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甲骨文作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源頭,如何向公眾普及?

純藍瀚海


抱歉,你問錯人了。

通用漢語硏推經過反覆考證,對“甲骨文”形成了比較肯定的認識,這種認識正好否認你的問題表達的意思。

其一,“甲骨文”只是漢字的初期形式,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文化源頭”的產物,離中國傳統文化源頭十萬八千里。把它作為“源頭”很不真實,也不應該。

其二,“甲骨文”作為文字形式,它使用的時間並不長,滿打滿算約1500年。從公元前15O0年左右出現到公元前213年停產使用,其間有至少1000年時間並未形成完整的記錄表達系統,而是零碎的不斷嘗試的過程,只在公元前350年前後才相對完全,滿足使用人們記錄和表達需要的時間約兩個世紀。

其三,秦漢以後,“甲骨文”演變為“漢文”(也就是漢字前身)之後,“甲骨文”被停止使用,就像“簡體漢字”代替繁體漢字一樣,繁體漢字就完成了它的使命。它的一切由簡體字取代。就“文化傳統”而言,簡體字才能代表、表達,繁體字無從表達。甲骨文也是如此。

最後,迄今收集到的“甲骨文”,真實文字4653個(記憶可能有小誤差),其中能夠直接辯識的僅80O多個,辯識的字形、字義也相當零碎,難以確定。也完全不能滿足表達、記錄需要。專業人士尚且難知其所以,向大眾推廣,除非瞎扯,不可能有真實內容。


通用漢語研推


其實甲骨文很好普及,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甲骨文非常有趣,一個字就是一副簡筆畫。誇張得體,形象生動,展賞不倦,啟發良多。

先來欣賞“麋"字,(麋是一種鹿),用簡練的線條,幾筆就刻畫出來,前腿躍起,後腿蹬直,首部向後顧盼。長角高豎,曲線優美,姿態勁健,呼然欲出,生動致極。

再欣賞一下“燕”字。就象是一隻凌空飛舞的小燕子。頭部上仰,呢喃細語。雙翅伸展著,尾羽輕輕擺動,像是在呼朋引侶,活潑可愛的身影,令人著迷。

再來看“飲"字,就是畫了一個酒鬼,伏在酒罈上狂飲,連酒杯都顧不上拿,直接弓著身子,頭部下傾,舌頭伸的老長,一幅貪婪的樣子,令人捧腹不已。

最妙的就是“乳"字,造字手法已登峰造極。一位母親把孩字攬在懷裡,讓孩子吃奶。母親身體半蹲,雙臂合攏,嬰兒張著嘴。畫面溫馨,讓我們動容。

總之甲骨文,是非常成熟,又極其完美的藝術。是所有書法的源頭,我們有必要傳播,讓更多人去了解它,欣賞它,學習它…






楊志勇68


甲骨文作為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成系統的文字,在中華民族早期文明史上扮演過重要的角色。考古學家和古文字學家對它進行深入研究,以瞭解上古時期的歷史、文化記載,是非常有必要的。現代人對它的產生、特點、用途等進行必要的瞭解,以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無可厚非。但要去普及它卻根本沒有這個必要。

首先,甲骨文作為中華民族早期的文字,因為離得太遠,且早就已經停止了使用,讓人們因為難解而倍感神秘莫測。所以引起了很多人的興趣,這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但這並不等於它因此就具備普及的價值。現代的文字雖然是以甲骨文為源頭,但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數次簡化,已經很完美了。比如,從字數來講,遠遠多於甲骨文。從字形來講,遠比甲骨文簡單。甲骨文和現代漢字屬於同一種象形文字的不同版本,同時學習和使用,如果定力不夠,容易造成混淆,特別是對初學漢字者。

其次,

甲骨文雖然是成系統的文字,但並沒有形成甲骨文字典流傳下來。人們發現它就很偶然,認識它又很零碎,通過考古挖掘,一點一滴的拼湊起來。可以說到目前為止,還不知道是否已經發現了全部或者差不多全部的甲骨文字。而且目前發現的甲骨文字大約有5000個,能夠被辨別出來的還不到1500個,連三分之一都不到。還有一點我認為應該謹慎的是,我們辨別出來的那一千多個字,會不會存在錯誤的或不準確的判斷?

甲骨文創造於原始社會時期,距今約3600多年。在我國商朝時期,約公元前17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被使用。因被刻畫於龜甲和獸骨之上而得名“甲骨文”。因為在殷商王朝的首都廢墟(殷墟)上被大量發現,而又被稱為“殷墟文字”。因上面記載的多為占卜卜辭,所以又叫“甲骨卜辭”等。隨著殷商王朝的滅亡而停止使用,取而代之的是金文,也稱鐘鼎文。


畫月成眉


我不認可優秀這個定語,

也不認可傳統文化的源頭說法。

甲骨文作為目前為止中華文明最早的體系文字,占卜祭祀是其主要目的,被當時的統治階級使用,後期發展為金文記事,逐漸廣泛應用,隨著書寫工具的改變,字形也逐漸演變成篆書,再進步為隸書,經過漫長的封建社會2000多年,到新中國建立,再到現在的簡化字。

中華文化傳承有序,農耕特點的穩定性造成了文字的相對穩定。雖然經歷多次災難性的衝擊,依然沒有改變。

現狀是,甲骨文讀法讀音目前沒有明確,超過半數的字目前為止沒有解讀出來。甲骨文的結字邏輯還在探索。

當今一些人借甲骨文樹立自己的做法形象,不是研究甲骨文,是借甲骨文追名逐利的動機不可忽視。以訛傳訛的現象比比皆是。

就文字而言,甲骨文是漢字最落後的書寫方式、最落後的表達方式,應該沒有爭議。甲骨文只有研究探討的意義,其他的意義並不大。

你的愛好無可厚非。我問你一個甲骨文比較通用的:甲乙丙丁是什麼意思?你能說清楚嗎?甲骨文表示數字的五六七八是什麼意思,怎麼來源的,誰又能說清楚。

讓更多的人瞭解甲骨文,是可以的,聽眾好奇是好的。但是作為推廣者一定要把握好度。

作為老師更要把握好。祝你在甲骨文的研究領域有所建樹。我們共同解讀這個古聖先賢留下來的謎底。


2019年的硃紅兵


甲骨文,沒必要普通民眾都認識,只要專家認識就行了。鄭州商代亳都正在復原,建議修建文明之源走廊,其中刻上甲骨文增感官


嵩山道士


甲骨文可以作為漢字源頭,漢字從其逐漸演變而來。作為中華文化源頭,似乎這種說法不嚴謹。漢字構造和在外構型發生了演變,主線是便於書寫和認識,是一個逐漸簡化的過程。

由於甲骨文還有很大部分不能被識別,需要加大研究的力度,辨認文字含義,以進一步查明甲骨文記載的歷史、藝術或者古代生活,對於進一步豐富和充實中國文化和歷史具有重要意義。

至於是否及如何在現在生活中體現或者延伸其文化價值,即所謂普及,其實這仍然是一個市場原則起作用的問題。學術或者社會組織團體和高校,甚至企業都可以去開拓,但是否有效,還要看市場需求。不是在衣服或者牆壁上書寫幾個甲骨文就是普及了。

社會中,我們把很多問題庸俗化理解和解決,只是徒有其名無有其實,對事物發展沒有實質注意。



北京三閒


當藝術品欣嘗吧!考古者的立場才是去研究字的辯認,從而考究文化的傳承。


廣州王振中


為什麼傳統前面一定要加一個優秀?我的爺爺的爺爺的爺爺是不是也是優秀的爺爺?文化發展的必經路經和優秀與否無關,甲骨文作為早期中華文明的載體,已經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在今天它只有考古價值,對於我們普通民眾沒有任何實用價值,為什麼要去學它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