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涧:长短结合扶出产业促脱贫

产业促脱贫,长线产业促发展

刚刚过去的秋忙时节,陕西省清涧县石盘乡马花坪村的红薯地里来了一帮特殊的“帮工者”,他们是县住建局的全体党员志愿者。有了他们的帮工,该村十万多斤红薯很快收获完成。

此后,这些特殊的“帮工者”又在清涧、榆林等地四处奔忙,帮该村销售红薯。经他们联系,榆林合伟业商贸公司和该村签订了沙地红薯购销协议,马花坪村新收获的红薯又很快销售一空。

这样的场景在近几年的陕西榆林清涧县很常见,随着各项扶贫富民产业的发展,各级帮扶干部经常投身到田间地头、销售一线,确保产业扶贫落到实处,产业富民真正富民。

清涧:长短结合扶出产业促脱贫

“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碳”。地处陕北黄土高原腹地的清涧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国家扶贫重点县。全县共有贫困村100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836户49461人,贫困发生率为8.12%。

近年来,清涧县将产业扶贫作为脱贫的牛鼻子来抓,坚持长短结合、远近结合、大小结合原则,按照“短线产业促脱贫,长线产业促发展”的思路,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形成了优质枣果、文化旅游、生态养殖、特色农业、传统加工和新能源等“六大产业”发展格局。

综合光照、土壤、温差等自然条件,清涧县确定了东枣西果的中长线产业布局。东区沿黄河、无定河两河三岸的8个镇(中心)重点发展红枣产业,西区242国道沿线6个镇(中心)重点发展山地苹果业。全县红枣林面积达90万亩,山地苹果面积达13万亩。

清涧有三千多年的枣树栽培史,素有“中国红枣之乡”之美誉。近年来,受气候因素、市场因素冲击,加之产业链条短、科技含量低等因素,全县主导产业红枣产业逐渐萎缩,枣林撂荒弃管严重。对此,清涧县扭住产业短板精准发力,着力破解发展瓶颈。在陕煤集团的帮扶下,实施了投资达3.4亿元的北国枣业公司红枣深加工产业扶贫项目。目前,北国枣业公司已与5244户枣农签订了10272吨红枣销售订单,涉及贫困户3277户,预计户均增收5500元,切实让广大枣农“手中有订单,务枣心不慌”。

为加快发展生态养殖等短平快产业,清涧县按照“规模适度、绿色散养、自然生长”的原则,加快推进生态养殖全产业链建设。依托深沟大壑天然防疫屏障,发展生态养殖业,主打绿地牛肉、黑毛土猪、红枣鸡蛋等畜禽产品,目前全县畜禽饲养量达65万。

与此同时,该县按照全产业链建设目标,着力打通“圈舍建设、科学防疫、分拣包装、冷链物流、检测认证、品牌打造、质量追溯”等各个环节,切实把生产端与消费端衔接起来。利用国家卫健委定点帮扶清涧的有利契机,促成了农副产品走进北京等一线城市,先后在北京、西安、内蒙、宁夏、江苏等地开设直销店36家,以保底价向贫困户订单收购,让好产品卖上好价钱。

清涧:长短结合扶出产业促脱贫

“塬上清涧”电商平台是清涧县政府打造的农特好产品电商扶贫示范平台,该平台以清涧有机特色农业、养殖业为基础,充分整合零、散、碎的优质资源。把地域特色、民俗风情与“塬上清涧”品牌融为一体,采取区域农牧产品从田间地头到品牌化运作的新模式。目前,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宣传推广红梅杏、红枣、手工洋芋粉条、黑毛土猪肉、散养土鸡蛋等当地绿色、有机、无公害优质农特产品。

依托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和黄河无定河大峡谷自然奇观等资源,实施全域旅游战略,深入打造了以黄河、无定河“两河”文化带与北国风光为重点,和以路遥文化观光体验带与驿站文化为重点的东西两条旅游线,建成了太极圣境、路遥书苑、北国风光3个3A级景区。清涧县也因此先后荣获了“全国生态特色旅游县”“中国十佳最具投资潜力文化旅游县”“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等称号。

此外,在相对平整的塬地、坝地重点发展小杂粮、中药材、香菇菌类、大棚蔬菜等特色农业;结合生产传统,发展石板、粉条等加工业;积极开发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建成装机总容量达12.52兆瓦光伏扶贫电站。

清涧:长短结合扶出产业促脱贫

为了让移民搬迁群众也能获得更好的产业发展条件,清涧县尽可能将易地扶贫移民搬迁安置点选择在产业扶贫基地比较集中的区域,通过“基地+移民搬迁户”“基地+合作社+移民搬迁户”等模式,让每一户有产业发展意愿的移民搬迁户都能参与其中,切实帮助搬迁群众增收致富。

据介绍,康家湾村、高杰村安置点依靠旅游文化产业、生态农业示范园、无公害绿色肉蛋基地,解决了搬迁户的就业问题;瓦窑沟村、冯家沟村、庵上村等安置点,让搬迁群众自主选择大棚蔬菜、山地苹果、中药材种植、生态养殖等种养产业,通过创业来实现稳定增收;牛家湾村、王家湾村、下七里湾村等安置点,则依托离县城较近的优势,利用农贸市场、安置点配建的商业用房,扶持发展零售、餐饮等服务业,实现就近、就地创业。

宽州镇韩家硷村村集体经济红薯种植示范基地的红薯,今年也是村党支部等“四支队伍”帮工收获并帮助销售的,预计将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1000元。村党支部书记韩亮亮说:产业扶贫扶到了实处惠了农民慧了村。

清涧县委书记温江城说,截至9月底,全县剩余5635户13573人“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已全部达标,5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加上此前已脱贫退出的44个贫困村,全县所有贫困村今年将全部脱贫摘帽,预计今年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到10516元,增幅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