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兩個女人因“桑葉”爭執到兩國戰爭的背景下,淺析中國養蠶文化


引言:

自古以來,歷史上發生過的戰爭原因多樣化,有因為文化差異的,君主想開疆擴土的,資源掠奪等。當然,也有純粹是看你不爽就攻打。要說“莫名其妙”的戰爭,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一樁。

根據《史記》記載,戰國時期開始於公元前475年,結束於公元前221年。戰國時期,七雄爭霸,各國之間的戰爭數不勝數,也是現代人口中討論最多的時期,更是秦國在同一中國前屬於東周的一段時期。不過本文要說的這場大戰,是發生在楚國與吳國之間,起因是為了一點桑葉,沒錯就是養蠶用的桑葉罷了。為了一點桑葉兩國不惜兵戎相見,一個成語就此誕生。

從兩個女人因“桑葉”爭執到兩國戰爭的背景下,淺析中國養蠶文化

一、成語“卑梁之釁”的由來

公元前518年,當時吳國的邊境城市是卑梁,楚國的邊境城市是鍾離。古時候關於邊境的劃線不能非常精確,奈何在邊境線上又長了一顆桑樹,所以這顆桑樹到底是吳國還是楚國的,十分模糊。

這天,一個吳國的婦女和楚國的女孩因為採桑葉而發生了爭吵。吳國的婦女認為桑樹是我們國家的,楚國的女孩則認為桑樹是她們國家的,兩人為了一點桑葉,從吵架進而變成了掐架。

吳國的婦女因為身材彪悍,對付一個楚國的女孩綽綽有餘,所以便佔了上風。吳國婦女搶回了她的“戰利品”,得勝而歸。打了敗仗的楚國女孩就不樂意了,氣沖沖的跑回家告訴了父親。

女孩的父親脾氣暴躁,聽聞女兒受了這麼大的委屈,立馬抄上傢伙帶了幾個小夥直接越過邊境,堵到那個吳國的女人家門口,要找人家算賬,結果卻出了人命,這下事件升級了。

吳國卑梁的官員是個愛民如子的父母官,哪裡受得了這種屈辱?所謂冤有頭債有主,我就先打你鍾離。卑梁的父母官也不上報朝廷,直接就帶著部隊隊去到鍾離的行兇者家中,把這家人全部滅口。

事件再一步升級,被殺的措手不及的楚國也派出了部隊,這次楚平王親自率兵,踏平了吳國的卑梁。緊接著,吳國的君王也怒了,你打我難道我就不還手嗎?所以又派兵攻佔卑梁,還攻打了楚國的鐘離。

為了一點桑葉,兩國不惜兵戎相見,也就此一個成語誕生了:“卑梁之釁”。就是因一點小事而引起的大沖突。

俗話說得好,退一步海闊天空,雖然吳國和楚國之間本身就存在矛盾,但因為一點桑葉,兩國就不惜兵戎相見的,算是歷史上最奇葩的戰事起因之一了。但也側重說明,養蠶也在當時是重中之重的農產業。

從兩個女人因“桑葉”爭執到兩國戰爭的背景下,淺析中國養蠶文化

二、中國古代養蠶技術

在講述這場大戰之後,我們也來了解為何“桑葉”能重要到成為兩國之間大戰的起因,那還要從古人的養蠶文化開始說起。

中國以“絲國”和“絲綢之路”聞名於世,也是最早開始養蠶的國家,作為古時候發展經濟方面最主要的來源就是絲織業,戰國和秦漢時期的絲織業在中國歷史上達到了空前強大的繁榮。紡織品是人類“衣食住行”中必不可少的物品,那麼紡織品就必定離不開養蠶提取蠶絲。

在新石器時代,中國的祖先就已經切割過蠶繭,也就是桑蠶蛹期外面那層白色的囊狀保護層。在還沒創造出文字之前,傳播文化的來源就靠傳說。根據民間流傳,養蠶的發明是黃帝的妻子在黃河流域推行養蠶,後來就傳播到了各國。

但是根據近代出土物中發現最早的絲織物碎片是在5000年前,總之中國各個民族都有蠶業,古時候的人們有著共同點就是:“養蠶可以養家”。

從兩個女人因“桑葉”爭執到兩國戰爭的背景下,淺析中國養蠶文化

養蠶是非常講究環境的,在古籍《蠶賦》中就有提到:“溫室即調,蠶母入處,陳布說種,柔和得所”,和“愛求柔桑,切若細縷,起止得時,燥溼是候”。養蠶也講究規律性,《昌言》中也明確的指出:“寒而餓之則引日多,溫而飽之則引日少”。

這些都足以表明,養蠶是門技術活,如果在養蠶的過程中蠶生病了,或者蠶繭的產量很低,那麼就要考慮靈活運用低溫條件,想要延遲卵的孵化時間,要在合適的環境下進行,可以增加一年左右的飼育次數,養蠶不是靠運氣的。

關於蠶,還有個有趣的傳說。我們都知道,蠶是節肢動物,但由於蠶的頭胸部和馬有些相似,所以古人編造了蠶是由馬變來的故事,把蠶和馬的關係緊緊相連,“馬頭娘”就由此而來,其形象是由一個長著馬頭的女子。後來人們在養蠶之前都會祈求“馬頭娘”,寓意有個好的收成。

蠶吃什麼?那就是桑葉。想要採摘新鮮的桑葉,就需要在晨起露水乾了的時候採摘,等桑葉乾燥之後就可以餵養蠶了。

從兩個女人因“桑葉”爭執到兩國戰爭的背景下,淺析中國養蠶文化

並且繭絲的質量還和桑葉的品種有關。在《分門瑣碎錄》上這樣記載:“雞腳桑葉華而薄,得繭薄而絲少;白桑葉大如掌而厚,得繭厚而堅,然每倍常。”

三、古人的養蠶風俗與藝術

1、傳說

關於蠶,還有個有趣的傳說。我們都知道,蠶是節肢動物,但由於蠶的頭胸部和馬有些相似,所以古人編造了蠶是由馬變來的故事,把蠶和馬的關係緊緊相連,“馬頭娘”就由此而來,其形象是由一個長著馬頭的女子。後來人們在養蠶之前都會祈求“馬頭娘”,寓意有個好的收成。

2、禁忌

古人在養蠶期間,也是有禁忌的。比如在養蠶的時候,古人會用紅紙寫上“蠶月知禮”貼在門上。這時候是不允許外人來訪的,就算朝廷要挨家挨戶的稅收,也禁止去蠶戶的家中,哪怕是懷疑有犯人在內也不許進。

從兩個女人因“桑葉”爭執到兩國戰爭的背景下,淺析中國養蠶文化

如果不懂得這些風俗的人亂闖進了養蠶的室內,人們會認為這樣非常不吉利。等人走之後,養蠶的主人會潑一杯水在外面,然後準備一些酒食在蠶室裡面祭拜,以祈求蠶神的原諒。

3、剪紙和泥塑

老鼠最喜歡夜間偷食,這也成了養蠶的一大危害。為了防止老鼠,古人會去集市上買來一些泥塑捏成的貓,或者用紅紙剪成貓的形狀,放在蠶室中,以求可以這樣抵禦老鼠前來。不過這樣的做法顯然是無用的,但是用剪紙和泥塑做成的貓形象,卻一直流傳在民間。

4、賽船

傳說農曆3月16日是蠶神的生辰,蠶神託夢給人們說因為蠶沒有桑葉吃,快餓死了,所以叫村民趕緊買多點桑葉,用船送去。後來村民就會在農曆三月舉行賽船,成了一種文藝活動。

5、藝術

自古以來,詩詞歌賦是人們抒發情感的一種方式。關於蠶的詩詞有將近一千多首。養蠶不一定就會豐收,有人歡喜有人愁,所以詩詞歌賦裡面有因養蠶而豐收的快樂,也有養蠶艱辛。但是蠶有功於人們,那麼在還人們沒有將文字創造出來,蠶的形象就已經被刻在了器皿上,當做一種裝飾。

比如河姆渡文化遺址中出土的骨盅上就有蠶紋。除此之外,還有山西出圖的陶蛹、漢代鎏金蠶和銅蠶、《採桑圖》中的婦女在桑園採桑等,這些都是由古人精心刻畫,許多畫家也將養蠶作為重點畫作的對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