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漫保公眾號貳早:壽險與重疾險共享保額的科學解釋

(我應該早轉的,不過現在你們可能再也噴不到了,因為平安福20已經改了)

以下篇幅均轉自漫保學院原條款調查局:

保險行業的謊言有很多,有小謊也有大謊。比如,同樣保費買更高的保額,這就是小謊,保哪些高發病更全面是中謊,而壽險和重疾險共享保額是坑人這可以算是彌天大謊了。

撒謊的目的很簡單,洗了腦賣產品,但是能在壽險和重疾險設計原理上撒謊,撒謊人應該是壞到根上了,因為這種話的本質與跟一個孩子說“你爸不是你親爹,你是你媽一個人的傑作”有異曲同工之處,下面,我們在設計原理和形象比喻兩個方面說一下:壽險和重疾險共用保額為什麼是一種基本保險原理。

轉自漫保公眾號貳早:壽險與重疾險共享保額的科學解釋


轉自漫保公眾號貳早:壽險與重疾險共享保額的科學解釋

一、人壽保險的設計依據

雖然都叫保險,但是人壽保險和財產、健康保險並非一家人,甚至可以說沒有什麼血緣關係。財產、健康保險是對於“出險”這件事情是否發生進行對賭,而“出險”是可以發生的,也可以不發生。

這就是最單純的狹義的“保險”。

人壽保險的“死亡”為基本標尺而設計的一種金融工具。“死亡原因”是在身故後進行統計的,這只是一個事後的結果值,並不能反映死亡原因的自然分佈規律,任何微小的社會事件都會導致在一個時期或一個區域內的死亡率產生明顯變化,因此使用死亡原因或死亡率進行壽險設計並不科學。但是“死亡”是每一個人都必須發生的事,統計到所有人的死亡時間,制定覆蓋更大範圍人群的死亡年齡分佈表,再對於某一個人發生死亡時間的早或晚進行對賭,這種精確率則遠遠高於使用死亡,因為不管死亡原因和某個區域死亡率是否變化,人口整體的平均壽命是較為穩定的。

二、重疾險與壽險是天生的血親關係

重疾險在設計之初是否是參照了當地重疾的發病率?這個不得而知。相信保險設計者都會明白一個道理:疾病的發生、確診、發展都會隨著地區、時間、醫療水平、富裕程度等諸多因素變化,因此使用發病率設計重大疾病保險,是一件十分冒險的事情。甚至根本沒法找出一個可以信服的、穩定的發病數據進行精算支撐。雖然發病率難以統計,但是有一個指標還是能夠反映出自然規律的,那就是“因患某種疾病死亡的人群的平均發病年齡”,絕大多數疾病都與年齡有關。

因此壽險與重疾險是血親,是父親與兒子的關係,而不是兄弟之間的關係。

三、重疾險設計的依據

觸發壽險理賠的因素是“死亡”,而觸發重疾險理賠的因素是“病程(疾病發展到某一狀態)”,因此如果把重疾險理賠的因素假設為一種“特殊的死亡”,這種“特殊的死亡”時間一定要比“自然死亡”時間早很多。

這個死亡提前量被稱為額外死亡(缺陷體的死亡),進而統計出“額外死亡率”。

重疾險的定價依據就是基於“經驗生命表”+“額外死亡率”。

轉自漫保公眾號貳早:壽險與重疾險共享保額的科學解釋

使用正常的“經驗生命表”設計的產品就是壽險,在此基礎上使用因重大疾病導致的“額外死亡率”設計的產品叫“附加提前給付重大疾病保險”。

“提前給付”的正確解釋是“壽險(死亡)利益(因重大疾病)提前給付”。

因此可以說,重疾險必須依附一個壽險而存在,否則就無法被設計出來。

這個原理很像:如果你想蓋一個兩層樓,就必須先把一層樓蓋好,在一層之上加蓋二層,不可能凌空只建一個二樓,這違反自然原理。

並非只有中國的保險才會設計“附加提前給付重大疾病保險”,全球範圍都有,它的英文名稱叫:accelerated death benifit rider。

絕大多數,看好,是“絕大多數”,也就是說中國人壽、中國平安、太平洋、新華、泰康、太平、友邦……太多了,除了幾個互聯網保險公司外,其他的保險公司幾乎全部使用“壽險+提前給付”的設計模型,你覺得他們都坑?

四、為什麼有些重疾險沒有壽險責任?

這很簡單,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會因為重大疾病進行壽險提前理賠,還會有相當大比例的人在死亡時達不到重大疾病所規定的程度,將這一部分人的死亡理賠幾率去掉,保險產品的理賠風險就大大降低了,自然產品也便宜了。

如果說包含死亡責任的重疾險是一個“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的別墅,那麼無身故責任的重疾險就是一個一樓被竹竿架空的竹樓。

因此,無身故責任的重疾險是被閹割了,而不能說帶提前給付重疾責任的壽險是搭配銷售。

轉自漫保公眾號貳早:壽險與重疾險共享保額的科學解釋

五、不帶身故責任的重疾險除了便宜,還有什麼好處?

好像還真沒什麼好處了,不過保險公司的好處卻不少。死亡是一個必然發生的事件,因此包含死亡責任的重疾險理賠概率為100%。

而人的一生中,發生保險合同中所規定的的重大疾病,並且達到理賠的醫學標準的人遠不足所有死亡人口的50%,因此即便無身故責任的重疾險便宜了很多,但是被保險人獲得理賠的概率也相應減少了更多。理賠比例減小的幅度一定大於保費減少的幅度。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所有的保險公司都希望能夠收取高額保費,之所以在自家重疾險產品中去掉身故責任,唯一的目的就是希望用價格來提升競爭力,而價格的降低一方面會帶來重疾險醫學品質的降低,更一方面由於盈利能力低下,導致保險公司運營出現不可控風險。

所以除非在經濟上較為拮据,一般不要輕易購買非常便宜的保險。

轉自漫保公眾號貳早:壽險與重疾險共享保額的科學解釋


轉自漫保公眾號貳早:壽險與重疾險共享保額的科學解釋

結尾

我寫了不少東西,大家經常說看不懂,我也很苦惱。重疾險和壽險的關係,應該是所有理論中最難最深的,所以本文我還是寫成了一篇淺顯的科普。

幾個月前,我已經講重疾險設計與定價的數學模型推導出來了,一直想有機會跟大家分享,這種事情不要在公眾號裡做了,有興趣的可以給我留言,我們找機會在線下慢慢聊。

堂堂正正的說實話,詳細調查,理性發言,有了調查才有發言權。

無良造謠自媒體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造謠的公眾號永遠是個人號。

因此被傷害的保險公司也難以向個人號發起誹謗訴訟。

他們在抖音中永遠也不敢以真名或真實公司出現,所以說小人永遠是躲在角落裡暗箭傷人。

這一切的目的就是混淆是非、攪亂市場,達到銷售的目的罷了。

世間只有一個真理,如果造謠媒體說的是真的,那麼所有保險公司都犯了金融詐騙罪。

如果犯了金融詐騙罪,政府不查處,公安不逮捕,要麼是政府有問題,要麼就是造謠自媒體有問題。

我相信這種人活不長,這種靠造謠伎倆的公司,即便估值再高,也是一場泡沫。

我相信誠實的力量,相信所有人都希望瞭解真相,信息不對稱只是暫時的,我想做的事情就是把每一個細節都能儘可能通俗、科學的講給大家聽,你們無怨,我則無悔。

讓一切知情權屬於人民

要了解保險的意義和更好更專業的瞭解保險內在,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貳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