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蜗居》到《安家》,从郭海萍到房似锦,女人的牺牲,从未改变


《安家》自开播以来,

便因剧中体现了各种生活故事,

而备受观众热议。

与房子相关的民生问题,

让人不得不想起多年前热播的《蜗居》,

两部作品都出自作家六六之手,

让我们从荧幕上看到不同时代的女人,

在家庭中的地位与付出,

一样未曾改变。


从《蜗居》到《安家》,从郭海萍到房似锦,女人的牺牲,从未改变


《蜗居》里的郭海萍,

是一个妻子和母亲的角色,

从一个小地方来,

扎根于“江州”这个繁华的大都市,

每天为柴米油盐奔波,

甚至会因为一块钱跟丈夫闹得不可开交。


从《蜗居》到《安家》,从郭海萍到房似锦,女人的牺牲,从未改变


在这部剧中,有人说郭海萍是虚荣的,

好高骛远,名牌大学毕业,

却挤在小市民堆里,

低薪资,却想拥有上好的房子,

忽略自己的经济实力。

也有人说她并不虚荣,

不然不会挤在合租房里那么些年,

也不会那么努力,白天上班晚上兼职,

为了给女儿更好的生活条件。

她不虚荣,

只是一个新时代女性的奋斗模样,

也是一个女人为家庭付出所有的典型。


从《蜗居》到《安家》,从郭海萍到房似锦,女人的牺牲,从未改变


在郭海萍身上,

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气息浓厚,

撒起泼来也颇有泼妇的气场。

在这一点上我们便可以看出,

无论婚姻是不是爱情的坟墓,

家庭与生活一定会将一个少女,

折磨成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样子。

这也是万千家庭、万千女性自古以来,

不可避免的,也最无奈的改变。


从《蜗居》到《安家》,从郭海萍到房似锦,女人的牺牲,从未改变


在《安家》中,

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家庭的缩影,

有层出不穷的婚姻问题……

虽然这像一个大杂烩,

中介兼居委会调解员,

但是樊胜美式的房似锦,

还是触动了观众的心灵。


从《蜗居》到《安家》,从郭海萍到房似锦,女人的牺牲,从未改变


不被期待的性别,

备受凌辱的亲子关系,

常年被亲生母亲压榨,

自己拼命卖着房子赚取大量的佣金,

却甘愿住凶宅,

以满足母亲的狮子大开口。

这时候,女孩在家中的付出,

仿佛是理所当然的。

上到母亲,下到女儿,

仿佛都要为这个家脱层皮,

才能体现自己存在的价值一样。


从《蜗居》到《安家》,从郭海萍到房似锦,女人的牺牲,从未改变


在这部剧中,

重男轻女封建思想下的房似锦是可怜的,

又让人怒其不争,跟苏明玉比起来,

果敢刚毅度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儿。

但这不正是大多数被迫做出牺牲的女孩,

所面临的难题吗?

不想管,但又斩不断这血缘关系,

又被家庭道德捆绑,难以挣脱。


从《蜗居》到《安家》,从郭海萍到房似锦,女人的牺牲,从未改变


《蜗居》里的海萍、海藻作为女孩,

在原生家庭里,她们是极幸运的。

父母有文化,有涵养,对她们尽心尽力。

在《安家》里,不背着房子的房似锦,

虽然没有婚姻的束缚,

但是从本质上,她依旧是悲惨的,

即使在剧中会加一些温情的桥段,

以粉饰满目疮痍的现实,

但这根本的问题还是叫人心有戚戚。


从《蜗居》到《安家》,从郭海萍到房似锦,女人的牺牲,从未改变


在《蜗居》里,郭海萍的丈夫,

会偶尔感慨“男人好难”。

是的,也许在资源分配不平衡的现在,

男人在享受更多优待的同时,

也承担着更多的养家压力。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女性的付出会更少,

女人就不难,有时候甚至更难。


从《蜗居》到《安家》,从郭海萍到房似锦,女人的牺牲,从未改变


家原本就是由两个性别组成的,

不该厚此薄彼,也不该存在责任歧视。

女人为家的牺牲从古至今往往高于男性,

比如抚养孩子、侍奉父母、照顾丈夫,

以及到现在的养家糊口。

不过是因为换算关系不同,

而被社会忽略了而已。

你觉得呢?


从《蜗居》到《安家》,从郭海萍到房似锦,女人的牺牲,从未改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