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個親歷的故事告訴我,在疫情衝擊下,孝順美德似乎非常脆弱


2個親歷的故事告訴我,在疫情衝擊下,孝順美德似乎非常脆弱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不僅是對人們身體健康帶來極大衝擊,也對所有人精神和情感產生極大影響,同時也是道德人性的極大考驗。

有很多人和事,給封閉在城裡家中的人們,帶來極大正能量,激勵人們戰勝災難,走出艱難而黯淡的日子。

在宏大、悲壯而堅決的抗擊戰中,無數人用不同方式持續作出貢獻,交出了合格的答卷。但也有人在災難面前,人性裡的善和美卻蕩然消失。

都說孝順是我們幾千年來都在堅持的美德,可是這次疫情裡發生的很多故事,都讓人匪夷所思,讓人反思諸如孝順一類的美德和堅守,在面臨災難時候是多麼空洞、虛無和脆弱。

2個親歷的故事告訴我,在疫情衝擊下,孝順美德似乎非常脆弱

以下是疫情期間經歷的真實故事,讓我印象深刻、耿耿於懷,也許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

近段時間以來個人越多越多地感覺,此次疫情裡有些人道德的淪喪,也應該算是次生災害之一。

那天去社區協助工作,遇到一對奇葩夫妻。男人的母親體溫升高,夫妻兩人拼命向社區打電話,要求儘快把老人接走。

社區人員、車輛非常緊張,一時間安排不過來,讓這對夫妻自己開車送到隔離點,他們卻不幹,害怕被感染,電話裡破口大罵社區工作人員。

後來老人被接走,送定點發熱門診留觀檢測,結果排除了新冠肺炎,老人是一般感冒。社區將老人送回家,沒有想到這對夫妻不讓老人進門,要求社區送去集中隔離點。

街道、社區人員在門口解釋了很久,說現在隔離點非常緊張,而且老人不符合條件不能送去,還有老人去隔離點生活不能自理,這對夫妻完全不聽,也不顧老人感受,堵在門口大吵大鬧。那女的說急了還伸手抓傷了工作人員的臉。

站在旁邊看到這樣人的醜惡嘴臉,悲哀和憤懣填滿胸膛,但迫於現實只得拼命壓抑和控制,想想要是過去早就上前教訓了。

鴉雀還有反哺之恩呢,何況我們人呢?在災難面前連動物都不如嗎?

2個親歷的故事告訴我,在疫情衝擊下,孝順美德似乎非常脆弱

還有一則親身經歷的故事,也讓我如鯁在喉了好久。上個月處理了一件群眾投訴,說是救護車出車太慢。

後來深入瞭解,並不是出車太慢,而是她自己沒有說明轉運地點,一會兒說去這個醫院,一會兒去那個醫院,一會兒又說要出院回家。本來救護車和平臺熱線非常緊張,她還死磨亂纏的浪費了不少時間。

而且後來瞭解到是她父親摔傷了,在醫院看完病後,醫生要求立即住院治療,不然有生命危險。

由於老人是外地合作醫療,報銷比例較小,自費項目比較多。幾個子女因為醫療費問題扯了很久,最後不同意辦理住院手續。

有的打電話要轉院,有的堅持出院回家,等疫情過去了回老家治療,最後老人沒有辦理住院。

在後來的回訪中,瞭解到老人去世了。我擱下電話,內心難受了很久,也對孝順的定義有了更多理解。

我也無意於去譴責他們,只是感覺父母在養育子女時候是無怨無悔、毫無保留的付出,而有些子女卻並不如此,連最起碼的照顧和關愛都做不到。

疫情已經接近尾聲,災難的經歷已逐步成為記憶。這個城市也在慢慢復甦,人們的生活還要繼續,只是但願對於有些東西,還是要多做些反思,尤其是個人層面,涉及人性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