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注入渤海,形成黄河三角洲,会有什么利与弊出现?

巴扎黑7258


黄河注入渤海,形成黄河三角洲,会有什么利与弊出现?


在这里先给出答案,黄河三角洲的形成与黄河水所携带的大量泥沙淤积有关,由于它的形成和扩大是牺牲了中游的水土流失和中下游河道淤塞成为“地上河”,因此其弊大于利。

我们都知道,“母亲河”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区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水土流失严重,每年约有16亿吨泥沙被冲入黄河,使得黄河成为世界上最“黄”的河,中下游河水含沙量最高可达37.8公斤/立方米。

据统计,在每年流入到黄河的泥沙中约有25%的泥沙(4亿吨)在河道中淤积,75%的泥沙(12亿吨)被水流带至黄河入海口甚至是渤海。而在黄河入海口淤积的泥沙使得黄河三角洲的面积不断扩大,这也是为什么山东省东营市是我国陆地面积自然增长最快的地区。

一边是水土流失严重、一边是陆地快速增长,这种由黄河“高效率”完成的“填海造陆”虽然看上去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反应的却是生态环境的破坏,实则弊大于利,不利之处主要体现在黄土高原地区和其下游两个方面:

一、水土流失对黄土高原本区的危害

1、水土流失严重,直接造成黄土高原本区域内地表更加破碎,一方面造成了农业耕种面积减少,另一方面造成了土地自然肥力下降不利于农业生产,而过度依赖化肥则既造成了环境污染,也增加了农残指数;

2、由于水土流失的加重,使得地表起伏更大并陷入恶性循环,地表植被难以生长,这样一来既进一步加速了水土流失,造成河流含沙量更大,河道淤塞抬升,又增加了本区内的地质灾害发生率,威胁城镇建设和道路交通安全。

二、水土流失对黄土高原下游的危害

1、由于大量泥沙被带至下游,并在下游河道内沉积,造成下游河道不断抬升,以至于黄河下游许多河段成为“地上河”,形成了“人在地上走、河在天上流”的现象,为下游的防洪带来巨大的隐患;

2、打坝淤地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方面应用较为普遍的工程,但对于下游的水利工程而言,由于泥沙的大量淤积,使得一些水利工程的减少或失去了本该发挥的效益,如作为防洪、减淤为主的黄河小浪底水库的总设计库容为126.5亿立方米,其中淤沙库容就达到了75.5亿立方米,也就是说其蓄水量只有51亿立方米。

3、大量泥沙入海,由于泥沙淤积也会对附近的港口和航道带来一些隐患,也会对内陆航运带来隐患(黄河虽有断流现象,但丰水期部分河段具备小吨位航行条件)。

以上内容,欢迎点评!


地理那些事


现在黄河流入渤海,在山东东营的地方形成黄河三角洲。每年为山东省增加2一3公里的国土面积。由于渤海是咱们国家的内海,每年增加的国土面积也就是咱们囯家内海减少的面积。这样换算怎么都是不合算的,应该把黄河的入海口引入东海。让我国每年增加的国土面积是公海减少的面积,填东海造地,比填渤海造地强多了。在科技十分发达的今天引黄河入东海应该不算什么难事,可对中华民族的发展确是利大于弊的事业。


用户21370627218


黄河冲积出多个三角洲

黄河贯通东西入海的历史还是挺年轻的,大概只有15万多年,据任美锷院士的估计,黄河到1970年时,黄河从三门峡输出的泥沙大概估计7万亿吨泥沙,其中71.5%用于建造华北大平原,1.5%淤积在河道中,26%流入海洋。这些泥沙的量非常可观,且黄河不断改道,在滨海区冲积了诸多三角洲。下图是根据渤海沿岸贝壳堤分布以及古河道摆动分布得出的10个黄河三角洲沉积体。近现代黄河三角洲包括山东省滨州地区的一部分和东营市,苏北废黄河三角洲是南流后冲积出来的,天津、河北沧州一带则要追溯到今5000年-3400年。

黄河喜欢北流从渤海入海

从上图也可以看出其实黄河更倾向于北流入海,在有史记载中,如果以现行黄河作为划分,黄河以北行河时间大概为3300多年,黄河以南行河时间660多年。其中黄河南流入海还跟人为因素有关,一次是1128年南宋为阻金兵决黄河大堤,使黄河夺淮河入海。1855年黄河在铜瓦厢改道北流之后,1938年再次在花园口掘开大堤,黄河再次南流。换句话话说,如果没有这两次以军事目的而掘堤的行为,黄河可能一直从渤海入海。

这两次黄河南流入海对苏北影响颇大,一是改变了淮河自然水系,造就大片黄泛区。二是造就了大片陆地,把原来是岛的连云港变成大陆的一部分,目前苏州废黄河仍有5700多平方公里。然而在1855年黄河北流时,黄河三角洲有7160平方公里,也就是说有1400多平方公里的陆地在缺少黄河泥沙之后被海水侵蚀掉了。直至今日,往日的黄河的泥沙还影响着连云港,难以发展为大港,竞争不过邻近的日照港。下图为连云港一角,有谁能想到那些沙滩是黄河带来的。

黄河有大量泥沙入海利大于弊

上述说到黄河偏向北流入海,是跟华北平原,黄淮平原两者地质构造有关的,华北平原以沉降为主,而黄淮平原则相对抬升,水往低处流造就了北流的习惯。这也说明华北的相对沉降需要黄河泥沙的补充,不然无法抵御海平面相对上升带来的威胁。

现在黄河从渤海入海,每年不仅创造了大量陆地,抵御海岸线的侵蚀威胁,也给渤海带来丰富营养饵料,增加渤海海洋的生产力。这从苏北废黄河三角洲对比可以看出。

如果说弊端的话,则是渤海比较浅,平均水深20多米,不远的将来渤海湾有可能泥沙塞满,环渤海可能失去良港,对航运、渔业、甚至气候会产生影响。下图为20年来入海口的变化情况,


昆仑还东国


历史上黄河几次变更河道,但入海口在渤海湾内的时间更长,这为渤海湾西岸带来了大面积陆地,当前我们所见到的东营黄河三角洲就是典型的黄河泥沙携带而造就,目前来看黄河三角洲有利有弊,但整体上弊更大于利。在我们的印象当中我国几大三角洲经济发展都非常不错,甚至处于顶尖,比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但黄河所造就的三角洲经济发展却相对一般。虽然黄河作为我国国内第二大长河,但是黄河是典型的秦岭以北水系,水量并不丰富,且经常出现断流,所含泥沙虽然能够造就陆地,但这些陆地短时间之内并不适合开发建设,甚至还会造成渤海湾的泥沙淤积,海水变浅。
许许很多人会说,黄河造就的陆地向海洋延伸,可以增加我国的海岸线以及领海面积,但黄河入海口当前所在的渤海湾是我国的内海,以上情况并不成立。当前黄河三角洲唯一能够利用的,便是建设湿地公园,供候鸟聚集以及观光旅游,但相比于不断的淤积,这一点优势也荡然无存,如果可以选择,那么宁愿选择不增加面积。当然,渤海湾虽然是内海,但是与太平洋相通,海底之内存在有暗流,也会不断的将泥沙带出渤海湾,渤海湾淤积的速度并不快,而且黄河泥沙带来大量的有机养分,为海底生物提供了养料,也促进了渤海湾内的食物链循环,比如沿岸城市烟台,大连这两座城市的海鲜格外出名。如果将来有一天黄河经过治理泥沙含量降低,其实此三角洲也有可能开发利用建设大型港口。
欢迎关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讨。

地理有意思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之一,黄河每年将近有16亿吨的泥沙进入渤海,大量泥沙在黄河入海口沉积形成了黄河三角洲,其总面积超过5000多平方千米,而且由于黄河每年还在继续携带泥沙在入海口沉积,使得黄河三角洲面积不断增大。三角洲平均每年以2-3公里的速度向渤海推进, 形成大片的新增陆地。

如果来分析黄河三角洲的利弊,最大的好处应该就是我国国土面积每年都会不断增加,成为我国国土的重要增长点,同时也增加了我国的耕地面积。如果从弊端角度来看,黄河三角洲面积的不断增加,是以黄土高原地区大量水土流失为代价的,滚滚黄河水,流失了我国大量土壤的营养物质。此外,由于黄河三角洲不断向外推进,使得黄河三角洲不适宜进行港口开发。


地理沙龙


黄河自青藏高原东部的巴颜喀拉山奔涌而出之后,一路向东奔流入海,然而历史上黄河屡屡改道,也是世界上主河道大幅度变动次数最多的大型河流。如今的黄河经山东在东营涌入渤海之中,也是近代才逐渐确定的事情。黄河涌入渤海,其三角洲不断向外海延伸扩大,增长的速度非常惊人。

黄河三角洲的面积不断扩大,陆地面积增加的同时,对于渤海来说当然不是什么好事,陆进则海退,黄河注入渤海以来,渤海面积不断缩减,而且黄河之水带来的大量泥沙沉积在渤海海底,造成了渤海的淤积状况不断严重。黄河入渤,当然有好处,也有很多不利。

由于途径黄土高原,加上几千年来沿岸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所以使得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之一。也正是因为黄河河水每年带来的大量泥沙被带到了渤海,使得黄河三角洲不断变大。按照保守估计,黄河三角洲目前每年以1.5到3千米的速度不断向渤海外海推进。“一碗河水半碗沙子”的黄河,使得黄河三角洲的东营成为一座每年面积都在扩大的城市。

不仅仅是面积不断扩大,毕竟不同于人工填海形成的硬质人造陆地,黄河三角洲因为大量泥沙淤积,每年形成的都是非常肥沃的优质土地,这对于向来耕地比较紧张的咱们来说,也算得上是件很好的事情。同时黄河三角洲也形成了大量的天然湿地,对于涵养水源与维持生物多样性都有不少的好处。所以黄河三角洲对于农业、陆地生态等方面其实都有益处的。

同时,黄河水量虽说比不上长江珠江甚至闽江,但终究每年都向渤海注入大量的营养物质。渤海属于内陆海,原本水体之中的养分就不是很多,而黄河带来的大量养料能够很好的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水中有了丰富的饵料养料之后,这对于渤海的渔业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目前,渤海成为沿海主要的渔业捕捞与养殖基地,也有黄河的功劳。

但终究“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黄河入渤有很多裨益却也有很多不利之处,最大的不利之处就在于交通方面。由于黄河三角洲每年都在不断向外推进,并不稳定,在河口周围海域形成大量淤积。所以长久以来位于黄河三角洲地区的东营始终都难以发展成港口城市,其港口规模非常小,在山东也非常不起眼。

而受影响的当然不仅仅是东营,黄河带来的泥沙通过海流涌动,几乎散布到了渤海的每一片海底,历史上黄河多次改道,在渤海入海除了东营,也曾经海河从天津入渤海。长年累月下来,来自黄河的泥沙不断在渤海累积,目前渤海的面积,相对于几千年前已经萎缩了很多。不仅影响到了沿岸各港口的航运,而且渤海不断变小,也不利于污染稀释,也会加重渤海的环境问题。

作为母亲河,黄河每年带到渤海的泥沙超过16亿吨,渤海是个内陆海,半封闭的渤海向来水量都不是很多,按照黄河这么勤快的搬运泥沙的效率,理论上将来有一天渤海被填平也不是没可能。虽说渤海由于地层变动缓和了面积不断缩小的状况,但终究不能从根源上解决走向消亡的命运。如今黄河三角洲仍在不断扩大,渤海仍在不断缩小,若是将来渤海真被黄河填平,对于整个华北的环境都会造成巨大的影响,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澹奕


下游地区土地增加,带来大量土地资源,但是加剧上游的土地流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