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清华985学霸,如何高效管理时间?这3个方法,你必须知道

1.

如果你有一个哥哥从小和你一起长大,一起学习玩耍。长大后,他成了亿万富豪,而你却只能到处流浪在底层艰难度日,你会是什么感受?

这是纪录片《富哥哥穷弟弟》的真实故事。

哥哥伊凡和弟弟大卫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父母的收入尚能养活两兄弟。

哈佛清华985学霸,如何高效管理时间?这3个方法,你必须知道

他们的衣食住行都很一样。唯一不同的是,因为弟弟更小一些,妈妈就格外疼爱弟弟,总让哥哥让着些弟弟。

所以哥哥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把时间花费思考怎么“赚钱”这件事情上,去打零工,21岁赚到了100万美金,然后创业,35岁就成为了身价千亿的富豪。

哈佛清华985学霸,如何高效管理时间?这3个方法,你必须知道

弟弟因为只想着靠家人,变得越来越懒散懈怠,整天游手好闲,最后连大学都没有考上。以至于人到中年时,和哥哥仅一岁之差他只能做一个流浪汉,靠捡垃圾为生。

哈佛清华985学霸,如何高效管理时间?这3个方法,你必须知道

哥哥把时间花费在积累社会经验、在不断地尝试中自我学习,而弟弟却肆意挥霍时间。

因此很戏剧地在同样一个家庭里,看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而

他们唯一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对时间的使用。

就像时间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

时间是一个人最稀缺的资源,但也是世界上最公平的资源,每个人都只有24小时。把握好时间,就等于握住了命运的钥匙。

但遗憾的是,似乎很少有人是对自己的时间管理满意的——

早上起不来,没时间看书;

加班太晚,没时间学习;

周末聚会太多,没时间听课......

也尝试过去参加各种早起打卡社群,又或是所谓的番茄钟时间管理法,但往往坚持了几天之后,就不了了之,生活也又恢复到无秩序的懒散或无意义的忙碌之中。

哈佛清华985学霸,如何高效管理时间?这3个方法,你必须知道

其实想要真正管理好自己的时间,我们需要先搞清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为什么我们的时间不够用?

为什么我们要早起?

为什么明明知道自己不该玩手机,却还是浑浑噩噩过了一天?

这其实是因为:很多时候我们过于把重点放在时间本身,而忽略了关注自己的想法。

比如早起,很多人看到类似《4点钟起床》之类的书籍,就兴致勃勃想要早起,想要拥有更多的时间。

但是问题是,你为什么要早起呢?

是为了多一点时间锻炼?

还是多一点时间看书?

还是多一点时间练习写作?

知道自己为什么(WHY)要做这件事的时候,你才会知道如何做(HOW)和做什么(WHAT)。

哈佛清华985学霸,如何高效管理时间?这3个方法,你必须知道

就拿我朋友敏敏来说,她一直不是我朋友圈里自制力很强的那类。“晚睡晚起”,是挣扎了近3年都没能撕掉的标签。

但是几个月前,她突然开始每天早晨7点,准时在朋友圈晒学习达尔文英语的打卡图,到现在已经快坚持了100天。

被问到原因时,她和我说,上头委派了一个国外合作项目,为了看懂资料不得不学英语,但是平时要加班完全没时间,只能早上起来学。

“以前总听别人说要早起,也不知道要做什么,偶尔起来跟风尝试冥想都会睡着,但是现在一想到之前不会英语,只能把客户让给别人的尴尬,就突然起得来了。”

说到底,时间管理,其实就是管理自己。


2

我们经常会见到一些有意思的现象——那些忙碌的人,反而有时间做更多的事情。

一个哈佛学霸,曾经分享过她在学校里遇到的那些,能够“把每天都活成48小时”的牛人:

同学唐优,班里的学习楷模,组织各种学习活动;几乎不落下任何一个party,但哪怕在另外一个州party到凌晨5点,第二天早上7点照样雷打不动给全班同学发课业相关事项提醒;

同学阿飞,在伦敦做一个startup,融资,招人,扩张业务,进展顺利

;这个学期又在学校的school project做了一个startup,pitch competition拿了第一名;

同学Jane,不但是公认的学霸,还是美国某个人气歌手的乐队鼓手,上学期还参加了巡回演唱会,是真实存在的才艺双全。

大家看到他们的时候,很容易就会开始浮现出从小看过的各种励志传记,比如科比那句经典的名言“你见过凌晨四点钟的洛杉矶吗?”

可是,他们的style,却好像跟那些励志故事里每天只睡n(n<5)个小时,遵守严格的时间表,杜绝一切娱乐活动的形象不是很相符。


哈佛清华985学霸,如何高效管理时间?这3个方法,你必须知道


他们到底是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的?

时间管理达人Laura曾在自己的TED分享中提到,自己采访过一个很忙的人——她管理着一个12人的小公司。还有6个娃要照顾。

一开始她说自己没时间接受采访,反而出门徒步去了。当Laura最终联系到她时,她说:

“听着,劳拉,我所做的一切事情,我花的每一分钟,都是我做的选择。

“与其说“我没有时间做X, Y, Z” 不如说“我不做X, Y, Z 是因为这些不是我的优先事项”

这才是更准确的解释语言。

我也可以告诉你:我没有时间去打算窗帘上的灰尘,但这不是真的。如果你给我10万美元,让我去打扫,那我立马就可以去做。

所以说,时间管理的本质,就是自己的选择。

说了这么多,具体该怎么做呢?

1.选出最重要的3件事情

美国最大的问答网站Quora上有一个针对时间管理的假设,能很好地说明绝大部分时间管理中存在的困境:

每个人都是一个绝地武士,要出发去拯救公主,公主在失火的建筑中等待着救援,坚持不了太久。

不幸的是不断有帝国突击队的成员来袭,尽管你希望能尽快赶去营救公主,而敌人却在不断涌现,如果不反击就会被打死,如果你恋战就无法援救公主。

公主代表着每个人心中的梦想,等候太久就会被火海吞没。

我们总是疲于应付一件又一件当下的“紧急事件”,而让自己陷入时间的陷阱之中,让时间管理了自己。

但如果我们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

今天做什么才能让明天更好?现在做什么能够让未来更好?

就可以让自己,从这种“忙到没有时间成长”的状态中解脱出来。

第34届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曾针对这种时间管理理念,发明了一套任务优先级框架。

哈佛清华985学霸,如何高效管理时间?这3个方法,你必须知道

每天开始前,不管你有没有待办事项清单或者日程表,都要想一想:

如果今天只做一件事,那我做哪件?

我最终的目标是什么?

这里面有哪些任务能够帮我完成我最终的目标?

就拿很多人在工作中的状态来说,大多数人在工作中很容易被各种“紧急任务”打扰,同事让帮忙处理一个数据,领导让提交一个文件,但如果我们从更长远一点的目光来看待这份工作:

我来这家公司是为了工资?是为了稳定地晋升?还是为了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学习、完成一个满意的作品、了解各个工作环节已帮助自己今后创业......?

每天在安排计划任务之前,考虑一下这个问题:我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再具体一点,我每天(周、月、年)最重要的3件事是什么?

然后根据轻重缓急,在每一天中去安排各种任务的优先级,这样才能让时间的使用,真正成为一种“投资”。


2.高效利用你的时间

>>凑出整块的时间

每天(周、月、年)最重要的3件事,通常也是最具挑战性的任务,完成它们耗时耗神,没有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很难高效率地实现。

心理学家荣格在远离世俗的村庄工作,发表了重要著作《心理类型》;

导演伍迪艾伦,所有的写作都不受电子设备的干扰,坚持在打字机上完成;

JK·罗琳在写《哈利波特》期间,远离社交媒体......

无论是谁,都只有在一个整块的无人打扰的时间里,专注投入,才能高效地做好一件事。

我们虽然很难像这些名人一样,为自己创造出一个远离世俗的空间。但我们可以早起或是提前半小时到办公室,关掉手机,忽略电子邮件.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尽可能多的重要3件事,在此期间,必须对一切浪费时间的活动说“不!”

当别人打扰你的时候也请学会说“不”。如果事情不紧急,告诉他们“现在我在忙,稍后我会主动联系您”。

然后在今日待办清单上加上一条:联系××。等到完成“3件重要任务”的挑战后再去集中处理即可。

之前采访过一个上班族学霸,学习的秘诀不过一条:每天下班回家之后,告诉家人自己要学习,不希望被打扰,然后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学个1小时。

如果某段时间要加班,就早上6点起床,学一个小时,再洗漱为家人做早饭,然后出门。

完整的一段时间,让他得以高效率地吸收学习到的知识,在规律的进步中不断坚持。

>>利用好碎片化时间

因为个人的自律导致工作间断等,一天下来,时间很难被凑成整块的,但碎片时间对于一个人的学习成长是非常重要的,知识我们不知道该如何运用。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每天的时间都是相对规律的,比如上班坐30分钟的公交、排队领餐、等电梯......我们可以为碎片化场景,适配相对应的任务。

比如上下班的路上,可以做一些难度不高的学习,比如听一期播客,或者看一个学习视频。

就拿我来说,上下班一般是走路,比较悠闲,所以会拿出软件学个十几分钟,下班路上再学十几分钟,一天的学习打卡就完成了。

又或者是思考当天的工作安排,总结复盘当天的经历,把路上的时间当作是家和工作的缓冲地带,梳理自己的状态。

又或者是像中午饭点的排队时间,就很适合看各种交流平台上的好文章,例如微信公众号上的文章。

在日常生活中,你可以浏览这些文章,看到吸引自己却来不及看的,就存档放到云文件夹中,记上一个标签,找一个完整的时间段集中吸收。

如果是晚上在等别人吃饭的碎片时间里,就可以看一些比较轻松不需要过脑的信息,让自己的大脑稍微放松一下。

懂得把碎片化时间归类,然后在具体场景中考虑能够做的事情,这才是碎片化时间地正确打开方式。


3.真正的聪明人,都善于休息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有些困惑,一直让自己处于这种高强度的时间管理中,有必要吗?

时间管理,当然不是一味地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到自我提升中,而是要懂得劳逸结合。

《周刊报道》有一篇文章的作者Alex说到,很多人听说过一个人需要10000小时的刻意练习才能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但是大量名人每天只工作4小时,而每天刻意练习的数量也是有上限的。

他认为要控制刻意练习的时间,还要学会刻意休息。

前段时间看到身边一个很优秀积极生活的朋友,患上了抑郁症。他的日常基本是:

每天都能高效地完成工作、回家健身1小时,看自我提升的书籍、11点睡不赖床,就连上厕所的时间,他都用来思考工作的问题……

刚开始进入这种生活状态时,他也是充满了成就感,但几个月后,他就开始整夜整夜地失眠,白天醒来也不想起床,不想吃饭,不想见人,什么都不想做。

心理医生告诉他,这些都是抑郁的症状——症结恰恰就是多数人所向往的“自律”与“高效生活”。

而真正高效的时间管理,恰恰是老生常谈的“劳逸结合”。

朋友圈盛传的清华特奖大学霸的日程表一个个看下来,你会发现他们每天的行程里都有一项“休闲项目”,有人是刷古装剧,有人是听歌,还有的是跟室友聊天。

哈佛清华985学霸,如何高效管理时间?这3个方法,你必须知道

图片引用自清华研读间

对他们来说,休息跟学习、工作一样重要,是要写进日程里好好执行的。

在一天的劳累后,如果可以按下“放松”按钮,让自己没有负担地娱乐放松,就能够在精神上充满电、迎接第二天的任务,形成良性循环,执行力也会越来越强。

而且,懂得在任务最吸引自己、最投入的状态中停下来,这样在下一次投入时记住的只会是停下时“意犹未尽”的感觉,而不是一想到要投入工作就觉得痛苦。

所以说,真正的聪明人都很舍得让自己休息。

总结一下,时间管理的高手都要掌握以下3个要点:

1.根据自己的想要达成的目的,选出你认为最重要的3件事,并根据任务的轻重缓急,来安排时间的分配。

2.高效利用的你整块时间和碎片化时间,在整块时间中排除外界干扰专注投入,碎片化时间则根据你的生活场景,预设好你要分配给那个时间段的任务。

3.聪明的人都懂得休息,时间管理绝对不是无止境压迫自己的自律,而是劳逸结合。

我是辣椒,希望今天的文章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