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出街暗访,扮成乞丐去要饭,为何回来后连杀五位大臣?

tanyou1


这件事出自于《御制大诰》,是朱元璋防止灯下黑的典型事件。但是朱元璋并没有微服私访,而是派遣了锦衣卫代行。



说到历史上反腐倡廉最严肃的皇帝,恐怕非朱元璋莫属了。由于朱元璋出身低微,幼年时曾饱受元朝官吏的盘剥,他的爷爷朱初一因为元廷的残酷剥削而破产,他的父母和大哥同样如此,甚至最终被活活的饿死了。

父母和大哥死后,小小的朱元璋成为了孤儿,迫于生计,朱元璋曾做过乞丐,也做过和尚。公元1353年,已经20岁的朱元璋加入了元末农民起义军,并且逐渐成为了当时最强大的反元力量。

公元1368年,40岁的朱元璋终于开创了大明王朝。事业来之不易,为了让大明江山稳如泰山,朱元璋开始反思元朝失去江山的原因。

最终,朱元璋得出原因,元朝之所以灭亡,是因为贪官污吏横行,百姓因为其残酷的剥削而无法生存下去。因此,朱元璋定下了“重典治吏”政策。



洪武十九年夏[1386年],朱元璋听闻淮安府官员贪污腐败,所以从国子监挑选了监生刘志仁、周士良为御史去查办此事。

当时,淮安府一众官员在官道上迎接,并且为两人预备了上好的酒席。但两人并未赴宴,而是火速查案,这也让淮安府的一众官员把心提到了嗓子眼。

很快,淮安府官员克扣赈灾粮饷、私扣赋税等贪污腐败的证据被二人查获。另外还有一些官员欺凌百姓、强抢民女的事情也被二人全部获知。

证据确凿,周士良准备和刘志仁商议何时回京复命。

此时,刘志仁一反常态,对周士良说:“周兄,你可以知我们手中拿的是什么吗?”



周士良:“是淮安府官员贪污腐败、欺男霸女的证据呀。”

“非也、非也,此乃我们发财的机会。”

“为什么这么说呢?”

“你我寒窗苦读多年,至今依然穷困潦倒,如果我们明日稍稍透露一点风声,何愁淮安府众官员不会孝敬大把的银子?”

此时,周士良陷入了沉默。

看到这儿,刘志仁又说了:“此地天高皇帝远,只要你我和淮安官员串通好,任何人都不可能知道的。而且你我二人只干这一次,就够后半生受用了。”

最终,周士良没有经受住诱惑,同意了刘志仁的做法。

第二天,刘志仁故意透露风声,并且给了暗示。当天,淮安府的官员便送上了大把大把的银两。最终,双方达成共识,将淮安府所有的亏空全算到了百姓头上,并且还监禁了百姓数人,制造冤案。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最终纸是包不住火的,而且纸包的越多,等到事情爆发的时候,火燃烧的也就越旺。

朱元璋作为最底层登上巅峰的皇帝,每一层的猫腻都门清,刘志仁等人的小心眼也被朱元璋看的异常透彻。所以,朱元璋派遣了锦衣卫千户蒋福乔装打扮,去了淮安府查案。

锦衣卫不仅能力突出,而且还对朱元璋忠心耿耿。所以,蒋福在查清楚事情的来龙去后脉迅速上报给了朱元璋。

事情到了这一步,朱元璋也彻底掌握了淮安府大小官员贪污,以及刘志仁、周士良协助淮安府官员掩盖案情、制造冤狱和受贿的证据。

显然,这是一个典型的灯下黑事件,贪官污吏利用手中的职权徇私舞弊,置国法于不顾。



这种事情,遇到了重典治吏的朱元璋必是一场暴风雨。于是,盛怒之下的朱元璋立刻依法惩处了淮安府一众官员,并且将刘志仁和周士良处以了极刑,目的就是威慑贪官污吏。

看到这儿,网上很多人都说朱元璋是一个残酷的暴君,对官员刑罚过重。然而,他们却忘了身处底层的老百姓,这些人很可能因为官员的一次贪污而家破人亡。曾经的朱元璋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他的父母就是因为元廷官员肆无忌惮的盘剥地活活饿死的。

或许正是朱元璋不忘初心,深知底层众多的老百姓生活不易,所以才重典治吏,在反腐过程中坚决打击“灯下黑”事件。甚至还破天荒的允许百姓监督官员,让百姓自由扭送贪污官员至京。


我是越关


朱元璋是从最底层成长起来的皇帝,他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由于天灾加上沉重的赋税,一家人经常饿肚子,他从小就不得不给地主放牛,甚至外出讨饭,父母及大哥相继去世后,为了活命他来到一家寺庙出家做了几年的和尚,后来寺庙也难以为继了,刚满17岁的朱元璋就被打发出去云游化缘,其实就是干起了老本行--要饭。


丐帮的生活就是人员复杂,消息来源广,一入丐帮,便知天下事,他从乞讨人员的口中得知郭子兴的红巾军反抗元朝,深得民心,朱元璋也很想加入,正好他的老乡汤和也在郭子兴的军中,于是朱元璋就投奔了郭子兴,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

郭子兴病逝后,朱元璋顺理成章的成为了这支队伍的主帅,随后朱元璋带领军队打败了长江上游的陈友谅,消灭了长江下游的张士诚,逼降了浙江的起义军领袖方国珍,然后率军25万北进中原,消灭了元朝,建立了大明。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早年穷困潦倒的生活一直让他刻骨铭心,因此他希望自己能贴近百姓的生活,站在百姓的立场上治理国家,所以朱元璋下令归耕垦荒,组织农民兴修水利,减免他们的赋税,使老百姓的生活逐渐稳定下来。

不仅如此,朱元璋还特别痛恨贪官污吏,他铁腕治贪,但早上杀了一个,晚上又来了一批,怎么贪官越治越多,而且都是些级别低的小贪,重量级的贪官少之又少。


朱元璋一直对自己身边的官员表示怀疑,可又没有证据,贪官的脸上也没有记号,可贪官不出,他一日不安,他思来想去,决定深入到群众中去,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有依靠群众他才能得到第一手的可靠消息。

朱元璋乔装打扮穿上破衣烂衫,别说还挺像乞丐的,他有这方面的经历嘛,在几个秘密侍卫陪同下,朱元璋很快就融入到乞丐的行列中。


朱元璋就同其他的乞丐聊了起来,通过聊天朱元璋得知,都察院御史刘志仁在查出案件的过程中,为了方便自己受贿,故意拖着案件不审,吃了原告吃被告,谁给的钱多,谁就是赢家,他还以权谋私,肆意妄为,害死了一名少女,身上背负了一条人命,但他是都察院御史,是管官的官,没人敢惹他,下面的人是敢怒不敢言。

这么大的事乞丐都知道,自己居然不知道,这得有多少人替他捂着,朱元璋一怒之下,径直去了几个大的行政机关,亲自探查朝中大臣的违法行为,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刑部官员收受贿赂隐瞒刑犯谎报死亡,礼部官员连公主结婚用的银子都敢扣留还有户部官员敢逾制(也就是僭越犯上),加上最恶劣的都察院御史刘志仁5个朝中一品大员,另外还有61个给事中也有重大的贪污行为。


原来在自己眼皮底下还有这么多的蛀虫,自己杀了那么多的贪官,依然还有人敢贪污受贿,这不得不让朱元璋深感震怒,直接下令斩杀了那5个一品要员,并将那61个给事中发配边疆,责令他们永世不得返回中原。
经过此次事件,朝中再无官员敢做出贪污受贿之事了。






遗产君


在朱元璋执政的31年中,为整顿明朝官场贪污腐败的现象,曾先后发起6次大规模的肃贪运动,合计共约杀掉贪官污吏15万人。其中,比较出名的郭桓案、空印案、胡惟庸案等。

在这些案件中,有一桩案件非常特殊,据说是朱元璋亲自告破的。这是在洪武19年时,朱元璋为巡视地方官远的政绩和体察民意,便特意在自己侍卫的秘密陪同下偷偷的到民间微服私访。

一般情况下,即便是微服私访,皇帝也会装扮成一个比较体面的商人模样,这样至少可以让自己的安全得到一定保障,还不用太狼狈,但朱元璋觉得这样做就没办法接触到最底层百姓。于是,他就把自己打扮成一个最下贱的乞丐。



因为朱元璋在发迹之前,有过当乞丐的经历,所以他很快就与街上的乞丐们打成一片。

通过和他们聊天,朱元璋得到了一条非常重要的情报,那就是督察院御史刘志任在处理一个案件时故意拖着不判,吃了原告吃被告,还趁机诱奸良家妇女,导致她无辜丧命。

不仅如此,刘志任在当地胡作非为,但他是都察院御史,是管官的官,没人敢惹他,下面的人是敢怒不敢言,因此当地的百姓也都是悲愤不已。

对此,朱元璋非常生气,连街上乞丐都知道的事情,自己居然不知道,这得有多少人替他捂着。于是朱元璋回到皇宫马上下令亲自审理此案。

结果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这桩案件直接牵连出66位官员有贪污受贿行为,其中有5名都是官居一品的朝中大员!

这直接把朱元璋气得够呛,他直接毫不客气,先把他们全部关进牢房,接着那5位朝中一品要员直接被抄家砍头,至于剩余的61个小官,则是发配边疆,永世不得录用。朱元璋的这一大手笔,直接把大明朝的官员们都给惊呆了,由此他们再也不敢冒然行贪污之事。



虽然,这个故事被传得有鼻子有眼睛,而且这桩案件也是正史上明确记载的,但朱元璋假装乞丐破案的故事,却是野史杜撰。

并且,从情理上来说,朱元璋假扮乞丐微服私访,也是禁不起推敲的。对此,大家只需要看下咱们现在的官员,就知道这种事情只可能发生在童话故事中。

因为,就是咱们现在那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官员,他们到民间考察,那最多也只能做到充当一个普通人。想让一个代表着大地主阶级利益的封建帝王,为了所谓的体察民情,去假扮成一个乞丐,这可能吗?反正我觉得不可能。

再退一万步说,作为一个开国之君,最后沦落到要去假扮乞丐才能得知官员的贪污腐败,那这个皇帝,也当得太失败了吧!换句话说,朱元璋的监察系统、还有锦衣卫,都是干什么吃的?如果这种事情真发生,这两大系统,恐怕都要来个大换血!



事实上,这个案件的真实情况是这样的:在洪武十九年时,朱元璋听说淮安府官员贪污腐败,导致民怨沸腾,于是他就马上派遣刘志仁、周士良两人为御史前去查办此事,他们到了当地,也的确查出了官员克扣赈灾粮饷、私扣赋税等贪污腐败的有力证据。

但是,这两个人却没有把这些证据交给朱元璋,因为他们俩被当地官员们的糖衣炮弹给腐蚀,所以他们就把这些事情都给压了下去,还禀告朱元璋说此事是无中生有。

但可惜的是,纸终究包不住火,随着各种消息的不断传来,朱元璋又加派锦衣卫千户蒋福前去查办此案。

这一次,蒋福没有让朱元璋失望,他不仅查出了案子的真相,而且从淮安回来后还如实给朱元璋汇报了。朱元璋听了之后是勃然大怒,马上下令把刘志仁、周士良两个人打入死牢,涉及到的近60余位官员也被一查到底,全都被处理,这也才是这个案件的真相。


我是赵帅锅


犯官吏贪赃满六十两者,一律处死,决不宽贷。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论皇帝对贪官污吏的处理,朱元璋当之无愧的排在前列。“上不封顶、下不保底”,这是朱元璋对待贪官污吏的政策,不论是谁,不论是何种身份,只要贪赃枉法,在朱元璋这儿,就是一律严处、绝不姑息。

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不管是正史记载,还是民间传说,都提到的颇多,关于问题中所问的朱元璋扮成乞丐之后微服私访,之后连杀五位大臣一事,大家可以当做一个故事来读读。

朱元璋是一位一步步从社会底层走上巅峰之位的人物,小的时候家境贫寒,民间疾苦他自己是亲身经历过的,老百姓生活的艰辛以及贪官污吏对于百姓的危害,朱元璋是感同身受。


在当上皇帝后,朱元璋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进行休养生息,对待百姓,朱元璋以“仁”为主,而对待贪官污吏,朱元璋是毫不手软。

但是,对于朱元璋来说,处于九五之尊的位置,难免有些事他顾及不到,所以,有一次,朱元璋化装成乞丐出宫去,然后以乞丐的身份出去溜达了一趟,去看看民间百姓生活如何。

这一出去,朱元璋可以说是大开眼界,见到的、听到的,让朱元璋死死压制着心头的怒火,微服私访的朱元璋在民间的所见所闻,让朱元璋了解到一个情况,就是在他朱元璋的眼皮子底下,朝堂官员中,存在着严重贪赃枉法者,而且是身居要职。



朱元璋是何许人也,是当朝皇帝,他绝不会容忍贪官污吏横行,于是,在回宫之后,朱元璋对涉及到的几位朝堂重臣,一律处死,所牵扯到的人,不论身份,一律株连严处。


說与山鬼聽


朱元璋曾经做过乞丐,真正的一位底层皇帝,深知民间疾苦。成为皇帝之后,出现了多起开国功臣贪腐之案,朱元璋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曾经在战场上无往不利的淮西勋贵们,如今却成了鱼肉百姓、唯利是图的骄兵悍将了,这种情况出现,让朱元璋显得颇为棘手,毕竟他们功勋卓著,跟着他打天下就是为了求富贵,但是,朱元璋身为皇帝,自然要从国家长远利益着想,他当年起义的初衷,也是救百姓于水深火热,而不是掌权后为祸民间啊。朱元璋痛下决心,决定对这些骄兵悍将、贪官污吏用重典警示众人,以绝后患无穷。

淮安偷税,御史台京官彻查

户部收到举报,淮安有偷税行为,这封无名状纸引起户部的注意,他们认为在淮安的这纸状书背后,一定隐藏着一个贪官。于是,户部将此事汇报给皇帝朱元璋,想听听这位布衣皇帝的意见。

朱元璋幼年失去双亲,正是被当地的官员为了中饱私囊而加征导致,他对贪官恨之入骨,成为皇帝之后,更认识到贪官对于国家的危害之重。听到户部上报,自己的地方官竟然可能存在贪墨,当下勃然大怒,决定亲派官员进行严查!

朱元璋虽然愤怒至极,但是内心却极为冷静,这一次彻查将关系到对朝臣震慑作用,必须要雷厉风行,不能有半点包庇行为,如此他才可以杀鸡儆猴。所以,朱元璋要派去的人就显得至关重要,不能与淮安有利益瓜葛,不能走路风声,更不能是同样是贪官,思来想去,最终朱元璋决定派御史台的两位大臣前去,他们分别是刘志仁、周世良。这二位大人,出身国子监的监生,受到了朱元璋监生实习制度的历练,在御史台是有名的能臣、干臣,平时生活简朴,并不结交权贵,朱元璋正是看中了二人这两点,希望他们能给自己再交一张满意的答卷。

朱元璋心碎

刘志仁、周世良二位京城“老爷”,带着皇帝的御差和重视来到了淮安地头,在这里,他们展开了缜密的侦查,迅速缕清脉络,很快就查货了实际的证据,原来这些税银都被淮安的知府贪墨了。事实查清,证据确凿之下,刘志仁、周世良二人本该返京请功复命,但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刘志仁却有了一个本不该有的想法。

刘志仁对周世良说,淮安知府贪墨事小,他一颗脑袋掉了不打紧,但是淮安知府背后一定还有人,否则欠税这样的事情他如何能够瞒天过海?你我法办淮安知府,势必要得罪他背后的人,一旦如此,我们回京复命请功,恐怕日子也不会好过了。周世良一听大惊失色,他明白了刘志仁要做什么,内心挣扎之时,刘志仁继续说道,世良兄,你我二人考取功名为何?还不是为了求功名利禄,结果如今你我虽然在京城任职,但是俸禄微薄,家中境况相信世良兄比我更清楚,不如我们将淮安知府的事情压下来,换来一些银两,这样既能满载而归,又能不得罪权贵安心为官,还可回京复命,如何?周世良听到有银两改善生活的时候,就答应了刘志仁。

其实刘志仁、周世良并非贪财之人,确实是当时朱元璋的朝廷命官年俸太少,那个时候的政策可不是高薪养廉,只是保证了官员家人的口粮,如果自己没有私产,明朝的京官度日并不容易,这一点刘伯温都深有体会,他甚至曾经卖过字画来暂时解决自己生活用度的不足。刘伯温对于此事的见解颇深,他认为官员们没有足够的生活用度,表面来看是达到了勤俭解决的目的,实际上是给了行贿之人更多的机会,如果官员生活不下去,接受了一些小恩小惠,日后恐怕就会成长为巨贪了。

如今刘志仁、周世良面临如此窘境,最终也丢了文人最后的风骨,用手中的证据换了淮安知府的银两,同时也将朱元璋的信任给击个粉碎。当朱元璋听到刘志仁、周世良的回复时,脸上的笑容僵住了,“查无实据”这样的复命他无法接受,朱元璋何等人?自然一下子就明白了,这清廉的二人或许堕落了。

朱元璋亲自办案

为了能够彻查此事,朱元璋拿到了刘志仁、周世良二人在淮安查案时锦衣卫的密奏,大概明白了前因后果,他认为刘志仁、周世良是惧怕了、贪财了。最终,朱元璋决定亲自去淮安走一遭。朱元璋为了形势保密,只带了几个亲信大臣和护卫,一路微服私访来到淮安,为了查明真相,朱元璋不顾劝阻,再一次扮成了乞丐,在“行乞”的过程中与当地百姓了解情况,同时派随行大臣光明正大的调查,双管齐下!

朱元璋的手段自然不是淮安知府这样的角色能够抗衡,很快,淮安知府在朱元璋的调查之下原形毕露,他不希望受到酷刑,一股脑儿全部招供,当然也包含了刘志仁、周世良二人。朱元璋虽然早有准备,却依然怒不可遏,愤怒之下,即刻返回了京城。

朱元璋立刻下旨捉拿了刘志仁、周世良,还有两位负责监察税收的高官,加上淮安知府,五位大臣全部人头落地,其余涉案人员数十,均从重处罚。


对于这样的皇帝,百姓无不拍手称快,朱元璋此举也对朝中大臣起到了震慑作用,毕竟每一位贪官都害怕,指不定身边的哪位小人物就是朱元璋假扮,也因此有所收敛。但是朱元璋高兴不起来,他比谁都清楚,这一次贪墨事件解决了,但是恐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贪官污吏,只怕是更大的贪墨案子,无时无刻都隐藏在他的身边!



野史日记


朱元璋是个平民出身,当过乞丐,做过和尚,最后南征北战,历时十六年当上了皇帝,他当上皇帝后,惩治贪官污吏绝不手软。他出街暗访,扮成乞丐,查处贪官污吏,连杀五位大臣,其实都是为了明正典刑,雷霆手段震慑贪腐官员。

朱元璋从小家里穷,出来要饭,每每看到贪官污吏都是恨得咬牙切齿,他当皇帝后,地方官员报上来的贪腐官员只是些小官,并没有一个大臣,所以他很怀疑,于是他决定微服私访,由于他当过乞丐,所以很快便和乞丐打成一片,他暗中调查情况,收集情报。

他不相信所有的大官都是好人,当他调查后发现他印象中一个特别优秀的人是贪官污吏,这个人平时在朱元璋面前表现的生活简朴,为人看上去很正派,但是他通过询问百姓,暗中收集证据才知道,这个人断案从不讲道理,讲法律,谁有钱就帮谁,经常致使无辜的人受冤而死,朱元璋愤怒了,他决定一查到底,到底有多少人究竟是这类人。

经过他仔细调查发现,查出了五个一品大员也是贪官污吏,所以他把这五个大臣全杀了,朱元璋平民出身当皇帝也生活简朴,十分能够理解百姓之难处,所以他在位期间,大刀阔斧的整治贪腐,因为前朝贪腐不仁道导致灭国的教训时时闪现在他心中。


绝尘的时光


历史上关于朱元璋的传说有很多,其中涉及一些带有传奇色彩的民间传说,多少年来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所以,看到这个题目并不会感到奇怪,古代有很多帝王为了体恤民情了解百姓生活疾苦,都时不时的会深入民间进行暗访,何况朱元璋是一位彻彻底底的从社会最底层成长和奋斗起来的草根皇帝,采用这样的方式,做出这样的行为,恰恰反映了朱元璋从老百姓中来到老百姓中去的执政理念的正确性。

自古以来,皇帝到到民间暗访的例子比比皆是,而且从历史规律来看,只要是暗访总会访出一些一些事情,查出一堆问题,带出一批贪官污吏,然后皇帝龙颜动怒,大开杀戒。这样的模式几乎已经沉成为了定式,贯穿于我国的历朝历代,这次也不例外。其实,关于题目所说的这件事情是一个民间传说故事,而且这个故事还有根有据,小编给大家来详细介绍一下!

据说,朱元璋出宫以后扮成一个沿街要饭的乞丐,因为小时候因为家穷曾经外出要过饭,所以,扮成叫花子的模样,那简直是太像了,就跟真的一样。就这样他整天穿梭于大街小巷,听着老百姓们的谈论和述说,终于得到一条重要的线索。那就是当时的督察院御史刘志仁为官不仁,徇私枉法,收受贿赂,残害民女,制造冤假错案,老百姓恨之入骨,反响很强烈,但因为他的后台势力强大而无可奈何。朱元璋沿着这条线索继续深入追查,最终,查实了刘志仁的所有违法事实,同时让他感到异常愤怒的是,此案居然涉及官员人数达到了61人,而且其中有五位是当朝一品大员。这让朱元璋十分震惊,马上下令严肃处理,对涉案的所有官员一律严办。最后,这61名官员全部被打入死牢,大部分被斩首,其余的发配边疆,尤其是那五名一品官员更是全部被杀掉,没有丝毫的留情。

以上就是这个民间故事的来龙去脉,我们通过这件事情可以看出,经历过底层社会的艰辛,理解人民疾苦,体会过被贪官污吏,地痞恶霸欺凌的草根皇帝朱元璋在开国之后,仍然心系百姓时刻想着为民解忧,对那些欺负老百姓,在老百姓头上作威作福的人有着刻骨的仇恨。所以,他通过这种方式来震慑那些违法的官员,让他们时刻保持清廉,不敢作奸犯科,实际上,在明王朝建立初期,确实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和效果。

我是文史墨客,不当之处,请多指教,期待与您的交流!


文史墨客


朱元璋在骨子里对贪官就恨,和他的成长背景有关系。主要是暗访时间短,长的话不止杀五个


手机用户77544525814


朱元璋可以说是历史上一位非常惊艳的皇帝,被称为乞丐皇帝,在称帝后也再一次扮乞丐,但是在这次后,却杀了五位大臣。 朱元璋在当皇帝之前是忍受过非常凄惨的生活,也正是那时,朱元璋发誓如果以后自己发达了,当官了,一定要惩罚这些贪官污吏,废除这些沉重的徭役,最后就是他当了皇帝。他经过一番争斗,终于当上了皇帝,也可以实现他当时做的承诺了,那就是惩治这些贪官污吏。而现在他高高在上,在朝堂上看着这一个个官员都是人模狗样的,都不想贪官的样子,想要真正的调查谁是贪官也让朱元璋头疼了一番。 在洪武19年,朱元璋想到了一个好方法,就是微服私访,然后在自己侍卫的秘密陪同下偷偷的去体擦民情。侍卫伪装成旁白的小贩或者走过的路人,而朱元璋就打扮成一个乞丐坐在一旁。他凭借着以前当乞丐的经验,很快和这些乞丐打成了一片。也从这些乞丐当中了解到了很多自己想要的情报。 就比如督察院的御史刘志任在案件处理当中会把一个案件拖很久,然后当着其中一方给他钱,结果就害死了一个无辜的少女,还在当地引起了严重的民愤。朱元璋知道后就去处理了这些事。一个有五位,朱元璋都是毫不留情的,全都给与死刑。当然,除了这五位还有很多人都被朱元璋抓了出来,全都发配边疆。永远不能回来。可以说但是朱元璋的做法也给了所有人一个狠狠的警告。


柠檬爱K歌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家境十分困苦,每天辛苦劳作,还饿着肚子,再加上沉重的徭役赋税,都生活在生死的边缘上。上天偏又给这个灾难深重的家庭,雪上加霜。朱元璋的父母亲和大哥又相继去世,全家人就只剩下自己和二哥,家里一贫如洗,买不起棺材,他只好用几件破衣服把他们包裹好,找个地把他们埋葬了。

从此以后,朱元璋就暗下决心,如果有一天自己掌权了,一定要严惩这些贪官污吏,不再让老百姓担负这种沉重的赋税。

朱元璋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从军了,他成功的打败了张士诚,陈友谅,摧毁了元朝,而一统了天下,建立了大明王朝,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宏大理想。 坐上皇帝宝座的朱元璋,怎样才能统领好这些百官呢?这些臣子们看上去,都是为官清廉,两袖清风的样子。但是朱元璋还是不放心,于是就决定出去做个暗访,看这些官员有没有骗自己。

于是,在洪五十九年的时候,朱元璋乔装打扮,和刘伯温,带着几个侍卫,秘密出发去做微服私访了。 朱元璋先让几个侍卫装扮成路边小贩,在离自己不远的地方呆着,如果发生了意外可以照应。朱元璋自己就装扮成一个要饭的乞丐,坐在路边向过往的行人要饭,其实这是他的老本行,他当和尚时常干这种事,大家都对他这个新来的“伙伴”很好奇,于是都来和他聊天,朱元璋很快就和他们打得火热。


通过和这些伙伴的谈话,朱元璋得知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就是都察院御史刘志仁,在处理案件时,故意拖着不审理,就是为了向案件相关人收受贿赂。就这样刘志仁吃了原告吃被告,勒索了一大笔钱,还在自己的肆意妄为之下,让一位无辜的少女凄惨而死,导致当地的民怨冲天,都骂这些贪官丧尽天良。

朱元璋了解了此事的情况后,又去了几个相关的机关查询案情,最后亮出了自己的身份,亲自查办此事的违法行为,等到回朝后严厉惩办。花了半个月的时间,朱元璋回到了皇宫,他掌握了一批贪官污吏的犯罪证据,刑部郎中,员外郎私收贿赂,虚报死亡并死放两死囚,包括刘志仁在内的五名要臣。还有61位给事中的贪官污吏的受贿行为。



对于这种恶劣行径,朱元璋深恶痛绝,毫不留情的把他们全部抓入大牢,其中的五位朝中一品要员,全部被朱元璋斩杀了,另外的61位给事中都被发配到了边疆,永运不准回来。

从此以后,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清廉之风,再很少有这种贪官污吏的事情发生了。朱元璋用他的铁手腕,铲除贪官,得到了百姓的拥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