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幹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才叫鬱悶”你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幹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絕大多數都會鬱悶,更何況人到中年,改行、跳槽、另起爐灶對大多數來說都是壓力重重,為什麼呢?中年人是"上有老,下有小",正所謂是人到中年萬事愁!和年輕人相比,無論學歷、精力、創新力等許多方面都處於劣勢,所以在職場中,中年人幹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肯定很鬱悶。年輕人大不了可以跳槽,可中年人就要慎重,畢竟年輕人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可中年人承擔的是一家人的重擔,為了保險起見,大多數中年人還是會委曲求全的工作,時間一長,不鬱悶才怪。


笑看人生143820670


2009年,因為我的合同到期,我沒有選擇續簽,回到鄉下。



在辦公室辦手續的時候,正好廠裡的技術員辦退休手續,我打招呼說:“李師傅,好羨慕你啊,可以做到退休。”他笑著說:“幾十年,很快的”。


我既佩服又羨慕,他的堅持力,那種不管颳風下雨天冷天熱,都可以按時趕到工作崗位,重複著前天昨天,或許是許多年前都在重複的工作。閉上眼睛也能完成的工作,這種工作,五歲的孩子也會幹的,也許,乾的比我還好。


這樣不斷重複的工作,我感到非常厭倦和疲憊,心也累,常常渴望休息,休息了一天,夢想著休兩天,還想更長的假期。每天想著到工廠,換工作服,幹活,下班了,再換衣服,回家。一眼能望到頭的人生,不會有精彩,不會有掌聲。

此刻,看到你的問題,就是十年前的我。

現在,懂得一句話:“事業常成於堅忍,毀於急躁”。

我們去完成某種事業,不一定高大上,也不一定為世人所知,但是,一定是為了達成一種目的。就像飢餓了一定要找食物填飽肚子,想成為作家一定勤動筆……把夢想付諸行動,去切合實際,努力去完成自己想要的事業,那就不再是鬱悶了,反而得到了一種快樂。



隨山隨水隨緣


中年人的鬱悶,不是為賦新詞強說愁!

中年的鬱悶,是有內涵的鬱悶。

中年人的鬱悶,可以破解。

第一,找到真原因

第二,破解

第一,鬱悶的原因太多了,然,那是根上的原因嗎?可能只是表象。

例如,幹著不喜歡的工作,家裡老人身體不好,沒有時間多配孩子,老公對我沒有以前體貼,媳婦不像以前那樣可愛,孩子壞習慣總是不改,總是無盡的加班考核,上月任務量不達標,下月績效考核又加重了,沒時間出去放鬆,知己越來越少……

上述都是表象而已。

真正的原因只有一個:矛盾。

矛盾也只有一個:內心精神和外在物質的矛盾!

不用我來分析,

其實每個人自己都能自我分析,拿兩張美麗的紙,一張寫內心想要,一張寫外在所擁有。

第二,破解。

寫完以後,其實你已經有了破解的方法。

我們大多數人的鬱悶,不在於找不出破解之法。

在於願不願意走出舒適區去面對。



田園三郎


但是,全中國的中年人,又有多少人是幹著自己喜歡的工作呢?

何為自己喜歡的工作

我認為至少需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自己喜歡去幹,二是能夠為自己提供足夠的收入。

根據網上搜索的結果,全中國2019年年收入低於20萬的人口大約佔總人口的90%,而那10%的人又集中在大城市,大城市物價高、消費貴,對於有家庭、有孩子的人而言,年收入20萬在大城市只能過一個捉襟見肘的生活,遠遠還談不上小康。

也就是說,在中國絕大部分人都沒有實現財務自由。

人到中年,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揹負著房貸、車貸、老人、孩子整個家庭的壓力。

沒有實現財務自由,就意味著必須為了家庭,為了生活去工作。這個時候就是追求工資越來越高,而不是追求哪個工作自己更喜歡。相應的就會造成人到中年,幹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這個現象。

其實,事物都具有兩面性

我們不妨換個角度來思考,絕大多數人都幹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只要我們的工作能夠為我們提供穩定的收入,能夠讓老人生病能夠及時看病,小孩上學不為學雜費苦惱,我們的生活能夠基本有序而且越來越好,這就是一份好工作,我們應該學會知足和發現工作的樂趣。

每個中年人都不容易。像現在因為疫情原因,有多少人失業,有多少人沒有工作,能夠有一份工作就應該學會慶幸,就應該認真去做好。等到有了足夠的能力,早晚有一天我們會幹上自己喜歡的工作。


喜得浮生半日閒


很正常的,很多大學生畢業以後乾的專業跟自己所學的專業很多都不對口,一干就是幾年十幾年



一旦到了中年以後,還繼續從事之前的行業,真的越幹越沒勁,最大的原因就是沒有發展前途,在混日子,所以很煩躁

其實還是心態問題,現實生活中有幾個人從事著自己喜歡的行業,或者把自己的興趣愛好當成謀生的手段,這樣的情況實在太少了

其實人生樂趣是自己尋找的,苦中作樂雖然聽著感覺像是自己安慰自己一樣,實際上等自己回家以後給自己的家人在一起聊聊天,逛逛街就夠了



理想和現實往往是不同的,鬱悶也是一天,開心快樂也是一天,即改變不了現狀不如坦然面對

心態決定一切,普通家庭都是一樣。菜米油鹽那點事,對自己的工作不滿意,無非就是閒錢賺的少,所以也可以幹一些兼職來貼補家用,自己不努力光埋怨是沒用的

趁現在還年輕,就要去拼,一句話幹就對了


老雷聊事


人到中年是選擇繼續壓抑還是辭職解脫,一個要看自己家境是否殷實,如果還是工薪階層,就要考慮是否能夠隨便跳槽。再就是本身儲存人脈技能是否支撐你找到更好的事做,如果到中年了還做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多半不具備以上條件,要不就不會熬到中年了才有這種想法。



背靠在牆上


工作從實質上來說,不是你愛好的體現,它不過是你謀生的工具,你賺柴米油鹽的方式。不是來給你快樂的,只是來給你努力的。只是你活著必須經歷的喜怒痛樂中的一部分。

工作需要你付出體力,精力,腦力,犧牲很多“人”的天性來成就。遭遇的挫折,競爭使工作很難成為快樂的來源。至於某些人說的努力後獲得的快感、自信其實都必須建立在“成功”以後,建立在達到你的預期之後。這種成功人士我想是極小部分。大多數人從工作中體會到的艱辛和力竭已經註定工作很難成為快樂的源泉。

人首先要活著,再開始尋找快樂。這是人註定的層次次序。

當然,部分人已經越過活著的基礎資本積累,開始自己喜歡的“工作”。這個時候,他們喜歡的這些“工作”就不再是以謀利為目地。這種人的工作與我們大多數人的工作其實出現了質的不同。叫愛好更加合適。

所以,我們來問一下中年,有幾個因為工作而感到快樂?


4728滴


人生最幸福的,莫過於幹著自己喜歡的事,還能夠為生,甚至有所成就。

但,往往不能。

為生的不喜歡,喜歡的混不到飯吃。

無疑,興趣,熱愛,是成功第一推動力。但,絕大多數人,在自己熱愛的領域,沒有過人的天賦。熱愛與能力,兩碼事。所以,註定成功永遠是少數。

既然絕大多數都如此,還抱怨什麼?

只有幹好賴以為生的本職工作,把興趣當業餘愛好。幹久了,經驗多了,能力強了,可能職位也會高,說不定會喜歡上的。有了穩定的生活,說不定業餘愛好也會搞出點名堂。否則,扁擔沒匝,兩頭失塌,一場空。


郝色


幹著不喜歡的工作,的確很鬧心。所謂:“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用流行的話說:“工作不對口,寧願繞著走”,有人又會說不自信。如果說不喜歡的工作雖不喜歡,但能夠勝任還好,不能勝任真的越想幹好,反而越幹越不順,領導的白眼同事的冷言冷語見多了聽多了,信心更加不足!因為我是過來人,箇中苦味也許朋友們沒嘗過!


用戶6916215209


這個需要搞心理輔導,去做他的工作讓他的思想轉個彎,但絕對不是急轉彎。

這就是我的觀點:

(1)人到中年,這可是個見多識廣的好年齡,思想已經現實應該更接近實際。那麼去告訴他,為了一家老小需要學會高興,不為自己僅為家人,好不?

(2)去跟他講幹工作是為了什麼?為什麼要幹這份工作?還要去幹自己不喜歡的工作?絕對相信你,也相信他不是為了鬱悶才幹吧?

(3)有人說把無意義的事幹好了,就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那麼去告訴他吧,把鬱悶的事幹好了,就不鬱悶。

(4)跟他協商看看能不能為了你,就為你能去愛上這份鬱悶的工作!我希望在家就能靜候你的佳音。

(5)算了就再去明明白白告訴他吧,工作不鬱悶,人鬱悶;人不鬱悶了,工作不可能悶。

(6)最重要的一點真的就去告訴他:一切境由心生,心胸開朗了,世界也會天開地闊。

好了跟他講這麼多,應該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