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郑重而深情地,对待世界

“你知道……一个人感到非常忧伤的时候,他就喜欢看日落……”

你长大了吗?你变成大人了吗?

今天你心里想的最多的是工作?还是房子?还是钱?

你焦虑吗?担忧未来吗?


《小王子》:郑重而深情地,对待世界


《小王子》是法国作家圣埃克絮佩里写的一部童话,是一部写给“还是孩子时“的那个大人看的文学作品。它用简单、带有淡淡忧伤的笔触,写出了深刻的哲理,让许多大人反思、羞愧。

小王子来自B612星球,在他的星球上有两座活火山、一座死火山,后来长出了一朵玫瑰花,他不懂得怎么爱他的玫瑰花,于是某一天他疏通了火山、拔掉了刚长出来的猴面包树幼苗、给玫瑰花浇了水,然后离家出走了。

他去了很多个星球。他见到了没有臣民的国王、没有崇拜者的爱虚荣的人、为了忘记因喝酒而生的羞愧所以不停喝酒的酒鬼、不停算账的占有星星的商人、不停点灯的点灯人、没出过门的只写永恒事物的地理学家,最后他来到了地球。

他见到了五千朵玫瑰花,原来他的玫瑰花不是独一无二的。

他驯养了狐狸。

什么是驯养呢?就是建立感情联系。孩子在一个布娃娃上花了很多时间,她对他们来说就成了很重要的东西。

要是你驯养了我,我的生活就会变得充满阳光。我会辨认出一种和其他所有人都不同的脚步声。听见别的脚步声,我会往地下钻,而你的脚步声,会像音乐一样,把我召唤到洞外。

还有,你看!你看到那边的麦田了吗?我是不吃面包的。麦子对我来说毫无用处。我对麦田无动于衷。可悲就可悲在这儿!而你的头发是金黄色的。所以,一旦你驯养了我,事情就变得很美妙了!金黄色的麦子,会让我想起你。我会喜爱风儿吹拂麦浪的声音……

原来玫瑰花驯养了他。原来他的玫瑰花对他来说是独一无二的。他要回他的星球了。

狐狸说,他仍然得到了,是麦田的颜色。

《小王子》:郑重而深情地,对待世界




每次重读《小王子》,总能让人心里重新干净一次。我会发现我焦虑的、担忧的,于我的生命而言,于我自身而言,不值一提。

人“没有根,活得很辛苦“,大约真是因为没有根,灵魂漂泊不定,所以想要更多不属于自己生命本身的东西,于尘世中努力抓取俗物:权力、崇拜、羞愧、金钱、规则、永恒……舍本逐末,绕着圈儿地追逐”快乐“。正是梁漱溟所说的“逐求”

梁漱溟《三种人生态度——逐求、厌离、郑重》中言,人生第三种态度——郑重,“其一,为不反观自己时——向外用力;其二,为回头看自家时——向内用力。“

而未曾回头看而自然有的郑重态度,即儿童天真烂漫的生活。儿童能够全身心地专注当下,一心一意,无前无后,“一味听从于生命之自然的发挥“

。孩子会为一样东西废寝忘食,当他们专注于一件东西时,不思前想后,不考虑利益,不考虑时间,全身心的投入。

当我们成长为大人时,更多的满心都是利益、计算,如今更是流行时间管理——每一分每一秒都要使之回报率最高。

然而于生命本身而言,重要的却总不是这些东西。它们或许是途径是手段,但绝不是目的。

《小王子》:郑重而深情地,对待世界




你也许想说,难道成年人应该跟个孩子一样,什么都不计较,一味沉醉于自己世界中重要的东西吗?那样的话,置他人于何处?置责任于何处?

但,我们的传统文化已经给了我们答案——儒家。成年人的郑重,是“自觉的尽力量去生活“。不为权力不为名誉不为外界规则,去想自己的本心、所在乎的东西,然后不为世俗欲望所动,积极主动地生活。

而一个人在乎的东西,表面看,也许是钱是权力,但往往深层里是为了得到尊重得到重视得到感情联系得到自我实现。

狐狸说:

只有用心才能看见。本质的东西用眼是看不见的。

临别时,小王子对“我“说:

“当你在夜里望着天空时,既然我就在其中的一颗星星上,那么对你来说,就好像满天的星星都在笑。只有你一个人,看见的是会笑的星星。“

有时你是否得到一些东西,如感情如尊重,不是在于你是否努力地争取过,不是在于别人是否慷慨地给了你,而是在于你怎么看待它们,还有你的心是怎样的。

忽然想起《琅琊榜之风起长林》中萧平章说蒙挚曾说过的一句话:

世间固然有阴邪不公,令人煎熬苦痛,但立身方正之人心底的安宁,又岂是宵小之辈所能体会的?

同样,也许不失童心、坚守本心、追求真正想要的东西,这些在今天会很难,也许会遭人冷眼、鄙视,但是内心坚定、有心之所向的人心中的安定和坦然,又岂是那些随波逐流之人所能体会的呢?认真地深情地对待这个世界的人眼中的爱和美,又岂是那些匆忙奔波追名逐利之人所能欣赏到的呢?


《小王子》:郑重而深情地,对待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