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错过了"爬行敏感期",还能学会爬吗?父母要尽快弥补!

文丨大米粒妈咪

孩子出生之后,要依次学会很多的大动作,比如翻身、爬行、坐立、跑跳等等。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就是爬行了,因为爬行是后面一些大动作的基础。

不过很多新手爸妈因为缺乏经验,或者疏于对孩子的管教,会错过孩子的"爬行敏感期"。等到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时,和同龄的孩子相比好像已经晚了。

孩子错过了

掌握孩子的爬行敏感期

别人家的小孩都会自己爬行了,而自家的小孩还没有具备这样的能力。为什么孩子到了年龄段了,还没有学会爬行呢?可能是下面的原因,父母要注意了。

首先就是父母对这件事没有那么重视,对孩子的爬行练习太少。有很多父母都没有意识到爬行的重要性,总觉得孩子会自然学会爬行,因此不会刻意去训练。

其次,即使父母游客这样的意识,也没有好的方法让孩子学会爬行。比如当看到孩子趴在床上一动不动时,父母就会觉得一筹莫展,不知道怎样鼓励孩子。

孩子错过了

父母没有太多的耐心,也是个很大的问题。有的父母看到孩子没有明显的进步,就对孩子失去了信心,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耐心在孩子身上。

其实呢,爬行这件事可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对孩子来说是个很艰难的事情,需要有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如果一上来就失去了耐心,那孩子学会爬行就会更慢。

有的家长说了,孩子不会爬行,早晚也都会学会的,早和晚又有什么要紧的呢?事实上,如果孩子在1岁之前还没有学会爬行,之后的很多大动作都会被耽误。

孩子错过了

如果孩子在1岁前还没有学会爬行,那么在学习走路的时候平衡感会很差,常常摔跤,导致孩子不敢学走路,学走路的信心变差。

在运动的时候,孩子的肢体协调能力也不够好,做事情的时候很容易退缩。这些都是孩子没能及时学会爬行的问题,因此父母千万不要忽视爬行的重要性。

那有的父母说,我们家孩子在1岁前就是没有练习过爬行,错过了"爬行敏感期",就要直接放弃了吗?其实还有补救的机会,只要在5岁前多加练习就可以。

孩子错过了

具体来说父母可以怎样做呢?在孩子5岁之前,父母依然可以专门训练孩子的爬行能力,可以尝试从下面几点来做起:

训练孩子的爬行能力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 和孩子一起做游戏。

做游戏,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喜欢的事情。而父母正好可以利用这一点,来专门练习孩子的爬行能力,让孩子身体更加灵活协调。

父母可以用纸箱子来做成山洞的样子,和孩子一起做过山洞的游戏。一个在前面爬,一个在后面追,这样寓教于乐的形式,无形之中就要孩子练习了爬行。

2) 练习孩子的手臂和腿部的力量。

孩子没能够在1岁之内练习爬行的话,孩子的手臂力量和腿部力量会比较欠缺,和别的孩子相比没有那么有劲儿。

孩子错过了

针对这一点,父母可以专门对孩子进行训练,提升孩子手臂和腿部的力量,比如和孩子一起吊单杠、玩拔河比赛等等,这样做也能弥补下孩子力量不足的问题。

3) 循序渐进,让孩子更爱运动。

爱运动是一种好习惯,要培养孩子这样的习惯。如果孩子因为小时候没有练习过大运动,就缺乏运动能力,父母就要注意了。

平时父母可以带着孩子跑跑步、打打羽毛球,进行下简单的运动。运动同样可以给孩子带来一些成就感,让孩子觉得很享受,这样孩子就会慢慢爱上运动了。

所以即使家长没有让孩子在1岁内锻炼爬行,也不要放弃对孩子运动能力的弥补。本来孩子就因为缺乏爬行练习,而显得没有平衡感、运动能力差。

孩子错过了

如果父母再不进行弥补的话,孩子的年龄渐长,在运动上的能力会更弱,和同龄的孩子相比不具备什么优势,甚至会出现厌恶、抵触运动的可能性。

妈妈寄语

孩子的运动能力,绝对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虽说孩子早晚会学会翻身,学会爬行,之后学会走路和跑跳,但是有没有父母的引导,其中的区别是很大的。

有父母引导的孩子,具备很好的爬行能力,之后在学习坐立和跑跳的时候,身体的平衡性会非常好,学习起来会很快,根本不怎么费力气。

孩子错过了

但是缺少这样的引导的孩子,后面在学习其它的大运动时,就要吃一些苦头了,比如会因为身体平衡性差而摔跤,最后导致对运动产生抵触情绪。

如果错过了1岁之前让孩子练习爬行的时期,接下来就要赶快进行弥补了,让孩子的运动节奏跟上来,不能和别的孩子相差太多。

今日话题:

你的孩子有专门进行过爬行练习吗?你是怎么引导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