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如果在鸿门宴中杀了刘邦,那项羽会当皇帝吗?能建立什么朝代?

小易谈历史


历史上刘邦在“鸿门宴”死里逃生一直被项羽的粉丝以及不喜欢刘邦的人引为恨事,他们认为,如果不是猪队友吃里扒外的项伯几次三番阻挠,再加上项羽自己优柔寡断,那么历史必将改写,项羽将会建立属于自己的大一统王朝。

的确,如果项羽在鸿门宴的时候杀了刘邦,那么就不会有后来的刘邦建立西汉。

但是,项羽可未必能如部分人所愿统一天下,即便刘邦死了,但当时他的基础团队已经成型,也有了一定的根基和声望,刘邦死了之后,张良萧何这些人完全可以拥立刘邦的儿子,或者干脆吕后辅政,刘邦的势力依旧还在,而且因为刘邦的死还会激起众怒,让刘邦团队的凝聚力更强。

反观项羽,他当时虽然是诸侯联军统帅,但这伙人都是貌合心不合都有自己的小心思,他们的军队都牢牢把控在自己的手里,直属项羽的只有以江东弟子为核心的楚军最多十万人,而当时的刘邦也有十万之众,或许正面打不过项羽,但也不会输的太难看,一定是两败俱伤。

杀了刘邦之后,你们觉得那些围观的诸侯还会听项羽的吗?

到时必定诸侯离心,就更加不可能帮项羽打刘邦了,躲开还来不及呢,赶紧回自己的地盘组织防御以备项羽才是正事。

所以,即便项羽在“鸿门宴”上杀死了刘邦,并在后续打败甚至消灭了原来刘邦的势力,但是他自身的损失也一定非常惨重,还有各路诸侯在一旁窥视,更大的可能是维持长时间的诸侯割据,最后也许会有一方胜出,但未必是项羽。

项羽只可为军事统帅,但绝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首领,他致死都看不清大局,死前还认为是“天要亡我,非战之罪”,“时不利兮骓不逝”,“虞姬虞姬奈若何”!


历史痴


项羽已经建立“朝代”了,国号“西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汉王朝建立之后,汉高祖刘邦彻底抹去了“西楚”政权的正统地位,给后人造成了秦王朝之后就是汉王朝的错觉。实际上,“西楚”政权是事实存在的,而且长达四年之久。其间,刘邦名义上也是“西楚”政权的臣,是“西楚”政权的汉中王!

项羽为何不称帝

不是项羽不能当皇帝,而是他不愿意当皇帝。秦灭六国一直是项羽心中抹不去的痛,曾经贵为楚国贵族的项氏一门在秦灭楚之后,辉煌不再!项羽家族这一支也彻底沦为了平民。秦始皇和他皇帝的身份在项羽心目中是“灭国”的象征,项羽从内心里对皇帝这个尊号多少是有些反感的。

再者,项羽起兵之初就一直奉后来的义帝熊心为“正统”,而他自己也是义帝所封的鲁公。虽说“天下已定”、但并不太平,地方实力派们都在蠢蠢欲动,这其中就包括刘邦。后来项羽派人杀了义帝熊心,尚且被刘邦拿来大做文章,如果这个时候项羽称帝,会引发怎样的连锁反应,可想而知。因此,在天下基本平定之后,项羽虽然站到了“皇帝”的位置上、大封诸侯,但却始终没有称帝,只给了自己一个西楚霸王的名号,大概其就是诸侯中的霸主之意。说白了,项羽是在缓和内部矛盾,一个皇帝名分,虚名而已、根本无须急于一时。西楚霸王已然凌驾于所有诸侯王之上了,与皇帝何异?无非一个虚名罢了……

项羽这个人是典型的六国旧贵族之后,他的心里一直有一个分封天下的梦,他内心并不完全赞同秦国乃至秦王朝实行的郡县制。换言之,项羽并不那么想当皇帝,他更想当“周天子”!在天下基本平定之后,项羽大封异姓诸侯王实际上也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项羽的这一想法。

如果杀了刘邦,项羽会当皇帝吗

即便项羽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也并不意味着他就真的可以取代后来刘邦的地位。前面已经说到了,不是项羽不能当皇帝,而是他不太愿意当皇帝。当然,在未来政治形势需要的情况下,他会不会当皇帝,这个也很难说。但短期内他应该不会称帝,因为新“周天子”的身份对于项羽而言还是相当“志得意满”的。

再者,彼时天下诸侯远不止刘邦一家,至少韩信就够项羽好好喝一壶的!虽然韩信的齐王不是项羽所封,但“楚汉之争”期间韩信作为诸侯之一的实际地位已然形成了。韩信之所以一直没有反汉自立,一个最大的因素就是他缺乏自己的班底。说白了,韩信带出去灭齐、包括当上齐王之后麾下的军队,实际上都是刘邦的旧部,至少直接统兵的将领大多都是。韩信拥兵自重,这些人或许还能够容忍,毕竟他名义上还姓汉。可一旦韩信反汉自立,他还能调得动曹参这些刘邦的旧班底吗?不言而喻。

可是,如果项羽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呢?刘邦那些旧部会不会推出韩信呢?这个可能性还是相当大的,与其作鸟兽散,倒不如推出能力较强的韩信,作最后一搏,不是吗?如此一来,刘邦虽然死了,但项羽还是要面对第二个“刘邦”。韩信虽然在政治上比刘邦差得太远,但军事上却是“当世无人能敌”!再加上张良等人的辅佐,真要是干起来,项羽恐怕还真未必是韩信的对手。虽说韩信将来未必真的就能成就一番帝业,但把项羽拉下马或许还是可以做到的……

即便当上皇帝,项羽恐怕也坐不久

不可否认,在汉王朝建立之后,关于项羽的很多文字记录被人为“修饰”过了。现而今我们在《史记·项羽本纪》里看到的那个西楚霸王未必就是真实历史上的西楚霸王项羽。但是,项羽这个人刚愎自用、好大喜功恐怕也并不完全是空穴来风。从某种意义上讲,项羽其实很像秦始皇,他们身上都带走浓重的战国旧贵族气息!试想,即便项羽真的当上了皇帝,难道他就不会成为第二个秦始皇吗?恐怕真的很难说。

可秦始皇好歹建立了真正大一统、实行郡县制的王朝,项羽建立的“西楚”政权是什么?类似于周天子时期的“松散邦联”!春秋战国时期的数百年战争和汉王朝初期的异姓诸侯王之乱已经用事实证明了这种政治体制的不合理性。即便项羽当上了皇帝,如果不改变这种分封制,到头来他建立的“西楚”政权同样无法拜托周天子当年的窘境!就算项羽活着时可以依靠自身的强势维系帝国的存在,在他百年之后,“西楚”政权恐怕依然无法拜托分崩离析的命运……

综上所述,即便项羽在鸿门宴上杀掉了刘邦,鹿死谁手恐怕依然是和未知之数。项羽当皇帝容易,其实在自封西楚霸王时他就有当皇帝的实力了。可问题是,项羽从战略布局的根子上就犯下了致命性的错误,他根本就不应该恢复早已被时代抛弃的分封制!加之项羽本身性格上的诸多问题,即便他当上了皇帝,恐怕“西楚王朝”也很难拜托秦王朝三代而亡的“魔咒”……


农民工歪说历史


如果时间可以倒流,相信项羽一定会后悔自己放过了刘邦,那么如果鸿门宴的结果是项羽杀了刘邦。那么如果项羽获得楚汉之争的胜利之后会建立怎么样的一个朝代呢?

朝代特点一:设立分封制度。项羽是贵族之后,那么为了延续家族的荣耀,他应该会设立以周朝的分封制为标准的制度。若封项羽为西楚霸王,那么他的氏族家族中将会有其他的十八位诸侯王出现一起来巩固势力。

朝代特点二:被刘邦割据一定的势力范围。与项羽过于高傲的性格不同,刘邦的座右铭大概就是好死不如赖活着,只要活着就还有希望。我们可以从刘邦在鸿门宴中的表现,真切地看出刘邦在逃跑这一方面做得驾轻就熟,项羽很大可能是杀不死刘邦的。那么活下来的刘邦,一定会像一只蚊子一样嗡嗡嗡地骚扰着项羽,属于项羽的势力范围也会被刘邦割走一部分。

朝代特点三:疏于内政管理。从历史上我们可以发现,项羽的人才资料库里精于内政管理的人才比较稀缺,相反则是以舞刀弄枪的将士为主,这就导致如果建立了大楚王朝,那么在内政的管理方面是比较困难的。

朝代特点四:遍地为诸侯。依据项羽非常重情义的性格特点来看,在打败刘邦之后,他应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封赏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们,那么就可能会演变成遍地是诸侯的景象,而这并不利于王朝的统治。





速看历史剧


历史无法假设,但是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项羽的功败垂成,特别是英武帅气几乎满足了女孩一切美好想象的一代西楚霸王,竟然会败给一个年过不惑的地痞流氓,简直是可忍孰不可忍。

然而,项羽并非想象的那样美好,刘邦也并非认为的那样不堪。在大局意识之上,刘邦确实能甩项羽好几条街。

鸿门宴后,为了避项羽的锋芒,刘邦退出关中,让出了已经收入囊中的咸阳。此举虽然示弱,但是却获取了项羽的信任,平添了项羽的目空一切的傲气。而后,项羽率领诸侯大军入城,纵容自己的部下烧杀抢掠,咸阳城顿时哀鸿遍野。这还不能让其尽兴,抢掠一番后的项羽,着人火烧咸阳城,大火连续少了三千三夜才熄灭。

从这里其实就能看出,如果项羽自己准备成就帝王之位,这些归顺的百姓理所当然成为自己的子民。活着的百姓自然能比死了的百姓产生更大的效用。然而,项羽却不这么认为。狭隘的仇恨迷蒙了他的眼睛,凡是秦朝的一切,他都要摧毁。用强势去令天下臣服,这其实和暴秦并无二致。

如果说这仅仅是他对咸阳城百姓如此,那就大错特错了。在起兵阶段,几乎每攻下一城,类似的一幕都要上演。这也就是为何人们总是认为他不过是一介莽夫,眼中仅仅盯着金银财宝这些身外之物,而对成就一世霸业,黄袍加身成为一国之主的前景,并未多上心。

最令人大跌眼镜的则是在咸阳烧杀抢掠之后,他竟然令大军带着抢夺来的财物浩浩汤汤的回到彭城。

彭城是其发迹的地方,但是却并非铸就都城的最好地点。而项羽回彭城同样不仅仅是为了建都于此。

在《史记·项羽本纪传》里记载:“富贵不归故乡,如锦衣夜行。”楚霸王项羽攻占咸阳后,有人劝他定都,可因为思念家乡,项羽急于东归,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

明白了吧,项羽急吼吼的回乡不过是为了在自己的乡亲父老面前炫耀一番。如此格局,又怎么能够成就大业?

如果说这只是他的人品存在障碍,格局不够宽广,那么接下来他的做法简直让人目瞪口呆。

定都彭城之后,他便分封诸侯,并称自己为西楚霸王。

论道理而言,当时天下几乎项羽一家独大,那么不该是称帝才对吗?千古一帝的位置虽然没有了,但是开辟一个王朝应该没有问题吧?项羽竟然仅仅想做一个霸王。这还不算什么,竟然开了历史倒车,分封诸侯。和实行了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的情始皇简直背道而驰。

开了历史倒车的项羽果然没坐稳几天位置,一年后,十八路诸侯为了利益又开始了火并。天下再次陷入混乱之中。

所以,对于项羽而言,其冲锋陷阵是一把好手,但是让其成就帝业,却着实难为他了。


Crazy历史


人生有命,富贵在天!项羽蛮横、狂妄自大、刚愎自用!注定灭亡、没有皇帝命,而刘邦广揽人才、知人善任!放手让部下随时应变、大胆决策,由弱变强终获全胜,天下归汉实属必然!



泰安方圆


谢谢你的问题!

查阅《史记》等相关历史文献,通过分析秦末时期的相关记载,我觉得即使项羽在鸿门宴杀了刘邦,项羽也不会当皇帝。原因如下:

一、项羽没有当皇帝的心思

实际上把秦王朝推翻以后,项羽团队已经是实力最强的军队,当时就有资格称帝,刘邦还不敢和他叫板。但是项羽却选择了分封天下诸侯,要衣锦还乡当楚霸王,没有听韩生“

居关中而阻四塞”的建议。有人可能会认为当时还有个被尊为“义帝”的原楚怀王芈心在,项羽还好不好意思称帝。可没过多久,项羽就把“义帝”杀了,他还是没称帝。

由此可见,项羽的心思没有放在当皇帝这件正事上。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史记•项羽本纪》

第二、杀了刘邦,汉军不会亡,甚至可能会更强

去参加鸿门宴的人是:刘邦、张良、樊哙、夏侯婴、靳彊、纪信以及其他随从。鸿门宴上如果真的动起刀枪,这些人肯定都会玩完。虽然张良死的很遗憾,但是萧何还在。要么萧何自立率领汉军,要么让幼小的刘盈当汉王,自己摄政,总之,基本上萧何说了算。刘邦在当皇帝后论功劳,把萧何摆在了第一位,认为他是指挥牧羊犬的猎人。可见萧何的能力非常强,而且韩信也是因萧何的赏识而有用武之地。

另外,鸿门宴之后刘邦和项羽打的第一仗是彭城之战。由于刘邦的骄傲自满,又恢复到入关前的“妇女有所兴,财物有所取”的放荡状态,导致五十六万被项羽三万人打败,汉军死了几十万人,尸体把河水都堵了

这一仗打的损失惨重啊,后面还是萧何重新招兵买马才振作起来的。所以说刘邦在鸿门宴之后拖了汉军的后腿啊。由此可见,没了刘邦,在萧何韩信的带领下,汉军可能会更强。

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闻之,乃引兵去齐,从鲁出胡陵,至萧,与汉大战彭城灵壁东睢水上,大破汉军,多杀士卒,睢水为之不流。《史记•高祖本纪》

三、项羽残暴不公,众人不服

他觉得碍眼,把“义帝”芈心给杀了,引起了众怒。另外我觉得这也许是和范增闹分歧的开始,毕竟是范增提出的建议立芈心为王的。后来项羽又杀了韩王,这让诸侯们由之前的怒转变成了恐慌、害怕,渐渐的,大家就想叛变了。于是,由齐王田荣公开造反引发的乱局一发不可收拾。

趣义帝行,其群臣稍稍背叛之。《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为天下宰,不平。《史记•项羽本纪》

以上是对外,对内也同样不公平,让亲戚朋友分得好地方,而打仗厉害的钟离昧等人却没分到啥好处,最后连范增也跟他闹掰了。

这些残暴和不公平,都是项羽自发的天性,和刘邦没啥关系。

四、总结

从以上分析来看,项羽自身事业理想不在当皇帝上;刘邦鸿门宴之后拖了汉军一次大后腿;项羽对外处事不公,对内分赃不均。所以,如果鸿门宴项羽真的杀了刘邦,项羽的结局也不会变。

别人的好歹,不会影响你的成败!想要成功,必须自身变强!

{吉橙加盐 味道更甜}

创作不易,记得添加关注哦(´-ω-`)


吉橙加盐


除了鸿门宴,项羽还有很多机会杀刘邦,但他没有。

所以鸿门宴不杀刘邦和他能不能称帝没关系。

他楚怀王都敢杀,秦王都敢杀的人,只是封自己做西楚霸王的人,胸无大志吧,心中没有天下,只有楚国。怎么能做皇帝,建立自己王朝呢。


国民往事儿


说到项羽,用几个词大概可以概括:勇武轻狂、胸怀大志、刚愎自用、任性多疑……項籍出身楚国没落的旧贵族,战场上的项羽骁勇善战,豪气盖世,叱咤风云。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以寡击众,全歼秦军主力;楚汉之争中,项羽破田荣、救彭城、救荥阳、夺成皋,一生大战数十次,百战百胜…在这些耀眼光芒的背后,却又隐藏着他的诸多缺陷,项羽缺乏远见,自持功高轻视诸侯,导致他缺少同盟,他又嫉贤妒能,不善于任用贤才,他还缺少战略家的眼光,不纳良言,屡次三番失去大好的机会!如果项羽在鸿门杀掉刘邦,他依然不会做皇帝,在后人的眼里刘邦是个可以和项羽争夺天下的枭雄,可在当时的项羽眼中,刘季不过是和其它诸侯一样,对他丝毫构不成威胁的土鸡瓦狗而已。当时刘邦的存在,并不能影响项羽对是否称帝做出决策。项羽是一个悲情式的人物,又是一个矛盾体,在世人眼里,他生性残暴,愤怒时狂暴如虎,坑杀数十万秦军,憎恨时大肆屠杀敌方军民,流放并杀死了主上怀王熊心。但另一面的项羽,他宽厚对待同伴,礼遇长者,他铁骨铮铮,即使四面楚歌也打不到他,面对爱姬又柔情刻骨。项羽身上刻着很深的旧封建贵族的烙印,有时表现出近乎绅士君子的丰度,所以说即使没有什么力量去阻挡,他自己去称帝的可能性也很小,他的内心里,只想去做那个虎视天下,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他宁可在漳水河畔,一身征尘,踩着万千尸骨,让诸侯将相颤抖着膝行来见,也不愿在王宫内庭,销金帐中耗尽一生!如果说非要我们的英雄称帝,那么我猜想霸王所建立的朝代,也会近似东西周的社会制度,以分封制为基础,围绕着楚国在恢复旧有六国的同时,新增一些为奖励功臣亲信,而建立的小国。因为项羽从小开始,就被叔叔项梁寄予厚望,培养熏陶,立志恢复旧贵族的思想和统治,他不会将比较进步,以集权制为核心的封建帝制发展下去,而更可能令国家退回到僵化守旧的分封制。如果那样的话,我想我们的霸王项羽,或者说皇帝项羽,只会因为逆势而为,很快被各种崛起的新生力量推翻,淹没在浩渺的历史长河中…………



近似无限透明的蓝1314


朋友们都挺喜欢项羽这个人,我也是喜欢他是个真爷们,喜欢归喜欢但对于他能成就霸业,开疆拓土当黄帝这一点我感觉有点不可能,因为从各个历史资料看,他都是一个自以为是独立独行,和谁都一副水火不相融点现象,有大智大谋,

如果让他冲锋陷阵绝对是一等一的高手,如若是安家定国确实缺少一些耐性,他和刘邦的格局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上,两个人都是起义刘邦的队伍越创越勇,人才越来越多而项羽在起义后每次战争中都烂杀无辜百姓,甚至屠城,烧杀抢夺给人民留下很不好的印象,失去很多人的爱戴拥护,从以上种种情况分析,他不可能当上黄帝,更不用说称号了。




亮亮1116800485020


对于刘邦来说,鸿门宴是改变了他一生的一次宴会。通过在鸿门宴上的一系列运作,刘邦得以活命,并放松了项羽对他的戒心,从而为他的统一之路做好了铺垫。

但是对于项羽来说,鸿门宴却只是其中一个不怎么要紧的宴会。就算项羽在鸿门宴上杀死了刘邦,也还会有别的人来当这个皇帝。总而言之,项羽他注定只能做霸王,而不是皇帝。

项羽的格局太小

刘邦在拜韩信为大将军之时,韩信曾经对项羽进行过点评。其中有一句话令我尤其印象深刻:“项羽待人和蔼可亲,十分温和,但是一旦等到项羽封官的时候,他却宁愿将官印棱角都磨光滑了也舍不得给人家,此乃妇人之仁。”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项羽连本钱都不愿意出,却指望别人为其卖命,岂不是太过于滑稽。付出和收获应该是成正比的,在项羽手下付出却得不到回报,自然也不会有人替他卖命。

楚汉战争打响之时,刘邦手底下的能人,例如韩信、彭越之类的人,刘邦眼睛都不眨就封他们为王。而在项羽帐下做事,不仅待遇差,还要时刻看着刘邦那边的人加官晋爵,是个人也知道如何选择。因此,项羽不能怪英布临时倒戈,而是要怪自己太过小气。

项羽格局小的地方还不止于此。

起义军灭秦朝以后,项羽已经成长为诸侯之中势力最强的,因此,接下来的分封也是由他指挥的。然而,他却凭借自己的一时之气,不仅将整个咸阳城烧毁,还将能够称王称霸的关中之地拱手让出,还提出了所谓“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之类的蠢话。

要知道,项羽可是出身名将世家,他不可能不知道关中之地的地理优越性。因此,我只能将他的这些行为归结为他的格局太小。

项羽太过自负

项羽小时候和大家一样,也不喜欢读书。但是大家是因为学习太枯燥而不愿意读书,而项羽则是因为看不起书中的知识才不愿意读书。

《史记》中记载,项梁在项羽小时候,教他念书,他不念,教他剑法,他也不学,教他兵法特倒是有兴趣,可是他只学了个大概就不肯深究了。

原因就是项羽认为自己天赋无双,比这些古人更厉害。

实话实说,项羽的天赋确实十分之高。这不仅仅体现在武力上,还体现在其兵法上。力能扛鼎就不说了,是形容项羽武力高超的。咱们来说一说其兵法上的造诣。

虽说项羽小时候不爱读书,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在兵法上的造诣。巨鹿之战前夕,众多诸侯都害怕强大的秦军只敢左臂上观,只有项羽及时地看透了形势,认为此时是击溃秦军的最好机会。于是,他斩杀宋义,亲自带兵前往巨鹿,并采取破釜沉舟之计在巨鹿之中大败秦军,成为了压垮秦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然而所谓的成也天赋,败也天赋,说的大概就是项羽。正因为项羽天赋异禀,所以他认为没什么事情是自己无法解决的。

于是,他在鸿门宴上放跑了刘邦(刘邦敢反,再打便是),在分封诸侯之时将关中之地大大方方地拱手让人。这一切的基础,都是建立在他对自己的自信上面的。

正如项羽在垓下之战说的那样:“今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结束语

因此,项羽性格上的缺陷,注定了他当不了皇帝,只能当一个霸王。就算他子啊鸿门宴上杀死了刘邦,也会有刘邦的后继者来统一天下,至于他项羽,注定只能是陪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