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制止孩子越想做,父母要警惕"白熊效应",让孩子远离"白熊"

有的小孩子在小的时候,好像是故意跟大人对着干,很多家长还认为这是叛逆,其实这也有可能是因为"白熊效应",如果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只能越管越糟。

家长不妨要多了解一下"白熊效应"及其原理,教育孩子就会有的放矢了。

越制止孩子越想做,父母要警惕

什么是"白熊效应"?

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魏格纳曾经做过一个心理实验,他=将实验者分为三组,第一组先"不要想白熊"然后"请想白熊",第二组要先"想到白熊"然后"不要想到白熊",第三组是"若是想到了白熊,请想红色汽车"然后"想象白熊"。

丹尼尔根据对实验者的脑电波测试后发现,第一组想到白熊的次数相对更多些。

这种现象被称为"白熊效应 "。

越制止孩子越想做,父母要警惕

家长的哪些行为,最容易让孩子被脑海里的"白熊"绑架?

1、越来越频繁的督促和嘱咐

如果孩子在早上起来的时候,妈妈不断的催促的话,"赶紧起床,一会儿堵车啦! "

孩子临走进校门前,会多次听到"不要上课和同学说话!""不要想着玩手机!"。

孩子回到家之后,父母总是把这些话进行唠叨很多遍,这些话会让孩子心里感到越来越烦躁。

越制止孩子越想做,父母要警惕

2、永不会少的批评或抱怨

孩子的行为一旦超越了家长的界限,批评机会接踵而来,"你看看你,说了多少次了,就不改,一点儿也不细心!"

这些负能量的批评或者抱怨的话,这样在孩子心里会累积过多的不自信因素,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不逆反才怪。

越制止孩子越想做,父母要警惕

3、从来没有的鼓励和肯定

有的孩子很难从父母的嘴里得到孩子的肯定和鼓励,在父母眼里,孩子只有越批评,才越能成长,所以对于孩子来说,家长们认为这是应该的。

如果没有了家长的鼓励和支持,孩子做事情的动力丧失,时间长了,家长也就会认为家长对其漠不关心,进一步会不听话了。

越制止孩子越想做,父母要警惕

想让孩子远离"白熊",家长试着这样做

家长指责孩子时,可以直奔主题,避免多余话语,孩子对于父母的反复唠叨总是感到心浮气躁,因此,当孩子犯错后,家长要干脆利落地指出孩子的错误之处,并且指明正确的做法,当孩子听懂的时候,就要适可而止了,不要对一件事情唠叨个没完,要相信孩子的自我辨别能力,过多的絮絮叨叨也是会损害亲子关系的。

越制止孩子越想做,父母要警惕

"白熊效应"是经常存在的,但是家长可以提高警惕,用迂回的"战术",让孩子巧妙地绕过"白熊",和孩子面对面平等的交流,减少孩子的逆反心态,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大家都是新手,如果有家长不知道该向哪位优秀人士学习的话,那么有一本书我觉得就很适合父母们读一读--《哈佛家训》。

越制止孩子越想做,父母要警惕

300多年来,哈佛大学培养出了数位总统和诺贝尔获得者,为商界、政界、学术界培养出了无数的成功人士和时代巨子。

影响千万人的教育观念,改变千万人的教育智慧。包含影响哈佛学子一生的谏言

越制止孩子越想做,父母要警惕

学习他们的教子智慧,并运用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让自己的孩子循着名校、名家的脚步努力,也许有一天也可以成为一个成就不俗事业的人。

越制止孩子越想做,父母要警惕

可以说这本书既是一部哈佛博士的教子经典,也是一部个人的修身指南。而且价格也不贵,只要68.8元,比吃一顿肯德基都便宜,平时少抽一盒烟就可以得到它。

优秀的父母,都知道教育的重要性。通过让自己学习优秀的学校,优秀的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打下孩子优秀未来的基石,怎么想都是不亏的。

越制止孩子越想做,父母要警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