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是孝子却因看透我奶奶的不公对待哭的像个孩子!怎么办?

今朝安心


哭归哭,怨归怨,生养了自己的妈,谁也不会真正怪她,发泄完情绪,坚持自己,一如既往的对奶奶好。

小时候父母疼爱我们,等他们需要照顾的时候要尽心尽力,一辈子不求无愧于人,但求无愧于心。

1,孝敬老人是我国传统美德,做好自己,其它留给时间。

十根指头伸出来有长短,家里孩子多,父母年轻时有偏有向,岁数大了,更糊涂,有的老人欺软怕硬,儿女越浑的,越不敢得罪,越孝敬的越欺侮,可是当儿女的,也别计较,随她去,

我们村前些年有个老大爷,老伴去世后,几个儿子轮班,一对一个月住,到小儿子那,帮着干活,到点饭不熟也不敢言语,因为从小喜欢老儿子,老儿媳妇厉害,怕;到大儿子那,就开始挑事,饭硬了,汤凉了,大儿子嘿嘿一笑,也不跟他计较,他说:那么大岁数,能活几年,人做天看,老天爷都知道。

2,孝敬、赡养父母是应尽义务,不求回报,你养我长大,我为你养老。

以前老人的儿女都多,那时候又穷,养那么多儿女不容易,年纪大了,难免糊涂。

我爷爷有三儿两女,我大伯是过继的,我奶奶死的早,我爷一直跟我们,再炕上瘫了10多年,我爸工作加上身体不好,都是我妈伺候,可我爷一直向着我老叔,人家也不管他。有一次,他给了我叔孩子几毛钱,没给我弟弟,那一次我妈急了,冲他嚷嚷了,事后继续管他,其实我爷也知道自己没理,都是那么小孩子,常年在我家吃住,向着别人,这些我两个姑姑也都知道,对我们特别好,久病床前无孝子,何况儿媳妇常年伺候,我妈说:我给自己积福,给儿女做表率。

一辈子不长,羊羔都懂反哺,何况人呢。

我是一壶秋色 把光阴过成诗,每日碎碎念。


一壶秋色


父母对孩子的爱其实都是一样的,就像我家爸爸妈妈就偏向我小弟一点,我当时也很抱怨,但是后来明白并不是他们不爱我,只是对待每个子女的方式不一样,因为每个小孩的性格不一样,有大大咧咧什么事都不多想,有的心思细腻就会把每个细节都放大。

想想父母要是不爱我们,我们能长大成人,结婚生子吗?所以不要去跟父母计较那些,我们只要做好子女的本分,放下不必要的怨恨,人生才会充满爱!

当我们到暮年时,回想人生就会少很多遗憾!

希望对你有帮助!




斓子


你好!首先你肯定了爸爸是孝子。你大多从旁人的诉说中感悟到呢?还是从爸爸的生活中对奶奶所做所为观察到的?这得一分为二,便于分析,给你支招!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情感、经济纠葛,剪不断、理还乱。细看问题,你父亲已六十,你也早已成年,所以大家都过了耳听为虚的年纪。你有责任,也有义务给父亲一个成熟的建议。

如果单从旁人口述,你有引导爸爸认知的必要。家庭纠纷有时扑朔迷离,难辨真伪。亲情有时也会蒙蔽我们的双眼,你懂的!

我看你侧重于父亲已付出了很多,痛苦的根源是奶奶的偏爱导致。那么,我告诉你,很多原生家庭千真万确存在这种现象。那种母爱疏离的痛不是用多少金钱所比拟的。这种现象,在农村尤为突出。

你奶奶八十五岁高龄,那个年代的老人受大环境制约,绝大部分人没什么文化。他们不会深入分析、合理解决事情。加之年纪越大,心智退化,偏听偏信,所做的事也匪夷所思,令人寒心。

个人认为,你爸爸伤心的是一万元钱带来的情感伤害。奶奶怕他争,那就不争。做好自己的份内就行!也没必要去法庭仲裁,毕竟老太太年事已高,钱的数额不大。他要做的是:对钱,看开看淡!对人,守好本份,不去计较、不去奢求、问心无愧、不留遗憾! 你要做的是,引导认知,莫去添乱!

希望俏梅的建议,能为你分忧!



俏梅


你爸爸缺失来自你奶奶的母爱,有讨好型人格倾向,他希望通过对对方的付出获得爱的回应,你妈妈多关心理解你爸爸吧,祝全家安好开心幸福!



逆风的向日葵001


哭过以后就好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生活中,哪里会有绝对的公平呢,要学会看淡的和喜欢的,太较真了伤害的往往是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