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媽媽的“咒語”正在悄悄影響孩子!

媽媽的“咒語”?這是什麼呢?

讓我們先來看看下面三個故事。


故事1

在公園的草地上,一個母親拉著蹣跚學步的兒子。一隻蝴蝶飛過,兒子掙脫了媽媽的手,向蝴蝶追去。媽媽在後面急忙喊:“兒子,別追了,你還不會走呢!一會該摔倒了!”兒子應聲而倒!


故事2

早上媽媽叫兒子起床,準備去上學,但是媽媽去準備早餐的時候,兒子又倒下睡覺了,結果就遲到了。氣的媽媽對兒子說:“你怎麼總是不起床?再這樣下去,以後得天天遲到!”在接下來的日子裡,無論媽媽採用了什麼方法,結果是兒子依然遲到,媽媽都快崩潰了!


故事3

小紅上三年級,學習很好。可是她有一個怪癖,每次參加活動以前,都要花費很多的時間來搭配衣服,讓媽媽給她弄頭髮,化妝,不厭其煩地試衣服,照鏡子。幾次之後,班主任老師覺得有問題,就到小紅家家訪。通過家訪和與小紅的深談,老師才明白小紅這麼做的原因。原來在小紅很小的時候,媽媽就經常和她說:“你長的不好看,就要在其他方面彌補!”還每天花時間給她梳頭,買好看的髮飾,給她抹護膚品,化妝。特別是要參加活動的時候,更是如臨大敵一般!各種衣服,化妝品輪流登場。


這三個情境在我們的生活中十分常見。


媽媽對孩子評價性的語言,就像這些咒語一樣靈驗,孩子會在媽媽的語言影響下,逐漸朝著媽媽既定的方向發展,最終成為媽媽語言中描述的樣子。


心理學家認為,

孩子除了天生具有的成長原動力以外,很大程度的發展都源於他們生命中的重要撫養者——媽媽。

當然,這裡講的媽媽,不單單指現實意義的母親,還包括在孩子剛剛降生後陪伴他們成長的重要他人,父親,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甚至保姆等。


01

為什麼媽媽的咒語會如此靈驗?


其實,“媽媽的咒語”在心理學上叫做“言語暗示”,也是催眠的一種。


尤其在6歲前的心理發展關鍵時期,媽媽的語言最容易對孩子的行為產生暗示的作用,並且可能影響一生。


為了矯正孩子的錯誤行為,媽媽還會不斷重複這些咒語,反覆強調,本來是好意,卻反而事與願違,對孩子產生了催眠作用,使得孩子應驗了“媽媽的咒語”。


前面的課程我們講過,1歲左右蹣跚學步的孩子,他們和媽媽之間仍然是共生關係。也就是說,在他們的心裡,並不認為媽媽和自己是兩個人。他們以為媽媽就是我,我就是媽媽。


媽媽希望我是什麼樣的,我就是什麼樣的。如果我能做媽媽想要的那個孩子,那麼我就是存在的。否則,我就會感到毀滅。因為這樣的心理基礎,媽媽的語言成為了孩子行為的方向。

當媽媽說,“你還不會走路,一定會摔倒的!”時候,孩子的潛意識就會認同媽媽的想法,乾脆摔倒,做個“聽話”的好孩子。以此,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因為和媽媽保持一致,獲得了“存在感”。


一歲的孩子是這樣,那故事2中上學遲到的孩子是怎麼回事呢? 明明媽媽採取了很多辦法,也提早叫孩子起床了,最後卻還是遲到,這是很多原因造成的,怎麼能是“媽媽的咒語”呢?


客觀事實是孩子偶爾因為賴床,造成了上學遲到。而媽媽卻說“你怎麼總是遲到!”這證明,當孩子按時起床不遲到的時候,媽媽並沒有注意到,也沒有給與積極的回應。這樣孩子感到被忽視。


今天,偶然的遲到,雖然是被罵,但終於有一種被關注的感覺了。孩子從這次遲到事件中,反而受到了負面的關注,雖然不那麼舒服,但也好過於被忽視。因此,孩子再一次認同了“媽媽的咒語”,繼續遲到的行為。


孩子這種行為的背後,其實是一種尋求關注的期待。


如果媽媽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依然用一些負面的“咒語”評價孩子,那麼孩子還會繼續讓更多的咒語應驗。

故事3中,小紅的不自信也是“媽媽的咒語”造成的。其實,小紅的相貌還是比較清秀的,遠遠沒有她媽媽說的“不好看”那麼嚴重。但是因為媽媽從小就對她下了“不好看”的“咒語”,所以她就覺得自己是最難看的。然後任由媽媽打扮她,發展到自己也開始打扮自己,總照鏡子,總覺得班上的同學在討論自己“不好看”,除了學習,剩下的時間和精力都花在了這方面。

千萬別小看這個小小的“咒語”,它可以影響人的一生,甚至延續幾代。


小心!媽媽的“咒語”正在悄悄影響孩子!


02

如何破除媽媽的咒語


其實,“媽媽的咒語”從某種意義來講是無法破除的。孩子的心理發展必然要依託媽媽的言語引導。沒有了這些“咒語”,孩子就無法學習到更多的技能,也無法滿足自己內心對依戀關係的需要。

因此,最好的方法不是消滅咒語,而是用“正向的咒語”代替“負面的咒語”。


我們用正向、積極、有指導意義的“咒語”來催眠孩子的行為,幫助他們朝向我們期望的好的樣子發展。


換句話說,就是我們期望孩子怎麼做、成為什麼樣子,就要直接用語言,告訴他們,並且不斷重複。

(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講的也是這個道理。大家有興趣的可以搜索瞭解。)

故事1中的媽媽和孩子因為是共生的關係,所以媽媽的話就是孩子的“指路明燈”。而且這個時候,孩子才剛剛開始學習各種技能,媽媽需要用正向的語言,按照細小步驟告訴孩子如何去做。

媽媽可以站在孩子不遠處,張開懷抱,讓孩子自己走過來,一邊走一邊告訴孩子:“眼睛看媽媽,腿向前邁,小手張開”;即便摔跤也不怕,關鍵是孩子要有方法可以保護自己,媽媽可以這樣告訴孩子,“當你摔倒的時候,身體向前,用小手撐住地面。如果向後,用小屁股坐在地上。”


故事2中,孩子好的行為沒有被媽媽看到,偶爾糟糕的行為卻被媽媽的“咒語”一再的強化,這種強化使孩子傾向於負面的被關注。孩子早上遲到,這是很正常的現象,誰還沒有過遲到的行為呢?這個時候的家長不要著急,要給孩子成長的空間,多看到孩子的進步。

每當孩子有一點進步,就要馬上給予他讚揚和鼓勵,“今天沒用媽媽叫你,就自己起床了”!“自己就穿好衣服了”!除了這些,家長還可以給孩子交代一個任務,比如拿個鬧鐘,讓孩子在鬧鐘響了的時候,來叫醒你,當孩子做到這點,馬上對孩子說“謝謝你,這麼準時的叫媽媽起床”,及時肯定孩子,賦予孩子能量感。


孩子的行為被看見了,被賦予了正能量,那麼他也就漸漸不會賴床,遲到了!當然,孩子還很有可能會遲到。但如果家長不想強化遲到的現象,就不要用過多的語言評價,更不要用遲到的事教育孩子。

故事3中的小紅,由於媽媽的“咒語”,表現得非常不自信,對自己的相貌非常的不滿意,這樣下去,就會發展成為一種病態。作為家長,要善於觀察孩子身上的優點,而不是主要發現缺點。


即使孩子真的不那麼漂亮,當孩子問媽媽“我好看嗎?”媽媽一樣要回答,“你最漂亮!”“媽媽看誰都不如你漂亮!”這樣的咒語也許並不真實,但卻給孩子的心裡種下了一顆自信的種子。孩子會從心底認為自己是最漂亮的。以後即使有人說自己不漂亮,她也只會覺得是對方沒有眼光,而不會影響了自己對自己的評價。

無論孩子長什麼樣,做什麼事,“媽媽愛你,你是最可愛的!”這兩句話對於孩子來說都是最有魔力的咒語。


它能給孩子帶來力量,是孩子形成自信心的基礎。對於小孩子來說,這句咒語最好時刻掛在嘴上,越是孩子探索中失敗、犯錯的時候,越需要說出這句“咒語”。


小心!媽媽的“咒語”正在悄悄影響孩子!

最後我們再來總結一下

正向積極的咒語怎麼說:


1、指導具體操作步驟的語言。不要告訴孩子不要怎樣,而要具體告訴他要怎樣。


2、選擇正向行為,放大誇張的說。即使大多數時候孩子都做得不好,但也可以找到一點點好的地方,放大去說。尤其對外人,更要強調正向行為。


3、不把無關的事聯繫起來,只說當下的事情怎麼做。


4、好的行為再小也值得說,把讚美和鼓勵掛在嘴上;不要什麼事都實事求是的說,“媽媽愛你”,“你是最可愛的”

,是最重要的兩句咒語。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媽媽的“咒語”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沒有任何一個孩子能夠不被媽媽的咒語所影響。負向的咒語,會令很多孩子被咒語所傷,留下童年的陰影;如果能將負向的咒語改成正向的咒語,則會帶孩子走進另一個自信陽光的世界。


希望我們的家長朋友多學習社會情感技能,用更多的正向咒語影響孩子,我們的孩子也會用積極的眼光看待一切困難與挫折,自信陽光。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別忘記分享到朋友圈哦!


童心沃

專注5-12歲孩子SEL社會情感學習

教給孩子受用終生的社會情感技能

賦予中國孩子獲得幸福的能力!


小心!媽媽的“咒語”正在悄悄影響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