本整个国家,来服务于自己的目的。

按照上段所述的那种解释,日本军部代表的是落后的、保守的甚至反动的历史方向——日本发起全面侵华战争以后,随后又扩大战场,波及到东南亚,之后偷袭珍珠港,同时与美、英、中等多国交战。这种急进、鲁莽的行动姿态,让历史、军事专家直呼愚蠢。所以,人们纷纷认为,二战结束前的日本军部,或者说军事政治集团,确实集合了愚蠢、落后、反动等多项潜质。

日本历史学家、日本近现代史和军事史研究专家、东京女子大学教授黑泽文贵在其所著的《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日本陆军》一书中,对于前述主流性看法作了深入辨析。黑泽文贵认为,长期以来,研究者们都低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于日本军政发展方向的深切影响:

一战的战争规模,远超之前的日俄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以及美国南北战争、英法与俄国展开的克里米亚战争,战场上还投入了飞机、坦克等新式武器。战争中,同盟国和协约国都应用了许多新战略、新战术。这些让日本政界、军界人士深感震撼。因为自日俄战争以日本的取胜告终以后,日本自认打败了列强中的俄国,便跻身列强俱乐部,不逊色于英国之外的任何其他列强。但一战的超大规模、超强烈度,以及整个战争让大量国家的几乎所有资源都被列入战争动员体系,这是近代日本所不熟悉的。换言之,仅仅在一战期间出兵中国山东,抢夺德国在华特权的“趁火打劫”者日本,又有了巨大的危机感。《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日本陆军》这本书也提到,俄国十月革命后,国内政局一度陷入混乱,列强纷纷出兵意图扼杀革命,日本当时也曾派兵,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评估包括俄国在内的一战交战国的军力。

黑泽文贵指出,日本陆军在一战进行期间以及战后形成了总体战构想。也就是说,要打赢一战这样的战事,必须实现军队编制、装备的合理化,让国家的经济力量、国民精神、心理凝聚力都服务于总体战,实现国务与统帅的一体化。有意思的是,日本陆军为了提高战时的经济力量,也认同在非战时积极提高科学技术在民用产业的应用、大力扩展自由贸易。

日本陆军还认为,德意志帝国、奥斯曼帝国之所以成为战败国,与之士气低迷有关,深究起来,其国民没有权利,也就没有作战的热情;而美国、英国、法国等战胜国,皆为更为文明开化、民主自由的政体,民众能够行使部分权利和自由,更可能实现举国一致——基于这种逻辑,日本陆军的精英一段时期内甚至认同“大正民主”时代的变革,提高军营内的自由度,致力于提高军官阶层的思考能力,为之补充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做法与日本军事、政治领域长期存在的“下克上”传统结合了起来,埋下了巨大隐患:20世纪20年代晚期、20世纪30年代前期和中期,经由“独立思考”而认定日本政坛元老、军界大佬不能代表国家利益的日本少壮派军官,采取暗杀、军变等方式夺权上位,并冒险发动对外战争。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日本陆军》书中还谈到了日本陆军在一战后开展的对美研究。从明治维新开始,一直到一战爆发,日本政界、军界精英设定的假想敌,除了中国就是俄国。但在1917年美国加入一战,并迅速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力量后,日本在20世纪20年代积极研究美国。有趣的是,美国军方平时的军力仅维持在20万左右,却在加入一战后总共动员了370万人的兵力,还能快速形成战斗力,这种做法与日本陆军长期以来维持庞大军力以维持战斗力完全不同。日本人实在想不通,美国人看起来平时散漫、反感战争、懦弱,突然作战却能与普鲁士军人抗衡。日军观察家发现,美军作战初期,还存在军事经验不足等问题,而在战争晚期,美军部队已经与作战了四年的法国精锐形成了相近的战斗力;此外,美国在后勤组织方面的极高效率,也让日军观察家感到瞠目。一战结束后,日本陆军还曾派遣半公开的考察团赴美,考察了美国的教育体系,对美方的平民军事教育给予了很高评价。

但在1929年大萧条爆发后,尤其是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日美关系恶化以后,在日本国内,谈论美国的优势已经成为一种政治不正确。日本陆军先前对美研究的经验成果,最终既没有转化为日军内部的行动机制,也没有让日军少壮派军官更加重视美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