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甄宓对曹丕有真爱吗?为什么会倾向于曹植?

猴哥狒


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

这是甄宓写的《塘上行》片段,实在是太有意思了,据说正是因为甄宓写了这么一首诗,随后就被曹丕给做掉了。

那么这首诗到底讲的什么呢?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思君归来的怨妇,天天想着自己的情郎何时前来与自己相会。

这简直就是在啪啪打曹丕的脸啊,因为曹丕天天可以跟甄宓相见,可是甄宓还要这么写,可见甄宓所想的人,根本就不是曹丕。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容耀秋菊,华茂春松,若轻云之蔽月,似流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休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这是曹植《洛神赋》里的片段,那么《洛神赋》的原名叫什么呢?叫《感甄赋》。这名字就算是呆子也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文章里所写的是曹植的梦中情人,你感甄赋是几个意思?当时算是轰动整个曹魏王国,曹丕也觉得自己头顶一片青青草原,但是无计可施。甄宓的儿子魏明帝曹叡登基以后,立刻把这篇文章的名字改成了《洛神赋》。

这一男一女,一唱一和,都是非常有才华的人,也都是痴男怨女。曹植在年轻的时候,得到和甄宓单独相处的机会,累计有七八年时间,谁能保证郎才女貌的这两位不会彼此吸引呢?

事与愿违,甄宓是曹丕抢来的女人。

甄宓不属于任何人,她只属于强者。在那个弱肉强食的年代,孙策和周瑜感情好,抢来了大小乔一人分一个,还留下千古佳话。

可是曹丕这边就有点不太好听了。他老爸喜欢人妇,一边打仗一边抢别人老婆。何进的儿媳妇尹夫人、秦宜禄的老婆杜夫人、张绣的婶娘等等都是曹操抢来的老婆。

曹丕心想,要想承袭大位,就必须要跟着老爹学,所以他们大败了袁绍以后,冲入邺城。曹丕一眼就看中了袁绍的儿子袁熙的原配夫人甄宓。

曹丕二话不说,抱着甄宓就跑去找曹操炫耀了,怎么样?有其父必有其子,这王位传给我就没错了!

曹操一看,甄宓果然是个绝世美人,可惜让曹丕这小子给抢先了,只好无奈地点点头,这可真是我的好儿媳啊。曹操毕竟不是无耻的唐玄宗,做不成抢儿媳的事情来。

这么一来甄宓可就落入曹丕手里了,甄宓哪有选择的权力呢?当时作为袁家的人,能活下来就是很幸运的事情了,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

曹丕娶了甄宓,却没有给她正牌夫人的位置,为什么?因为甄宓的家族帮不到曹丕。曹丕的正牌夫人,必须要留给那种有权有势的人。

所以从侧面来说,曹丕是真的喜欢甄宓。他将甄宓视如珍宝一般,一口气就跟甄宓生了俩孩子,一个是曹叡,还有一个就是东乡公主。

曹植作为曹丕的弟弟,他能干点啥呢?除了躲在墙角边偷看嫂子几眼,他什么都干不了。所以说他们俩之间是不可能的。

曹操和曹丕出去打仗,给了曹植充足的时间。

曹丕这个人跟他老爹很像,长年累月在外面打仗。所以娶了甄宓以后,就把她安置在了家里。同时被安置在家里的,还有曹植。

曹植年纪小,比甄宓要小9岁,比哥哥曹丕也小5岁。所以当曹丕出去打仗的时候,曹植是留在家里的。

植每欲求别见独谈,论及时政,幸冀试用,终不能得。既还,怅然绝望。时法制,待藩国既自峻迫,寮属皆贾竖下才,兵人给其残老,大数不过二百人。又植以前过,事事复减半,十一年中而三徙都,常汲汲无欢,遂发疾薨,时年四十一。---《三国志》

这么一来,曹植就有了前往哥哥府中做客的机会。至于他们之间到底有没有确凿的故事,我们不会知道。就算有,有两个人也不会让我们知道。

  1. 第一个就是曹丕,他是绝对不容许任何人对这件事指指点点的。就算甄宓不是他唯一的所爱,那他也不能让自己头上长草。
  2. 第二个就是曹叡,曹叡对自己的这个叔叔,有特别的敌意。曹植这辈子基本上都没有被重用,很大程度就是因为曹叡对他的敌意。

甚至有人认为,这是曹丕的计策。甄宓的美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曹丕曹操都出城了,曹植和甄宓被留在城中,这也是曹丕安排的。他就是希望让曹植对甄宓充满迷恋,从而使得曹植在曹操心目中失去相应的地位。

当然,这只是一种胡乱的猜测,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表明曹丕想要把自己给绿了。但是曹植最后的确是失去了曹操的信任。

甄宓被赐死的第二年,曹植写下《感甄赋》。

甄宓比曹丕的岁数还要大几岁,所以曹丕正值壮年称帝的时候,甄宓已经开始年老色衰了。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曹丕的皇后并不是甄宓,而是郭女王。

甄宓对曹丕当然是爱过的,他们彼此相爱的时间应该比较短。此后甄宓一直备受冷落,这才有可能给了曹植可乘之机。

可以说郭女王出现以后,甄宓的地位就不保了,后来郭女王更是成为了后宫之主,甄宓的脸面就更没地方放了,毕竟当年是荣宠一时。

此后甄宓的怨言就越来越多,类似怨妇的那种。直到她写了那一篇《塘上行》以后,被曹丕残忍杀害。死后的甄宓被曹丕用头发挡住脸,用糠塞住她的嘴,让她死了也说不出自己的怨言,可以说残忍至极。好歹是一世夫妻,到底有多大仇,会让曹丕这么做呢?

文帝即王位,诛丁仪、丁廙并其男口。植与诸侯并就国。黄初二年,监国谒者灌均希指,奏“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有司请治罪,帝以太后故,贬爵安乡侯。其年改封鄄城侯。---《三国志》

这年是公元221年6月,同年7月,曹植被贬谪改封为鄄城侯。一年以后,曹植被改封为鄄城王,写下了千古名篇《感甄赋》,也就是《洛神赋》。

时间上的凑巧,让人有些咋舌,如果说曹植和自己的嫂嫂一点感情都没有,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或许彼此之间只是神交而已。

总结:魏明帝为何要给《感甄赋》改名?

很多人认为,曹叡登基以后,将《感甄赋》改名为《洛神赋》,或许是因为名字里有甄这个字,他怕外人说闲话。

可是他这么做了以后,偏偏就招惹了不少闲话出来。曹叡年幼的时候,或许真的撞见过曹植来过自己家,和母亲之间相谈甚欢,所以他对此十分介怀。

如果他不改这个名字,那么就少了一份证据,证明曹植和甄氏之间的关系。可惜曹叡有些过头了,不见闲置自己的叔叔,而且还改了叔叔的作品名字。


江湖小晓生


滚滚红尘中的乱世佳 人,爱与不爱自己没有主动权;甄宓对曹丕是没有真爱的,只是迫于情势,才委身于曹丕!为什么会倾向于曹植?这关系到“一女乱三曹”的故事:

这事发生在三国时期,其中的“一女”就是河北美女的甄宓。这“三曹”是汉魏时期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的合称,你因他们父子兄弟三人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都对文坛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所以后人合称之为“三曹”。

那“一女乱三曹”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曹操有一个癖好,喜欢“照顾”和“收编”人家的妻子。在攻打吕布时,曹操就收编了秦宜禄的老婆杜夫人,在宛城征服张绣的时候,照顾过张绣妩媚动人、风韵犹存的婶娘等等。

曹操早知袁绍次子袁熙的媳妇甄宓有倾国倾城之貌,在攻打邺城时,他志在必得,城池一破,曹操直奔袁府要抱得美人归,不料自己的儿子曹丕已捷足先登,抢走了甄宓。曹操得知之后,故作大度,让曹丕与甄宓成婚了,这样甄宓就成了曹丕的妻子;其实,曹操心里好乱,甚至在滴血。

曹丕呢,新婚燕尔,与甄氏颠鸾倒凤、卿卿我我,甄氏肚子争气,很快就生了一子,就是后来的魏明帝曹叡。这个 时候,曹丕对婀娜多姿的甄氏是有感情的,不过也是贪恋她的美貌。

曹操戎马倥偬。曹丕有官职,也要忙于各类事务。

曹植当时年幼,留在家中,跟嫂子甄宓有了接触。甄宓不仅貌美如花,还知书达礼、温婉贤淑,对小叔子多有照顾,日积月累,曹植从内心喜欢上了这位仪态万方的美丽的嫂嫂;不过,这是小孩子对大人的依恋而已,是一种对异性朦胧的爱,毕竟曹植跟甄宓相差了10岁,又在情窦初开的年龄,他是不懂什么是真爱的。

后来,为了皇位,曹植曾经和曹丕有过较劲,曹丕继位之后,故意刁难弟弟,逼的曹植作了一首《七步诗》:

“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寓意深刻的诗突然间触动了曹丕,曹丕才没有对曹植下毒手,而是将曹植外放到了洛川。

曹丕得到了汉献帝的两个女儿,还有郭女王和李、阴两位贵人,甄宓年老色衰,就逐渐冷落了她。这让已经陪伴了曹丕十余年的甄宓黯然伤神,于是,她在孤寂的状态下,写了一首名叫《塘上行》的诗,此诗诉说了自己的哀怨之情。

甄宓赋诗的事,被人添油加醋一番后告诉了曹丕,曹丕然大怒,此时的曹丕,早没有了对甄宓的柔情蜜意和百般爱护,竟然在一怒之下,下诏赐死了甄宓。

甄宓死后,曹植从封地到洛阳朝见曹丕,甄宓的儿子曹叡陪皇叔曹植用餐,曹植看着自己的侄子,想到已经去世的贤惠嫂嫂甄宓,再结合自己的境遇,悲从心中来。

曹植离开洛阳时,曹丕将甄宓的玉镂金带枕送给了他,从曹丕赠枕判断,曹植跟甄宓没有逾越叔嫂礼,纯粹是叔嫂之间的亲情,否则,曹丕不会如此宽容,将甄宓的遗物赠与曹植的。

曹植在返回洛川途中,夜宿舟中,睹物思人,恍惚间,仿佛看见洛水女神踏波而来,翩翩起舞,音容笑貌好像甄宓。曹植惊醒后,梦景一直在脑海中萦绕,于是有感而发,写下了千古名篇《感甄赋》。

曹叡继位后,觉得这篇赋的名字太直白,关联到自己的亲生母亲,很是不妥,为了避嫌,将赋名改为了《洛神赋》,正是《洛神赋》的存在,让后人感觉甄宓倾向曹植!

所以,甄宓之所以“乱”了曹植,是曹植有感于自己的遭遇,生发了感伤之情。甄宓的人生是凄惨的,缘于曹丕的喜新厌旧,始乱终弃。


希望星晨58298869


甄宓也算是三国时期的一位奇女子了。她一生有过两位丈夫,第一位丈夫是袁绍的次子袁熙。后来曹操攻下邺城,曹操之子曹丕看中了美貌的甄宓,于是将其纳为妻子,也就是后来的文昭甄皇后。

在一开始的岁月里,曹丕对于甄宓还是十分喜爱的。可是渐渐的,曹丕就开始对甄宓冷淡起来,以至于最后甄宓在下葬的时候,还被施以被发覆面,以糠塞口之刑。

这前后的种种转折,在令大家感到诧异的同时,更是增添了大家对此事的好奇之心。于是,就有了一种说法,那就是甄宓之所以失宠,是因为甄宓暗恋曹植的事情被曹丕发现了,所以被曹丕嫌弃至死。

事实上,很多电视剧里也确实是这么塑造的。,前些时候的电视剧《军师联盟》中的甄宓就和曹植有着不清不楚的关系,而甄宓更是对曹植所做的《洛神赋》爱不释手。

那么事情究竟是如何的呢?

关于《洛神赋》的三种传说

无论是民间传说,还是电视剧中的演绎,大家之所以会认为甄宓和曹植之间有私情,都离不开这首《洛神赋》。而关于洛神赋,也向来有着三种传说。

一、《感甄赋》改为《洛神赋》说

甄宓在被曹丕纳为妻子之后,甄宓就顺势留在了邺城。而当时的曹植因为年纪尚小,又不喜弄武,也就有了留守邺城,和甄宓朝夕相处的机会。

后来,甄宓惨死,曹植看见甄宓的儿子曹叡,不禁睹物思人,于是便写下了赫赫有名的《感甄赋》。也许是因为此赋名字太过露骨,因此在曹叡登基为帝以后,又将这首赋改为了《洛神赋》。

二、君臣大义说

众所周知,曹丕的王位得的并不轻松,因为他还有一个能干的弟弟也在对王位虎视眈眈。而这个弟弟就是曹植本人。

只不过曹植因为为人太过放纵,且文人气息太重,终究是没能被立为世子。而曹丕在登上帝位以后,对于曹植也是处处打压。《感甄赋》也就是在曹植被封为鄄城王时所做(鄄通甄),至于所谓的感甄也只是曹植用来伤感自己抑郁不得志,并渴望重新被启用之情。

三、亡妻崔氏说

事实上,曹植也是有一个妻子的,而且他的妻子还是名士崔琰之女。只不过曹植的妻子因为穿着太过华丽,所以被曹操所杀,也称得上是早逝。

所以《洛神赋》中曹植所思念的女子很有可能就是曹植早逝的亡妻,而非甄宓。

甄宓和曹植之间是否真的有私情?

关于《洛神赋》的三种传说已经说完。从这几种传说中可以看见,甄宓和曹植实际上是不太可能有私情的。

首先,甄宓在被曹丕娶为妻子的时候,曹植才十三岁,而甄宓已经二十三岁。等到曹植再长大一些,懂得男女之情以后,甄宓则已经处于人老珠黄的年纪。在这样的年纪,曹植还会和自己的嫂子日久生情。说实话,这是难以置信的。

其次,在第一种传说中,《感甄赋》是被甄宓的儿子曹叡改名的。假如曹植和甄宓真的有私情,曹叡此举不就相当于将曹植和甄宓的私情公诸于众了吗?可见,这样的行为是十分不合理的。

最后,关于曹植和甄宓有私情的源头《洛神赋》,乃是在甄宓死后所做。甄宓死于公元221年,而《洛神赋》做于公元222年。既然《洛神赋》是在甄宓死后所做,那么对甄宓失宠的猜测也就不成立了。那么关于甄宓和曹植之间有私情的猜测也就不成立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关于曹植和甄宓之间有私情的猜想,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品茗论史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曹植与河北第一美人甄宓离奇而凄美的爱情故事。东汉时期,曹植之父曹操在攻破邺城之后,收留了袁绍的次媳甄宓。在华堂庆宴之时,曹操和曹彰、曹丕、曹植父子四人均为甄宓的美貌所打动,其兄曹丕出于政治上的野心迎合父亲,爱而不露,曹植则真诚求爱,终得甄宓动情,赠以随身玉佩定情,两情缱绻。然而小人崔琰为了自己的目的,暗中施计,以桃代李,致使甄宓成了曹丕的妻子。从此曹植和甄宓均陷入了痛苦的泥淖。数年后,曹丕取得皇位,为其妻和曹植的爱情而妒火中烧,逼曹植7步吟诗,贬出京城,并暗杀了甄宓。曹植空遗满腔悲愤,对水悲吟《洛神赋》。甄宓是甄逸之女,嫁给袁绍之子袁熙。曹军破冀州城后,世子曹丕闯入袁绍府中抄家,发现一女蓬头垢面,拖近擦干净脸一看,原来是个大美女,深受曹丕喜爱,后来曹操(传说老曹也喜欢这个绝世美女,不过老爹不能跟儿子抢女人不是……)遂为曹丕迎娶,并且立为夫人。公元 220 年曹丕称帝,因为宠爱郭后,次年六月便遣使赐甄氏死。不过后来即位的魏明帝曹睿却是甄氏所生。据说曹植《洛神赋》中的洛水之神,就是这位嫂嫂甄氏。也就是说曹植暗恋他嫂子……至于两人有没有奸情就不得而知了。 甄宓是甄逸之女,嫁给袁绍之子袁熙。曹军破冀州城后,世子曹丕闯入袁绍府中抄家,发现一女蓬头垢面,拖近擦干净脸一看,原来是个大美女,深受曹丕喜爱,后来曹操(传说老曹也喜欢这个绝世美女,不过老爹不能跟儿子抢女人不是……)遂为曹丕迎娶,并且立为夫人。公元 220 年曹丕称帝,因为宠爱郭后,次年六月便遣使赐甄氏死。不过后来即位的魏明帝曹睿却是甄氏所生。据说曹植《洛神赋》中的洛水之神,就是这位嫂嫂甄氏。也就是说曹植暗恋他嫂子……至于两人有没有奸情就不得而知了。甄宓(Zhēn Fú),中山无极人,汉太保甄邯的后人,父亲官至上蔡令。三岁时失去父亲,九岁能文识礼,看懂过去的成败得失。建安年,袁绍为次子袁熙取她为妻。后来曹操与袁绍宣战,袁熙被外调出去守幽州,甄氏独自留在冀州。袁绍兵败,曹军将冀州踏平,曹丕趁乱取她为妻,很是宠爱,之后她为丕生下魏明帝及东乡公主。延康元年正月,文帝称帝,封她为文昭皇后。汉亡之后不久,因曹丕得了新宠郭后、阴贵人,甄宓从此失意,有怨言。文帝曹丕得知大怒,二年六月,派遣内使赐死她,葬于邺。甄皇后不仅贤德,而且文才出众,留有《甄皇后诗选》,其中的《塘上行》堪称乐府诗歌的典范,脍炙人口,流传至今。

  曹植的是宋玉之后最杰出的代表作,她的艺术魅力感动了历代不计其数的读者.正因如此,对於〈洛神赋〉的解释或研究有如过江之鲫,这些纷纭的论述中,可略分为四种说法: 其一就是“感甄说”:洛神即甄后,曹植本钟情甄后,无奈曹操将甄后嫁与曹丕,其后甄后为郭后谗死,〈洛神赋〉便是曹植於黄初年间朝见天子,返回藩国,经过洛水时,想念甄后,遂借神女的传说而作此赋。 由於「感甄说」在民间的广为流传,洛水中的宓妃传说又与甄妃传说合而为一.潘德舆有一段驳斥李商隐的话,刚好可以用来侧面说明〈洛神赋〉文本的无限潜能.《养一齐诗话》卷二云:「子桓日夜欲杀其弟,而子建乃敢为『感甄』赋乎 甄死,子桓乃又以枕赐其弟乎 揆之情事,断无此理.义山则云:『宓妃留枕魏王才.』又曰:「来时西馆阻佳期,去后漳河隔梦思.」又曰:「宓妃漫结无穷恨,不为君王杀灌均.」又曰:「宓妃愁作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又曰:「君王不得为天子,半为当时赋洛神.」文人轻薄,不顾事之有无,作此谰语,而又喋喋不休,真可痛恨!」(《三曹资料汇编》页218)潘氏的指责,当然有其史实根据.只是文学不同史学,艺术是心灵的反映,不一定是史实的记录.「感甄说」未必是曹植〈洛神赋〉的创作动机,但「感甄说」的形成与流传也是一种「事实」。





周朝文DMU


爱是爱过。要看什么时候不爱了。

自从郭照真正嫁于曹丕,曹丕就专宠郭照了。但在这之前,他心里自然是只有甄宓一人的。因为陪在他身边的,只有这一人。而且就像剧中和书中,从甄宓一个弱女子握住他的剑开始,他俩的凝望,就已经是曹丕对甄宓的一见钟情了。

虽然心中还有芥蒂,知道甄宓之前喜欢的是自己弟弟曹植,但他心里,喜欢甄宓。想要找个人来吐露心声,回家有个人说话,但又心存芥蒂。

此时,甄宓对他来说就是想亲不能亲(亲:亲近)

但甄宓自从嫁给他就喜欢他了。最起码啪啪啪之后甄宓可以说对曹丕的感情已经选胜于曹丕对她的扭扭捏捏的爱。

这时候,两个人的感情,已经从喜欢到爱了。要是从曹丕身边把甄宓拿走,那想必他很久都难以释怀。

一切,自郭女王进宫之后慢慢变了。

曹丕找到可以依靠的人,停留的港湾,而另一边又有人陷害甄宓,加上曹丕自己心里本身对那段回忆的不能释怀。他对甄宓的感情就开始慢慢冷却了。

直到最后,自己的心把自己禁锢起来,甄宓的一个言语,一个动作,都成了触怒他的导火索,最后他赐死了她。

一个午后,惶惶醒来,似乎是那个熟悉不可亲的身影,来向他告别。他起身想要看清她的眉眼,却只见转身离去的甄宓。他起身去追,一个踉跄,只有透过门楣照进来的余辉,映照着空荡荡的大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