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說到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真的是這樣嗎?


《三國演義》卷首語說道;天下大勢,分久必合,會久必分,這句話講的是歷史規律,意思是社會的發展形勢,分裂久了,必然會走向統一,統一久了,又必然會分裂混亂。乍一看,似乎很有道理。人類以往的任何一個社會,大都有個突飛猛進的繁榮時期。過個幾百年,必然會出現一個亂世,國破家亡、民不聊生,社會發展停滯不前。這是為什麼呢,很多人以為,這是歷史的必然趨勢,個人如此,社會亦然。在亂世時,奮起而圖功,最後國家統一。到天下太平時,就要停滯下來了。社會在這時期就會本身無所改進;對於外來的,要麼消極的不肯接受,要麼積極的加以抗拒。世界是無時無刻不在變化的(不論自然的和人為的)。但是,盛世中的統治者,因其感覺遲鈍,或雖有感覺,而受各種因素影響,不肯加以理會設法應付,非到外界變動,積微成著,已經積重難返,就會各種修修補補,但往往收效甚微,最後導致統治大廈傾覆。這是世界所以一治一亂的真原因。正如我們住的屋子,非等到除夕,不肯加以大掃除,以致塵埃堆積,掃除時不得不大費力氣。倘若能夠未雨綢繆,在缺陷還未顯現出來之際,隨時加以審察,加以修正,自然不至於此了。

中國共產黨吸取了歷史的教訓,自它成立起,就有強烈的憂患意識。取得政治地位後,到改革開放,到如今的新時代,共產黨不斷進行自我革命,並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及時根據我國國情變化對國家政策進行適當修改,走出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就是中國道路。只要我們堅持下去,中國共產黨定能夠跳出“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歷史週期律 ”,持續長治久安、繁榮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