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錯過了"爬行敏感期",還能學會爬嗎?父母要儘快彌補!

文丨大米粒媽咪

孩子出生之後,要依次學會很多的大動作,比如翻身、爬行、坐立、跑跳等等。其中比較重要的一項就是爬行了,因為爬行是後面一些大動作的基礎。

不過很多新手爸媽因為缺乏經驗,或者疏於對孩子的管教,會錯過孩子的"爬行敏感期"。等到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時,和同齡的孩子相比好像已經晚了。

孩子錯過了

掌握孩子的爬行敏感期

別人家的小孩都會自己爬行了,而自家的小孩還沒有具備這樣的能力。為什麼孩子到了年齡段了,還沒有學會爬行呢?可能是下面的原因,父母要注意了。

首先就是父母對這件事沒有那麼重視,對孩子的爬行練習太少。有很多父母都沒有意識到爬行的重要性,總覺得孩子會自然學會爬行,因此不會刻意去訓練。

其次,即使父母遊客這樣的意識,也沒有好的方法讓孩子學會爬行。比如當看到孩子趴在床上一動不動時,父母就會覺得一籌莫展,不知道怎樣鼓勵孩子。

孩子錯過了

父母沒有太多的耐心,也是個很大的問題。有的父母看到孩子沒有明顯的進步,就對孩子失去了信心,不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和耐心在孩子身上。

其實呢,爬行這件事可不是一蹴而就的,這對孩子來說是個很艱難的事情,需要有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如果一上來就失去了耐心,那孩子學會爬行就會更慢。

有的家長說了,孩子不會爬行,早晚也都會學會的,早和晚又有什麼要緊的呢?事實上,如果孩子在1歲之前還沒有學會爬行,之後的很多大動作都會被耽誤。

孩子錯過了

如果孩子在1歲前還沒有學會爬行,那麼在學習走路的時候平衡感會很差,常常摔跤,導致孩子不敢學走路,學走路的信心變差。

在運動的時候,孩子的肢體協調能力也不夠好,做事情的時候很容易退縮。這些都是孩子沒能及時學會爬行的問題,因此父母千萬不要忽視爬行的重要性。

那有的父母說,我們家孩子在1歲前就是沒有練習過爬行,錯過了"爬行敏感期",就要直接放棄了嗎?其實還有補救的機會,只要在5歲前多加練習就可以。

孩子錯過了

具體來說父母可以怎樣做呢?在孩子5歲之前,父母依然可以專門訓練孩子的爬行能力,可以嘗試從下面幾點來做起:

訓練孩子的爬行能力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1) 和孩子一起做遊戲。

做遊戲,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最喜歡的事情。而父母正好可以利用這一點,來專門練習孩子的爬行能力,讓孩子身體更加靈活協調。

父母可以用紙箱子來做成山洞的樣子,和孩子一起做過山洞的遊戲。一個在前面爬,一個在後面追,這樣寓教於樂的形式,無形之中就要孩子練習了爬行。

2) 練習孩子的手臂和腿部的力量。

孩子沒能夠在1歲之內練習爬行的話,孩子的手臂力量和腿部力量會比較欠缺,和別的孩子相比沒有那麼有勁兒。

孩子錯過了

針對這一點,父母可以專門對孩子進行訓練,提升孩子手臂和腿部的力量,比如和孩子一起吊單槓、玩拔河比賽等等,這樣做也能彌補下孩子力量不足的問題。

3) 循序漸進,讓孩子更愛運動。

愛運動是一種好習慣,要培養孩子這樣的習慣。如果孩子因為小時候沒有練習過大運動,就缺乏運動能力,父母就要注意了。

平時父母可以帶著孩子跑跑步、打打羽毛球,進行下簡單的運動。運動同樣可以給孩子帶來一些成就感,讓孩子覺得很享受,這樣孩子就會慢慢愛上運動了。

所以即使家長沒有讓孩子在1歲內鍛鍊爬行,也不要放棄對孩子運動能力的彌補。本來孩子就因為缺乏爬行練習,而顯得沒有平衡感、運動能力差。

孩子錯過了

如果父母再不進行彌補的話,孩子的年齡漸長,在運動上的能力會更弱,和同齡的孩子相比不具備什麼優勢,甚至會出現厭惡、牴觸運動的可能性。

媽媽寄語

孩子的運動能力,絕對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雖說孩子早晚會學會翻身,學會爬行,之後學會走路和跑跳,但是有沒有父母的引導,其中的區別是很大的。

有父母引導的孩子,具備很好的爬行能力,之後在學習坐立和跑跳的時候,身體的平衡性會非常好,學習起來會很快,根本不怎麼費力氣。

孩子錯過了

但是缺少這樣的引導的孩子,後面在學習其它的大運動時,就要吃一些苦頭了,比如會因為身體平衡性差而摔跤,最後導致對運動產生牴觸情緒。

如果錯過了1歲之前讓孩子練習爬行的時期,接下來就要趕快進行彌補了,讓孩子的運動節奏跟上來,不能和別的孩子相差太多。

今日話題:

你的孩子有專門進行過爬行練習嗎?你是怎麼引導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