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贝壳到电子货币,你了解多少?

货币,在我们的生活中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货币作为一种人们能够共同接受的价值体化物,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漫长的岁月中,货币的表现形式经历着由低级向高级的不断演变过程,它不仅是市场上的一个等价物,而且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中各个阶段的里程碑。

其中,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使用货币的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

货币发展史 | 从贝壳到电子货币,你了解多少?

起源 | 从以物换物到原始货币


1、最早意识:以物换物

在茹毛饮血的远古时期,是没有货币这个东西的,人们通过以物易物来获得自己需要的东西:我用我家的两只羊去换你家的一头牛,我用一匹布去换你两把石斧......

我们的祖先就是用这样物物交换的方式来获得他们需要的东西。这个时候,生产资料过于简单,交易双方只要彼此商量好拿多少物资交换就可以了,以物易物完全可以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

所以,当时根本没有“货币”这个概念,人们更没有使用“货币”的意识。

可是,经过了漫长的以物易物,我们的祖先逐渐发现,这种“以物易物”的方式极易受到物资种类的限制。

总之,以物易物的受限因素很多,效率低,成本又很大,一旦遇到上面这种情况,“交易”就很难达成。


货币发展史 | 从贝壳到电子货币,你了解多少?


2、原始货币:一般等价物

随着生产力的提升,人类进入农耕时代,所能生产出的物质资料越来越丰富,这个时候,人们很难去衡量到底一只羊能换多少兜水果,几只羊才能换来一头牛......

这样一来,人们不得不寻找一种双方都能接受其价值的物品,来充当“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作为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统一表现的特殊商品,牛羊、贝壳、宝石、盐等不容易大量获取的物品都曾作为“一般等价物”来进行交易,这些“一般等价物”就成为了原始货币。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时候的“货币”都是没有经过任何的人工加工的,都是纯粹的自然产物。作为“自然产物”,它们都没有经过人工加工,只是被人类的意识赋予了货币的功能。

不过,尽管如此,实物货币的雏形已经形成,人们的观念已经从“以物易物”跃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即:承认一般等价物(货币)作为支付流通的主要工具。


货币的演变 | 自然货币→贵金属→纸币


货币发展史 | 从贝壳到电子货币,你了解多少?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 图


1、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最早的时候,用的就是自然货币,海贝和龟壳,贝是中国最早的货币,商朝以贝作为货币。

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商朝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币的出现,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2、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

从商朝铜币出现后到战国时期,中国的货币形状很多。战国时期不仅各国自铸货币,而且在一个诸侯国内的各个地区也都自铸货币。

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一〇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

货币的统一,结束了中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3、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汉初,听任郡国自由铸钱,这既造成了货币的混乱,又使富商大贾操纵铸币权,富比天子。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五铢钱成为当时唯一合法货币。

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4、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北宋时,随着交换的发达,货币流通额增加,北宋太宗时,年铸币八十万贯,以后逐渐增加。由于铸钱的铜料紧缺,政府为弥补铜钱的不足,在一些地区大量地铸造铁钱。

据《宋史》记载,当时四川所铸铁钱一贯就重达二十五斤八两。“交子”的出现,是古代货币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


货币发展的必然形态 | 纸币

北宋时期,我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世界最早的纸币出现在中国并不是偶然,而是有一定的内在原因:


1、金银之于纸币的劣势

北宋时期经济非常繁荣,贸易的往来需要大量的货币,这个时候,金属的缺陷便显露出来,它们不易携带、存在安全隐患,商人们不可能背着一万两黄金赶路,一来很重,二来容易被打劫。


2、造纸及印刷术的发达

北宋时期,我国的造纸术、印刷术领先世界,为纸币的印刷提供了非常坚实的技术支持。


3、纸币有强大信用背书

最重要的一点,当时处于高度强大且集中的皇权统治,为纸币的价值提供了信用背书,毕竟纸币本身并没有什么价值,如果没有强大的信用背书,那么它只是一堆不值钱的纸质印刷品。


货币的有形到无形 | 电子货币


货币发展史 | 从贝壳到电子货币,你了解多少?


随着现代信用制度和电子技术的发展,货币形式的发展从有形到无形,逐步产生了电子货币。

电子货币的主要形式为信用卡,它储藏了持卡人的姓名、银行账号等信息,放入电子计算机系统的终端机后,银行就自动记帐、转账或换取现金。

电子货币是一种纯粹观念性的货币,它不需要任何物质性的货币材料。贮存于银行电子计算机中的存款货币,使一切交易活动的结转账都通过银行计算机网络完成,既迅速又方便,可以节省银行处理大量票据的费用。

电子货币现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货币流通的主要形式,在经济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由于银行信用卡的迅速发展,将在相当广的范围内取代现金。当然,货币的主要功能仍然存在,变化的只是货币的形式而已。

货币发展史 | 从贝壳到电子货币,你了解多少?

货币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金融工具。迄今为止,人类经过了从原始货币、金属称量货币、铸币、纸币,到现在研究应用加密数字货币的历程。这期间,每一种货币的使用,都直接或间接的反映了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