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侄兒周豐三為什麼飲彈自殺?

曉妹世界觀


在1941年的3月24日,北京的一個四合院內突然傳出一聲槍響,一個年僅二十歲的小夥子倒地身亡,他就是魯迅的侄子,周建人的兒子周豐三,二十歲正是朝氣蓬勃的年紀,這個小夥子卻如此想不開,而關於他自殺的原因也是眾說紛紜,或是因為自己的家庭原因,或者是自己忍受不了社會的壓力,或者他本身性格就有缺陷。

周豐三是魯迅弟弟周建人的兒子,魯迅兩個弟弟,一個是淪為漢奸的周作人,他早期對文學現代化觀念的提出也有獨特的見解;而魯迅的第二個弟弟就是周豐三的生父周建人,他卻和周作人相反,新中國成立後擔任過要職。

周豐三的母親是周建人的第一任妻子,羽太芳子,這個羽太芳子也是周作人妻子的親妹妹,這樣周作人和周建人既是兄弟關係還是連襟,1912年,因為姐姐生了小孩,需要人照顧,於是羽太芳子就來到紹興(那個時候還沒搬到北京),來到紹興以後,不免和姐姐的家裡人同在一個屋簷下,尤其是周建人,日久生情,加上姐姐姐夫的極力撮合,所以二人結婚,羽太芳子為周建人生了四個兒女,周豐三是最小的兒子。可見在他們結婚早期的時候,夫妻關係還是很不錯的。

後來魯迅在北京買下了一套四合院,於是就將妻子朱安,母親,還有周作人一家和周建人一家接到了北京來,也正是舉家遷來了北京,周建人和羽太芳子夫妻二人矛盾才愈演愈烈,北京當時即使在民國時期也算是個大城市,紹興是沒法比的,而像我們平常人去北京去上海也是覺得很新鮮,見了什麼都想要,圖個新鮮,羽太芳子也是如此,夫妻二人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女人花錢還大手大腳,入不敷出,妻子嫌棄丈夫賺的少,丈夫指責妻子花的多,一來二往,夫妻關係漸行漸遠。而後周建人去了上海找到了一份工作,這個時候的羽太芳子已經懷有他地小兒子周豐三了,周建人也多次勸說妻子去上海,但是羽太芳子捨不得姐姐,捨不得北京奢侈的生活,所以此後周建人也就幾乎和妻子分道揚鑣,兩地分居,妻子繼續住在四合院,1922年生下了最小的兒子周豐三,而在兩年以後,周建人也和自己的學生王蘊如結婚生下了女兒,而周建人也幾乎沒有回到過北京,直到1937年,他給母親拜壽,也因此和自己的兒女發生了衝突。

所以說周豐三的出生是不幸的,他出生於父母矛盾加深的時候,並且從出生以來從沒有得到過父愛,出生的時候父親就在上海工作,剛兩歲甚至是更早的時候,父親就已經再婚,並又生下了孩子,而周豐三在父親的眼裡甚至幾乎從來沒有出現過,周豐三的童年也沒有父親的陪伴,這對孩子心理上造成極大的壓力,甚至在學校都會抬不起頭,這或許也是周豐三因為家庭原因而心理抑鬱導致自殺的原因之一吧。

本來周作人和魯迅相處也不錯,全家靠著兄弟二人養活也完全沒有問題,但是周作人的妻子卻作妖,兄弟二人自此失和,後魯迅將母親和朱安接出來,兄弟二人從此也分道揚鑣,所以以後整個大家庭的開支全仰仗周作人了,但是因為生活壓力大,加上可能來自於妻子和小姨子的挑唆,周作人走上了漢奸的不歸路,他這個大逆不道的行為,在當時也是會受到全國人面的唾罵,但是他作為魯迅的弟弟,周建人的哥哥,兄弟都在為抗日救亡努力,自己卻是漢奸,在周豐三看來也是一種恥辱,並且隨著學校的愛國救亡活動,懂事的周豐三也曾勸說伯父,但是似乎不管用,加上自己的母親是日本人,伯父是漢奸,還面對父親的拋棄,周豐三終於在1941年忍無可忍,朝自己的太陽穴開了一槍,倒地身亡。

所以,我認為周豐三的自殺是多方面的原因,周作人是漢奸只是一小部分,他的自殺的念頭可能是多年累積的結果,剛出生就被父親拋棄,一個沒有父愛的同年,剛十幾歲的時候見到父親,父親帶來的不是安慰和關心,帶來的卻是另一個女人和孩子,並且還和家人大打出手,對當時的周豐三打擊也是很大的。而後,周作人成為漢奸,那個時候他才十五六歲,在學校肯定也因為母親和姨是日本人,伯父是大漢奸而受盡同學的孤立和鄙視,最後導致精神崩潰。


木劍溫不勝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很簡單,周豐三之所以自殺,就是被他禽獸老爸害的。

周豐三的老爸是魯迅的三弟周建人。

而周豐三的媽媽,叫做羽太芳子,是魯迅二弟周作人妻子羽太信子的親妹妹。

周建人在1914年,通過自由戀愛和羽太芳子結婚,當時芳子才17歲。

結婚後,羽太芳子和普通日本女人一樣,相夫教子,非常賢惠,連生了4個孩子。

這段時期,周建人很潦倒。他沒有太多才華,結婚後長達7年沒有什麼收入。

直到1921年才在魯迅幫助下,於上海找到一份編輯工作。

在這7年內,羽太芳子任勞任怨,從沒有因為丈夫聊到而抱怨過。

1922年2月,芳子生下兒子周豐三。

讓羽太芳子萬萬沒想到的是,周建人剛剛找到工作,竟然就變了。

最遲1925年,周建人就在上海同往日在紹興的學生王蘊如,在上海同居。

1926年生女兒周曄,1927年生女兒周瑾,1932年生女兒周蕖。

當時納妾並非不可以,但周建人從此對老婆孩子不聞不問,而王蘊如也處處以周夫人自居。

這樣,羽太芳子和孩子們,10多年沒有收到過丈夫和父親的關愛,等於被拋棄了。

周建人只是寄過去一些生活費而已。

到了1937年,周建人認為讓周家承認小三和私生子,帶著這些人去參加魯迅母親80大壽。

壽慶期間,芳子、信子與周建人、王蘊如大吵一場。周建人和芳子的兒子周豐三當然站在自己母親這一邊,指責父親周建人遺棄母親。周作人也於這年2月9日寫信給周建人,指責他遺棄羽太芳子而和王蘊如同居:“王女士在你看得甚高,但別人自只能作妾看,你所說的自由戀愛只能應用於女子能獨立生活之社會里,在中國倒還是上海男女工人搿姘頭勉強可以拉來相比,若在女子靠男人蓄養的社會則仍是蓄妾,無論有什麼理論作根據。”

周建人見目的沒有達到,又被搞的滿城風雨,竟然不再給芳子母子四人匯一文錢,並且公開聲明和芳子“脫離關係”,不認三個子女為自己的孩子。

於是,周豐三就徹底失去了父親,當時他只有14歲。

這樣,到了1941年,周豐三突然偷走叔父警衛的手槍,開槍自殺。

一般認為,這是因為家庭長期破裂,讓19歲的孩子失去對未來的希望,才自殺的。

無論周建人怎麼辯解,因為他的絕情寡義,逼死了親生兒子是客觀事實。

這種行為,放在哪個國家也是禽獸不如。

而這麼多年,遺棄毫無過錯的妻子和3個孩子,也是客觀事實。退一步說,就算男人喜歡新鮮,不要妻子了,孩子也不能扔掉吧?

不但扔了,周豐三自殺後,從沒有看到周建人對兒子之死有任何的自責、沮喪,似乎就沒有發生過一樣。

這種父親放在今天,兩個字就可以點評:渣男!


多說一句,周家的人品實在不敢恭維。老二週作人,做了漢奸;老三週建人,又是如此德行;至於魯迅嗎,嘿嘿。。


薩沙


1941年3月24日,位於北京西直門外的八道灣衚衕裡,一個年輕人拿起放在桌上的手槍,對準自己的太陽穴,扣動了扳機。年輕人瞬間倒在了血泊中。措手不及的家人,聽到槍聲,嚇得趕緊進屋查看。那時,年輕人早已沒了氣息,稚嫩的臉龐上寫滿了絕望和無奈。

自殺的人名叫周豐三,是赫赫有名的大文豪魯迅的親侄子。他自殺時年僅19歲,剛剛步入成年人的行列,是一個涉世未深、有著大好前程的小夥子。

(周建人舊照)

那麼,究竟是何原因,讓這個懵懂青年,如此決絕地放棄自己的生命,選擇這麼極端的方式了結自己呢?

這首先得從周豐三的家庭說起。

周豐三出生於現代大作家魯迅的家族,是魯迅三弟周建人的小兒子,母親是日本人羽太芳子。

魯迅先生一共有兩個兄弟,老二週作人,其夫人是羽太芳子的胞姐羽太信子。所以周作人既是周豐三的伯父,也是周豐三的姨爹。

關於周豐三的死因,有兩種說法。

原因之一:家庭關係的破裂。

周建人和羽太芳子的結合頗具傳奇色彩。

1912年5月,即將臨盆的羽太信子給遠在日本的老家去信,她非常思念自己的妹妹羽太芳子,希望妹妹能到中國來,同自己團聚,順便照顧生產的自己。15歲的芳子隨即來到了中國。

當時,周家還住在老家紹興,一家人其樂融融。芳子的到來,更是給這個和睦的家庭注入了活力。23歲的周建人整日和芳子朝夕相處,特別喜歡這位女孩兒的活潑精靈,陽光上進。久而久之,兩人漸生情愫,彼此相互愛慕。

(周作人舊照)

在周作人夫婦的撮合下,周建人和芳子最終走到了一起,於1914年在紹興成親。婚後的兩人甜蜜幸福,先後生下了女兒鞠子、兒子豐二和豐三。

在周豐三出生前,魯迅在北京八道灣衚衕買下了一座四合院,把周家所有人都從紹興搬到了北京。初到北京的周建人,沒有正式的工作,閒居了兩年。家庭的一應開支,全靠為數不多的儲蓄和魯迅的接濟支撐。周建人為了減輕魯迅的負擔,在胡適的幫助下,進入了上海商務印書館工作。雖然薪水仍然微薄,但好歹沒有吃閒飯,多少緩解了一點生活的壓力。

1921年9月,周建人離開北京去到上海。其時,芳子已身懷有孕,無法陪同周建人前往,便獨自留在了北京待產。1922年2月,周豐三降生了。

家裡增添人口,生活壓力陡然增加。眼看即將坐吃山空,周建人多次來信,希望芳子帶著子女前往上海,一家團聚並共渡難關。但倔強的的芳子放不下她在中國唯一的親人信子,不願前往。甚至在周建人親自返京迎接時,芳子依然拒絕隨行,堅持住在北京。

其後,影響周建人後半生的人物出現了,她就是周建人在紹興任教時的學生王蘊如。兩人於1923年在上海的偶然邂逅,開啟了一段纏綿悱惻的師生戀。

孤獨的周建人和身處異鄉的王蘊如,擦出了愛情火花,同居在了一起,還有了孩子。從此,周建人和芳子以及她的3個兒女徹底成為路人。

(魯迅舊照)

這期間,周家又發生了一件大事。1936年10月,家裡的頂樑柱魯迅因病去世了。周家老太太老來喪子,異常悲痛。1937年正月,恰逢老太太壽辰,周建人便帶著王蘊如和女兒來到北京,給老太太祝壽,並藉此機會讓她們認祖歸宗,拜見老太太。

但不想這場聚會最終導致了周建人家庭的決裂。芳子帶著3個子女大鬧壽宴,15歲的豐三和18歲的豐二完全站在了母親芳子這邊,指責父親拋妻棄子,喪失道德底線,沒有盡到父親的責任。豐二甚至和父親發生了肢體衝突,並報了警。

這次的不歡而散,導致周建人揚言要和兩個兒子斷絕父子關係,並中斷了之前給付的生活費。

周豐三在父親離開北京時,尚未出生,和父親的感情非常淡漠。加上父親不顧其母子的感受,執意另建家庭,嚴重傷害了他脆弱的心靈。他對周建人已沒有任何愛意,只剩下了仇恨。

因此,自殺那天,當伯父周作人的保鏢無意中將手槍放在桌上時,這位心智還不成熟的大男孩兒在衝動之下,抓起了手槍,悲劇就這樣發生了。

第二個原因:伯父周作人和日本人走得太近。

抗戰爆發後,周作人確實在文化方面和日本人有過合作。1938年,周作人參加了日本舉行的文化座談會。為此,他曾遭到刺殺,巧合的是,子彈不偏不倚射中了銅釦,周作人僥倖逃過一劫。有關這次刺殺的主謀,一直沒有定論,這在周豐三的心理留下了巨大的陰影。

後來,周作人出任了汪偽政權的一些文職,加上週家還有兩個日本女人,周豐三自己的身上還留著日本人的血,這在舉國抗日的大環境下,周豐三內心承受的壓力是非常大的。

就在“家變囯恨”這樣的雙重壓力下,稚嫩的周豐三不堪重負,選擇了在周作人的家裡開槍自殺,以表達自己無聲的抗訴。


張生全精彩歷史


浙江紹興這地方真可謂地靈人傑,誕生了許多能人,古有陸游、王陽明,近現代有蔡元培、竺可楨,當然還有大名鼎鼎的周家三兄弟,周樹人(魯迅),周作人(1885年——1967年)、周建人(1888年——1984年)。前兩位是現代文學史上的文豪,尤其魯迅先生(1881年——1936年)是我國20世紀第一大文豪,其影響早已超越了文化界。

題中所說的周豐三(1922年——1941年)是魯迅三弟周建人的二兒子,他在1941年3月24日早晨,從二伯周作人家裡偷來一把警衛手槍,對準自己太陽穴開了一槍,把自己生命永遠地定格在了19歲。

(周建人)

周豐三自殺後,引起好多人猜測,有一種說法是,他二伯周作人做了漢奸後,讓周豐三這樣的熱血青年心裡十分不爽,面子上擱不住,於是,他就想找機會除掉二伯,想充當一次民族英雄。在行刺過程中,不幸被二伯發現,他經過一陣心理掙扎後,飲彈自盡。

事實上,這種說法沒有任何依據,只是人們以詐傳詐。

可信的說法是,周豐三被一系列家庭矛盾糾纏得身心俱憊,遠遠超出了他19歲的、幼小的心靈的承受能力,所以,他採取了極端方式,通過自殺逃避了現實壓力。

他為什麼要輕生?這事還要從他老爸周建人說起。

(從左起,前排:周建人、許廣平、魯迅。後排:孫福熙、林語堂、孫狀元)

1914年,26歲的周建人與17歲的日本姑娘羽太芳子結了婚,他們的牽線人是他們的二嫂,也就是周作人的妻子——羽太信子。羽太信子在1912年懷孕後,需要人照顧,而丈夫周作人又在外忙著掙錢養家,一時間分不開身,於是,羽太信子的妹妹羽太芳子就從東京來到紹興,照顧姐姐的生活起居。

此時,24歲的周建人還是單身青年,跟單身女青年15歲的羽太芳子經過1年多接觸後,逐漸摩擦出愛情火花,在1914年春天,兩人走進了婚姻殿堂。

結婚伊始,兩人的關係如漆似膠,恩恩愛愛,倒也美滿。

(前排右一,羽太芳子)

從1915年到1922年這7年間,羽太芳子接連生出了四個孩子,大兒子夭折,第二個孩子是女孩,1917年11出生,取名鞠子,第三個孩子是男孩,1919年5月出生,名曰“豐二”。在豐二出生半年後,他們一家人從紹興搬到北京,此時,魯迅已經在北京八道灣買好了一套四合院,足夠一大家子人居住。

隨著幾個孩子的出生,養家的重任落在了周建人身上,他給《新青年》雜誌撰寫一些稿子,偶爾賺取一些稿費,但微薄的收入不足以養活一家人。萬般無奈下,大哥魯迅委託胡適,幫三弟周建人在上海印書館找了一分差事,每月60大洋工資。

(魯迅)

1921年秋季,周建人從北京赴上海工作,他的第四個孩子於來年春天也在北京出生,就是本題的主人公周豐三。

在上海工作兩年後,周建人跟昔日學生王蘊如偶遇,兩人日久生情後同居在一起。並從1926年到1932年,又給他生出了3個孩子。此時,遠在北京的羽太芳子和三個孩子並不知道周建人有了婚外情。

1936年10月19日,周家老大魯迅逝世後,給周家上下帶來了沉重打擊,魯迅的老母親魯氏聽到噩耗後,臥床不起。1937年春節,魯氏的80大壽即將到來,周家人為了給老人家賀壽,就從全國各地聚到北京周宅。

(周作人)

周建人帶去了王蘊如和三個孩子,被羽太芳子和羽太信子看到後,她們怎麼也接受不了這個事實,雙方針鋒相對,大吵一場,活生生把魯氏的80歲生日聚會搞成了家庭吵架會,弄得烏煙瘴氣。

此時,年僅15歲的周豐三把父親的所作所為看在眼裡,看著因為父親,讓一家人劍拔弩張,對父親由愛生恨。

自這次吵架後,周建人索性不再給羽太芳子和三個孩子給生活費,母女四人的生活從此也陷入了困境。

之後幾年,在學堂,同學們經常拿周家的家醜來恥笑周豐三,年幼的周豐三怎麼能承受了如此打擊,終於在1941年3月24日,他自殺了,用自殺逃避了他不該承受的痛苦。


鴻鵠迎罡


周豐三自殺,他的父親是如假包換的罪魁禍首,與魯迅沒有半毛錢的關係。周豐三是魯迅的侄兒,他的媽媽,叫羽太芳子,是日本人。


周建人和羽太芳子自由戀愛後、於1914年結婚時,芳子才不過17歲;婚後,羽太芳子遵循普通日本女人傳統,相夫教子,連生了4個孩子。

而 周建人當時窮困潦倒,由於才華有限,沒有穩定的工作,結婚後經濟捉襟見肘,但芳子任勞任怨,從來沒有嫌棄丈夫,直到1921年在大哥魯迅的幫助下,才在上海謀了份差事,1922年2月,芳子生下兒子周豐三。


周建人有了穩定收入,就在上海同自己過去的學生王蘊如同居,忽略了自己的老婆孩子,而王也以周夫人自居,如此週三豐兄弟姐妹10多年沒有享受過父親的關懷,後來在輿論的壓迫下,周建人零星寄過去一些生活費。

1937年,周建人為讓周家承認王,帶著王及私生子去參加母親80壽宴;芳子姐妹與周和王這對狗男女大吵了一場,周豐三自然站在母親這一邊,他憤怒地指責父親不負責任,喜新厭舊;此事弄得滿城風雨,後來二哥也來信譴責周建人始亂終棄的行為;惱羞成怒後,周建人變本加厲,竟然不再給芳子母子匯錢了,還公開聲明不認芳子及其子女。



周豐三當時14歲,從沒有享受過父愛就徹底失去了父親,1941年,絕望後的周豐三,偷來叔父警衛的手槍,懷著對親生父親的滿腔憤怒,對著自己摳動了板機,自殺身亡,年僅十八歲;縱觀整個過程,周豐三是由自己的父親周建人逼死的。


希望星晨58298869


周豐三是魯迅三弟周建人之子,他出生於1922年2月,是周建人和第一任妻子羽太芳子所生,周建人和羽太芳子共育有四個子女,周豐三是年紀最小的一個。

1941年3月24日,年僅20歲左右的周豐三,突然拿起手槍,在自己伯父周作人面前飲彈自盡,不禁讓人疑惑不解,關於周豐三的自殺之謎,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周豐三自殺的原因,和他所成長的家庭環境,個人性格以及所處的時代背景都有所相關。

周豐三的生母羽太芳子是日本人,她於1897年出生在日本東京,也是魯迅二弟周作人妻子羽太信子的親妹妹,因此,從關係上來說,周作人既是周豐三的伯父,也是姨夫。1912年,羽太信子在懷孕產子期間,羽太芳子從東京來到紹興照顧生孕的姐姐,和魯迅、周建人一家生活在了一起,後來周建人和羽太芳子日久生情,在周作人和妻子羽太信子的撮合下,兩個人於1914年在紹興周家老宅舉行婚禮,婚後兩人育有四個兒女,分別是:長子周衝、長女馬理、次子周豐二、三子周豐三。

1919年8月,魯迅以3675元買下了北京西直門內八道灣衚衕11號的一座三進四合院,周家一家人也相繼搬進了這座四合院,來到北京後的羽太芳子愛慕虛榮,花錢無度,此時的周建人又沒有了工作,經濟上全靠兩位兄長支持,因此家中經常入不敷出,夫妻兩人的關係也開始出現裂痕。

1921年9月,經胡適的介紹,以及魯迅等人的幫忙,周建人離開北京,前往上海印書館任編輯工作,此時的羽太芳子已經懷孕,所以沒有一起成行,1922年2月,羽太芳子在北京八道灣家中產下週豐三。後來,周建人曾多次寫信讓羽太芳子帶著三個孩子來上海,但都遭到拒絕,最後導致兩人分道揚鑣。

在周豐三兩歲左右,也即1924年,父親周建人和其學生王蘊如在上海結婚,兩人婚後育有周曄、周瑾、周蕖三個女兒。周豐三年幼時便和父親分開,從小缺乏父愛,對周豐三的性格的形成有重要影響,這也為他日後的悲劇人生埋下了伏筆。

1923年夏天,周家十幾口人在北京西直門內的八道灣衚衕11號的大四合院裡已經生活了4年,也正是在這一年7月,周作人因聽信妻子羽太信子的一面之詞,和魯迅鬧翻,致使兄弟失和,禍起蕭牆。"淨身出戶"後的魯迅和妻子朱安以及母親搬到了磚塔衚衕,兄弟兩人從此也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抗戰爆發後,北平為日軍所佔據,周作人在妻子羽太信子和妻妹羽太芳子的影響下,開始了自己的漢奸之旅。他的各種親日、媚日行為為侄子周豐三所不恥,此時的週三豐和周作人住在一起,週三豐從小和生父周建人分離。

按理說,伯父周作人相當於是父親的角色,因此他的一言一行也深刻地影響著周豐三,當週作人"附逆"日本的跡象越來越明顯時,正當血氣方剛的周豐三不惜以死相諫,用自殺的方式來表示自己的決心和抗爭。雖然最終於事無補,他烈士般的行為卻值得我們欽佩!


煮酒君


被遺忘的魯迅兄弟

魯迅,一直有著“民族魂”之稱,由於魯迅作品的深度,因此,魯迅的作品曾長期盤踞中學教科書,以至於魯迅成為每一代中學生不可磨滅的記憶。

因為魯迅太耀眼,最終導致魯迅的兩個弟弟被人忽視。事實上,魯迅的兩個弟弟:周作人和周建人,也都是近代史上較為有名的人物。

周作人是近現代著名的翻譯家、學者。其翻譯的大量日本文學作品(比如《枕草子》)等作品,時至今日,依舊是中國文學愛好者研究日本文學的重要資料,此外,在其他領域,周作人也有較高的學術造詣。本世紀初年,周作人的作品,曾一度被收錄在人教版初中語文教科書中。


不過,抗戰爆發後,周作人選擇同日偽政權合作,最終成為了一個漢奸。

周建人也同樣是個大學者。他是中國近現代著名的生物學家。在上個世紀80年代去世。

周豐三之死

周豐三,是魯迅的侄兒,周建人之子。生於民國十一年(西曆1922年),於民國三十年飲彈自殺,時年只有十九歲。

關於周豐三之死,歷來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是民國二十六年,中日戰爭爆發。由於國民政府實力太差,因此抗戰不久,大片山河落入敵手。

對於新侵佔的大片國土,日本考慮以華制華——既成立日偽政府,來對淪陷區進行統治和掠奪。周作人,成為日偽拉攏的目標之一。日偽當局希望周作人能參加偽政府。周豐三的同學為了阻止周作人參加偽政府,於是刺殺周作人,最終,刺殺失敗,並且反而讓周作人做出了參加偽政府的決定。為此周豐三感到內疚,於是飲彈自殺。


當然,這種說法總的來說,經不起推敲,邏輯上也有很多矛盾之處。

第二種。則是因為周建人早早的和周豐三的母親羽太芳子分居。並且,周建人還在上海另結新歡,對周建人母子不聞不問。長大成人後的周建人瞭解到這一切後,內心產生了一種巨大的失落感和苦悶——事實上,現代教育學和心理學也有結論:單親家庭成長的小孩,長大後或多或少會有一定的心理問題。

周建人拋下羽太芳子母子,但畢竟羽太芳子母子是要吃飯、生活的,這期間,芳子母子的生活來源,主要靠周作人來接濟。


抗戰爆發後,周豐三由於有一半的日本血統,加上週作人做了漢奸,這讓自己又有了“被漢奸接濟養大”的名聲。這一切,必然導致周豐三無法在原本的同學圈子裡立足,受到排擠。

終於,積壓在內心十餘年的委屈、無奈和痛苦,被一瞬間釋放出來,加之青春期少年易於衝動,於是,有了周豐三自殺的發生。

個人感覺,這種說法的可信度要大一些。


藤樹先生




1941年3月24日,魯迅先生的侄兒周豐三在北京的家中,用他二伯父周作人警衛員的槍自殺了,結束了他短暫的生命。

關於他自殺有很多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周豐三在輔仁大學讀書加入了進步青年組織,曾接受組織的委託,曾去刺殺在偽政府中任職的伯父周作人。因為刺殺沒有成功,反而促使周作人更加堅定的成為了漢奸,內心苦悶的周豐三就自殺了。

關於這個說法,很多專家學者都是不認可的。因為早在1938年,周作人就已經在偽政府中任職了。周豐三自殺的時候是1941年,這件事已經過去4年了,並且刺殺周作人的事也不一定是真的。

周豐三是周建人的二兒子,因為周作人的大兒子叫周豐一,周建人的大兒子叫周豐二,那麼周建人的二兒子就只能叫周豐三了。他們家族內部的故事很多,下邊一一道來,再來分析周豐三的死亡原因。



魯迅家族是紹興的大家族,在魯迅年幼時慢慢敗落,其原因就是魯迅的爺爺替魯迅的父親去賄賂主考官被逮捕入獄,父親一病不起。為了救爺爺出獄,給父親治病,周家的家業慢慢就衰落了。

魯迅的父親死後,魯迅帶著二弟周作人去了日本留學,三弟周建人就只能留在家中照顧母親和一家老小。周建人在家只能自學成才,但他的學識和文化水準比他兩個哥哥差的太遠。

魯迅和周作人都在北京工作,每個人每個月的收入大概有300塊大洋左右。他們三兄弟商量後就決定把老家的祖宅賣掉,在北京西單附近購置了豪宅(三進三出的四合院,70多間房屋),讓一家老小住在一塊。

周作人在日本讀書期間,娶了一個日本女人叫羽太信子。羽太信子出身寒門,為了自己能夠在周家有更高的地位,就讓自己的妹妹羽太芳子嫁給了周建人。姐妹聯手,天下無敵。



羽太信子雖然從小比較節約,但看到周家收入非常高後,並且她掌管了周家三兄弟的收入,慢慢的就開始窮奢極欲。魯迅曾經勸告她,要節約一點。

於是羽太信子就汙衊魯迅偷看自己洗澡,魯迅和周作人發生了很大沖突。魯迅就單獨在外邊又購買了一個小一點的四合院,自己和母親搬過去居住,豪宅留給了周作人和周建人兩家居住。


後來魯迅先生去上海發展,周建人和羽太芳子雖然生了三個孩子,但關係並不好,也去了上海,和自己的學生同居了,這一點和魯迅比較像。

魯迅先生死後,周建人仍然留在上海工作。1937年,周老太太80大壽的時候,周建人帶著自己的學生太太回北京給老人家祝壽,就和兩個日本女人發生了很大沖突,一怒之下就和羽太芳子(包括三個孩子)斷絕了關係。



周豐三和自己的兄弟姐妹,包括自己的母親就斷絕了生活來源,幸好周作人當時的收入比較高。再加上兩家人住在一塊,周作人的老婆也是他們的大姨,生活上也受到了很大的照顧。

周豐三在高中畢業後考入了輔仁大學,但他在學校中始終被其他同學排斥。第一個原因就是因為自己的包袱是漢奸,第二個原因來自於自身,年輕的他接受不了父母離婚的事實,心中比較苦悶,性格有點孤僻,和同學們關係不好。

周作人在當漢奸時,曾被一名姓李的愛國青年自殺。但子彈卻打在了衣服的銅釦上,並沒有傷及周作人。這個案件在北京傳得紛紛揚揚,後來就把他安在了周豐三的身上。

年輕的周豐三失去了父親,伯父周作人成了漢奸,自己的母親又是個日本女人。這樣他在學校中很難抬得起頭,也沒有什麼朋友,性格孤僻再加上內心鬱悶,最終選擇了自殺。這個推測相對是基本靠譜的,以他的性格刺殺自己的伯父就不大可能。


新知傳習閣


周樹人是周作人的哥哥,周豐三是前兩人之弟周建人的兒子,故周豐三應稱呼周樹人和周作人大伯、二伯。早年,周作人赴日本留學,期間還結識了後來的妻子羽太信子。羽太信子雖然後來隨夫一起回到了中國,但據說周作人娶日本妻子的事情頗讓大哥魯迅不滿。

由於周作人對日本文化及生活的熱愛,其在研究日本文學方面也頗有建樹,期間翻譯過很多日本文學名著。所以,當日本挑起侵略戰爭後,日本軍國主義就藉助周作人“日本女婿”、“日本文化熱愛者”的身份與其展開了文化方面的合作。

這也是後人將周作人視之為“漢奸”的原因之一。1937年北平淪陷後,周作人在1939年開始先後被汪精衛偽政府聘任為國立北京大學圖書館館長、華北政務委員會委員以及教育總署督辦等職務;而這也是周作人淪為“漢奸”的證據之一。

就在周作人被汪偽政府聘任為國立北京大學圖書館館長同年元旦,一名李姓學生登門拜訪,隨即用攜帶的手槍射殺周作人,慶幸的是子彈僅僅射在了周作人衣服的銅釦上,並無大礙。兇手潛逃後一直未能到案。所以這起謀殺案也就成了懸案。

當時,對於周作人的遇刺,各方也是眾說紛紜。日本人認為這是國民黨一手所為,周作人本人則認為是日本人的行徑。坊間還有一種更加大膽的推測,即:刺殺周作人的兇手正是他的侄子周豐三。理由是周豐三不滿伯父的“漢奸”行為,為保其清白而為之。

但根據著名的魯迅研究專家倪墨炎的說法:周豐三刺殺伯父周作人以保全其清白之說純屬無稽之談!而周豐三的飲彈自殺主要還是因為家庭不和所致:正處青春期的周豐三遭遇父母關係決裂,且雙方都聲明不承認與周豐三的血緣關係,這才讓十九歲的周豐三做出了自殺的舉動。

值得一提的是,周作人和周建人兩兄弟所娶之妻正是親姐妹羽太信子和羽太芳子,也就是說,周作人之妻羽太信子既是周豐三的伯母,也是他的姨媽。而周豐三自殺所用槍支也是周作人警衛的配槍。


五好導學


另類文史開講。

魯迅家的事情,就先從迅哥兒說起。

【一】

魯迅弟兄三人。魯迅本名周樹人,是周大,二弟周作人,以下稱週二,老三週建人,以下稱週三(請勿與本文男主周豐三混淆,苦主周豐三是週三的兒子)。

還是在東京的時候,周大(魯迅)和週二(周作人)一起讀書學習,當時在留學生會館有個女僕叫芳子,性格潑辣大方,常常和週二開玩笑,一來二去倆人對上了眼,認識才兩個月就嚷嚷著想結婚。

周大同意了這門婚事。他用所有的積蓄給二人辦了一場像樣的婚禮。

回國後,周大在北京靠碼字成為文壇巨擘,風生水起。週二當時雖然也能寫文碼字,但籍籍無名,所以家庭開支都由周大支付。

周大漸漸地名利雙收,在北京買了個四合院,將母親魯老太和髮妻朱安接了過來,連同在家賦閒的週三也一起來了。

就這樣,周大、週二、週三和他們的母親魯老太太一家子齊聚一堂,其樂融融。

【二】

現在看妯娌配置。

周大的髮妻朱安。她和魯迅沒有絲毫夫妻感情可言,她只是魯老太太強加給魯迅的“一個禮物”,魯迅婚後對她不理不睬,不過此時許廣平尚未出場,暫且不表。

週二髮妻芳子。芳子本是平民女子,在日本時尚能勤儉持家,然而到北京後,隨著周大日進斗金的經濟實力提升,一大家子的開支也隨之水漲船高。芳子也開始闊綽起來。她吃乾菜要家鄉北海道原產地的梅乾菜,買首飾也要東京銀座的品牌,進口的不要,扔啦扔啦滴!買個首飾和化妝品也要日本原產地郵寄的才算。

週二的日本老婆芳子懷孕的時候,找了幾個護工都被她罵走了,最後週二無奈,問詢芳子怎辦才好?芳子終於亮出底牌:讓妹妹信子來吧。

週二如釋重負,卻不知這個決定正是侄兒周豐三自殺的引線!

信子從日本抵達北京後,唯姐姐芳子馬首是鞍,將姐姐伺候的面面俱到,而且家中許多家務瑣事也都料理的井井有條,常常和僕人爭著做家務。

隨著姐姐芳子“出了月子”,信子就沒那麼忙碌了。

接著,她就被“按既定方針辦事”了。

【三】

再說週三。

周建人到北京後一隻無所事事。他想學周大那樣的文筆,靠碼字有所作為,但他沒有周大的生花妙筆和睿智思想,他甚至連週二的文采都沒有,所以他一直很鬱悶。

二嫂芳子一直在留意週三的存在。

她之所以留意週三是因為她想將妹妹信子許配給週三。這樣親兄弟成了連襟,親姐妹成了妯娌,如此“珠聯璧合”,豈不美贊?

這就是芳子的“既定方針”。

從“伺候月子”到“月子二”期間,芳子總是有意製造機會撮合信子和週三,例如安排兩人一起外出採購(一起逛街),讓兩人合作整理書房書架……

一切都很順利,不久,週三和信子結婚了。

【四】

週三和信子結婚後,和週二一樣,家中用度都有周大開支。

長兄如父,周大也不是小氣的人,大家順其自然就是。

然而週二的老婆芳子不是省油的燈。她漸漸的開支愈加豪奢,出門買個菜都要用包月的人力車伕,而且顏值不合格的堅決不用,駕駛經驗欠缺的更不用,既得是老司機,又得是小鮮肉,她越來越刁鑽。常常家中廚師剛端上來的一盤菜,口味不如意就拿起盤子扔到院子裡,接著破口大罵半個時辰不止。

周大看不過去,會說她兩句,她就躺地上嚎啕大哭,說周大不尊重她。

信子此時已經是週三的老婆,她看著姐姐“受辱”,就和芳子組隊控訴周大。

這時候週二應該出場勸解老婆和小姨子息戰,但他生性懼內,不敢吱聲。

週三將這些事情看在眼裡,心知肚明。他當初那個勤勞樸實的老婆,早已經跟著二嫂芳子變質了。

週三結婚7年,信子給他生了4個孩子,一家老小沒有一個銅板的收入,全靠周大補貼家用,週三覺得在家中這樣混日子,實屬不該,他請求周大幫他外出找點事情做。

周大同意了。

【五】

周大在上海幫週三找了個編輯的工作,週三起步遲緩,但經過個人努力,漸漸步入正軌。

如果說周大的婚姻是母親包辦的話,週二的婚姻就是被老婆套路了,而週三的婚姻則又是被二嫂芳子“設的局”。

他和信子之間的感情只有相濡以沫的親情,談到愛,幾乎沒有。

在上海做編輯期間,他遇到了以前的同學王韻茹。王韻茹溫婉可人,善解人意,讓週三找到了似曾相識的愛情。

兩人同居後,王韻茹給他生了三個孩子。

他在和王韻茹同居期間,一直給家中的髮妻信子寄錢和日用品,還給孩子買文具、玩具、零食和紀念卡片等物。

【六】

對週三的出軌,周大是知道的,週二全然不知。

後人評判此事是總是認為周大也出軌了,週三有樣學樣,但在另類君看來,事情絕非加減乘除那麼簡單。周大和許廣平的感情另議,週三出軌王韻茹,屬於對“既定方針”的反叛,或者可以說是掙脫牢籠。

魯老太80大壽的時候,不諳世事的週三竟然帶著王韻茹回家給老母祝壽!

當時周大已經掛了,家中能說上話的只有怕老婆的週二和芳子、信子姐妹倆。

結果可想而知。

魯老太、週二、芳子、信子,加上四個孩子組團深入揭批週三如何“沒良心”“登徒子”……

週三慘敗,然後帶著王韻茹徹底離開了這個家。

【大結局】

白駒過隙。

日本人佔領了華北。

在芳子及其身後“同胞”的運作下,週二做了漢奸。

本文的苦主週三豐更加抑鬱了。

他長期缺少父愛,母親也整日以淚洗面,對他罕有溝通交流,在學校他又因為有一半的日本血統而被同學冷落譏笑,現在一直尊重的二伯父居然做了漢奸,他心中生命的支撐幾近碎裂。

那一天,他拿起週二警衛的手槍,頂住自己的太陽穴,扣動了扳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