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整治】无定河镇奋力描绘“乡村底色”

【环境整治】无定河镇奋力描绘“乡村底色”

乡村美不美,干不干净,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色和成色。今年以来,无定河镇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部署要求,以村容村貌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等为主攻方向,突出抓好清“脏”、治“乱”、理“差”为重点工作任务,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持续发力,奋力描绘“乡村底色”。

“结合联动”让环境提升“实”起来

【环境整治】无定河镇奋力描绘“乡村底色”

【环境整治】无定河镇奋力描绘“乡村底色”

无定河镇始终把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亲自包片,亲力亲为,当好“施工队长”。在拆除私搭乱建的现场,在清理脏、乱、差的现场,在旱厕改造的现场,在集中整治的现场......都能看见他们的身影。镇、村二级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无定河婆姨的示范引领作用,敢于动真碰硬,下足“绣花功夫”,做细做实“施工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量大面广,摸清底数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连日来,无定河镇建立精准摸排机制,对标对点摸“底子”。围绕沿路沿线环境整治、河道整治、垃圾箱建设、环境管控等工作任务,镇党委开展村级自己查、领导督促查、村民帮着查方式,对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难点、盲点进行认真摸排,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未列入整治任务清单的,及时补充、完善台账,为整治工作提供全面、详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同时,工作推进中做好“结合联动”文章,将人居环境整治与疫情防控、产业发展、社会保障等工作相结合相联动,既打好攻坚战,又打好总体战,突出重点,相互促进,有效推动工作落地见效。

“宣传引导”让整治行动“活”起来

【环境整治】无定河镇奋力描绘“乡村底色”

【环境整治】无定河镇奋力描绘“乡村底色”

无定河镇按照“以点串线带面”的工作思路,由镇主要领导牵头,成立工作组,压实“镇领导干部包村带面、村“两委”及监委会包社抓线、镇网格干部包户带点”的“点线面”网格化责任,将全镇14个村2个社区细化为142个农村环境卫生网格,责任网格包保到位,建立起各方参与、全面覆盖、人人有责的管理模式。通过有效发挥党员、网格干部“宣传员”“引导员”“督导员”作用,充分利用大喇叭、发放宣传单、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和微信群“线下”和“线上”等多形式加大宣传教育与动员引导,营造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助力疫情防控家喻户晓浓厚氛围,以群防群治推动整治措施落实到位。巴图湾村根据“五户联包”原则,村“两委”及监委会成员、网格干部、党员、村民代表主动担责,每个人包五户,并与每个人签订环境整治责任书,全村群众公开亮诺,先行完成自家门前屋后的“五堆”清理。

“典型选树”让庭院环境“靓”起来

【环境整治】无定河镇奋力描绘“乡村底色”

美丽乡村始于“栓整人家”。为充分响应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号召,扩大美丽庭院“栓整人家”创建活动的影响力,近日,无定河镇结合“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全面开展了“栓整人家”评选创建活动,按照“五美”、“五净”评定标准,共评定出栓整人家32户,以先进典型户带动全民参与,以“美丽庭院”建设为抓手,以整治庭院环境、提升庭院质量为根本,通过氛围发动、活动带动、培训推动、亮晒促动,引领更多家庭出谋划策美庭院、齐心共创庭院美,助力“人居环境整治”。线上,利用幸福无定河微信公众号,推送典型;线下,张贴宣传标语、举办家庭微课堂、用好各村(社区)“小喇叭”等,在全镇营造建设“栓整人家”的浓厚氛围。同时,根据各村环境卫生整治情况,随时亮晒各村垃圾乱堆等脏乱差情况,及时传导压力,促进整改落实,形成典型带动、合力攻坚的协作态势。

“群众自清”让农家院落“净”起来

【环境整治】无定河镇奋力描绘“乡村底色”

【环境整治】无定河镇奋力描绘“乡村底色”

春种秋收是农村生活的特点,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也需要立足农村的特点,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坚持环境整治的过程让群众参与、效果让群众检验、成果让群众受益,才会让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近年来,无定河镇坚持将群众为主体的基层治理模式贯穿始终,从政府出资、群众投劳、铺就田间作业路到积压多年的矛盾纠纷调处,从无处不在的“志愿红”到自清脏、乱、差的群众,无一处不体现着群众的主体作用。在人居环境整治这一项长期“战”中,无定河镇将群众思想观念以及生活习惯的转变作为主攻方向,各村(社区)采用大喇叭循环播放、责任书发放到户、召开社员会宣传到人等“线上”“线下”活动有效结合的形式,帮助群众转变思想,自觉树立“主人翁”意识,主动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自清工作中来。同时,加强实地督导检查,采取随机抽查、党员评议、片区分组现场观摩、村委班子后进督导,逐村督促落实、逐村整改到位。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就是要让农村变美、环境变好,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下一步,无定河镇将进一步巩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果,完善长效机制,努力让整治成果不变质,让卫生好习惯深入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