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誤殺》和《誤殺瞞天記》相比,哪個看起來更有感覺?

玩轉數碼世界


我的理解對你有所幫住,

1.從選角上來看印度版的《誤殺》男主面象更具有高智力感,而國產版男主面象帶給觀眾的感覺中,高智力感就沒有那麼強烈,構思如何瞞天過海,印度版的會讓人更加信服。(沒有貶義)再來是男主的老婆,印度版的更加年輕漂亮,那麼引起警察長的兒子會更有說服力,其被誤殺的原因也能更好去解釋。

國產版的老婆相對而言就沒有那麼年輕漂亮,所以在警察長兒子被誤殺的過程,沒有產生強烈的衝突,難以讓觀眾予以同情。

2.從故事情節來看印度版的《誤殺》故事情節相對而言更具合理性,從受害人被誤殺、如何轉移屍體、製造不在場證據,到最終完美掩蓋犯罪事實的過程,都有一定的合理性,警察長明明知道是男主一家將其兒子殺害,但就是找不到關鍵證據,這就無法定罪。

國產版的呢,故事情節就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如故事背景男主一家生活在泰國的華人、威脅視頻是女兒的過程、被害人被殺的過程和其身份是由男主直接說出口的,故事情節邏輯就有很多漏洞。


肖恩看電影



正值國內翻拍版本《誤殺》上映,專門回顧一下《誤殺瞞天記》。

這部電影應該叫《豆瓣影迷的勝利》。

下面是正經評論

兩個多小時的影片,開頭近四十分鐘的時間都在介紹故事背景,為了突出男主喜愛看電影,並通過電影學習了很多知識,專門用一個小故事來介紹,顯得有點冗長,為了突出男主脾氣好、性格好,深受鄰里鄉親的愛戴,將生活的小事伴隨著音樂緩緩道來,在電視劇裡並沒有覺得如何,但在電影裡真的有點讓人看不下去。【要不是因為早知這部電影反轉懸疑元素較多,早已棄劇】

個人感覺,導演完全可以通過小的細節,又或者隻言片語介紹這部分的內容,作為線索或者彩蛋,在觀影結束後由觀眾自己發現,增添影片的懸疑程度。

但是!!!

影片的後半程真的精彩絕倫,男主圍繞著視覺記憶編織了一個巨大的謊言。

視覺記憶是最強的記憶。我們一般能記住我們看到的東西,我們看到的不會輕易遺忘。這就有點像魔術,我們的大腦會選擇性的接收信息,由之也就造成了很多假象,我們的意識一旦接收這種假象,再想改變也就很難了。

所有的目擊者在無意識中幫助男主作證,並對自己的證言堅信不已,而男主的每一步都走在了檢查官的前面,從一開始就沒有相信妻女能夠堅持那麼久的時間,而用狗的屍骨換掉了男孩的屍體,將男孩的屍體埋藏在新修建的警察局中,很難相信這是在知道誤殺之後,開車到講經地那一天時間裡想到並且做到的事情。

同時影片中的音樂沒有像平常印度影片那樣的又唱又跳,但也是恰到好處的,充分展現了一家人的矛盾和緊張、檢察官發現真相後證人重新審問時的緊湊、很是出彩。

影片中我感受最深的是檢察官這樣一個母親的角色,從一開始逼供時的雷厲風行,到家中給孩子足夠自由的母親,找不到孩子的心急如焚,迫切想抓到兇手的歇斯底里。儘管在審問階段時的踢打讓人不太舒服,但是如果能體會到一個找不到孩子的母親的感受,是不是又可以理解她當時的感受,兩個家庭兩位父母,站的角度立場不同,但是對於孩子的愛都是相同的。

同時值得我思考的是,影片所表達的關於社會正義的價值觀。

一切歸於平靜後男主和妻子在院中的對話

“維傑你有沒有想過,他們(薩姆父母)的生活完全毀了,本來這不是她的錯誤,她是檢察長也是媽媽,我覺得如果我們沒有罪,她卻付出了代價”“你這樣的想法很好,但如果是安玖而不是薩姆,也是一樣,米拉會救她的兒子嗎?她也一樣會去做,這沒有什麼錯。一個人不能沒有家,他可以為了家做任何事,世人可能會說這樣很自私,我想,我們最好忘記這件事”

影片的最後男主向檢察官一家表明男孩已經死亡的消息,男主對檢察官說的

我也很抱歉,我希望我能像你們一樣仁慈,但我只是四年級輟學的人,我有一個妻子,有兩個女兒,這就是我的全部世界,我從來沒有其他非分要求。有一天我的世界來了一個不速之客,他想破壞我的世界,我們阻止他,我們祈求他,但是他不聽,結果意外發生悲劇,我們送走了不速之客,去了一個不能回來的地方。我們帶給了你們痛苦,我想說無數次對不起,我在我心中道歉,可我們還能怎麼辦?我的家庭對我太重要,我可以為她們做任何事情,我可以不惜代價。那一刻,我分不清對錯,我們很抱歉”

在發生意外後面對的是不公的審判,靠屈打成招黑暗的警察並不是所謂的人民公僕,反而成了欺壓百姓的惡人。我們是否能夠相信社會正義能夠帶來最公平的裁決。

不管是《一位母親的復仇》還是《誤殺瞞天記》,印度電影對於執法機構都充滿了不信任,而是鼓勵自己尋求正義,作為上帝視角,在影片中我們能體會到這樣的正確性,但如果事情發生到我們身上,我們究竟又會如何去做呢?

我想這大概就是上映後還無法尋找到資源的原因。


悟空說大劇


感覺翻拍的比較好看,主要是補足了很多細節,讓劇情更合情合理,而且替罪羊和假死活埋的真相細思極恐,比印度版情節和深意要更顯得豐富些。演員陳沖是本劇唯一的亮點。


孫紅雷影視


其實《誤殺瞞天記》的劇情和《誤殺》基本是一樣的,裸露視頻的威脅,公車,旅館住店,也是買衣服等,也有一些小的區別比如原版《誤殺瞞天記》中,他們用的是埋化肥的坑而不是墓地,主角的女兒是收養的而不是親生的等等。

《誤殺瞞天記》,故事講了一位父親為保護家人,非常機智的設計了很多不在場的證據,和警察鬥智鬥勇,最終瞞過了警察,一家人重新過上了平靜的生活。

故事情節可信,不在現場的證據構思精妙。所有前面的鋪墊,後面都有呼應,整部片渾然一體。鏡頭變換設計很到位,給觀眾震撼感。

看完電影感覺很舒暢,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真心為父親的勇敢,機智點贊。為了家人父親做出了正確的選擇,雖然被警察羞辱,但仍不改初心,堅持做做對的事。

但是此片的瑕疵也是顯而易見的,一是邏輯線條還不夠硬朗,二是節奏偏緩。

《誤殺》雖然改編自印度的《誤殺瞞天記》,卻在拍攝中融入了很多日韓電影的精氣神,作為改編作品,無疑是很成功的了。

儘管在影片開始,肖央剛一出現的時候,給人的感覺還帶有一點喜劇色彩,但撐過這個並不長的做為鋪墊的開頭,一旦進入正片部分,大家會發現這是一部高智商的犯罪篇。在影片的最後,肖央之前提出女兒考一百分就給她買口琴,結果女兒為得到口琴把試卷改成了一百分,她學會了說謊,這是父親不願意看到的,因此他選擇自首來教會女兒不要說謊和欺騙的道理,做了小女兒的榜樣。

儘管本片沒有太多反轉,甚至劇情都很明確的告訴了觀眾,但依然很精彩。

沒有什麼歲月靜好,若是有,那也是有人在為你負重前行。


芳含影視


《誤殺》講述了一對夫婦與警察搏鬥以掩蓋他們的女兒誤殺了一個壞人的事實。這部電影改編自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但從整體電影效果來看,《誤殺》有更好的觀賞效果,更令人愉快。

《誤殺》有很強的替代意識。在僅僅一個多小時內,你的情感被無意識地完全帶入了電影中。英雄的絕望、猶豫和逃避讓你無法擺脫他們。這部電影的節奏非常強烈,不僅令人激動,而且使人們稱之為一種愉悅的逆轉,具有陳思誠風格。

雖然這部電影是根據《誤殺瞞天記》改編的,但它仍然非常精緻。它有《瞞天誤殺記》的框架和結構,但也有自己獨特的創新。首先,主人公用時間錯位來清除犯罪,用記憶盲點來擾亂事實,偽造事實,讓觀眾在梳理故事時間線的同時體驗大腦燃燒的極度快感。其次,這部電影是聳人聽聞的,利用觀眾對人物的同情模糊了救贖和犯罪之間的界限,使電影的主題更加深刻和發人深省。

《誤殺》中每個演員的精彩表演也是一大吸引,陳沖貢獻了整部電影中最具爆炸性的表演技巧。在這部電影中,陳沖生動地描繪了雷雲得知真相時的羞愧和痛苦,以及他最終崩潰時的暴力。肖恩,這一次他不再是喜劇演員,而是一個為家庭做出犧牲的遲鈍而嚴肅的父親。

《誤殺》也向許多優秀的電影致敬。看這部電影的時候,你仍然可以看到《肖申克的救贖》和《嫌疑人X的獻身》的影子,但是《誤殺》是剽竊嗎?事實上,它不是,因為在電影中有一個合理的解釋,男主人是一個非常喜歡看電影的人,他使用的所有技術都是從電影中學習的。

因此,《誤殺》在情節節奏和人物塑造方面都優於原《誤殺瞞天記》。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大家有更好的意見,歡迎留言交流。


福寶看劇


個人覺得《誤殺瞞天計》

我是看過原版,所以再看國內的誤殺是沒有耐心看的慾望,我來說說《誤殺 瞞天計》有哪些優勢。

首先,電影名字,誤殺二字和瞞天,天就是警察。電影名就直觀的告訴了,這個故事結構。不小心殺了人之後怎麼和警察較量。國內《誤殺》就單單告知你一個開頭,這個就和寫文章一個好的標題一樣。

其次,電影的內容也是千差萬別,國外的《誤殺》就是很直接,交代了事情的起因,經過,和應對措施。我覺得內容上的表現也音樂的代入感也有關係,很有緊張感,而且一環扣一環。國內的《誤殺》則是用其他的鏡頭來表現主人的一種心境,比如去寺廟,多次出現的羊

再者,國外的結局也是讓人猜疑,我覺得那個男孩的實體在新建的警察局的地基之下。而在國內的電影必須要有一個結果,好像是正義必勝的道理,


喜歡電影的小鄧鄧


🎬國產《誤殺》跟印度懸疑片《誤殺瞞天記》劇本過於雷同,情節基本沒改,加了個尊重法治良心發現的結局,如果只是換批演員,把臺詞換成中國風格拍一遍,人物職業換一下,這種改編也太簡單了,一點意思也沒有,換湯不換藥。

[微笑]而且細節差太多,印度版裡鋪墊維傑不用手機的原因是小學四年級畢業不太會,《誤殺》裡把警察局長兒子手機直接扔上拉土車,真當後面的司機眼瞎看不見。

總之,之前看過原版的《誤殺瞞天記》後再看國產的翻拍的《誤殺》,屬實沒有給我帶來太多的驚喜,還是覺得原版更有感覺。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大家[心][心]





檸檬精剪輯


《誤殺》是近兩年來翻拍得最好的國產電影。翻拍電影一般有“閹割嚴重”和"本土化

不夠”兩大問題,而《誤殺》把故事搬到泰國拍,既避開了嚴格的審查,又不會有挑剔的觀

眾說"這不符合我們的國情”, 這正是主創們聰明的地方。

就是這樣一部中泰合拍的懸疑片,演員一會說泰國話,-會說泰國味的中國話,讓我有

了-種看《唐人街探案》的感覺,畢竟這種類型的片子還很少,再-看,監製正是《唐探》

的導演陳思誠。隨著國產電影的國際化,未來會有更多國產片在國外拍攝,這點值得我們期待。

《誤殺》是現在比較流行的“現實題材+類型片”,不僅是懸疑片,還是現實題材片,

甚至還有點喜劇的成分。

懸疑部分的劇情,基本是照抄印度的《誤殺瞞天記》,只是把大女兒被偷拍洗澡換成被

強暴,把聽經換成看泰拳。因為原版的故事框架夠優秀,所以這部分節奏感很好,劇情不會

拖沓,密度很大,印度版的163分鐘,中國版的112分鐘,節奏是快了很多的,當然也會有一

些細節上的缺失。

《誤殺》的劇情像最近上映的另-部電影《利刃出鞘》,- 開始就把兇手告訴你了,觀

眾是處於“上帝視角”,知道的比電影裡的人多,觀影的樂趣不是尋找兇手,而是看閱片量

1000的李維傑怎麼瞞天過海,把電影學到的東西運用到現實中。

李維傑用到的核心知識正是”記憶的可塑性”,用電影裡的話來說,叫做”記憶蒙太

奇”。大部分人以為,記憶就像電腦硬盤裡的東西-樣,內容是固定不變的,其實不是,記

憶是被重構出來的。我們回憶的時候,不是在大腦裡搜索保存這個記憶的地方,而是在像推

理一樣構建出這段記憶,這就導致了我們有時候會記錯日期,或是把兩個人搞混了,也解釋:

了為什麼法庭上證人會指證自己沒看過的人。

事情發生得越久,記憶就越不可靠,審問證人的時候,距離案件發生已近三個多星期

了,加上這期間李維傑不斷跟街坊鄰居提起這件事,還有他“好人”的人設,還有監控錄像

和票據等不可改變的證據,都在扭曲證人們的記憶。警察局長這邊,唯一的希 望就是找到屍

體,結果卻賭上了一家人的前途。

這部電影的主題是什麼?這要看電影的英文譯名《Sheep Without a Shepherd》(沒有

牧羊人的羊)。羊在這裡的隱喻很明顯,是象徵李維傑這樣的平民,牧羊人象徵的是警察局長

這樣精英階層。這是探討現實社會中上層人士和底層人民怎麼相處的電影。

羊在電影裡出現了四次,第- -次是李維傑銷燬跑車的時候,牧羊人趕著羊群經過,牧羊

人和羊還是和諧的關係;第二次是黑警察都彭打死了一隻羊,牧羊人和羊關係惡化;第三次是代

替素察屍體出現在棺材裡,羊成了替罪羊;第四次是李維傑認罪後,自由地走在大街上,這時

候的羊是沒有牧羊人看管的羊,無政府的羊。

”羊只要能好好吃草,壞會管是誰在褥羊毛呢。”暴亂中一個男人話,像是在發出一

個警告,牧羊人可以從羊身上謀取利益,像是工廠老闆獲取工人勞動的剩餘價值,但是,擠

壓羊的生存空間就過分了,像是房東惡意提高房租,物價暴漲工資不漲,不讓羊吃草,羊勢

必要跟你拼命。” 割韭菜”可以,但你不能吃相太難看,連茬都給拔出來,讓韭菜不能再

長,生存下來,是羊和韭菜的底線,你不能破壞這個底線。

李維傑給女兒取名”平平”和“安安”包含著他的希冀,希望女兒能夠平平安安,如果

法律連基本的人身安全都無法保障,關乎生存, 就不能怪底層人民要選擇知法犯法了。

最後說一下電影的"大雜燴"風格,主創是毫不避諱地告訴你他們抄襲了1000部電影。

這是一封寫給影迷的情書,你可以在裡面看到很多電影的彩蛋,電影開頭就有一種《肖申克

的救贖》的感覺,棺材裡點火又像是《活埋》, 推車進湖裡銷燬像是《看不見的客人》.....

”查他一年的觀影記錄”還有念電影簡介,這些對於影迷來說都是笑點,會讓人不禁想

起自己的豆瓣觀影記錄將來會不會被當做犯罪證據,觀影記錄真的很會暴露一個人的思想。

最後的彩蛋又呼應了開頭的李維傑監獄幻想,給這個故事畫了-個完美閉環,這點有驚豔。


黃豆觀影部落


實名給《誤殺瞞天記》投一票

《誤殺》那些精彩刺激的點都是和《誤殺瞞天記》一樣的劇本,並且直到目前為止我覺得改編的部分並沒有出彩過原版。

換湯不換藥的這麼整一通,如果《誤殺》能博得一致好評,那更加說明原版《誤殺瞞天記》是一部優秀的作品了雖然《誤殺》也提到了這部電影,也有監獄的場面,一個很有力的證明是,《誤殺》的主人公是認罪自首,他不存在冤枉的情況

此外,原版《誤殺瞞天記》裡的結局裡,警察的人員雖然作了大的調整,但他們對主人公並沒有表現出友善的態度,仍示他為犯罪嫌疑人,在這方面主人公不認罪也有合理性;但是在《誤殺》裡,被督察長一家的倒臺,競爭對手的上臺,也意味著這些濫用私刑權勢人員時代的結束,而新上任的官員也沒必要公報私仇,與肖央一家作對。所以,他選擇自首無論從道德層面還是個人安全上,也有了合理性的解釋,選擇法律的審判也少了道德的譴責。






黑白冇心


這兩種結局的不同,個人感覺國產版看著讓人憋屈,原版讓人看著更過癮,更解氣,但是過後細細想想,國產版的結局是符合我們的特色的,一是體現出法制公平,你觸犯了,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二是與當前所倡導的社會價值觀相向。顯然,如果國產版的結局也是和原版結局一樣,那電影是不是在教給我們遇到和電影裡面發生相同的事情,要像男主一樣去解決,那麼社會豈不是要亂了套,所以原版的結局放在國內廣電總局是不會給他過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